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素數,你也可以丨科學史

2021-01-20 中科院之聲

2018年12月21日,一位名叫派屈克·羅什的美國人參與「網際網路梅森素數大搜索」項目(GIMPS)並成功發現第51個梅森素數282589933-1,它含有24862048個數位。梅森素數是以法國數學家馬林·梅森(Marin Mersenne,1588~1648)的名字命名,數百年來人們始終在尋找更大的梅森素數,這究竟是為什麼?小G將為你揭曉答案。


GIMPS官網截圖

 

要了解梅森素數,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素數?早在約公元前300年成書的歐幾裡得所著希臘數學經典《幾何原本》中說(定義VII.11):素數是只能為一個單位所量盡者,即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再無正整數約數的數稱為素數(或質數),第1個素數是2,否則為合數。


歐幾裡得


任何大於1的整數,要麼本身是素數,要麼可以唯一地寫成若干素數乘積,可以說素數是構造整數大廈的磚石。自古希臘時代,尋找素數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古希臘數學家埃拉託塞尼(Eratosthenes,約前276~約前195)早已給出著名的「埃拉託塞尼篩選法」。


埃拉託塞尼


若用該法找出100以內所有素數,仿下圖畫一個10×10的表格,填上1~100. 首先1不是素數,划去;保留素數2,將其所有倍數划去;接著留素數3,將3所有倍數划去,已經被划去的不用管;緊接3後未被划去的是5,保留5並將其倍數划去;緊接5後未被划去的是7,進行同樣操作,此時表中未被划去的36個素數為所求。事實上100的平方根10中僅有4個素數,將它們的倍數全部划去即可,該性質可被證明並推廣——要篩選出整數n內所有素數,只需將內所有素數的倍數划去。


埃拉託塞尼篩選法


素數分布有一明顯特點——隨著數值增大,素數越來越少。這很容易解釋,較小數字可能因子少,較大數字可能因子多,也就越不可能是素數。1~100中,有25個素數;而10000001~10000100這100個數中,只有2個素數。素數會不會有盡頭呢?《原本》(IX.20)中已證明素數無窮無盡。


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1607)首頁


認識梅森素數,還需了解「完全數」,《原本》定義(VII.22)相當於:完全數等於其所有真因子之和的數,如6(=1+2+3)是完全數。古希臘人認為完全數代表吉祥,會帶來幸福和美好!《原本》(命題IX.36)給出尋找完全數的方法:若是素數,則是完全數。古希臘人在公元1世紀以前就知道前4個完全數——6,28,496和8128,第5個完全數到15世紀才被發現,關鍵在於尋找形如的素數,這就是梅森素數。



1644年梅森在其所著《物理-數學探索》序言中說:當p=2,3,5,7,13,17,19,31,67,127,257這11個數時,為素數,並證明了前7個數,後面4個數字計算量太大而沒有驗證,該猜想引起學界極大關注。為紀念他,人們把型的素數稱為「梅森素數」,並以記之(其中M是梅森姓氏首字母)。


梅森


此後無數學者都進行過研究,1772年瑞士數學大師歐拉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靠心算證明了為素數;1876年,盧卡斯證明了為素數。1903年,美國數學家科爾在紐約一次數學會議上做了精彩的「無聲報告」,他走上講壇寫下:頓時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不是素數!梅森的猜想有誤!1922年,也被驗證不是素數!梅森猜想被解決,但人類並沒有停止尋找新梅森素數的腳步。


歐拉


雖形式簡單,但探究需要高深理論和艱巨計算,至1920年代,人們通過手算艱辛地找到12個梅森素數。計算機的出現,加快了探尋的步伐。1952年,人們將以往的算法編譯成電腦程式,在幾小時內就找出了5個新梅森素數,自此探尋梅森素數也成為檢測計算機性能和相關算法的有效手段。網際網路時代產生的分布式計算技術可有效利用網際網路空閒計算能力,這使探尋工作如虎添翼,1996年美國數學家沃特曼編寫了一個尋找梅森素數程序放在網上供大家免費使用,這就是本文開頭的GIMPS項目。1952年至今,計算機共找到39個梅森素數,最新的17個全歸功於GIMPS!目前全球有近70萬人參加該項目,來吧,你可能就是下一個發現者!


部分梅森素數發現概況


來源: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相關焦點

  • 發現一位新素數,獎25 萬美元,你還在等什麼?
    據 GIMPS(這網站就是專門報導梅森素數的)稱,這個素數可以寫滿 9000 頁,如果我們 1 秒鐘能寫 1 英寸的數字,那麼 54 天才能寫完這個素數,這個素數長達 73 英裡(118 公裡),比第 49 個梅森素數長 3 英裡。
  • 「麻醉」的發明丨科學史小畫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8.31——9.06)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誕生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9.07——9.13)達爾文前往普利茅斯,初遇「小獵犬」號丨科學史小畫
  • 《物種起源》出版丨科學史小畫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8.31——9.06)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誕生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9.07——9.13)達爾文前往普利茅斯,初遇「小獵犬」號丨科學史小畫
  • 世界蚊子日,了解一下丨科學史小畫
    ——6.7)「詩和遠方」的科學家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8——6.14)他為改變世界做了些「微小的工作」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15——6.21)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
  • 進化論的先驅拉馬克 | 科學史小畫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8.31——9.06)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誕生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9.07——9.13)達爾文前往普利茅斯,初遇「小獵犬」號丨科學史小畫
  • 科學史周曆(12.21——12.27)
    )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20——7.26)我國首次測定珠峰高度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27——8.02)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丨科學史小畫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8.31——9.06)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誕生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9.07——9.13)達爾文前往普利茅斯,初遇「小獵犬」號丨科學史小畫
  • 克卜勒與金星凌日 | 科學史小畫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8.31——9.06)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誕生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9.07——9.13)達爾文前往普利茅斯,初遇「小獵犬」號丨科學史小畫
  • 科學史周曆(11.02——11.08)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
  • 科學史周曆(10.26——11.01)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
  • 朝宗於海——李約瑟及其《中國科學技術史》 | 科學史小畫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8.31——9.06)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誕生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9.07——9.13)達爾文前往普利茅斯,初遇「小獵犬」號丨科學史小畫
  • 科學史周曆(8.17——8.23)
    6.7)「詩和遠方」的科學家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8——6.14)他為改變世界做了些「微小的工作」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15——6.21)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
  • 科學史周曆(7.27——8.02)
    編者按:科學史是連接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橋梁。了解科學史,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科學,理解人類文明史。中科院之聲聯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開設「科學史周曆」專欄,在每周一介紹本周科學史上發生過的大事小事。
  • 「詩和遠方」的科學家丨科學史小畫
    編者按:每周中科院之聲會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再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給大家介紹小畫背後的故事。如果你去過中國古動物館,一定不會錯過「恐龍走廊」的第一件展品——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它就是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許氏祿豐龍。
  • 科學在歷史與文化中的面目——評《現代科學史》
    科學史的書籍已經非常多。大概國際上流行的科學史著作中國都已經引進,也成為科學史學者們經常引用的經典。但是,如果想真正理解科學,大概應該從縱向(科學史)和橫向(科學文化)兩個維度理解科學的本質,才能真正理解科學。從這個角度講,中國畫報出版社的《現代科學史》是一本將科學放置於兩個維度進行簡要,但是精準闡述的好書。
  • 專訪|吳國盛:對科學史無知,便容易對科學盲目崇拜或反對
    科學的萌芽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也僅獨屬於它的誕生地希臘。科學擁有確切的價值標準和研究目的,並對公眾產生深刻影響,得到社會認可,則是近幾百年才有的事情。為了向大眾普及科學與科學史,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在這個領域深耕數十年。
  • 專訪|吳國盛:對科學史無知,便容易對科學盲目崇拜或反對
    科學的萌芽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也僅獨屬於它的誕生地希臘。科學擁有確切的價值標準和研究目的,並對公眾產生深刻影響,得到社會認可,則是近幾百年才有的事情。為了向大眾普及科學與科學史,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在這個領域深耕數十年。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他先後創作了《科學的歷程》《什麼是科學》《科學史筆記》等相關通俗論著,每一本都極為暢銷。
  • 基礎物理學中,這3個發現堪稱是科學史上的奇蹟,使人類走向光明
    以下是描述科學史上三大奇蹟的歷史之旅。正文1)光速不因光源的速度而改變想像一下,你非常努力地擲球,它的速度可以達到45米/秒。現在,假設你在一列以135米/秒的速度行駛的火車上:1 如果你把球從火車上朝它運動的方向扔出去,它會以什麼速度飛行呢?
  • 科學史中"內史"與"外史"劃分的消解
    可以說,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史家在研究方法和解釋框架上的一些變化和爭論,大多是圍繞著界定、區分和評價「內史論」與「外史論」,是在這兩者彼此對立存在(雖然也有認為兩者可以綜合融通的看法)的前提下展開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內外史」研究的變化與爭論進行分析,可以窺見20世紀以來西方科學史研究側重點和範式變化的歷史脈絡。
  • 科學史上365天——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
    在科學史中,科學世家並不多見,比較著名的有原子物理學家玻爾父子、飛機發明者萊特兄弟、提出新災變論的物理學家阿爾瓦雷斯父子等,而亨利·貝克勒爾的祖父安東尼·西加爾·貝克勒爾、父親亞歷山大·埃蒙德·貝克勒爾和他的兒子傑恩·貝克勒爾和他自己,祖孫4代都是著名的物理學家,都是法國科學院會員,這一壯景與瑞士的
  •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科學史的應用研究
    摘要:生物科學史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其內容豐富、系統,富有科學性和哲理性,是重要的生物學教學資源。從生物科學史的組織形式、教學價值和對教學的啟發3個角度闡述了生物科學史的教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