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公募:港股新上市公司有大機會!看好生物醫療、新型消費

2020-11-25 市商網

美國大選基本塵埃落定,美股近期迎來瘋狂上漲。

與此同時,港股也迎來了一番上漲,恒生指數從11月初至今的漲幅已超過9%。

與此同時,騰訊、美團、小米等新經濟公司,近期更是成為恆指的「主力」。

站在放下,該如何把握港股的投資機會?新經濟注入會給港股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接下來該如何挑選新經濟公司?港股估值會持續升高嗎?後續又有哪些風險值得重視?

對於上述問題,國內「老十家」公募博時基金的權益投資國際組負責人牟星海,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精彩觀點:

  • 如果A股是偏左側投資,那港股就是偏右側,所以港股對A股來講是有滯後性的。從10月份開始港股已經慢慢領先於A股,所以我們覺得從現在到年底,甚至於明年初港股有可能會領先。

  • 新股上市也有很大投資機會。這裡面包括了中概股回歸的第二次上市。這其中有很多新經濟的龍頭企業,處於行業裡面的一線地位。我們覺得港股未來幾年有很大的機會,將來會孕育出一批行業標杆型的公司,這裡面包含著生物醫療、新型消費、新科技等等行業的一些公司。

  • 我們覺得未來香港市場的波幅會越來越小。大家要關注市場的流動性,它是會導致波幅偏大,當然也為有準備的投資者提供更好的入場的機會。

  • 香港本地疫情的控制相對於歐美、整個東亞包括韓國在內來說還是屬於比較好的。所以大家不用太悲觀,投資者在投資市場的時候一定要有前瞻性而不是看歷史決定投資的方向。

  • 從港股整體的大勢的格局來說,估值是應該升高的,因為全球都是在一個低利率環境下,香港市場處於一個歷史估值的較低點,股息率遠遠高於銀行的利率,我們認為對順周期板塊來說是有一定提升空間的。

以下為觀點全文:

美國大選對港股有何影響?

香港市場應該把它和香港本地割裂來看,港股投資更多是投資一些底層資產,因為香港是離岸金融市場,從資金面來講會受到一些國際的政治事件,包括匯率變動的一些影響。特別是最近美國大選無論是對港股還是A股都是會有一些情緒面影響。

我們覺得實際上對具體投資標的來講,美國大選結果無論是紅藍兩方誰獲勝,其實影響並不是那麼大。我們會儘量去投一些底層資產在內地上市公司的標的,所以投資者不必太過關注於美國大選的影響。如果說任何一方的當選有可能會對一些局部板塊,包括現在有看到一些新能源板塊、軍工板塊,或者其他的一些板塊會有一些局部影響,但是中長期的影響比較小。

從板塊上來看,首先是新能源板塊,拜登一直以來對新能源比較倡導。另外,拜登對華政策會比川普可能更友好一些,像半導體,還有其他科技細分板塊,盤中走勢都是非常強的。一個是新能源板塊,另外是以半導體晶片為主的科技板塊都會有不錯的表現。

港股面臨非常好的機會

港股現在面臨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從港股的特徵角度上來說,第一個特徵就是它的性價比非常高它在全球市場當中屬於一個估值非常低的市場,如果說以港股的主體的這些上市公司恒生指數為標準的話是性價比非常高、估值非常低,這是第一個特點。

第二,港股是中國基本面,全球流動性。所以它的基本面是緊跟著中國經濟和中國的蓬勃發展,但是流動性是全球的,包括全球資金和內地的南下資金通過港股通進入港股市場,目前我們覺得流動性在港股市場上是長期逐年往上走的,所以這也是一個有利情況。

另外一個特徵,港股是偏右型的。如果A股是偏左側投資,那港股就是偏右側,所以港股對A股來講是有滯後性的。從10月份開始港股已經慢慢領先於A股,所以我們覺得從現在到年底,甚至於明年初的話港股有可能會領先。不管是從配置的角度或者是投資個股,港股目前的標的是非常多元化的。

新上市公司有大機會

香港這個市場目前來說,首先,它在順周期的低估值板塊裡,包括金融地產、周期類的股票是非常便宜的,如果是100多家A、H兩地上市公司來看,比A股整體上來說是便宜不少。

第二,新股上市也有很大投資機會。這裡面包括了中概股回歸的第二次上市。這其中有很多新經濟的龍頭企業,處於行業裡面的一線地位。我們覺得港股未來幾年有很大的機會,將來會孕育出一批行業標杆型的公司,這裡面包含著生物醫療、新型消費、新科技等等行業的一些公司。

第三是價值成長類的公司。香港市場在過去幾年有大批已經上市的處於行業領頭地位的公司,這類公司在A股市場都是比較缺乏的,從具體標的角度來說,它其實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長期投資的機會。這些公司已經是行業龍頭了,長期發展也是非常好,同時隨著國內經濟的轉型會受益於經濟的持續發展。短期來講,我們還看好順周期板塊。

如何挑選新經濟公司?

新經濟注入會給港股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定價方面,過去五年整個港股市場的定價體系從傳統的角度上來說是比較保守的,現在全球投資者都參與到這個市場定價裡面來,整體上定價是比較科學的,而且是以機構為主的,未來會有更多的科技公司,包括新經濟的網際網路企業來香港市場上市,這個定價會更加充分,可參考的數據會越來越多,所以市場會越來越理性的去定價這個公司的價值。

對於新經濟板塊選股這塊我們有幾個方面是看的比較重的:

第一,要選好的賽道。這個行業要有想像空間和成長空間,要從比較長期的緯度去思考一家公司。

第二,這個公司有自身的壁壘,技術壁壘也好,它的整體商業模式也好,有強烈的競爭優勢,能夠變成未來的龍頭企業。

第二,我們考慮比較多的是對管理層的判斷,一個優秀的管理層會發揮一個很大的作用。

港股估值會持續升高嗎?

從港股整體的大勢的格局來說,估值是應該升高的,因為全球都是在一個低利率環境下,香港市場處於一個歷史估值的較低點,股息率遠遠高於銀行的利率,我們認為對順周期板塊來說是有一定提升空間的。對新經濟板塊來說這裡面需要有一個選擇和判斷,因為有些公司它的估值已經體現了。

在一些景氣度不斷提升的行業和快速提升的公司,估值還有上升的可能性,但是整體新經濟板塊估值是不便宜的。

這些風險不容忽視

第一個風險是港股市場波幅比較大因為它的流動性是全球的流動性,所以美國或者是境內的流動性變化都會影響香港市場。過去香港整體市場的交易量是偏低的,但是這個交易量在逐步上升,所以我們覺得未來香港市場的波幅會越來越小。大家要關注市場的流動性,它是會導致波幅偏大,當然也為有準備的投資者提供更好的入場的機會。

第二個風險,香港市場畢竟還是境外市場,中美關係特別是中美競爭長期的變化對它產生的影響可能會比國內的A股市場反應更激烈一點。個股是有風險的,因為香港市場上過往的案例也有過,投資者不小心的話是很容易踩雷。有些公司因為它有一個成熟的做空機制,400多家公司可以隨時被做空,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也有很多研究機構會去挖掘一些造假的公司,對一些不專業的投資者來說,其實港股市場是面臨一些踩雷的可能性。

第三個風險是匯率的大幅波動,比如大宗商品、匯率的大幅波動會對市場造成一些影響。大多數的公司它的主體是在中國境內,但是它的上市主體如果是在香港的話,港股還是在以港元為定價的,所以它還是會在急劇波動中受到一些影響。

其實風險口是比較多的,但是這裡我想指出的是對長期投資者來講,比較重要的是對這個公司的ESG標準的衡量。ESG是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特別是公司治理這塊是比較重要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市商網無關。市商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風險與責任。

相關焦點

  • 公募最新策略判斷:瞄準消費、順周期等行業核心資產
    摘要 【公募最新策略判斷:瞄準消費、順周期等行業核心資產】據了解,公募機構最新策略判斷,經濟復甦背景下的企業盈利回升是2021年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消費藍籌、新能源車
  • 中金公司:未來3-5年平均每年流入港股的大陸資金可能達到2000-4000...
    2)香港成為中國新經濟公司國際融資及投資的橋頭堡。在外部環境、港股自身上市條件和頭部公司帶頭和示範效應下,我們預計未來有更多公司特別是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近期表示,未來5~10年香港可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集資中心。目前港交所每年生物科技融資僅相當於納斯達克的1/3,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 2021年港股消費行業投資指南:兩大板塊中尋找優質潛力股
    e、國內美妝板塊尚未出現龍頭公司,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美妝及醫美公司可持續關注。 f、2021港股IPO新消費企業是存量時代下的新血液,將成為港股消費新寵兒。
  • 盤前必讀:農夫山泉今日港股上市 螞蟻集團回復上市首輪問詢
    農夫山泉今日港股上市,7日暗盤收盤大漲104.88%,報44.05港元,成交3.56億港元,最新總市值4928.42億港元。維持第二庫存周期+第二科技周期下,本輪市場有「牛基」但沒有「快牛基」的判斷。   國盛證券:當前,繼續看好機構牛、結構牛,A股市場新一輪科技牛正在孕育。從年初以來一直強調消費和科技是市場兩大主線。在外部風險已非主要矛盾,宏觀流動性也不會系統性收緊,同時以公募基金為主導的機構增量持續入市、股市流動性充裕之下,當前市場大邏輯並未發生變化。
  • 內外資配置港股的風格有何差異?
    ③關注低估行業輪漲機會、科技行業主線機會。內外資配置港股的風格 有何差異?今年以來港股持續跑輸A股,在兩者盈利趨同而估值溢價走擴的背景下,南下資金加速流入港股,今年累計淨買入6119.2億港元,成交額佔比從14.4%上升至22.4%。那麼,相對於在港股佔主導地位的外資,內資配置港股的風格有何差異?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分析。
  • 大盤將突破3000點,看好這三大板塊
    七成以上的基金經理認為,目前港股整體估值偏低或嚴重偏低,可上升的空間較大。報告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港股、A股兩大市場和生物醫藥、新基建、電動汽車三大板塊。據了解,《2020走出迷霧:百位基金經理調研報告》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來自一線買方的調研報告,上述調研報告的形成,來自騰訊理財通向56家公募機構、合計管理資金規模近萬億的108位基金經理髮起的問卷調研,其中25位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2年香港上市18家,已成港股重要板塊
    料日後有更多同類公司上市,而生物科技成為一個新生態。陳翊庭提到,已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從事不同範疇,包括製藥、生物科技、醫療設備等,投資者有更多元化的投資機會。公共衛生事件刺激生物科技股表現自衛生事件爆發以來,諾誠健華(09969)、康方生物(09926)、沛嘉醫療(09996)、開拓藥業(09939)4家生物科技公司登錄港股,且備受追捧。
  • 【榜單發布】第八屆港股100強
    但是,現如今金融和房地產開發及物管兩大板塊入圍企業數跌至四成,往屆表現並不亮眼的可選消費及日常消費行業卻成為本屆港股100強入圍企業最多板塊,而且信息技術、醫療保健行業增速也非常迅猛。某種層面上講,本屆綜合實力100強入圍企業的變動,反映出我國經濟在向更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由房地產拉動的經濟開始向多元產業傾斜。
  • 私募爭鳴|景泰利豐張英飈:從愛爾眼科現象深度剖析2021年投資機會
    但是另一些是2020年受益於疫情的,像出口的醫療器械,病毒檢測相關等等之類的,這些2020年非常高了,下一年的同比增長將會很低或者是負增長了,這些是需要迴避的。 儘管說養老行業、大健康領域是長期看好,但是這個行業非常廣闊,你不能夠都看好,他是有節奏的。
  • 多個醫藥股年報大幅預增,機構看好行業結構性投資機會丨牛熊眼
    近期,多家醫藥公司2020年業績預增:東方生物:預計2020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795.1%東方生物公告稱,預計2020年淨利潤為15.56億元,同比增長1795.10%左右。公司上半年重點推動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市場化,下半年重點推動了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紙(膠體金法)市場化,均取得了重大銷售業績突破,促使公司2020年度整體經營業績呈現大幅度增長。
  • 2021大消費展望:從「新」出發,發現價值
    港股大消費市值超100億的公司中,必選消費板塊在疫情後按市值加權平均上漲53.82%,可選消費板塊平均上漲103.13%。總有投資者問:今年消費已經漲成這樣了?明年究竟該如何看待這個市場?本篇文章的目的就在於解決這個問題,為大家抽絲剝繭過去,和未來,總結2020年帶來的啟示、展望2021的趨勢。
  • 被公募基金低配的銀行股 未來還有多大的吸引力?
    雖然公募基金經理對銀行股的配置已不再上心,科技、消費、醫藥成為基金在A股打三大核心資產,但從最近的基金淨值波動情況看,科技主題基金、醫藥主題基金的淨值回撤較大。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科技主題基金在最近四個月內的淨值回撤接近30%,而該基金在上半年還曾被坊間視為年內基金冠軍候選。
  • 清華學霸再次出「基」:消費為羽 科技為翼
    清華學霸再次出「基」,左「消費」右「成長」,2021布局雙星賽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85後"基金經理正以優異的業績在公募基金的舞臺上嶄露頭角,銀華基金的王翔便是箇中翹楚。
  • 新型肺炎將會帶來怎樣的行情機會?看巴菲特03非典神操作
    本次新型肺炎的市場機會應理性看待。二、這一次會不一樣麼?機會在哪裡?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每次都不一樣。相似是因為,疫情的爆發有其規律,同時,貪婪的人性從來都不會改變。其中包括,之江生物、聖湘生物、輝睿生物、捷諾生物、伯傑醫療、達安基因(14.910, 1.34, 9.87%)、華大集團(華大基因(79.500, 5.00, 6.71%)和華大智造)。另外,據了解華大基因也將向武漢市捐贈1萬份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以馳援武漢當地的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批試劑盒已經在配送途中,相信隨著物資的慢慢送達,患者檢測確診問題將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 跟著「明星」去炒股:陳光明爆款基金重倉股亮相 機構抱團消費和大...
    摘要 【跟著「明星」去炒股:陳光明爆款基金重倉股亮相 機構抱團消費和大金融】根據已公開的數據梳理,來自大消費和金融板塊的核心資產依然是眾多基金最為青睞的品種。
  • 重大創新:首隻公募MOM這一天開始發行
    來源:中國基金報公募基金市場很快將要迎來一類嶄新的品種。去年最後一天,首批5隻公募MOM同時獲批,時隔不到半個月時間,就有基金迅速啟動發行工作。根據相關募集時間表安排,首隻公募MOM將在下周進入新基金髮行市場,待正式成立之後進入投資運作階段。
  • 光大證券:港股市場基本面、資金面、情緒面積極 具備逐步走牛堅實...
    隨著疫苗在今年Q1-Q2大批量上市,衛生事件對於消費,尤其是線下消費的制約將逐步解除,伴隨著其他國家的疫苗接種,國際社交也有望逐步恢復,未來線下消費將有較大的彈性空間。其次,海外帶來新的復甦動力。在行業基本面方面,我們的判斷與A股市場的判斷並沒有顯著的差別(參考光大證券研究報告《退中求進:從估值提升到盈利增長——2021年A股市場投資策略》,2020年12月28日),綜合考慮基本面變化、當前估值水平等因素,我們認為港股中質地優秀的順周期、科技、消費等行業優質公司均將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 安信國際韓致立:恆指將突破35000點 看好醫藥、新零售
    他表示,內地消費板塊尤其是家電、服裝和體育相關的產業會隨著後疫情經濟復甦迎來增長機會。  2020年,中概股選擇「回歸」的趨勢愈發明顯,直接影響到全球資本市場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中概股回歸潮會如何影響全球資本市場?深港通般等投資渠道的拓展,在對上市公司估值、投資需求分流等方面如何發揮作用?港股2021年衝擊35000點為何只是個「小目標」?又有哪些板塊會跑贏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