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解讀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報告:對深圳未來科技發展前景...

2021-01-08 騰訊網

READING

專家信息

張坤教授,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副主任,北大滙豐智庫成員

《特區40年 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專家普遍對深圳未來科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精彩觀點

深圳應如何挖掘自身的科技發展潛力?

張坤教授指出,方法沒有捷徑,深圳在未來發展中,應從源頭上培育自身的科研能力,並對創新產業鏈進行整體布局。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加大對基礎科研的長期投入,和對中小創新型企業技術研發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在人才引進、民生建設上下功夫,並加大對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同時,深圳應促進粵港澳合作,助力大灣區協同發展。

張坤教授認為,本次調查研究涉及的內容非常豐富,把很多不同領域的話題都串聯起來,這也是本次研究的重要意義之一。他提取了調研結果中幾個有意思的要點與大家做解讀。(點擊獲取調查報告的完整內容)

1

專家建議政府主導基礎科研研發,同時重視中小創新型企業的發展

調查中超過七成專家認為高新技術產業在深圳最有前景,七成專家建議政府主導開展早期基礎研究,過半專家支持政府精準扶持中小企業。

張坤教授解釋道,科技創新是一個從0到1,再從1到100的長期醞釀過程。任何創新都經歷了從早期的科學設想,到技術開發研究,進而形成技術商業化,再到產品市場化的發展過程。整體過程分三個階段,價值創造,獲取,與分配。

當前,深圳在價值鏈後端的科研資本化以及商品貿易等技術配套方面都已經具有產業優勢。但在價值鏈前端的基礎科研、原創性創新,以及價值鏈中段的產業孵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並且,現在中西方技術合作壁壘加深,深圳在未來發展中要想在創新上有所突破,必將依賴於自身的研發與技術轉化能力。那麼深圳在創新價值鏈的前中段需要耐心長期投入,才能在未來發展出引領力量。

為什麼中小企業對產業鏈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張坤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道:「大企業和科研機構在創新上的投入和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們在科研回報、風險把控以及既有技術發展路徑上受到限制,他們所投入並產生的技術發展,往往是漸進性的創新,也就是基於他們已有技術基礎之上的技術升級。而對於創新價值鏈前端尤為重要的突破性創新,甚至是顛覆式創新,主要來自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因為這類企業沒有太大的技術依賴作包袱,團隊相較於大企業也更為靈活,機動性更強。同時,他們也更有意願在創新鏈的前端進行風險較高的科研嘗試。」

因此,創新型中小企業在當前深圳的創新創業戰略布局中應當被予以重視,政府應該在早期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市場企業間合作中,對他們進行重點保護,鼓勵中小企業有規劃地開展跨界型創新、突破性創新以及顛覆式創新。

2

專家將民生建設視為深圳當前首要關注事項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專家建議深圳首先補齊發展過程中的醫療,教育,基礎科研等短板,同時建議深圳常住人口享受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務資源。張坤教授講到:「這樣,深圳的人才吸引力和城市競爭力在未來將有望高速提升。」

為什麼大部分專家會認為深圳當前應首要關注民生建設並補齊短板呢?

張坤教授解釋道:「科研創新過程漫長,而過程中每一步都離不開相關行業專業人才的長期參與。深圳正在加大創新鏈中前端的布局,同時國際間的科研與商業合作都受到了疫情及逆全球化的雙重限制,那麼深圳就要格外重視在高新技術人才及相關行業專業人才的引進。

作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人才,他們的選擇也會更多,流動性是非常強的。那麼深圳只有在民生建設上做好做到位,才能引進人才,並把人才留住。為了更好地創新發展,深圳不僅要在科研上進行投入,同時要加大對住房、教育、醫療、交通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投入。」

張坤教授視頻解讀《特區40年 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報告要點

3

專家普遍看好深圳未來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協同發展

對於大灣區如何協調發展這個開放性問題,張坤教授提供了一個思路。他認為,在未來發展規劃中,高層要就大灣區各地的資源特點,來設定城市之間的協同合作計劃,不能一概而論。並在此基礎上,深圳應發展多城市化生態網絡系統建設,以大灣區的整體發展制定戰略,避免同質化競爭,也就是避免過度的內部競爭。

比如,深圳和香港,以及深圳和廣州,都有可能在人才和資源等各個方面競爭,而競爭模式也各異。深圳在與相鄰城市的合作發展上,也要考慮到決策權、交通、資源特點等多方面因素,取長補短,合作共贏。

深圳市鵬城在線

相關焦點

  • 發揮優勢,勇擔使命,北大智庫為防控新冠肺炎建言獻策
    11個院系和相關智庫機構,以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一醫院、第三醫院、腫瘤醫院等附屬醫院,共計36位專家學者的近60篇稿件。醫學類智庫北京大學醫學部是建設首都衛生與健康發展高端智庫的依託單位,具備雄厚的臨床及公共衛生研究實力。北大醫學人充分發揮學科交叉優勢,赴湖北一線的臨床醫生、在京各附屬醫院的醫生與校內開展衛生政策、流行病研究的專家攜手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將研究切實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 北京市青少年科學認知水平問卷調查分析報告發布
    千龍網5月31日訊 2016年5月31日,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新聞評議專業委員會2016年第6次會議暨蝌蚪五線譜專家委員會成立儀式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舉辦。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的相關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成立「蝌蚪五線譜專家委員會」。
  • 北大教授謝曉亮出席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北大發布(11.4...
    「北閣對話」每年邀請具有豐富政治經驗、深厚學術修養和廣闊戰略視野的國內外前政要及知名專家齊聚北京大學,共同探討國際形勢和世界政治的前景。」「10月29日-11月1日,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19)在上海舉行。
  • 《面向未來的科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解讀》圖書發布
    8月15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舉辦《面向未來的科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解讀》圖書發布會。本書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編,18家全國學會組織相關專家參與編寫,以解讀問題和難題的形成背景、國際發展趨勢,分析可能的解決方案,預測未來的發展前景為主要內容,分為「重大科學問題」與「工程技術難題」兩個部分。
  • 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千餘位流體力學專家齊聚深圳 推動流體力學繁榮發展 2020-12-08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夢與世界未來暨高端智庫建設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作為原北大副校長,他還特別提高要大力扶持和發展農村教育,如果農村青年治理發展,自然會用智慧和方法解決當地的問題。他還建議要在資金扶持、幹部挑選機制等方面向農村傾斜,我們要做我們要做真實的世界一流現代化,我們要用現代化的農業、工業養活13億人口,服務業的發展也要用嶄新的思路。
  • 《人工智慧之表示學習》報告重磅發布:AI未來發展方向與前景
    導讀:近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和清華-中國工程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編寫的《人工智慧之表示學習》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主要從概念、理論模型、領域人才、技術趨勢等4個部分,介紹知識表示學習的技術發展和研究最新進展,並展望該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與前景。
  • 「專家澳區校園行」活動啟動 六位中科院專家赴澳開展科普報告
    六位中國科學院專家分別在澳門培正中學、澳門培華中學、澳門浸信中學、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開展科普報告,為超過一千兩百名澳門中小學生講解了人類起源、人工智慧、生命健康、宇宙科學等前沿科學知識。活動旨在讓澳門青少年了解前沿科技發展,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引導推動澳門青少年進一步增強愛國愛澳的意識。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馬潤林的報告圍繞「我們從哪裡來」這一問題展開,利用生動的語言和權威的科學數據資料,向聽眾講述了關於現代人類起源的最新研究結果,為聽眾呈現了最早的農業文明起源於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分子遺傳學證據。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王東表示,目前廣州集聚了華南地區大部分的涉海科研機構,其中包括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的海洋科技創新平臺,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在華南乃至全國首屈一指,希望與會的院士專家為廣州提供更多的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發展的新思路、新想法,推動廣州發展成為國家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的一個新高地。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0119位院士齊聚探討海洋科技前景秦大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為更好的認識海洋、開發海洋、經略海洋、可持續利用海洋,海洋領域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深入認識海洋資源的自然賦存、形成條件和受控機制,釐清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因子和演變規律,建立「海—陸—天—空」四基綜合觀測網絡,發展新一代海洋觀測與監測技術,為國家海洋管理、開發
  • 第六批元培商學院(北大博雅)元培智庫入庫人員名單公布
    隨著智庫在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事務的處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發展程度正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為此,建設高水平、國際化的智庫已經成為全球化趨勢。2019年8月,北大博雅·元培商學院第六批元培智庫增選活動圓滿結束,旨在明確研究方向,堅持走專業化路子,著力在提升研究質量上下功夫,多出優秀成果。
  • 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
    未來十五年,全球科學家最看好哪些城市科技創新前景?昨天,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未來前景廣受看好,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期望值前三位。
  • 為海洋可持續發展貢獻智庫力量
    來自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和智庫等40餘家機構的60多名專家學者代表出席交流。本屆論壇由環境與發展智庫聯盟、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等機構共同承辦。
  • 深圳前海與劍橋、北大將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把高等教育研究機構設在前海,劍橋、北大勢必繼續保持商科研究的領先地位;給創新改革找到外掛,深圳前海的未來發展將進一步被賦能。劍橋大學常務副校長近日訪深,推進與北京大學合作辦學的相關事務,據了解,劍橋大學和北京大學合作辦學已經完成初步選址,將落戶深圳前海。
  • 首屆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本周舉行
    享有「中國海洋第一展」美譽的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將於10月15日—18日在深圳舉辦。作為今年海博會的重要活動之一,「2020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將於10月16日在深圳會展中心6樓桂花廳和水仙廳舉行。來自國內海工領域的10多位院士及專家、學者、企業代表200餘人將齊聚一堂,共話發展藍圖。
  • 2013狀元調查報告:高考狀元職場並非"全軍覆沒"
    2013年6月17日,中國校友會網發布最新《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2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的求學和職業等狀況展開調查統計分析,這是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連續第7年獨家發布高考狀元調查研究報告。報告顯示,1977年恢復高考36年來,高考狀元流失海外嚴重,7成狀元難覓職場蹤跡。
  • 2019新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盛來運  在接下來舉行的輔導報告環節,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盛來運就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解讀。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哲學系教授歐陽康  以大數據智能視域中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為題,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哲學系教授歐陽康表示,國家制度優勢要想轉化為治理效能
  • 北京大學科技創新大會舉行……【北大發布(11.9-11.15)】
    這個發現可能為未來孤獨症幹預提供新的策略。近百家學生社團齊聚百講廣場,千帆競渡、百舸爭流。校園文化的沃土中萬物生長,社團的別樣風採融匯成一幅絢麗的畫卷,展現出北大青年的蓬勃朝氣與無限活力。會議旨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創新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十三五」期間北大科技創新成果和經驗,謀劃「十四五」期間北大科研工作長遠布局,加快構建世界一流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
  • 2020年中國嬰兒奶粉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嬰兒奶粉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認為,**年進口54.72萬噸,同比減少40.73%,進口額為15.07億美元,同比減少66.04%。  **-**年中國進口奶粉量變化(萬噸)  **年國內奶粉品牌競爭格局  2020年中國嬰兒奶粉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是對嬰兒奶粉行業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 科技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專家聚首深圳探討Ka/THz技術與應用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川11月26日,2020年度啟迪-華訊Ka/THz技術與應用大會在深舉行,專家聚首深圳探討Ka/THz技術與應用前景。本次大會以「以科技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主題,由啟迪集群創新研究院、廣東省太赫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圳市太赫茲科技創新協會主辦;啟迪集群科技集團、華訊方舟科技集團、深圳市太赫茲創新科技研究院承辦;如般量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