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興安鬆勁柏翠,滾滾江畔禽鳴鶴舞。莽莽沃野糧豐物美,皚皚雪原聖潔神秘。這些元素繪就了獨一無二的北國風光。在這迷人的風光中,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守護林區生態環境資源為己任,立足檢察職能,發揮專業優勢,突出監督特色,堅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這就是黑龍江諾敏河人民檢察院。
諾敏河人民檢察院轄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為了守護這「人間仙境」,諾敏河人民檢察院堅守初心,高擎利劍,將「特別的愛」奉獻在那一摞摞的卷宗裡、揮灑在那一條條取證路上、傾注在那一份份檢察建議中。
美好的綠色家園
探索自然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線,良好的生態環境離不開法治的護航。當不法之徒玷汙了那一抹蔥綠,諾敏河人民檢察院仗劍執法絕不手軟。
(一)堅持「嚴」字當頭,依法嚴厲打擊破壞環境資源刑事犯罪。
諾敏河人民檢察院不斷加強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工作,通過建組織、定機制、設專班,不斷提升辦理破壞環境資源刑事犯罪案件質效,堅決懲治盜伐林木、非法佔用農用地、非法毀壞珍貴樹木、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等林區多發的破壞環境資源刑事犯罪。近三年來,共辦理該類案件270餘件300餘人,涉案林地面積多達25000餘畝,涉案林木立木蓄積量高達9900餘立方米。2019年辦理了楊某某等人惡勢力犯罪案件,成功打掉了盤踞在沾河林區「毀林種參」的毒瘤,大幅提升了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環境類犯罪的威懾力。此外,諾敏河人民檢察院與公安機關建立了破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會商機制、退補說理機制、補後偵查聯絡機制,會籤了《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取證類案工作指引》,在強化打擊力度的同時,注重案件辦理質效,確保辦理的每一起刑事案件都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二)堅持「細」字入手,加強生態環境領域刑事訴訟法律監督。
諾敏河人民檢察院細緻摸排立案監督線索,充分發揮「兩法銜接」平臺在信息共享方面的積極作用,以開展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為抓手,不斷拓寬案件線索來源,本著對線索高度負責的態度,立足實際,細緻排查,認真摸排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罰代刑線索,及時監督行政職能部門移送案件線索,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近三年來,共走訪林政稽查等行政執法單位240餘次,查閱執法臺帳460餘本,調閱執法檔案330餘冊,審查線索100餘條,監督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案線索20餘條,監督公安機關立案13件,通過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及時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違法犯罪線索,充分發揮了法律監督職能,確保線索「清倉見底」,無「漏網之魚」。細緻審查捕訴環節卷宗,針對公安機關在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偵查活動中存在的違法行為,依法予以監督糾正。
(三)堅持「復」字理念,探索構建「補植復綠」恢復性司法工作機制。
諾敏河人民檢察院根據當地實際,與林業局、公安局積極探索制定涉林刑事案件「補植復綠」生態修復機制,對補植復綠方式、補植價格認定、補植數量標準、落實工作機制、後續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規範。自「補植復綠」工作機制落實以來,共補植復綠林地320餘畝,補植林木15000餘株,確保了因刑事犯罪造成的林地破壞、林木毀壞得到及時的修復,避免出現「案子辦了,人也判了,破壞依舊」的局面。在此基礎上,堅持把「跟蹤、監督、落實」作為推動「補植復綠」生態修復機制的有效舉措,通過定期回訪、隨時監督的常態化工作模式,對「補植復綠」後的林地植被恢復率及林木成活率情況進行實地查看,將工作機制貫穿事前、事中、事後各個環節,真正做到「辦理一個案件、恢復一片青山、教育一方群眾」,確保達到懲罰犯罪與保護生態雙贏的效果。
美好的綠色家園
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之所呼、社會之所需」。當物慾橫流汙染了那一方淨土,諾敏河人民檢察院補短強弱用足職能。
(一)做好分內事。
諾敏河人民檢察院以打造「山青、水綠、地潔」的生態環境為公益訴訟工作重心,著眼「公共利益守護人」的新職能定位,立足大局和全局,補短板強弱項,全機制重落實,通過調閱相關部門行政執法卷宗、深入生態環境破壞現場實地調查、密切關注網絡報導、積極接受群眾舉報和相關部門線索移交等進行摸排,依法收集和固定證據,及時分析研判。近三年來,辦理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案件47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3件。依法向林業局、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10餘個行政職能部門提出檢察建議47份,督促相關職能部門依法履職盡責,向行政機關發出的檢察建議採納率、回復率均為100%。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中,採取以訴前程序為主、訴訟程序為輔的辦案模式,秉承「起訴不是目的,解決才是根本」的理念,加強與行政機關溝通,通過合法合理、科學可行的檢察建議,採取跟進問效等方式,儘量使問題在訴前階段得到有效解決,在降低司法成本的同時,促進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實現了維護公益「雙贏、多贏、共贏」的工作局面。
(二)打出亮點牌。
諾敏河人民檢察院緊跟省院、市院安排部署,結合轄區實際,紮實、穩步、全面推進環境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生活醫療垃圾處理等重點領域治理公益訴訟工作。堅持樹立質量優先理念,案件辦理逐步從「數量積累型」向「質量提高型」轉變,著力打造具有轄區特色的公益訴訟工作品牌。2018年辦理的「退耕還溼」公益訴訟案件代表全區參評全省典型案例,2019年辦理的三起二次供水公益訴訟案件被《檢察日報》報導,針對餓了麼餐飲平臺部分商家證照不齊問題向行政機關下發的檢察建議被省院評為優秀檢察建議。諾敏河人民檢察院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等專項工作為抓手,積極發揮檢察職能,針對生活垃圾隨意傾倒,醫療廢物回收亂象、校園周邊食品安全隱患等民生領域存在的問題,向相關行政執法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行政執法機關依法履職,均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三)彈好協奏曲。
積極探索社會化綜合治理模式,構建公益訴訟工作長效機制。公益訴訟工作不是檢察機關一家單打獨鬥,需要形成社會共識,形成維護公益的合力。通過多方溝通、全面統籌、積極協調,初步形成了內部聯動、外部銜接、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多元聯動工作格局。對內,各內設機構加強配合,發揮整體優勢,在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的基礎上,建立內部銜接機制,不斷加強與刑事檢察部門的協作配合,從辦理的刑事案件中收集線索,從群眾的來信來訪中發現線索,確保案件線索無障礙移送,案件辦理無縫對接。對外,與公安、環保、林政、資源等部門會籤工作意見,建立信息共享制度、案件通報制度、聯席會議制度、聯絡員制度、聯合執法制度等,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互享、信息互通、工作互助的工作目標,確保維護生態環境工作攥指成拳、全面聯動、合力打擊。
美好的綠色家園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利慾薰心蒙蔽了那一雙慧眼,諾敏河人民檢察院奔走呼告全面發力。
(一)廣泛化宣傳。
諾敏河人民檢察院以宣傳作為環境汙染防治的有力抓手,深入開展環境保護法治宣傳活動,努力提高社會公眾對環境資源類法律法規的知曉度及環保意識。深入學校、家庭、社區、林場、企業、商鋪加大環境汙染防治宣傳力度,確保廣撒網、全覆蓋、無死角,引導轄區百姓嚴格遵守環境資源類法律法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責任。
(二)常態化宣傳。
諾敏河人民檢察院通過開展檢察開放日、普法宣傳周、公益訴訟宣傳月等專題活動,使宣傳工作的影響力不斷加大,保證在專題活動宣傳效果的基礎上,做好常態化宣傳工作,通過多層面、多角度、常態化的宣傳,徵集相關線索、建議、意見80餘條。
(三)多途徑宣傳。
為講好生態檢察故事,宣傳好綠色發展理念,2019年以來,諾敏河人民檢察院在全院抽調精銳力量組成宣傳團隊,利用林業局電視臺進行環保法治專題講座27次,進學校、林場、企業巡迴開展環保宣講85次,在鬧市區設點進行環保宣傳85次,發放環保宣傳資料20000餘份,懸掛宣傳條幅300餘條,張貼宣傳海報150餘幅。在做好傳統宣傳方式的基礎上,逐漸把新媒體建成法治宣傳的重要平臺,運用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推送相關宣傳信息100餘條,並結合典型案件以案釋法,為公眾提供更全面、更生動、更便捷的獲取信息渠道。
(四)多樣化宣傳。
在宣傳內容上,諾敏河人民檢察院除了常規的法律法規知識宣傳外,還豐富了對保護動植物多樣性、倡導低碳生活、推進垃圾分類、提醒森林防火等多樣內容的宣傳,引導群眾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係,提醒群眾算長遠帳、算整體帳、不能寅吃卯糧、急功近利。在宣傳防火內容時,幹警編制的《檢察官提醒您森林防火十不要》和錄製的《諾檢護林》防火宣傳歌曲得到了省院的認可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宣傳效果。
(五)示範化宣傳。
諾敏河人民檢察院以「讓林區大地綠起來,讓人民生活美起來」為目標,發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精神,努力做到「多種一棵樹、多增一片綠」,多次組織幹警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全院幹警踴躍參與、人人出力。自2019年以來,2000餘株樹苗在林區大地「安家落戶」,為改善生活環境、提高森林覆蓋率作出了應有貢獻,以實際行動示範引領,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綠化意識、環保意識、作為意識。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生態檢察」的接力棒交到這一代諾敏河人民檢察院手中,他們堅守初心、勇擔使命。他們履職盡責,不懼挑戰,為建設「水清石出直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的大美林區持續貢獻著檢察力量,盡心書寫著一個又一個「檢察藍」與「生態綠」的故事。
來源:《人民法治》雜誌
記者:陰衍哲 通訊員:宮鐵川 馬偉霞
責任編輯:王雪
●●●
為良法善治發聲 為公平正義張目
為法治中國建言 為中華復興鼎力
原標題:《諾敏河:用「檢察藍」守護「生態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