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發展整體效能 2020年 成都城鎮化率達77%

2020-11-26 環球網

本報訊(記者 陳碧紅)「十二五」期間,成都市城鎮化率已由65.7%提高到70.4%,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12月22日,記者從成都市委外宣辦獲悉,為進一步推動城市協調發展,增強發展整體效能,成都將在「小組微生」、「獨立城市」以及打造市域和市區兩個「半小時交通圈」等多個方面發力,到2020年,城鎮化率要達到77%。

在成都統籌城鄉改革發展中,創新形成的「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新農村綜合體建設模式,一直被外界喻為「新農村建設的2.0版本」。目前,成都已建和在建的「小組微生」新農村綜合體達109個。

成都市委統籌委副主任屈松透露,未來幾年,成都的新農村建設將以「小組微生」為重點成片成帶推進,到2020年,成都將建成「小組微生」新農村綜合體超過300個,到2025年超過500個。同時,將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成果集成運用到「小組微生」建設中,讓老百姓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

成都市交委機關黨委書記王宏介紹,當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設市域和市區兩個「半小時交通圈」。計劃於2017年通車的成蒲鐵路,對打造市域「半小時交通圈」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全長約458公裡的成都平原經濟區環線高速(「三繞」),則將增強成都平原經濟區各城市間的橫向連接,為成都平原經濟區構建「一小時城市生活圈」增添有力保障。

目前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簡陽至蒲江段(三繞南段)正在加快建設,北段和東段計劃明年開工建設,西段力爭明年開工建設。

在市區半小時交通圈方面,到2020年,成都將新建包括500公裡的軌道線網、基於「三環十六射」的中運量公交網絡等現代立體公共運輸體系,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各組團間半小時通達,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65%以上,其中地鐵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35%以上。「獨立成市」是成都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新戰略,意味著衛星城與特大中心城市密切聯繫、功能完整、職住平衡、配套完善但又相對獨立。

日前《成都市域「獨立成市」規劃標準》已經出臺,成都市規劃局總工程師胡濱透露,目前已優化完善了新都、青白江、龍泉驛等8個衛星城的城市總體規劃並報市政府審批。同時,成都還部署啟動了6個區域中心城以及部分小城市、特色鎮的總體規劃修改工作,擬於2016年全面完成。

相關焦點

  • 磁鐵般的吸引力 2018年成都常住人口達1633萬
    記者日前從成都市統計局官網獲悉,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達1633萬人,較上年增長近2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1194.05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3.12%;戶籍人口達1476.05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60.94%。  報告顯示,中國城市人口版圖正出現重要變化: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2154.2萬人,出現負增長。而另一座超大城市上海,常住人口也是逆勢。
  • 城鎮化率數字折射巨大經濟增長潛力
    原標題:城鎮化率數字折射巨大經濟增長潛力十九大報告在回顧過去5年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時指出,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意味著什麼?對中國經濟有何推動作用?中國城鎮化還有多少空間?新華社記者近日就此專訪了十九大代表、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毛有豐。
  • 展望2035年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
    原標題:展望2035年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   2020年11月18日成德眉資政務
  • 2020年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現狀與主要城市對比分析 40個城市開通...
    原標題:2020年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現狀與主要城市對比分析 40個城市開通城軌線路   截至2019年末,我國大陸地區已有40個城市開通城軌線路,運營線路總裡程達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_2014年...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目  錄第一篇 規劃背景 第一章 重大意義 第二章 發展現狀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根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按照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的新要求,明確未來城鎮化的發展路徑、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統籌相關領域制度和政策創新,是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
  • ——透視2018年河南城鎮化率增幅全國第一
    51.71%2018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71%,比上年末提高1.55個百分點□河南日報記者欒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71%,比上年末提高1.55個百分點,城鎮化率增幅位居全國第一。」這是6月14日發布的《2018年河南人口發展報告》給出的數據。城鎮化率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1.55個百分點的增幅折射出什麼?這個數據,折射出河南城鎮化率從2017年首次超過50%、實現城鄉結構的歷史性變化後,持續後發趕超「跑得快」,與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到7.87個百分點。
  • 2020年川蓉房地產企業銷售拿地排行榜
    2020年,在疫情、雙限、三道紅線等壓力下,成都房地產在年初快速實現市場復甦,全年商品住宅整體供需量仍超去年,取得優異成果,體現出成都作為中西部核心城市的發展空間和動力。
  • 新疆縣域城鎮化時空格局演變特徵及影響因素
    2014年,國家正式出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這標誌著中國城鎮化發展的重大轉型。近些年來,隨著國家自上而下和民間自下而上兩種城鎮化方式的持續推進,中西部地區城鎮化也得到快速發展,有研究表明,進入21世紀,中西部地區對中國城鎮化發展的貢獻率均超過30%[32],成為推動全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
  • 2019年中國人口總量及人口結構,城鎮化率和老齡化實現「雙增長」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三、城鄉人口數量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城市化經歷加速發展階段。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率持續增長,推動農村人口湧向城市,農村居住人口和農業從業人員將大幅下降。
  • 李國平等:面向2030年的中國城鎮化及其區域差異態勢分析
    本刊秉持「創新區域經濟理論,服務區域經濟實踐,探析區域經濟政策,總結區域發展經驗」的辦刊理念,致力於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為區域經濟研究順利開展提供新平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和如何實現面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關鍵之年。
  • 新發展階段新型城鎮化如何以人為核心
    十四五」時期及未來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指引。從內容豐富系統的規劃《建議》看,「十四五」時期及未來十五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將不斷朝向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發展。在新發展階段,可從以下十二個維度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新的整體性前進。  確保「人」的生命安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 「人地關係」視角下的新型城鎮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農村聚落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而城市的擁擠和環境問題,使一些居民嚮往農村居住環境。有些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型城鎮化並不單單是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而應該是全面整合城鄉聚落體系,使大小不同、功能差別、環境各異的各類聚落,形成統一和諧的整體。
  • 成都的風口在哪裡?南門發展的天花板為什麼不如東門?
    隨著世界環境的變化,我國經濟已經出現了強烈的「向內陸運動的趨勢」,尤其是在2020年我國經濟發展明顯向內陸地區布局,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指出
  • 新型城鎮化到底什麼樣?專家詳解四類主要指標
    (2014—2020年)》 以人為本,加速農民工市民化 指標一:城鎮化水平(2020年)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左右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5%左右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首次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兩個城鎮化率指標。
  • 推動城鎮化和逆城鎮化相得益彰
    這將有力拓展上海發展的戰略空間、增強上海發展的動力活力,更將重塑上海發展的大格局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落實這一要求,需要精準施策。2017年,上海城市化率達87.7%,位居全國榜首。  但是,中心城區人口密度過於集中,外環內664平方公裡的區域集聚了接近一半的常住人口,人口密度達17056人/平方公裡,高於韓國首爾市和日本東京都區;而寶山、閔行、浦東外圍以及嘉定、松江、青浦和奉賢、金山等涉農郊區佔到上海陸域總面積的85%左右,經濟密度相對較低,有較大的環境承載空間。
  • 工信部發布鋼鐵工業發展規劃:五年內鐵金屬國內自給率達45%以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工信部發布鋼鐵工業發展規劃 五年內鐵金屬國內自給率達45%以上在資源保障方面,鐵金屬國內自給率要達到45%以上,國內年產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打造1-2個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海外權益鐵礦山,海外權益鐵礦佔進口礦比重20%以上。疫情之後國內鋼鐵行業的產業結構優化仍在持續。
  • 持續發揮四大效應凸顯打擊整體效能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是黨中央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臨沂法院立足職能定位,提高政治站位,通過持續發揮審判中心的主體效應、專業指導的落地效應、分工協作的聯動效應、打擊成果的放大效應,在「穩、準、快、好」上下功夫,凸顯打擊整體效能
  • 完善城鄉規劃法律制度 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城市等級規模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城市人口在50萬以上的大城市從40個增加到139個,中等城市從60個增加到226個,小城市從93個發展到296個。2005年,城市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75000億,約為改革開放初期的100倍;全國城鎮建築竣工總面積達11.81億平方米。
  • 劉金偉:戶籍人口城鎮化進程評價及城際差異分析——以50個地級及...
    2016年10月11日國務院印發了《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間,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年均轉戶 1300 萬人以上。到 2020 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5%,各地區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比 2013 年縮小兩個百分點以上。
  • 沈曉明:提升公安工作整體效能和核心戰鬥力 努力把海南建設成為...
    沈曉明:提升公安工作整體效能和核心戰鬥力 努力把海南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