北大光華大灣區發展論壇深圳舉辦

2020-12-04 央廣網

央廣網深圳11月17日消息(記者李強) 「北大光華大灣區發展論壇」近日深圳舉行。本次論壇以「致敬特區40載,改革創新再出發」為主題,10餘位來自政、學、企各界嘉賓齊聚深圳,建言特區發展,暢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機遇。

在本次論壇上,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艾學峰發表了開幕致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瑞思集團董事長崔湘秀發表了主辦方致辭。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國務院參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徐憲平,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劉俏,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陳玉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等嘉賓發表了主旨演講。

劉俏院長首先代表光華管理學院對來賓表示歡迎。他表示,今年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是光華管理學院成立35周年,也是光華管理學院來到深圳的第21年。深圳分院是光華本部之外的第一個分院,分院的建設跟國家的發展戰略是緊密相關的。光華管理學院秉持著「創造管理知識、培養商界領袖、推動社會進步」的使命,從人才培養角度,多年來在深圳培養了眾多MBA、EMBA等項目學生及校友;在學術研究領域,承接多項重大課題,產出了豐富的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未來也將通過課程、活動傳遞出來,及時服務於深圳及大灣區的發展。劉俏認為,深圳的發展本身是學術的「富礦」,他希望今後在深圳開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進一步推動深圳未來的發展。

彭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但也面對從未有的風險和挑戰。他認為,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首先必須用市場化的改革來破解目前的矛盾和問題。其次,必須通過深化改革才能進一步地擴大內需、擴大市場規模,提升消費,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最後,市場化改革再出發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根本動力,要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

徐憲平指出,中共中央最近出臺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進一步明確了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他認為,構建創新生態體系可從八大支點著手:第一,樹立做好已知、面向未知的創新理念;第二,培養自立自強、開放合作的創新視野;第三,打造企業為主、產學研用的創新群落;第四,發揮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創新作用;第五,加大基礎研究、風險投資的創新投入;第六,構建科技設施、資源共享的創新平臺;第七,吸引五湖四海、卓越不凡的創新人才;第八,弘揚寬鬆包容、自由探索的創新文化,與創新結伴而行。

劉俏認為,中國經濟未來最大的結構性挑戰是在完成工業化進程之後,如何繼續保持比較高速的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速度。他結合「十四五」規劃提出如下破題思路: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減低對外依賴度;提升在全球產業鏈的位置,形成供應鏈閉環;提高居民消費率,提升服務消費佔比;實現投資更合理的配置,提升資本回報率;提升研發強度,大力投資基礎研究,增加教育投入;優化產業結構的變遷與人口流動等。他特別強調了大量農業轉移人口要實現市民化的問題,並提出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租賃住房和REITs三位一體」的新一輪改革。對於以上挑戰,他期待深圳先行先試為改革提供經驗。

陳玉宇表示,過去四十年的發展來源於開放與自由貿易,以及全球範圍內知識和技術的擴散。觀察深圳的發展不難發現,經濟增長也離不開良好的法制建設、政策支持及投資研發等。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一批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家群體。陳玉宇分析,未來30年世界的主角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七國,而大灣區相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印尼、孟加拉等極具增長潛能的市場,擁有極大的機遇。中國故事是一個變化的故事,由眾多企業家們書寫,若這種企業家精神能夠成長為一種社會共識,將為未來發展帶來更多希望與機遇。

徐文偉首先表達了對大灣區未來成為全球最有創新潛力、最有活力的熱土的信心。他表示,人類世界即將進入智能世界,以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為基礎特徵。通過5G等技術,將萬物連接起來,把物理世界轉化為數字世界將會是未來方向;在萬物智能方面,人工智慧與行業智慧,5G等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千行百業數位化和智能化;5G將主要應用在行業,將會給自動駕駛、安全檢測、農業生產、娛樂行業等領域帶來巨大變革。最後,他總結了華為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即持續不斷的科研投入;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重視基礎研究。

厲偉分享了他對於硬科技投資的最新思考。他認為未來可重點關注兩大方向:一是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產業;二是以精準醫療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他認為,從投資理念上來說,要改變過去機會主義佔主導的投資思想,進行深度的思考;從投資邏輯上來說,投趨勢比投事情更重要。具體來說,當投資人決定進入一個趨勢領域的時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第一,所投的企業是不是行業龍頭;第二,所投的企業是不是在高速成長;第三,所投的企業是否具有科技創新能力。

主題論壇環節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張崢主持。廣東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新洪,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騰訊集團副總裁李朝暉,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東平,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李黔,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理等嘉賓圍繞「乘勢新基建,創造新價值:灣區發展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圓桌對話。

張崢認為,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支撐,而數字經濟又是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經濟形態,對提升中國未來的全要素生產率(TFP)尤為重要。圍繞「新基建投資大、回報周期長,如何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或是短期見效的應用場景」「如何看待市場、政府在新基建發展中的作用」「 深圳、廣東乃至大灣區的挑戰和機遇在哪裡」等問題,張崢與圓桌嘉賓進行了探討。

楊新洪認為,新基建是推動新發展格局形成的最好載體。以廣東省為例,前三季度,新基建投入超500億,是整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增速最快的,達到60%多。一般來說,如果按照投入產出比30%以上來測算,增加值率能達到30-40%之間就屬不錯。在「十四五」期間,如果也按上述方法測算,新基建可能會帶來1.4萬億的GDP,產生很好的撬動效果。

李朝暉表示,數位化、信息化應該是新基建最重要的主題。首先,相比傳統基建,新基建應當更看重服務的元素,有大量的軟體和服務的投入;其次,如果說傳統基建是在消費者看得見的地方,新基建就是在看不到的地方,通過數位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形成一張無形的網。這對於下一代的智慧城市、無人車以及其他關係國計民生的產業來說,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陳東平表示,在數位化時代,計算力、儲存力、網絡、帶寬等才是最基本、更核心的要素。但這些又是非常昂貴的,如果政府能夠通過大量投入,免費或低價提供,將大大降低數字企業的創業與創新成本。智慧城市的本質是在體制機制等層面做出社會性改革,用數位化的能力,實現治理能力一體化,但全國90%以上的城市並沒有深刻認識到這一問題。

李黔分享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探索。他表示,電動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同,也是比亞迪未來堅定投入、大力發展的方向。未來電動車將實現在家充電,並利用停車位和公共快充站實現慢充和快充。此外,未來的電動汽車將實現智能化,這將對包括5G基站、雲端、整車算力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這些都將為汽車行業帶來巨大變化。

蔣理認為,新基建跟傳統基建相比,重點在「新」,體現在數位化與智能化。他認為,電化學儲能作為新基建數位化、智能化的能量基礎,近年來在安全性、經濟性、能量效率轉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具備商業化應用條件。目前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局部地區已實現平價上網,裝機量有望迎來大幅增長,帶來儲能等靈活性資源需求激增,而儲能受益於規模化與技術進步預計成本將持續下探,循環壽命性能將持續提升,未來「可再生能源+儲能」將有望迎來平價上網,從而取代傳統化石能源發電。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
  • 2020年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辦時間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組委會發布關於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辦時間的通告。2020年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辦時間2020年6月20日-6月28日舉辦地點:深圳會展中心(福田)隨著當前國內疫情防控態勢逐步穩定並持續向好
  • 聚焦學前STEM,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師舉辦
    聚焦學前STEM,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師舉辦 2020-12-05 15:46 來源: 南方plus
  • 大灣區論壇即將啟幕 看他們如是說...
    大灣區論壇即將啟幕,看他們如是說...   2020年,恰逢經濟特區建立40 周年。在加速騰飛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浪潮下,包括深圳在內的經濟特區,向世界展現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 人工智慧青年科學家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辦
    2020(海峽兩岸暨港澳)人工智慧青年科學家高峰論壇於11月29日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深圳市人工智慧學會和上海傳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 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12月6日開幕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鄒媛)記者昨日從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組委會了解到,2020綠色發展城市高峰論壇暨第八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將於12月6日-8日在深舉行。此次論壇將以「新冠疫情大考:綠色復甦 綠色治理 全球行動」為主題,為城市經濟復甦提供參考。
  • 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界面新聞聯合主辦,界面新聞廣東頻道承辦,旨在讓更多專家學者獻計獻策,推動大灣區文旅產業全面健康發展。
  • 北大光華與世界銀行OLC聯名推出「中國發展」英文線上課程
    它的發展有規律可循嗎?能不能為其他經濟體的發展提供借鑑?北大光華與世界銀行OLC,聯名推出「中國發展」英文線上課程。2021年1月11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世界銀行Open Learning Campus(OLC)共同合作,聯名推出的「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中國案例」MOOC英文線上課程,將正式上線。
  • 深圳前海與劍橋、北大將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把高等教育研究機構設在前海,劍橋、北大勢必繼續保持商科研究的領先地位;給創新改革找到外掛,深圳前海的未來發展將進一步被賦能。劍橋大學常務副校長近日訪深,推進與北京大學合作辦學的相關事務,據了解,劍橋大學和北京大學合作辦學已經完成初步選址,將落戶深圳前海。
  • 藍田公共品牌「禮遇藍田」發布會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陝西校友...
    2020年12月6日下午藍田公共品牌「禮遇藍田」發布會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陝西校友會年會在西安食品產業園成功舉辦。,在200多名領導嘉賓、行業協會、北大光華校友、電商站點代表、網紅達人的共同見證下,藍田縣區域公共品牌「禮遇藍田」正式發布!
  • 2020深圳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舉辦
    中智衛安·2020深圳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暨2020深圳機器人年度頒獎典禮於2020年12月26日在光明區公共服務平臺一樓會堂隆重舉行。本次年會活動主題為「先進位造業集群引領下機器人產業發展」,超400人出席參加此次會議。
  • 深圳北鬥能源應用與發展論壇深圳起航
    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主辦,深圳北鬥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華清控股集團協辦,深圳霍洛斯星際雲科技合夥公司承辦的2020深圳北鬥分布式能源智能交換系統應用與發展產業論壇,近日在深圳蛇口希爾頓南海酒店成功舉辦。
  • 專家齊聚 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屆腫瘤免疫細胞治療論壇圓滿成功
    為了抓住免疫治療浪潮中的時代機遇,11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屆腫瘤免疫細胞治療論壇在香港萬麗海景酒店成功舉辦。此次論壇的意義,在於聚焦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的全球最新研髮結果,通過深入廣泛的學術交流及研究進展分享,共謀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發展之路。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大灣區高分子新材料及聚合物產品工程...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了以 「大灣區高分子新材料及聚合物產品工程」 為主題的高端論壇。本次論壇旨在為先進聚合物材料製造與加工領域的學界和工業界專家搭建產學研溝通橋梁;分享協同創新經驗和多視角觀點;介紹最新研發進展及工業製造核心技術挑戰;探討 「粵港澳大灣區」 及 「深圳先行示範區」 產業發展趨勢。
  • 2019前海合作論壇在深圳舉行
    馮瀟 攝   8月2日,由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和全國港澳研究會共同主辦的2019前海合作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以「共建大灣區,共抓大機遇」為主題,既著眼於前海的開發開放,更服務於新一輪改革開放等國家戰略使命,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深入探討如何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
  • 北大教授謝曉亮出席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北大發布(11.4...
    謝曉亮主持了29日下午的青年科學家論壇。在次日的八大主題峰會上,謝曉亮作了題為「避免遺傳疾病和解碼人類功能基因組」的報告。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報告視頻等更多內容。」「10月3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石岱帶隊,在北京大學舉辦寧夏選調生招錄暨人才引進政策宣介會。
  • 落實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前海舉辦全媒體訪談
    (記者易曉春羅瑜黃力雯)2月25日下午,「前海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媒體訪談」活動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作為深圳市網絡互動答政平臺《民生二維碼》系列訪談活動之一,本期訪談邀請到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區黨工委書記、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和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管理局局長杜鵬作為訪談嘉賓。
  • 北大教授解讀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報告:對深圳未來科技發展前景...
    張坤教授,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副主任,北大滙豐智庫成員 《特區40年 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專家普遍對深圳未來科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 深圳設計的使命與未來——訪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主任 韓望喜
    2019深圳設計周共舉辦了活動49場次,內容涵蓋工業、時尚、室內、建築、平面等設計門類,得到了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積極參與,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000位設計師攜作品參展,作品超過2500件,還有10餘場國際專業論壇,盡顯深圳「設計之都」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