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Sheldon的第119篇漫畫,所有圖片大約1.3MB。
感到缺氧時, 人體細胞就會分泌一種激素, 讓身體多生產點兒紅細胞, 儘快恢復氧氣的供應。
可見,缺氧並不可怕, 因為人體細胞能夠探測氧氣的濃度, 並隨時作出反應。
那麼,人體細胞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美國醫學家格雷格·塞門扎, 和英國醫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發現, 這是因為在人體細胞中, 有一種懂得垃圾分類的細胞因子, 叫作缺氧誘導因子-1α(HIF-1α)。
他們發現,如果氧氣濃度太低, 缺氧誘導因子-1α就會進入細胞核, 給相關的基因通報情況, 讓細胞趕緊做出反應。
那麼,當人體不缺氧時, 缺氧誘導因子-1α又在做什麼呢? 它完全不發揮作用,
因為它被人體當作垃圾分解掉了。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美國醫學家小威廉·凱林, 和彼得·拉特克利夫陸續發現, 這是因為在人體細胞中,還有一幫分子在默默地搞垃圾分類。當人體不缺氧時,氧氣和一種叫作VHL的分子,會將缺氧誘導因子-1α,標記成了「易腐垃圾」。於是,細胞就會把它分解掉,防止人體過度反應。
這種缺氧保護機制十分重要。
正常細胞固然離不開它,
但癌細胞更加離不開它! 科學家推測,
如果用藥物打破癌細胞的缺氧保護,
就有可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甚至殺死癌細胞!
註:這些藥物研究仍在進行中,請不要相信非專業人員的虛假宣傳。 為了表彰他們發現細胞感知 和適應環境含氧量的相關機制, 諾獎委員會授予小威廉·凱林,彼得·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門扎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註:
1.缺氧誘導因子-1α進入細胞核後,需要先與另一種叫作ARNT的分子結合,形成一種蛋白複合物,然後才能發揮激活相關基因的作用。
2. 除了癌細胞之外,缺氧保護還與很多人體疾病有關。
參考文獻
1.諾貝爾獎官方資料
作者:Sheldon
對白、美指:牛貓
繪製:賞鑑
排版:MX
鳴謝:od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