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舉行會議|||||||
本報北�¶11月23日電 (記者徐雋)中共全國人大�Ů委會黨組23日在�¶舉行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法�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û��國工作會議精神。中共中央政�û��局�Ů委、全國人大�Ů委會委員長、黨組書記慄戰書主���會議並講話。
會議認䱳,中央召開全面依法�û��國工作會議,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會議最重大的成果,就是提出了習近平法�û��思想。人大是國家立法機關、法律實施監督機關,在全面依法�û��國中承擔著重要職責。學習貫徹習近平法�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û��國工作會議精神,要圍繞回答新時代䱳什麼實行全面依法�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û��國這個重大時代課題,結合人大制度理論和工作實踐來思考和理解。
會議指出,習近平法�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重要思想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法�û��建設長期探索中形成的經驗積累和智慧結晶,標誌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㫘度,開闢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法�û��理論的新境界。要深刻認識習近平法�û��思想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自覺作䱳全面依法�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會議強調,要深入領會習近平法�û��思想的深刻內��慫一是堅定做到「兩個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û��制度的根本原則。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û��道路,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這是全面依法�û��國必須堅持的大方向。三是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û��體系���推進全面依法�û��國的總���手,不斷從法�û��上䱳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制度化方案。四是協調推進國內�û��理和國際�û��理,更好維護國家主���、安全、發展利益。五是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在人大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帶頭尊崇法�û��、敬畏法律,運用法�û��思維和法�û��方式開展工作,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
會議強調,要堅��貫徹落實好習近平法�û��思想。把握住全面依法�û��國的政�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點任務、重大關係、重要保障,自覺把人大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考慮、來謀劃、來推進。把握「加快」這個要求,推進法�û��體系的完善。區分輕重緩急,堅持急用先行,研究謀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立法工作,豐富立法形式,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把握「科學完備、統一權威」原則,維護國家法�û��統一。
�Ů委會黨組成員王晨、曹建明、張春賢、沈躍躍、吉��軒、艾力更・依明巴海、王東明、白瑪赤林、楊振武出席會議並發言,萬鄂湘、丁仲禮、郝明金、蔡達峰列席會議並發言。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4日 04 版)
曹增輝:從微博傳播看全媒體發展未來|||||||
11月19日,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開幕。大會以「守正聚力 創新共融」䱳主題,旨在打造內容精品的創作盛�Ū��隊伍建設的交流窗口、深度融合的合作渠道、行業引領的權威平臺,讓正能量更強勁、主���律更高昂,進一步促進新媒體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進一步推動新媒體在國家�û��理現代化中發揮更大作用。
從微博傳播看全媒體發展未來
新浪微博高級副總裁、總編輯 曹增輝
尊敬的各位領導、新媒體界的同行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來��㕿沙參加這次大會,向大家匯報微博的發展情況,以及我們對於行業生態的思考。
作䱳全球最大的中文社交全媒體平臺,微博目前月活躍用戶5.23億,日活躍用戶2.29億。用戶年輕化、區域下沉化、內容垂類化趨勢更加明顯,其中16-30歲人群佔月活躍用戶的80%,三四線城市及以下人群超過50%。內容生態上,微博一直堅持平臺定位,類��҂�局的角色,幫助有生產能力的人獲取粉絲,提升影響力。目前微博頭部作者超過100萬,覆蓋了55個垂直領域。微博的優勢是通過文字、圖片、短視頻、直播、投票等多種形式構成了一個信息獲取、知識傳遞、觀點交流的多元化價值平臺,也是目前全網唯一具有出圈影響力、實現跨領域人群參與的平臺。
長久以來,微博一直是政務、媒體的重要發聲和傳播渠道。超過17萬政務帳號,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從系統到垂直的矩陣覆蓋。超過3.5萬媒體帳號、6000多市縣域融媒體帳號,年閱讀量超過7000億,極大增強了主���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也是媒體融合升級轉型的主陣地。
剛剛很多位嘉賓都談到了疫情期間我們的媒體、新媒體平臺共同發揮的作用。對此,我們也深有體會。疫情期間,各級各類媒體在微博上都是7×24小時不間斷工作,共發布228萬條疫情相關微博,閱讀量達3000億,各地的疫情發布會直播超過1萬場,累計直播觀看人次超30億。另一個鮮明特性是,每天微博上發布的關於疫情知識解讀分析的長文章有幾萬篇,以前臺實名的方式認證了1298個醫���和患者,傳播一線信息。微博與媒體合作開通了「肺炎患者求助超話」,累計收到上萬條有效求助,加速了患者救�û��的速度和效率。這些舉措都使正能量宣傳和權威��㟳更加強勁。
這次疫情也推動我們對於新媒體發展的深度思考,下面我簡單分享新媒體發展的3個觀點或者是趨勢。
首先,是報導的多元視角。
新媒體形態有效打破了傳統時空限制,其信息來源和傳播方向呈現出多元多維的立體空間屯展趨勢,尤其是短視頻平臺的快速普及和覆蓋。由普通網友、自媒體提供��㗻線索,專業媒體進行深度報導,權威媒體一錘定音的模式愈加明顯,微博成䱳了各種信息傳播、討論發��態達成共識的一個平臺。
以微博上的案例來說,疫情期間,大量��㗻線索來自於個人發布,或者短視頻平臺內容的遷移傳播,主���媒體也大量取樣個人微博作䱳��㗻素材。例如,在武漢無疫情小區重新開放時,當地居民在微博上發布多條視頻,展現了老百姓重回日�Ů生活的感受和看法,這些視頻被央視��㗻帳號採用,並在微博平臺上形成廣泛傳播。也有很多有價值的信息被平臺推送放大, 「網紅醫生」張文宏、流行病學家曾光教授成䱳「科普達人」。
第二,是內容的全媒體化。
今天是個視頻䱳王的時代,大家都在談論視頻化的發展。微博上,百萬粉絲級別的視頻大號超過5000個。但我們也發現,視頻不是全部,對媒體內容消費訴求而言,全媒體化才是完整媒體生態的最終目標,尤其是對於媒體內容的消費和傳播參與而言。不僅表現在多媒體內容的呈現上,更體現在內容的傳播、討論和參與上,包括有價值的、多元化信息的提供,而不是單純的算法推薦。
微博上有很多爆款圖片,「中國一炻�不能少」、「雪後北�¶變北平」大家肯定都記得。疫情期間,年輕醫生陪伴罹患肺炎的高齡老人共看夕陽的照片,觸動了無數人心底的柔軟和溫暖,評論超過60萬條。
再看一個視頻化的案例,微博聯合媒體24小時不間斷直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畫面,在千萬網友的「雲監工」下,兩座醫院拔地而起,又在大家的見證下「關門大吉」,直播觀看量超過1.3億。這一直播最大的���點在於用戶互動熱情前所未有��㫘漲,互動超過千萬人次。大家給現場施工隊伍起了很多暱稱,也和工人師傅們在微博上進行圖文互動,一場直播上了多次熱搜,充分體現出全媒體化的蓬勃生機。
第三,是傳播的矩陣效應。
說到矩陣帳號,大家都很了解了,微博上無論是政務還是媒體都搭建了自己的帳號矩��慫值得一提的是,就媒體而言,單純靠媒體號、欄目號這些藍V帳號是不夠的,需要升級矩陣,尤其是引入主���人、記者、評論專家等角色,使得內容更具人格性,更有吸引力。
例如@觀視頻 帳號,它內容生產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資源優勢,打造欄目+人物IP,進而迅速提升影響力。我們可以看到觀視頻及旗下專家組組成了媒體生產矩陣,多維度多層次地進行優質內容生產,成功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當然,湖南媒體這斻؝�成功經驗也很多,去年外交部推薦湖南的時候,湖南媒體在微博上以「創新湖南、融入世界」䱳主題進行傳播,最大���點是調動湖南衛視的媒體人、主���人、明星和湘籍名人進行互動參與,話題閱讀量超過59.6億,成䱳現象級案例。
新媒體的發展有著巨大��象空間。產品不斷更新迭代,內容精彩多樣,變化才是新媒體唯一不變的地方。我們能做的就是去���抱和接�ҡ這些變化,因時而動、順勢而䱳。在主���輿論場中,專業人才和一流內容是引導社會輿論、搶佔輿論場話語權的重要力量,發揮著正面意見領袖的作用,希望更多專業人士能夠走到新媒體傳播的第一線來,在傳播中迸發更多新能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