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如何守護核輻射區生態安全

2020-12-05 科學網

 

典型核輻射區可能影響面積達5萬平方公裡,開展可能汙染礦區和汙染程度評價勢在必行

■本報記者 甘曉

「我國鈾礦山(包括放射性較高的非鈾礦)、核電站、西北核試驗場下風向等地區可能影響面積約達5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0.5%左右。」這是記者在日前於北京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618次學術討論會上獲知的數據。

科學家已經發現了這些區域生態安全面臨的種種威脅。為此,此次會議執行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指出,應開展可能汙染礦區和汙染程度評價,並對石煤、稀土等含放射性較高物質的生產企業開展環境影響評價。

「公眾照射」明顯增加

因為當地礦業開採,西南一個小鎮的居民受伽馬輻射和氡-222輻射劑量達到每年約410西弗。「這大約是我國核電鏈產生輻射劑量的10倍。」在此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講起這一數據時,長期從事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潘自強提高了聲音。

研究人員對比了上世紀90年代前後和2000年前後我國居民所受天然輻射有效劑量後發現,來自宇宙射線及陸地本底伽馬輻射的劑量變化不大,而源自氡及其短壽命子體等放射性物質的輻射劑量大幅增加。作為一種天然放射性氣體,氡衰變時釋放阿爾法射線,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已有確切證據表明,氡是除吸菸以外導致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不僅如此,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食品和空氣中的釙-210、鉛-210也明顯高於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有關報告書中的數據。

對此,此次會議執行主席、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專家也表達了和潘自強一樣的擔憂。他們認為,來自天然輻射的公眾照射明顯增加,有可能損害公眾健康。特別是源於典型核輻射區域的放射性物質所引發的生物累積和輻射效應也會產生潛在的生態風險,給大眾健康與食品安全帶來挑戰。

來自礦業的潛在危險

在潘自強看來,追根溯源,礦業和相關產業是我國人為活動產生的國民所受輻射劑量的主要來源。「石煤、稀土等含放射性較高物質的生產企業值得高度關注。」他強調。

2006年年底至2009年,國家環保部開展了第一次汙染源普查。調查結果表明,全國伴生放射性汙染源調查確定的企業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中,含放射性固體廢物量合計達1.714億噸。稀土、鈮/鉭和鋯石礦產品以及原礦中鈾-235、釷-232和鐳的活度都高於每千克1000貝克。

北京師範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張豐收團隊也對我國可能產生放射性物質的區域開展了調查。初步結果顯示,我國鈾礦山(包括放射性較高的非鈾礦)、核電站、西北核試驗場下風向等地區,其可能影響面積約達5萬平方公裡,約佔國土面積的0.5%。

「廢礦石堆放在數萬公頃的土地上,地表遺留了數以萬計的坑道、廢石、豎井、淺井、探槽等;從坑道流出的含有鈾、鐳的湧水乃至降雨淋洗廢石造成的放射性廢水,以及由氡及其子體與放射性氣溶膠構成的氣態放射性物質持續對外界排放。」作為此次會議的執行主席,張豐收在會議報告中描述團隊在調查現場看到的畫面。

對此,張豐收深感擔憂:「一旦這些區域出現嚴重的放射性物質大量外洩,特別是長壽命放射性核素與放射性氣體氡等,不管它們經食物鏈轉移進入食品,還是通過其他途徑進入生態環境,都將危害公眾健康。」放射性物質的生物累積和輻射效應也會產生潛在的生態風險,影響生態環境安全。

亟待開展科學評估

對於來自放射性物質的潛在威脅,與會專家認為,對典型核輻射區域開展科學評估勢在必行。

潘自強建議,當前,應儘快開展可能汙染礦區和汙染程度評價,進一步評估已查明廢渣的影響,開展石煤、稀土等含放射性較高物質的生產企業環境影響評價,全面調查和評價我國食品中天然放射性水平,選擇典型礦區開展氡致肺癌流行病學調查。

高福指出,對這些區域的生態環境安全評估要按照「健康中國」的基本原則,開展必要的放射效應研究,為揭示生態安全與公眾身心健康之間的關係提供理論依據。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為痕量放射性物質測量奠定了國際一流的基礎。」程建平指出,「通過它能準確評估放射性物質在生態系統中的分布,也能很好地研究低劑量的輻射效應。」

張豐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列舉了多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典型的輻射區域生態承載力如何?當前放射性物質汙染情況如何?放射性核素遷移規律有哪些?這些區域應當如何平衡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

圍繞這些問題,科學家計劃在未來幾年建立相關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從而構建典型核輻射區域生態承載力與產業一致性評價技術體系,研發環境修復技術,並開展相應方法和技術的示範應用。

《中國科學報》 (2018-04-03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如何守護核輻射區生態安全—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已經發現了這些區域生態安全面臨的種種威脅。為此,此次會議執行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指出,應開展可能汙染礦區和汙染程度評價,並對石煤、稀土等含放射性較高物質的生產企業開展環境影響評價。 「公眾照射」明顯增加 因為當地礦業開採,西南一個小鎮的居民受伽馬輻射和氡-222輻射劑量達到每年約410西弗。
  • 整治外來有害生物 守護生態安全
    (照片由太倉市檢察院提供)整治外來有害生物 守護生態安全太倉市開展專項防控工作,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1000畝蘇報公益守護專訊(記者 王小兵 通訊員 吳玉潔)加拿大一枝黃花會奪取周圍植物的水分和養分,消耗土壤肥力,並且繁殖力極強,民間有「黃花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 ...一生守護生態安全的「森林醫生」 ——山東閆家河林業有害生物...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一生守護生態安全的「森林醫生」 ——山東閆家河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研究事跡 2020-11-26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保護生物多樣性 守護生態安全屏障
    原標題:保護生物多樣性 守護生態安全屏障 雲南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4061公裡,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作為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樣性寶庫,雲南在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我省在實踐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探索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共贏的路徑,為守護好生物多樣性寶庫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 他不顧反對進入福島核輻射區,悉心照顧變異動物6年,如今怎樣了
    4月11日福島再次發生7.1級地震,日本再次發布海嘯預警和核洩漏警報;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將福島核事故定為最高級7級。4年後,日本政府首次承認在核電站核洩漏事故現場工作過的一名工作人員所患的白血病,是由於遭受核輻射引起。
  •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草畜平衡」報告西藏開講—新聞—科學網
    以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項目研究成果為主,本次科普報告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概念、西藏地區生態系統本底評估、草畜平衡及本科考分隊的主要任務等四個方面進行了科普講解。通過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基本概念的解釋,讓地方管理者理解生態保護的目的和內容,即讓他們認識到為什麼要保護,具體在保護生態系統的那些方面。
  • 厚積薄發,華為雲構築原生冰山安全體系,守護雲上安全
    冰山安全能力一:自主研發的安全服務,與客戶共享華為安全能力。 基於華為20多年安全能力積累,華為雲通過自主研發,打造出保護應用安全、保護雲負載安全、保護數據安全、管理安全態勢4大領域的多款雲安全服務,包括Web應用防火牆、DDoS高防、企業主機安全、態勢感知服務等。
  • 科學家發現一頭野狼跑出了車諾比核輻射區,它會有哪些影響?
    30多年前,車諾比核洩露災難發生後,讓整個城市成為了鬼區,現在30年過去了,那裡如何了?還是沒有任何生機的城市嗎?可能很多人擔心,這頭生活在核輻射區的狼身上有可能帶著核輻射,它一旦跑出來進入人類的生活範圍,有可能會給環境和人類帶來未知的威脅。那麼到底會不會如人們所擔心的那樣呢?這頭狼接近人類,會不會將輻射傳染給人類。
  • 諾敏河:用「檢察藍」守護「生態綠」
    在這迷人的風光中,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守護林區生態環境資源為己任,立足檢察職能,發揮專業優勢,突出監督特色,堅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這就是黑龍江諾敏河人民檢察院。
  • 【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海北】守護「西部小水塔」,海北在行動
    【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海北】守護「西部小水塔」,海北在行動 2020-08-15 11:0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科普永康】——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守護「臉安全」?
    《科普永康》第十九期 科 普 前 沿 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守護「臉安全」?人臉識別技術真的不安全嗎?是什麼導致「你的臉你說了不算」?新技術應用推廣階段,如何兼顧效率與安全?
  •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 新時代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價值意蘊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重大現實意義。
  • 代表委員話法院丨潘海燕:強化司法責任擔當 守護長江生態文明
    代表委員話法院丨潘海燕:強化司法責任擔當 守護長江生態文明 2021-01-16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途伴熊APP上線一周年 持續打造安全出行周邊生態
    途伴熊APP上線一周年 持續打造安全出行周邊生態「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流行語之所以能風靡一時,恰是因為它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裡話。不過對於女性朋友而言,獨自出行就好像一個蹺蹺板,一端是享受優美的湖光山色、特色的當地美食,體驗風格迥異的風土人情,而另一端卻要承擔旅途中未知的生命財產安全的風險。根據近年來的出行安全數據可以發現,除了旅途之外,在夜間出行、出差等出行過程中,女性所遭遇的安全事故也較多。而如何保障女性「獨立不獨行」,如何保障女性出行安全?這便是途伴熊這款APP研發的初衷。
  •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海力量。
  • 踐行「兩山」理論 專家為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支招—新聞—科學網
    踐行「兩山」理論 專家為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支招2020生態價值數位化國際高峰論壇舉辦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兩山論』的精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綠色發展的集中之義
  • 《給我翅膀》:守護自然生態,愛護小動物人人有責
    這位熱衷於保護大自然的氣象學家在20多年來不遺餘力地堅守在保護瀕臨滅絕的鳥類第一線,他曾先後數次駕駛飛機幫助脆弱的候鳥群踏上安全的遷徙之旅,往返在歐洲的藍天白雲之上,翱翔於千山萬水之間,堅定地盡己所能守護好那些需要他幫助的雁群,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候鳥「爸爸」。
  • 大氣氮沉降提高我國毛竹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新聞—科學網
    大氣氮沉降帶來的施肥效應,既可提高森林的生產力進而增加其固碳能力,又可激發/減少土壤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增加土壤碳儲量,部分抵消/加強其固碳效應,已成為陸地生態系統反饋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受到全球科學家的高度關注。 此前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氮缺乏的溫帶森林和北方森林,對於氮沉降如何影響普遍磷缺乏的我國南方亞熱帶森林仍不清楚。
  • 「海洋牧場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站」獲批建設—新聞—科學網
    其中,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批兩家工作站:海洋牧場人工生態系統研究團隊的「海洋牧場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站」獲批全國工作站;珊瑚礁生態修復技術研究團隊的「南海區珊瑚礁建設工作站」獲批南海區工作站。 「海洋牧場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站」將主要圍繞海洋牧場漁業資源關鍵功能群構造、海洋牧場生境營造、海洋牧場生態系統設計與海洋牧場規劃、海洋牧場用海諮詢和海洋牧場建設方案設計與效果評估開展技術服務。
  • 車諾比事件變種人(變異生物)是否存在,核輻射區現在能去嗎?
    說到車諾比,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其造成的環境汙染與經濟損失都是巨大的,尤其是受到放射性物質的長期影響,導致上萬人患上疾病,甚至流出車諾比事件變種人(變異人)和變異生物的傳聞,於是人們紛紛關注車諾比核輻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