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發表科研論文,被同行審議討論半年,迫於壓力主動撤稿

2020-12-04 高校網大秀

被同行討論半年的論文

2019年1月,第二軍醫大學孫穎浩院士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發表一篇《Sirt3 suppresses calcium oxalate-induced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injury via modification of FoxO3a-mediated autophagy》的研究論文,然而這篇論文被發表後,引發世界科研同行的審議討論,以至於該篇論文在pubpeer上討論了半年,該篇論文揭示了MAPK / Sirt3 / FoxO3a途徑可調節TEC損傷中腎臟TEC的死亡和自噬,由於在網絡公開平臺上,受到領域專家們的公開討論,孫穎浩院士團隊也開始重現檢測重複實驗來證明論文數據的準確性,然而在做重複實驗的時候,發現很難讓實驗結果重複,因此向《CELL DEATH AND DISEASE》發文,做出主動撤稿的申明,並且指出該篇論文主要是受到流式細胞儀測試結果的不可靠,從而得出錯誤的科研結果,以至於實驗數據無法重複結果。

院士需要嚴把審核關

其實最近幾年很多位院士被質疑學術不端,就拿曹雪濤院士為例,被質疑的論文大部分都是掛名的科研論文,論文數據的真假只有被質疑後才會引發他們的注意,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每一篇掛名的科研論文都需要認真審核和重複實驗,就拿孫穎浩院士為例,在已經有了中科院院士的頭銜,功成名就的情況下,不可能存在主觀的學術造假,而《CELL DEATH AND DISEASE》期刊的影響因子也不足6.0,因此在該篇論文飽受同行爭議的時候,孫穎浩院士才會變得焦慮起來,畢竟每一位科研人員對於學術名譽非常的看中,所以在得出不能重複實驗後,孫穎浩馬上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的所有作者都不敢有異議!

科研不怕錯,本質是求真的過程

其實不僅僅是孫穎浩院士、曹雪濤院士會陷入學術不端撤稿的情況,就連諾貝爾級別的科研大牛也出現過論文撤稿的情況,畢竟科研的本質是求真,科研實驗中的偶然出現問題沒有被發現可以被理解,重複實驗無法被證實可以主動撤稿即可,就害怕存在主動編撰數據或PS圖譜進行發表論文,這類就屬於純粹的科研造假。在目前國內科研項目組的構成來看,很多所謂的科研大牛通訊作者都屬於掛名,他們並沒有真正參與到科研論文的實驗中,因此無法對有些急於畢業或者想要走捷徑的研究生和工作人員存在的主觀學術造假做出判斷,這也是為何曹雪濤院士多篇論文被質疑後,都需要尋找當時做實驗的科研人員或學生們來做解釋!

相關焦點

  • 快速掉落神壇的韓春雨又要發表科研論文,未經同行審議的論文上線
    ,越是公開發表質疑,隨著全球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質疑韓春雨的論文有問題,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作為共同通訊單位的浙江大學首先撤出這篇論文,浙江大學沈嘯從作者名單中去除,韓春雨也主動撤稿,將近兩年的調查,河北科技大學才出示對韓春雨的處理決定!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
    5、撤稿作者集中高校機構被撤論文所屬機構既包括科研機構如中科院(34篇),包括高校,企事業單位。因為論文發表「壓力山大」,所以很多人為了發文章不擇手段。在撤回的稿件中,大部分來自許多知名醫學院的附院是因為這些附院晉職稱都需要SCI 。而對於普通醫院或基層醫院來說中文的核心文章就夠了,無需偽造 SCI 論文。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創歷史最高
    撤稿論文作者所屬機構分布地區5、撤稿作者集中高校機構被撤論文所屬機構既包括科研機構如中科院因為論文發表「壓力山大」,所以很多人為了發文章不擇手段。在撤回的稿件中,大部分來自許多知名醫學院的附院是因為這些附院晉職稱都需要 SCI 。而對於普通醫院或基層醫院來說中文的核心文章就夠了,無需偽造 SCI 論文。2、撤稿原因「純屬雷同」撤稿觀察網站標註的撤稿原因多達 82 種,但其中有大量原因雷同。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新高
    被撤論文所屬機構既包括科研機構如中科院(34篇),包括高校,企事業單位。而近三年中國SCI論文共有1397篇SCI論文撤稿,其中因為剽竊所致的撤稿有547篇(39%),另外錯誤所致的撤稿有330篇(24%)。除了上述兩個主要原因之外,因為偽造同行評議和作者署名問題導致的撤稿分別是116(8%)和84篇(6%)。
  • 被國際期刊瘋狂撤稿,我國醫學論文還有救嗎?
    中國醫學論文:發表並死亡先說撤稿,所謂的「撤稿」,有兩種,一種叫做retraction,是期刊主動發起的撤稿;一種叫withdraw,是作者主動發起的撤稿。一般引發負面討論的更多是retraction。至於為什麼要撤稿?已發表的文章,如果不是存在很重大的錯誤,期刊發布個勘誤聲明就好,但如果錯誤嚴重到會讓人質疑研究的有效性,那麼就需要撤稿。
  • 「韓春雨事件」始末:「諾獎級研究」為何走向了撤稿
    這次他主動撤稿,我覺得還是比較合適的,撤稿是給廣大科研人員最大的提醒。」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劉春明:「撤稿意味著這一備受爭議的論文有了明確結論。撤稿就是撤稿,不存在主動和被動撤稿問題。很多實驗室不能重複其結果和強大的輿論壓力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該文章的撤稿。
  • 中國SCI論文撤稿數量為世界榜首
    5、撤稿作者集中高校機構被撤論文所屬機構既包括科研機構如中科院(34篇),包括高校,企事業單位。因為論文發表「壓力山大」,所以很多人為了發文章不擇手段。在撤回的稿件中,大部分來自許多知名醫學院的附院是因為這些附院晉職稱都需要SCI 。而對於普通醫院或基層醫院來說中文的核心文章就夠了,無需偽造 SCI 論文。
  • 【韓春雨撤稿】數據已經說話,生物學家們怎麼說?
    目前關於這個實驗無法重複已經被很多實驗室提出,相應的結果也陸續得到了發表。這次他主動撤稿,我覺得還是比較合適的,撤稿是給廣大科研人員最大的提醒。」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劉春明:「撤稿意味著這一備受爭議的論文有了明確結論。撤稿就是撤稿,不存在主動和被動撤稿問題。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需引發關注
    >被撤論文所屬機構既包括科研機構如中科院(34篇),包括高校,企事業單位。因為論文發表「壓力山大」,所以很多人為了發文章不擇手段。在撤回的稿件中,大部分來自許多知名醫學院的附院是因為這些附院晉職稱都需要SCI 。而對於普通醫院或基層醫院來說中文的核心文章就夠了,無需偽造 SCI 論文。
  • 「讚美師娘」論文作者:主動投稿與導師無關,發表後師娘要求撤稿
    近日,一篇7年前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社會熱議。文章作者徐中民在寫作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過程中,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1月14日14時許,徐中民在個人公眾號「書味香」發布文章《四位一體的方法論》回應目前的爭議。
  • 韓春雨 NgAgo 論文被《自然 - 生物技術》撤稿:系作者主動申請
    《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社論,文中宣布韓春雨團隊撤回了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自然-生物技術》在社論中表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自然-生物技術》在發表社論的同時,還發布了韓春雨團隊的撤稿聲明。
  • 新華社追蹤韓春雨事件:撤稿是否等同造假?調查能否啟動?
    在身陷學術爭論,被質疑是否具有可重複性一年後,英國《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韓春雨團隊的撤稿聲明:「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複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韓春雨稱,撤稿是出於「科研記錄的完整性」的主動行為,並表示「實驗還需繼續論證和完善」。
  • 雲南大學回應副校長論文因捏造數據被撤銷:主動撤稿
    雲南大學回應副校長論文因捏造數據被撤銷:主動撤稿 原標題:   新華社昆明5月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嶽冉冉 楊靜)近日,一則「雲南大學副校長的一篇論文在著名期刊Cell Reports《細胞報告》發表兩個多月後,因部分數據捏造而被撤銷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追蹤:論文審核存灰色地帶
    值得關注的是,經基金委調查,第三方中介機構在這些學術不端的案例中扮演重要角色——上述28篇被撤銷的論文,都是委託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潤色」並投稿,更有甚者部分論文完全是通過買賣請人代寫代投;會上通報的8個科研不端典型案例,又涉及偽造論文審稿人郵箱、提供虛假審稿意見、操控論文同行評議過程等行為。
  • 107篇論文被撤 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原標題:107篇論文被撤,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大規模撤稿、中國作者、同行評議過程造假、第三方機構操縱,由這些關鍵詞構成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團4月20日的聲明,除了一次性撤銷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的107篇論文這個創紀錄的數字,並無新意。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圖片來源存疑,中國工程院院士範上達9年前發表的論文被撤稿
    圖片來源存疑,中國工程院院士範上達9年前發表的論文被撤稿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實習生 朱周晨 瞿依賢 2015-10-27 20:10 來源:澎湃新聞
  • 韓春雨論文被自然子刊撤稿:作者主動撤回—新聞—科學網
    資料圖 北京時間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社論(原文連結),並宣布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澎湃新聞此前便已獲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自然-生物技術》在社論中表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是國際期刊把關不嚴的錯?
    所謂同行評審造假,就是論文作者寫上了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虛構了評審人的電子郵箱,編輯把論文發到虛假的郵箱地址,從而收到「百分百認可」的同行評審,以致於讓不合格的論文得以發表。斯普林格這次發現,旗下的《腫瘤生物學》從2012年到2016年,有107篇來自中國機構的論文屬於這種情況,因此決定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