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宏觀經濟分析,為什麼2021年港股大概率是牛市?

2020-12-03 雪球

作者:kira1122

來源:雪球

從基本面上看,恒生指數與香港GDP增速有明顯的正相關。因為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香港GDP增速(2020Q1:-9.1%,2020Q2:-8.96%)甚至低於亞洲金融危機1998Q3(-8.27%)和次貸危機2009年Q1(-7.76%),直到2020年三季度香港GDP增速才稍有起色,因為2020年的GDP低基數,2021年香港GDP應該有比較好看的恢復性增長。

究其原因,恒生指數EPS和香港GDP增速高度正相關,而恒生指數漲跌具有明顯的EPS驅動的特點。

從資金面上來看,從兩個維度上去分析,一個是美元指數,另一個是m3同比增速。

在美元指數的下跌周期內,全球資金從美國流出,而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市場,港股就是一個外資潛在的去處,外資可以通過港股投資主要業務在國內的公司。

美元指數下行周期:2002.2-2004.12,2005.12-2008.3,2009.3-2009.11,2010.6-2011.4,2017.1-2018.1,2020.5-至今。除了2002-2003年,在2003年之後美元指數下行通道,恒生指數都是上行通道。從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看,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還在持續擴大,這樣資金就有動力從美國流出投向中國,同時能享受國內的高無風險收益率和人民幣升值。

美元指數與恒生指數走勢呈現明顯的負相關。

另一個香港流動性衡量指標是m3同比增速。下面是香港金管局對於貨幣供給的定義。

恒生指數走勢與香港m3同比增速也高度正相關,從下圖可見,m3同比增速是恒生指數走勢的同步或領先指標。最近m3同比增速(紫色)有明顯的提升,顯然要進入新的m3增速擴張周期。

從估值上,恒生指數市盈率現在處於歷史上的中等水平。

具體行業上,順周期(中聯重科,中國聯塑,信義玻璃)或大金融(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或者主要業務受到疫情影響比較大的標的(銀河娛樂),都可以看看。之前港股大漲的年份(比如2017年),騰訊控股也會有超額收益,最近因為政策原因,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有調整,但是我相信長期競爭力依然存在,後續或許有情緒修復。

推薦閱讀

重磅!A股指數樣本大調整,三隻銀行股調出上證50指數!

全體球友請注意2020年雪球嘉年華來了!

活動主題:與財富同行,與知己共贏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5日

活動地點:深圳星河吉酒店·臻品之選(深圳市龍崗梅坂大道雅南路)

點擊原文連結獲取更多#2020雪球嘉年華#信息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國股市展望:市場進入盈利和情緒驅動的牛市泡沫期 港股...
    核心結論:①經濟轉型大背景下我國長期股權投融資時代已徐徐展開,權益投資出現三大特徵:賽道化、龍頭化、機構化。②長期股權時代與小牛熊周期不矛盾,21年市場進入盈利和情緒驅動的牛市泡沫期,即「股」舞人心。③A股是轉型升級牛,科技和內需是中期主線,短期金融修復。未來AH溢價收窄或源於港股補漲。
  • 2021年港股投資策略:全面牛市的下半場_鳳凰網
    全球中周期的起點是2015年底,預計擴張到2023年;全球基欽周期的起點是2020年4月,預計擴張到2022年上半年;周期共振向上的結果是,明年歐美股市繼續上行。儘管標普相比A股、港股的吸引力減弱,但依然有一定的上行空間,預判目標區間為3600-4200點。國內:牛市進入下半場本輪基欽周期的起點為2019年7月,預計擴張到2021年底。
  • 【年終大戲、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私募工場:Funds-Works】整體上,我們判斷「2021年A股市場仍將延續2019-2020年的走勢繼續處於牛市行情」、「2020年全年表現不佳的港股市場在2021年相對而言更值得期待」、「利率水平有向歷史中位數回歸的內在動力(10年期國債收益率較歷史中位數還有30BP左右的上行幅度)」、「人民幣匯率全年波動幅度可能繼續保持在8-10%的高位區間內(波動區間大致為6.20-6.80)」以及「商品牛市行情還會延續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目錄  - - - - -  1. 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式簡要回溯  2. 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展望  3. 對中長期方向的幾個粗淺判斷  4. 2021整體作業策略
  • 博時基金髮布2021年宏觀策略報告:主戰——繼往開來
    日前,博時基金髮布2021年宏觀策略報告。
  • 鵬華基金:2021年宏觀經濟與市場策略展望
    來源:時刻頭條鵬華基金髮布了最新的2021年經濟展望及投資策略。策略報告認為,政策退潮穩中有序,經濟動能雖落仍穩。展望2021年,疫苗落地後全球經濟有望觸底回升,國內經濟將階段性受益全球復甦共振。隨著市場估值擴張難度進一步提升,高增長盈利彈性將有助於消化當下高估值。
  • 基於大數據的宏觀分析原理
    進行宏觀分析,對經濟的理解是思想基礎,大數據是工具基礎,基於大數據的分析方法是關鍵,金融市場是檢驗經濟理解、分析方法、分析結論的最有效地方。一、理解經濟與宏觀經濟構建宏觀經濟模型的第一關鍵是理解經濟與宏觀經濟,這與構建量化投資模型的第一關鍵是理解市場道理相似。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以下觀點節選自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執筆人為劉元春、劉曉光、閆衍,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1、新冠疫情導致的大流行和大封鎖是超級黑天鵝事件,成為導致中國經濟急劇下滑的核心原因,中美貿易衝突並沒有按照年前預期的那樣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走勢的核心因素。2、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國疫情管控方案+適度刺激的經濟紓困方案,是2020年中國經濟走出疫情困局的關鍵。
  • 牛市歸來?!8000億巨頭領銜 創業板等多個指數創5年新高 機構火線解讀
    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創業板,不僅創業板指數創出5年新高,市值排前4的創業板權重股也全部創出歷史新高。  在A股大漲的同時,港股大型網際網路公司股價也迎來強勁反彈,推動港股市場大幅上漲。  面對市場突如其來的衝關上漲,有網友驚呼,牛市又回來了。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自己手中股票並沒有漲。
  • 「慧眼」牛不過三PK牛年牛市!招商證券股市7年輪迴理論……2021是...
    第二種,從寬鬆退出出發,看空2021年全年股票市場,第三種:從基本面向好出發,看多全年股市。 以下是北信瑞豐首席經濟學家盧平從十個方面尋找宏觀與股市之間的關係,有看空的因素,有看漲的因素,總體是五空四漲一平。盧平給出了結論,是平衡市,結構性機會。 一、牛不過三和牛年牛市經統計分析股票市場94年以來的行情,盧平提出兩大特點:牛不過三和牛年牛市。
  • 2021年股市預測,牛市到來之十大理由
    李大霄是預測大盤點位的專家,經常被罵,所以預測大盤的走勢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依照我這麼多年的經驗和我研究的成果,2021年是牛年,至少能夠確立牛市的到來,點位將衝破4300點。下面總結一下十大理由。十大理由之一:牛熊轉換的時間規律每隔5-7年就會有一次牛市,這是大A的基本規律,至今還沒有被打破過,有人說2015年不是牛市,因為是槓桿牛,不管怎麼說2015年經歷了一波過山車,不管什麼牛也算一次牛。按照這樣的規律,2021年將會確立牛市,2022年將會牛轉熊。
  • 崔紅建:2021年會很像2010年 市場還是牛市、結構比倉位更重要
    平均下來每5年一次熊市。」「5年才會碰到一次的熊市,你今年去討論它是牛市還是熊市沒有意義。核心是什麼?核心是我們要想清楚2021年的投資結構是什麼樣子,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在討論的時候,應該去討論2021年會不會出現大的風險,如果沒有出現大的風險,你會發現結構是最重要的,結構比你去賭倉位更加重要。」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主要觀點
    被動去庫邁向主動補庫帶動企業盈利改善,2021年我國將邁向新一輪主動補庫周期,預計將延續7-17個月。美元走弱推動全球經濟回暖,「雙赤字」預示著2021年美元大概率趨勢性走弱,從而推動全球貿易擴張,帶動中國進出口貿易。  4.內外需共推經濟走上趨勢性運行軌道。
  • 12月份宏觀經濟以及各類資產投資機會展望
    接下來我們將從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各類資產表現等方面,自上而下地進行分析。總的來說,我國經濟延續向好,盈利面仍具備支撐。根據目前的經濟數據,預計四季度單季同比增速會達到5.5%-6%,2020年全年增速達到2%左右,Q2至Q4逐季改善。具體數據分析如下:從生產端來看,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6.9%,大幅好於預期,回到疫情爆發前的增速水平。
  • 2021年港股消費行業投資指南:兩大板塊中尋找優質潛力股
    編者按:2020年大消費行業波瀾起伏,從上半年的疫情線下全面歇業,再到下半年的市值股價不斷破新高。然而再波瀾壯闊的2020,也已經過去,2021才是人們應該關心的焦點。文章將共同回顧2020年消費行業,從宏觀政策切入微觀公司展望2021年消費行業投資趨勢。 本文由騰訊新聞與富途證券聯合發布,如需轉載,請標明出。
  • 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2021年中國經濟十大展望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2020年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但卻是投資較好的一年,全球大寬鬆推升資產價格,比特幣史上首次突破4萬美元,黃金突破20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創業板指更是憑藉65%的投資收益位居全球之首。和2020年不同,2021年是經濟的「復甦年」、政策的「回歸年」、改革的「深化年」、投資的「分化年」。
  • 董希淼:在宏觀經濟分析中,大數據能做什麼?
    早在1980年,未來學家阿爾溫·託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就提出了「大數據」(Big Data)的概念。2012年底,《紐約時報》刊文宣稱,「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基於研究的視角,大數據時代不但大大地拓寬了信息來源,而且提高了獲取信息的時效性,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強大的支持,或將改變宏觀經濟研究範式。
  • 財信證券2021年宏觀策略:資本市場仍然處於慢牛行情之中
    中長期看,十四五規劃中出現了「更關注製造業佔比」的新提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指出「要擴大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製造業通過技改升級提升效率和質量是中美科技脫鉤大背景下的必選項,同時也是提高供給側質量、增強內生增長動能的根本。出口方面,2021年上半年中國出口仍然非常樂觀,2021年人民幣匯率有望破6。
  • 董希淼:大數據能為宏觀經濟分析做什麼
    來源:證券日報我們正身處大數據時代。基於研究的視角,大數據時代不但大大地拓寬了信息來源,而且提高了獲取信息的時效性,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強大的支持,或將改變宏觀經濟研究範式。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有的人口統計調查方法與政府、機構、企業對人口信息多層次、精細化、時效性的需求變得不適應,在實踐中顯露出許多不足和問題。 JDD大會現場展示的這套研究系統,則基於京東實時更新的大數據,創新性地創建了消費分析和人口遷移研究平臺,從宏觀經濟發展、人口遷移等多個維度,對宏觀經濟進行分析和預測。
  • 宏觀經濟研究:哪些「慣性」在2021可能被打破?
    數學上,2020 年 4 季度環比高 增長、會自然抬高 2021 年 1 季度、甚至全年的同比增長。我們在 11 月 16 日發布的年度 展望報告《2021 宏觀展望:經濟再通脹;政策溫和退出》中提到,基於 GDP 環比增速繼續高於趨勢增長率的底層假設,推算的名義同比 GDP 和企業盈利增長都可能超出市場預 期,我們預計,在貨幣政策溫和退出、而前期融資條件較為寬鬆的環境下,內需增長將繼 續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