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宗於海——李約瑟及其《中國科學技術史》 | 科學史小畫

2020-12-09 中科院之聲

編者按:每周中科院之聲會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再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給大家介紹小畫背後的故事。

往期回顧

科學史周曆(6.1——6.7)

「詩和遠方」的科學家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8——6.14)

他為改變世界做了些「微小的工作」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15——6.21)

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22——6.28)

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29——7.05)

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7.06——7.12)

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7.13——7.19)

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7.20——7.26)

我國首次測定珠峰高度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7.27——8.02)

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8.03——8.09)

謝家麟:故國山河壯志酬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8.10——8.16)

質譜儀與同位素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8.17——8.23)

世界蚊子日,了解一下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8.24——8.30)

升職又加薪,伽利略做了什麼?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8.31——9.06)

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誕生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9.07——9.13)

達爾文前往普利茅斯,初遇「小獵犬」號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9.14——9.20)

公雞、鴨子與綿羊成了首批「飛行員」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9.21——9.27)

「中國天眼」落成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9.28——10.04)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正式「退役」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10.05——10.11)

發現了新奇的微觀世界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10.12——10.18)

搞衛星最積極的人丨科學史小畫

統一了「天電」與「地電」的人 | 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10.26 ——11.01)

科學史小畫丨中國科學院成立丨慶祝中科院成立71周年

科學史周曆(11.02——11.08)

X射線的發現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11.09——11.15)

第谷超新星的發現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11.16——11.22)

「麻醉」的發明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11.23——11.29)

《物種起源》出版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11.30——12.06)

克卜勒與金星凌日 | 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12.07——12.13)

來源: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相關焦點

  • 進化論的先驅拉馬克 | 科學史小畫
    編者按:每周中科院之聲會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再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給大家介紹小畫背後的故事。>科學史周曆(9.14——9.20)公雞、鴨子與綿羊成了首批「飛行員」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9.21——9.27)「中國天眼」落成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9.28——10.04)
  • 科學史周曆(12.21——12.27)
    編者按:科學史是連接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橋梁。了解科學史,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科學,理解人類文明史。中科院之聲聯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開設「科學史周曆」專欄,在每周一介紹本周科學史上發生過的大事小事。
  • 李約瑟之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比較科學史?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46期,原文標題《李約瑟之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比較科學史?》他的最新著作《中文打字機:歷史》在2018年獲得費正清獎,該書探討了中文打字機一個多世紀的「實物歷史」,及其背後所涉及的技術變革和全球交流等廣泛問題。
  • 科學史中"內史"與"外史"劃分的消解
    二、國內學者的態度及其前提假定對於西方科學史研究的「內外史」演變和爭論,國內學者的態度大抵可以分為以下兩類:一種是埋首於個人的具體研究,不去關心和討論這個編史學理論問題,但潛在地卻基本同意「內外史」的劃分,這類學者佔大多數;另一種是對該問題做了專門的研究和討論,當然這些學者在人數上不是很多。
  • 「麻醉」的發明丨科學史小畫
    編者按:每周中科院之聲會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再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給大家介紹小畫背後的故事。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8.31——9.06)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誕生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9.07——9.13)達爾文前往普利茅斯,初遇「小獵犬」號丨科學史小畫
  • 【光明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史》書寫輝煌的中華文明
    中外學者從不同學科領域和審視角度,對中國科學技術史作了大量精到的闡述,我們都知道李約瑟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現在我們又有了中國人自己編寫的《中國科學技術史》。  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  李約瑟花費了半生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部巨著的構思中。
  • 克卜勒與金星凌日 | 科學史小畫
    編者按:每周中科院之聲會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再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給大家介紹小畫背後的故事。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8.31——9.06)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誕生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9.07——9.13)達爾文前往普利茅斯,初遇「小獵犬」號丨科學史小畫
  • 《物種起源》出版丨科學史小畫
    編者按:每周中科院之聲會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再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給大家介紹小畫背後的故事。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8.31——9.06)新中國科技獎勵制度的誕生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9.07——9.13)達爾文前往普利茅斯,初遇「小獵犬」號丨科學史小畫
  • 中國近代為何沒有科學革命?李約瑟難題年內破解
    中新網3月19日電 「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提出的這一問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  據北京日報報導,由李約瑟開創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和編寫工作今天仍在繼續。
  • 世界蚊子日,了解一下丨科學史小畫
    編者按:每周中科院之聲會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再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給大家介紹小畫背後的故事。——6.7)「詩和遠方」的科學家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8——6.14)他為改變世界做了些「微小的工作」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15——6.21)這項考古技能
  • 他是科技改革先鋒人物,領導開創中國科學史研究事業
    同樣也是在他的努力下,中國氣候研究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關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化的初步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反響。一手促成中國科學史研究事業竺可楨在中科院任職期間,還積極倡導、組織和領導科學史研究事業,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和中國自然科學史研究室成立。
  • 「李約瑟之問」:誕生與命運
    後來他在一篇題為《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的文章中回憶,大約就是在1938年這一年,他開始醞釀寫一部系統的、客觀的專著,來論述中國文化區的科學史、科學思想史、技術史和醫學史。當時他注意到的問題是:為什麼現代科學只在歐洲文明中發展,而未在中國或印度文明中成長?最初他認為,這也許是個「一列火車遮擋住了另一列火車」的問題。
  • 中國傳統文化與21世紀科學技術創新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在20世紀50年代指出:「中國思想,其對歐洲貢獻之大,實遠逾吾人所知。在通盤檢討之後,恐怕歐洲從中國得到的助益,可以與西方人士傳入中國的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科技相媲美」引自《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中譯本》,第3冊第236頁。而東方傳統文化在當代科學技術中的作用則更為重大。
  • 「詩和遠方」的科學家丨科學史小畫
    編者按:每周中科院之聲會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再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給大家介紹小畫背後的故事。如果你去過中國古動物館,一定不會錯過「恐龍走廊」的第一件展品——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它就是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許氏祿豐龍。
  • 1900年12月9日,情迷中國有中英兩位太太的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出生
    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的第一位部長,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英國女王授予國家最高榮譽——榮譽同伴者(比爵士更高)。李約瑟所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即《中國科學技術史》)對現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他關於中國科技停滯的「李約瑟難題」,引起世界關注和討論。他對中國文化,科技做出了極為重要的研究,被中國媒體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 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
    編者按:每周中科院之聲會手繪一張「科學史小畫」,再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給大家介紹小畫背後的故事。來源: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與讀者見面
    》正式出版新聞發布會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主編、近百名專家撰寫的《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已由山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因此,在面臨科教興國重任和科技全球化挑戰的今天,系統地總結和研究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不但是學術研究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現實賦予我們的重大課題,其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都是非常重大的。    對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歷程的總結及對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制及其社會文化條件的研究,將為新世紀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創新能力的提高、創新體系的建設提供歷史借鑑。
  • 中國古代五千年文明史中為什麼沒有發展出系統的科學?
    這就是科學史上經典的「李約瑟之問」。李約瑟,是英國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學技術史專家1942—1946年,李約瑟曾擔任英國駐華大使館科學參贊、中英科學合作館館長等職。其第二任妻子魯桂珍祖籍湖北,也是資深的科學技術史專家、營養學博士。李約瑟夫婦及其助手經過長期(約50年)的研究,編纂出了長達15卷的《中國科學技術史》,被認為是世界上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最完備、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裡程碑式的著作。
  • 因一個支持中國的舉動30年不得去美國,這位英國生化學家做了啥
    此時的李約瑟與後來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唯一的關聯,大概就是李約瑟從大學時代就熱衷科學史,他曾發起組織過劍橋大學的第一個科學史講座。只是,在「歐洲中心論」佔統治地位的年代,他的興趣當然也局限在歐美國家,直到三位中國留學生——尤其是魯桂珍來到劍橋。
  • 科學史周曆(11.02——11.08)
    編者按:科學史是連接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橋梁。了解科學史,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科學,理解人類文明史。中科院之聲聯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開設「科學史周曆」專欄,在每周一介紹本周科學史上發生過的大事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