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院士公開發文,質疑《Science》論文存在重大誤導!

2020-12-05 艾幕賽特

如今,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很多國家都開始了相應的研究,作為清潔能源應用於各種設備,然而,其開路電壓受半導體的帶隙能帶限制,效率較低。科研人員經過研究發現,體光伏效應能夠產生極大的光生電壓,遠遠超過相應半導體的帶隙,但其短路電流異常低,整體發電效率極低,同時,具有體光伏的材料通常受限於寬帶隙非中心對稱材料體系。

最近,Yang, Kim和Alexe 等人在《Science》上報導了撓曲電光伏效應,通過半導體中的應變梯度,可以在任何半導體中產生體光伏效應,同時能產生非常大的光伏電流,並認為通過該效應可以極大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王中林院士領導的鄒海洋博士、張春利博士、薛昊博士和吳治嶧博士等人,從實驗設計出發、通過驗證實驗數據、機制原理、以及結論分析等方面,對該研究論文進行了討論,認為該實驗設計不合理,實驗結果根本無法支撐該物理模型,相關陳述和結論有明顯的誤導和錯誤。相關評論的文章刊登在了《ACS Nano》上。

評論文章從五個角度進行了分析,首先,Yang, Kim and Alexe提供的數據不一致。論文中表示電流會有兩到三個數量級的提升,而支撐材料中大量的數據卻表明電流提高倍數都低於20倍,在納米尺度下,強壓力會引起諸多參數極大地變化,包括AFM 針尖和晶體形變引起接觸面積,接觸電阻等的變化,因而電流發生變化的原因則存在了很多可能性。

第二,論文沒有有效數據證明實驗中是否產生了撓曲電效應以及其強度,只有計算試圖驗證撓曲電的產生,而其實驗設計和實際情況與物理計算模型的基本適用條件完全不符,計算結果將應力梯度極大放大,得到了完全偏離實際的結果。

第三,論文沒有任何有效證據證明該實驗產生了體光伏效應,論文中得出的電流和偏振光角度的變化沒有太大關係,這與體光伏效應的這一特性的典型曲線不符。

第四,論文中沒有數據能體現出撓曲電光伏理論中的極化現象,極化電勢會對I-V兩端曲線產生不對稱的變化,但是論文中卻出現對稱變化,這更可能是壓阻效應的結果,不是極化效應的撓曲電或體光伏。

第五,論文中沒有數據能夠表明撓曲電光伏效應能大大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以及突破SQ效率限制,太陽光與該文中所用的極化雷射有著極大的本質不同。因為論文中得到的電壓仍在帶隙內,電流的量級依舊非常低,無法得到高效率的光電轉換,也沒有任何理由相信,通過大面積的探針陣列壓在普通太陽能電池上就可以產生體光伏來提高電流,電壓或者效率。而且,在強外力的作用下,探針會影響光吸收、反射、提高電阻,增加了材料的缺陷。

該評論從各個方面進行了論證,得出該實驗無法產生撓曲電光伏效應,無法證明該效應是電流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撓曲電光伏效應能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結論是不能成立的。我們看出了我們科研人員的嚴謹認真,不盲從別人的結論,善於從實踐中找答案,能夠擁有這樣一群嚴謹、踏實的科學家,是我們的幸運!

會議推薦:

第二屆生物質資源化國際會議(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ass Resources Reuse)將於2019年12月18日至21日在河南農業大學舉行。會議旨在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提供有關生物質資源範圍內的研究開發、創新和工業化的信息,讓專家、學者、官員、投資者可以通過該論壇傳播思想,並為可持續的未來而共同努力。ICBRR2019致力於創新卓越,致力於加強合作,將提供機會並吸引相關領域的領導者,對生物質資源的創新和產業化以及再利用產生積極影響。本次會議的報名通道已經開始了,想要參會的小夥伴要抓緊時間報名啦!

相關焦點

  • Science太陽能電池論文疑存在重大誤導,王中林院士團隊發論文質疑
    最近,王中林院士領導的>鄒海洋博士,張春利博士,薛昊博士和吳治嶧博士等人從實驗設計,實驗數據,機制原理,和結論分析等方面對該文進行討論,認為該文實驗設計不合理,用於計算分析的物理模型不合理,實驗結果無法支持物理模型,結論陳述有明顯的誤導和錯誤。
  • 超400 篇論文被疑造假:曾質疑曹雪濤院士的 Bik 博士再出手
    曾質疑曹雪濤院士論文造假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 Elisabeth Bik 第一次在科研打假上的大動作了。 想必大家還記得去年 11 月,Bik 在 Twitter 和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 PubPeer 上質疑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作為論文作者的一系列論文涉嫌用 PS 來代替實驗數據造假。
  • 舒紅兵院士團隊發文回應論文被質疑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44歲的舒紅兵是當年全國生命科學領域最年輕的院士。10月30日,舒紅兵團隊在公眾號BioArtReports發文對質疑進行回應舒紅兵 圖文無關 圖源網絡舒紅兵團隊關於所發表論文被質疑的聲明
  • 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獲世界能源領域「諾獎」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獲悉,中科院外籍院士、該所所長王中林23日榮獲享有世界能源領域「諾貝爾獎」之稱的埃尼獎(Eni Award),是迄今為止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科學家。該獎與計算機界圖靈獎、數學界菲爾茲獎等並稱為領域性最高獎項。
  • 王中林院士斬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網友:華人之驕,世界...
    6月14日,據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報導,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曉,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王中林院士獲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 這一次,王中林院士全球第一!越來越多中國學者做到全球頂尖!
    值得欣慰的是,本次納米領域的排名中,王中林院士居世界首位,在納米領域各類排名中華人再次佔據榜首!h-指數199,被引頻次161538。排在第二位的同樣是華人,來自史丹福大學的戴宏傑教授,h-指數170,被引頻次159020。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學術論文遭造假質疑(圖)
    當這封公開信在「新語絲」發表後,魏於全教授及時做出了公開回應,據方舟子和魏於全的秘書王建分別證實,魏於全於3月29日、3月31日和4月1日,三次向新語絲髮去自己的回覆,回應司履生對自己學術造假的質疑。  這也是遭到學術質疑的中科院院士首次公開回應所遭到的學術質疑。
  • 曹雪濤院士論文被質疑 工程院:會展開調查
    原標題:工程院回應:會展開調查   本報訊(記者 雷嘉)針對近期在網絡上出現的質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的論文重複率高等問題,中國工程院昨天作出回應,稱會對此問題展開調查。
  • 2015諾獎預測:中科院外籍院士、華裔科學家王中林成熱門
    央廣網北京9月27日消息(記者王楷)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近日,全球最大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集團在美國發布2015年度「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在這項被稱為「諾貝爾獎得主預測」的獎項中,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華裔科學家王中林榜上有名。
  • 王中林院士團隊Science子刊:透氣、生物降解、抗菌電子皮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是一種新開發的能量收集技術,它可以根據接觸起電和靜電感應的耦合效應,將普遍存在的機械能轉化為珍貴的電能。TENG具有成本低、結構簡單、易於獲取、材料選擇多樣、轉換效率高等優點,在可穿戴電源和自供電傳感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
  • 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一沙一世界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對記者說。他發明的摩擦納米發電機解決了藍色能源開發和能量搜集的難題,通過高效搜集一片安靜海面的能量,就能點亮萬家燈火。  王中林還說:「所長可以不當,院長可以不當,教授不能不當。為什麼?因為我熱愛科研,熱愛這些年輕的學生,喜歡和他們在一起談笑、說話、討論、研究。這是我一輩子最好的選擇,也最適合我自己的選擇。」
  • 2015年諾貝爾獎預測公布,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成熱門
    9月24日,湯森路透在美國費城發布本年度 「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預測18位科學家有可能獲得2015年諾貝爾化學、物理學、醫學、以及經濟學獎,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成為諾獎熱門。而基因編輯技術雖然入選,但發明者之一的張鋒教授卻榜上無名。
  • 中科院院士王中林受聘廣西大學「雙聘院士」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南寧12月12日電 日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教授受聘廣西大學「雙聘院士」聘任儀式在大禮堂舉行。
  • 中科院院士發表科研論文,被同行審議討論半年,迫於壓力主動撤稿
    cell injury via modification of FoxO3a-mediated autophagy》的研究論文,然而這篇論文被發表後,引發世界科研同行的審議討論,以至於該篇論文在pubpeer上討論了半年,該篇論文揭示了MAPK / Sirt3 / FoxO3a途徑可調節TEC損傷中腎臟TEC的死亡和自噬,由於在網絡公開平臺上,受到領域專家們的公開討論,孫穎浩院士團隊也開始重現檢測重複實驗來證明論文數據的準確性
  •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課題組:自供能足底...
    王中林院士簡介   王中林院士是國際納米科技領域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科學家王中林院士在2006年首次發明了壓電納米發電機,在2012年成功研發了摩擦納米發電機。納米發電機能夠將機械能直接轉換為電能輸出,為有效收集機械能提供一個全新模式,除此之外,納米發電機還可以作為自驅動傳感器來檢測機械型號。
  • 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王中林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首席科學家。是國內外多所大學的名譽教授,並且是多個國際大獎的獲得者。王中林已在國際一流刊物上發表了700篇期刊論文﹐45篇書章節﹐36項專利,5本專著和20餘本編輯書籍和會議文集。他已被邀請做過700多次學術講演和大會特邀報告。他的學術論文已被引用48,000次以上。
  •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你怎麼看?
    但近日,方舟子公開發文對韓春雨的「諾獎級」論文(內容解析請點擊《不容錯過!韓春雨老師Nat Biotechnol論文完整解析》)的「實驗的可重複性」。以下為方舟子《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的部分節選:這幾天我陸續收到幾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來信,反映重複不出韓春雨論文中最關鍵的圖4結果(切割基因組,T7E1和測序),呼籲我關注一下這事。
  • 女演員發文質疑鍾南山院士,態度惡劣被封殺,她有什麼資格喊冤?
    但#女演員質疑鍾南山院士#一事,確實顛覆了我的價值觀。 11月27日晚間,沈佳欣公開在社交平臺發文質問鍾南山院士,並大放厥詞,認為對方只忙著出現在鏡頭一線為自己爭榮譽,但實際在醫學上沒做出什麼重大貢獻。
  • 西電校友王中林院士 獲得能源領域「諾獎」
    7月23日,埃尼獎組委會宣布將第十一屆埃尼「前沿能源獎」授予王中林院士,以表彰他首次發明納米發電機、開創自驅動系統與藍色能源兩大原創領域,並把納米發電機應用於物聯網、傳感網絡、環境保護、人工智慧等新時代能源領域所作出的先驅性的重大貢獻。王中林院士是迄今為止獲得埃尼獎的第一位華人科學家。
  • 2016北京納米能源所王中林院士研究組博士後招聘2人啟事
    因科研發展的需要,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王中林院士研究組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博士後1-2名。一、基本條件1.學歷要求:博士2.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材料,生物傳感,電分析化學,摩擦發電機,壓電電子學,摩擦電子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