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資配置港股的風格有何差異?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核心結論:①11月港股漲幅進一步擴大,累計漲幅/最大漲幅為9.3%/12.2%;順周期板塊大漲,其中原材料業(25.0%)、能源業(15.5%)、金融業(15.0%)、非必需消費業(13.5%)漲幅最大,僅有電訊業(-1.0%)、資訊科技業(-0.8%)下跌。②當前港股性價比更好,南下資金加快流入。內資對金融板塊配置力度大,青睞流動性強、估值低的標的。③關注低估行業輪漲機會、科技行業主線機會。

內外資配置港股的風格 有何差異?

今年以來港股持續跑輸A股,在兩者盈利趨同而估值溢價走擴的背景下,南下資金加速流入港股,今年累計淨買入6119.2億港元,成交額佔比從14.4%上升至22.4%。那麼,相對於在港股佔主導地位的外資,內資配置港股的風格有何差異?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分析。

1. 港股策略:內外資配置港股的風格有何差異?

回顧:11月港股漲幅進一步擴大。11月公共衛生事件疫苗捷報頻傳提振經濟復甦預期,加之美國總統大選落幕,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推動海外股市大幅攀升,港股也不例外。恒生指數在11月收漲9.3%,11月最大漲幅為12.2%,市場情緒明顯回暖。對比其他市場,滬深300 11月累計漲幅/最大漲幅為5.6%/7.7%,創業板指為-0.9%/6.6%,納斯達克指數為11.8%/12.2%,德國DAX為15.0%/16.3%,標普500為10.8%/11.5%,日經225為15.0%/16.8%,富時100為12.4%/16.0%。從市場走勢看,11月恒生指數持續走高,11月27日觸及當月最高點26894.68點後有所回落,截至月底收報26341.49點。從行業表現來看,11月港股順周期板塊大漲,其中原材料業(25.0%)、能源業(15.5%)、金融業(15.0%)、非必需消費業(13.5%)漲幅最大,僅有電訊業(-1.0%)、資訊科技業(-0.8%)下跌;前期表現弱勢的地產建築業、必需性消費業11月有所反彈。11月港股通南下資金規模為703.0億港元,高於今年以來均值556.3億港元,今年以來南下資金累計淨流入額已經達到6119.2億港元。11月南下資金在港股成交額中佔比達21.9%,高於2019年11月的16.9%。

港股性價比好,內資加快流入。今年6月以來AH溢價指數快速攀升,最高在10月9日達到149點,接近2015年牛市期間的高點。截至2020/11/30,AH溢價指數收報144點,高於2006年以來均值向上1倍標準差。從基本面來看,港股並不弱。2005年以來A股與港股淨利潤增速走勢基本一致,20Q3/20Q2全部A股歸母淨利累計同比為-6.6%/-18.0%、ROE(TTM)為8.2%/8.0%,全部港股為-10.3% /-21.8%、13.1%/13.8%,預計2020年港股淨利同比為-5%,ROE為13.5%,2021年為10%、14%。但是,港股的估值卻比A股低。目前滬深300PE(TTM,整體法)、PB(LF,整體法)為15.3倍、1.6倍,對應2005年以來估值從低到高分位數為68%、43%,而恒生指數PE、PB為14.6倍、1.2倍,對應2005年以來估值從低到高分位數為81%、27%分位數。在AH股盈利趨同而估值背離的情況下,南下資金持續買入港股,截至2020/11/30,南下資金累計淨買入6119.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039.4億港元,成交額佔比從今年1月的14.4%上升至11月的22.4%,成為今年港股最重要的增量資金。

內資對金融板塊配置力度較大,青睞估值低的標的。我們用國際中介機構代表國際資金、港股通南下資金代表中資,來分析和比較港股市場上內外資持股風格的異同。行業層面,由於南下資金中包含較多保險資金,因此對金融股尤為青睞,截至2020/11/30,內資持股金融行業市值佔比為32.0%,信息技術22.4%,可選消費18.0%,房地產6.3%,醫療保健5.7%。相對而言,外資更看好消費,截至2020/11/30,外資持股可選消費行業市值佔比為28.4%,信息技術21.7%,金融17.4%,房地產10.0%,醫療保健6.6%。個股層面,我們從多個維度比較內資和外資的配置偏好:(1)市值規模:內資和外資均青睞龍頭公司,外資尤甚。截止2020/11/30,外資前50大重倉股平均市值為6462億港元,內資為5027億港元,均遠高於全部港股的257億港元;(2)盈利質量:內外資偏好高ROE的公司,外資更加明顯。2019年外資前50大重倉股毛利率/ROE分別為46.6%/11.7%,高於內資的42.5%/11.5%,均高於全部港股的38.3%/10.4%;(3)盈利增長:內資和外資均看重盈利增長,尤其是外資。2019年外資前50大重倉股營收/淨利潤增速為10.0%/15.6%,高於內資的9.7%/11.8%,均優於全部港股的9.0%/9.9%;(4)估值偏好:相對外資而言,內資傾向於配置低估值標的。截止2020/11/30,內資前50大重倉股PE(TTM,整體法,下同)/PB(LF,整體法,下同)僅為13.1倍/1.3倍,不僅低於外資的17.2倍/1.7倍,還低於全部港股的16.2倍/1.4倍。正如前文所述,南下資金中的險資配置較多金融股,截至2020/11/30,內資前50大重倉股中12隻為金融股,市值佔比42.7%,外資僅有9隻,市值佔比29.8%,從而整體法計算下內資重倉股估值偏低。剔除金融重倉股後,內資前50大重倉股PE/PB為26.5倍/3.5倍,外資為29.6倍/3.1倍,均明顯高於全部非金融港股的22.9倍/1.9倍。相對於外資而言,內資依然更偏好低估值股票。

關注低估行業輪漲機會、科技行業主線機會。11月份港股市場延續漲勢,原材料業、能源業、金融業、非必需消費等順周期板塊漲幅最大,這與我們在11月港股月報《逼近15年高點的AH溢價指數怎麼走?-20201104》的判斷基本一致,即關注低估板塊輪漲機會。從估值看,目前港股處於中低位,截至11月30日港股恒生指數PE(TTM,下同)為14.6倍、PB(LF,下同)為1.21倍,處於2005年以來自下而上79.7%、26.6%分位,而美股標普500PE為35.3倍、PB為3.9倍,處於2005年以來自下而上99.8%、99.8%分位,A股滬深300PE為15.3倍、PB為1.6倍,處於2005年以來自下而上68.3%、43.0%分位。目前AH溢價指數為144.1點,處於2005年以來自下而上的91.9%分位,港股估值仍處於窪地。從投資主線看,我們仍然認為可以關注兩類機會:一是低估行業輪漲機會。分行業看,目前港股多數行業較今年年初仍有較大跌幅,只有資訊科技和醫療保健行業享有較高超額收益,而低估板塊漲幅滯後,未來或有輪漲機會。二是關注科技相關行業,目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中,中期科技+消費是轉型方向,當前科技股業績步入向上周期,這輪行情中科技行業仍是主線。

2. 重點關注

2.1比亞迪電子(00285)三季度業績持續高增,北美大客戶開拓順利

公司公告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515.2億元,同比增長34.2%;實現毛利74.9億元,同比增長186.6%,毛利率14.5%,同比增長6.4pct;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43.3億元,同比增長322.2%;淨利潤率8.4%,同比增長5.4pct;每股盈利1.9元。

Q3單季度高增長。單季度來看,20Q3實現營收201.3億元,同比增長33.2%,環比下降11.8%;實現毛利潤33.9億元,同比增長219.1%,環比增長11.5%;毛利率16.8%,同比增9.8pct,環比增3.5pct;淨利潤率9.2%,同比升6.3pct,環比升1.3pct。

零部件:安卓份額升至四成,5G手機滲透有望帶動改善。公司在金屬部件繼續保持行業龍頭地位,為四成左右安卓金屬手機提供服務。公司玻璃及陶瓷業務頗具規模,成為行業前三的全製程方案提供商。下半年隨著5G手機產銷量和滲透率持續提升,公司手機業務將保持良好勢頭。

強大的研發製造平臺和北美大客戶合作將推動公司發展進入新階段。1)公司擁有領先的研發和垂直整合的製造實力、優質的客戶資源,我們認為未來有望在品類方面進一步豐富,協同快速增長;2)公司已經進入北美大客戶核心產品線,業務發展和未來的更進一步合作可期。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預計2020-2022年實現歸母淨利潤55.7、41.3和48.2億元,同比增速為248.7%、-25.8%和16.6%。考慮到2020年醫療防護板塊貢獻利潤較大,我們按照2021年進行估值,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估值及公司增速,我們給予2021年PE 22-25X,對應合理價值區間40.26-45.75元/股,按照1港元=0.88元人民幣估算,對應合理價值區間為45.75-51.99港元/股,維持優於大市評級。

風險提示:智慧型手機行業出貨量不及預期。

2.2Cree(CREE.US)第三代半導體的明珠

Cree成立於1987年,為全球LED、照明、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功率器件和射頻於一體的行業領先者。目前Cree僅聚焦Wolfspeed,是其功率與射頻部門,生產碳化矽晶片。碳化矽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禁帶寬度、擊穿電場強度、飽和電子漂移速率、熱導率以及抗輻射等關鍵參數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滿足了對高功率、高電壓、高頻率的需求。且碳化矽性價比優異,可以節省成本200-600美元/輛車,被特斯拉(TSLA.US)應用於電動車與快充,比亞迪(01211)、蔚來(NIO.US)也跟進。

壁壘極高,絕對龍頭:碳化矽半導體晶片材料核心參數包括微管密度、位錯密度、電阻率、翹曲度、表 面粗糙度等,穩定量產各項性能參數指標波動幅度較低的高品質碳化矽晶片的技術難度很大。而Cree2018年佔了全球碳化矽62%的市場份額,在過去22年累計的市場中份額是96.5%,形成絕對的優勢,Cree在碳化矽領域擁有超過30年的領導地位。

碳化矽市場高速增長:根據IHSMarkit數據,2018年碳化矽功率器件市場規模約3.9億美元,受新能源汽車龐大需求的驅動,以及電力設備等領域的帶動,預計到2027年碳化矽功率器件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美元,碳化矽襯底的市場需求也將大幅增長。據Yole Development預測,2025年全球射頻器件市場將超過250億美元,其中射頻功率放大器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6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104億美元,而氮化鎵射頻器件在功率放大器中的滲透率將持續提高。隨著5G市場對碳化矽基氮化鎵器件需求的增長,半絕緣型碳化矽晶片的需求量也將大幅增長。

訂單飽滿,增長快速:隨著碳化矽的快速推廣,公司的訂單增長快速;已經有90億美元的訂單,其中50%在過去的6-18個月預定的。公司預計從2017年開始,產能有望擴張30倍;尺寸和晶圓直徑擴大,從人工切換成自動;碳化矽還在成長早期,隨著學習曲線的進展,成本將進一步下降,逐漸逼近矽基。

風險提示:碳化矽成本下降、良率提升不達預期;更新一代半導體材料出現

(編輯:曾盈穎)

相關焦點

  • 廣發證券:港股市場風格轉換,關注低波動周期,網際網路軟體仍是重點方向
    港股策略周論:宏觀Beta回歸與價值股折價的收斂。近期港股價值板塊跑贏成長,本期策論我們借鑑AH與美股經驗,就市場風格這一話題展開討論。上半年港股醫藥、科技、必需消費等板塊顯著跑贏。一、港股周論:宏觀Beta回歸與價值股折價的收斂本周全球股市普漲,港股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分別上漲3.35%、3.96%。板塊方面,恒生一級行業全部上漲,資訊科技業、工業領漲,公用事業、醫療保健業漲幅相對較小。近期AH市場延續前期反彈勢頭,但市場風格開始轉向,本周A股金融地產等前期表現較弱的板塊顯著反彈,港股工業、地產、材料等低估值板塊漲幅居前。
  • 中金公司:未來3-5年平均每年流入港股的大陸資金可能達到2000-4000...
    在外部環境、港股自身上市條件和頭部公司帶頭和示範效應下,我們預計未來有更多公司特別是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近期表示,未來5~10年香港可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集資中心。目前港交所每年生物科技融資僅相當於納斯達克的1/3,仍有較大提升空間。3)港股也將受益於大陸居民資產配置的拐點,成為大陸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類別。
  • 外資流入對中國醫藥股的影響_新財富網
    本節通過梳理境外投資者在其他開放市場的資產配置經驗,總結出外資所青睞資產的共同特徵——優勢行業的龍頭個股,這些優質公司可謂當地的「核心資產」。因此,有必要先對港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做一簡單分析。機構投資者佔主導。根據港交所發布的報告,港股市場上的投資者可分為本地個人投資者、本地機構投資者、外地個人投資者、外地機構投資者、交易所參與者5類。
  • 港股通新標的首日表現出爐 有何值得關注的變化?
    港股通新標的首日表現出爐,有何值得關注的變化?作者 | 陳肖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9月9日,港股市場正式迎來新一輪的港股通標題調整。由於此次被調入的新面孔中不少是自帶流量的港股新網紅,此輪調整格外引人注目。
  • 南向資金開年每日超百億瘋狂掃貨 「高性價比」港股今年能否逆襲?
    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對記者表示,受益於海外流動性寬鬆和中國宏觀經濟恢復,並且港股在2020年全球市場中表現相對落後,2021年港股的配置性價比較高。不過,南下資金的湧入難抵過去一年外資的流出。方正證券研報顯示,從恒生綜指成股份來看,截至2020年12月22日,港股通、中資券商和港資券商累計淨流入為正,外資券商累計淨流入為負,其中港股通累計淨流入6434億港元。從恒生綜指成分股中的中資股的資金流向來看,港股通的累計淨流入金額最大,高達5152.5億港元。
  • 一大板塊突然爆發,外資罕見加倉110億!釋放什麼信號?
    11月5日,外資超百億抄底A股,滬指穩穩站上3300點。其中,千億市值的超級大白馬集體漲瘋了,酒龍頭股五糧液市值突破萬億、汽車龍頭比亞迪漲停、家電龍頭美的集團股價創新高……各大板塊也集體爆發:新能源車成為最強風口, 5G、白酒等板塊也大漲。而港股那邊,恆指尾盤拉升,收漲超3%,騰訊、京東、美團股價均創歷史新高。
  • 史上最全面的港股市場生理結構解剖圖
    做港股必須知道的那些數據:史上最全面的港股市場生理結構解剖圖  香港是繼紐約、倫敦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雖然現在貌似有被新加坡趕超的趨勢,但它最為中外資本流動的最大渠道,不管是世界資本進出中國還是中國資本進出世界,都是及其重要的橋梁。
  • 外資偏好哪種股票?
    摘要 資金與監管雙重影響下,公司質量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外資流入帶來結構變化:優質公司持續獲得關注。隨著外資的持續流入和外資佔比的逐漸提升,外資的持股偏好也將進一步地影響A股的市場風格。通過北上資金持倉的風格分析可以發現外資對於優質公司的偏好是較為明顯的。
  • 外資天量跑路,大震蕩後A股怎麼走?券商最新...
    此外,根據我們以往的跟蹤與觀察,年初以來北上資金的配置行為一直都較為穩定,消費與科技始終是外資偏好的板塊,二季度獲外資增配規模也最大。但從6月份開始,北上資金的配置行為發生了明顯變化,流入主力經歷了「消費-科技-周期」的快速輪動。
  • 基於宏觀經濟分析,為什麼2021年港股大概率是牛市?
    作者:kira1122來源:雪球從基本面上看,恒生指數與香港GDP增速有明顯的正相關。因為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香港GDP增速(2020Q1:-9.1%,2020Q2:-8.96%)甚至低於亞洲金融危機1998Q3(-8.27%)和次貸危機2009年Q1(-7.76%),直到2020年三季度香港GDP增速才稍有起色,因為2020年的GDP低基數,2021年香港GDP應該有比較好看的恢復性增長。
  • 李迅雷:繁榮與分化——2021年中泰時鐘資產配置報告
    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加速將深刻影響A股的市場風格,小市值績差股存在較大的估值修復壓力。資管新規過渡期臨近到期將對信託、保險、銀行理財等機構的資產配置和居民的財富配置產生重要影響,有利於資金流入公募基金和股票市場。
  • 盤前必讀:農夫山泉今日港股上市 螞蟻集團回復上市首輪問詢
    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支付服務的企業較多,國內市場由騰訊運營的微信支付也提供類似的數字支付服務,但這些企業提供的支付服務和公司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業務存在一定差異,並不具有可比性。   農夫山泉今日港股上市,7日暗盤收盤大漲104.88%,報44.05港元,成交3.56億港元,最新總市值4928.42億港元。
  • 【重磅】粵開策略深度 | 2021年投資策略(資金面篇)——A股慢牛有...
    今年以來累計淨流入接近6000億港幣,遠超往年流入規模,同期北上資金淨流入僅1400億元,南下資金流入規模是北上的4倍有餘,成為港股市場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預計隨著港股新經濟股吸引力強+低估值港股配置價值凸顯,2021年南下資金仍將維持大幅流入態勢,但規模相較於今年的高點可能略有放緩。
  • 頭部公募:港股新上市公司有大機會!看好生物醫療、新型消費
    以下為觀點全文:美國大選對港股有何影響?香港市場應該把它和香港本地割裂來看,港股投資更多是投資一些底層資產,因為香港是離岸金融市場,從資金面來講會受到一些國際的政治事件,包括匯率變動的一些影響。一個是新能源板塊,另外是以半導體晶片為主的科技板塊都會有不錯的表現。港股面臨非常好的機會港股現在面臨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從港股的特徵角度上來說,第一個特徵就是它的性價比非常高。
  • A股公募基金行為分析:公募基金的風格偏好可以持續嗎?
    目前股基發展相 對其他類型基金較慢,預計我國居民對於「類存款」的保本性質產品的偏好仍將在中 短期內佔據主導,後續伴隨 A 股市場的轉型牛,權益類產品呈現較好的超額收益優 勢,從而帶動股債兼配的混基逐步成為居民金融資產配置的新方向。1.2. 基金的配置偏好:驅動經濟和市場的主流方向1.2.1.
  • 觀點丨「宇宙行」罕見大漲釋放何信號?市場風格又要變?
    對於銀行股,我們昨日也提到,「對於銀行股來說,中長期仍有繼續配置的必要,畢竟從經營以及業績回升的角度,銀行都具備較強的投資機遇,而當前極低的歷史估值來看,也具備中長期的投資價值,可以說是時間和價格的共振配置期。」不過,在銀行股今日的拉升之後,短期也不建議投資者隨意追進,畢竟銀行股的持續性一般都不是太看好的,但回落後的調整,還是可以考慮繼續逢低關注。
  • 諾亞財富2020年9月資產配置報告
    ,大小盤風格相對均衡,外資行為對於市場大小盤風格影響依然明顯:8月上旬北向外資持續流出A股,小盤風格相對佔優,而外資在中下旬又重回淨流入,使得大盤風格有所回歸。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側面印證了我們在上月報告中,對於外資在目前估值不低的整體市場環境下,交易較配置邏輯更佔主導的推斷。 從十大成交活躍行業和個股來看,增持金額前三名的行業分別是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電子,增持金額前三名個股則為京東方A、貴州茅臺、東方財富。
  • 諾亞財富2020年8月資產配置報告
    ,今年以來外資對於市場大小盤風格的影響進一步加大。7月中上旬外資大幅買入A股,對於核心資產的增持再度加強,使得大盤風格較6月有所回歸;而隨著7月中旬外資大幅減持A股,小盤風格在7月中下旬佔優。成長/價值風格維度,月初在價值風格出現一波弱反彈後,市場隨即轉入成長風格。如經濟復甦不及預期,預計未來成長佔優主線將更加明顯。
  • 基金風格知多少?為什麼要配置小盤風格基金?
    (財富號)  為什麼要配置小盤風格的基金?  近年來上證綜指上演「十年不漲」,但是A股主流寬基指數卻在十年間漲幅在20%以上,  同時,主動權益類基金指數表現更優異,十年間的漲幅均在80%以上,且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比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更加突出。由此可見,高倉位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