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真的離不開水嗎?

2020-11-22 青青小島

我們知道,魚類終生水生,靠鰓呼吸,鰓能高效呼吸水中的溶解氧,人類利用3D列印技術製成的仿生鰓使人類幻想著像魚類一樣在水裡自由呼吸遨遊。俗話說得好:魚兒離不開水,為什麼?魚類離開水以後,鰓絲粘連乾結,失去了作為呼吸器官的作用,而它又不能呼吸空氣中的氧氣,最終窒息而死。我們認識的大多數魚類皆是如此。

利用3D列印技術製成的仿生鰓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例外,經過長期的演化和適應,有些魚類在離開水或在含氧量極低的水中,能利用一些器官來呼吸空氣,由水中的鰓呼吸轉變為空氣呼吸,這些輔助呼吸的特殊結構稱為輔助呼吸器官。如我們熟知的「水中人參」鰻鱺、彈塗魚藉助皮膚呼吸,它們的皮膚極薄,存在大量毛細血管,可以完成與空氣的氣體交換;泥鰍離開水靠腸黏膜呼吸;黃鱔能用口咽腔黏膜呼吸;鬍子鯰有鰓上器官等等。因此,這些魚離開水能夠存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有種魚名叫攀鱸,鰓上器官非常發達,可以呼吸空氣,離水能長時間存活。它的胸鰭發達強壯,能遷移到生存條件更好的水域,丹麥的博物學家Daldorff曾在印度的一棵樹上發現了它,當地人稱之為爬樹魚,經常爬上岸邊的棕櫚樹吸食果汁。後來有學者證實這只是個美麗的傳說,樹上的魚只是由於鳥類的捕食叼放在樹枝上。成語「緣木求魚」大家都很熟悉,來源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一定達不到目的。

攀鱸

相關焦點

  • 常言道魚兒離不開水,可是生活在海灘上的彈塗魚卻能離開水生活
    常言道「魚兒離不開水」,可是生活在海灘上的彈塗魚卻能離開水生活。它們會在沒有水的泥沙上爬行、跳躍,有時還能爬到樹枝上。一旦受到驚擾,彈塗魚就立即逃進海裡,以躲避危險。彈塗魚之所以離開水也能生存,是因為它們不僅有鰓,而且還有多個呼吸的器官。
  • 意識是宇宙唯一普遍的存在,如人於空氣、魚兒於水
    又比如魚兒活在水中,對於魚兒來說,水是最普遍的存在,魚兒每一刻也都活在水中,在水中遨遊、在水中呼吸、在水中生存、在水中繁殖……但魚兒從來不會、從來也沒有意識到它自身是活在水中的,它也不會知道水的重要性,它從來沒有在意水或感覺到水的存在。
  • 魚兒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還是用事實來說吧!
    一隻小貓,一條魚小小經驗告訴你大家好,我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小貓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這是真的嗎?似乎很多人都對這句話深信不疑。看到它們無憂無慮的魚缸中遊來遊去的時候,小貓也有些懷疑了,在這方寸的魚缸裡遊來遊去的,難道它都不會覺得膩嗎?就像我們整天呆在家裡,如果沒有手機、電視一定會很無聊的。
  • 水中科學—通過科學小實驗「魚兒水中遊」探索水的科學世界……
    小精靈,我們一直在努力「水中科學」探索中冰可以化成水,水可以結成冰,水可以變為水蒸氣,水蒸氣也可以變為水,這些神奇的自然現象,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今天,讓我們繼續走進小精靈幼兒科學課堂中,一起在「水中科學」探索神奇的科學現象吧……情景引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準備了木塊、鐵釘、塑料玩具、紙片、水盆等材料,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看看水的浮力能讓我手中的這些東西浮起來嗎?
  • 新魚過溫過水真的有必要嗎?
    前天晚上和群裡幾個朋友聊了一下魚兒過溫過水的問題,真的有必要嗎?那為什麼定期的全缸換水不需要過水呢?原因很簡單,適應!為什麼過溫過水呢?因為魚在買來之前,它的生存環境是和咱們飼養它的環境完全不一樣的,氣候,水質,投餵的飼料,和漁場的養魚習慣都是不同的!為什麼有好多人買來魚養不了幾天就全軍覆沒了?排除買來病魚的因素,我們是不是能想出答案了呢?那就是魚沒有適應。其實新魚到家完全可以看做是對魚進行適應訓練!
  • 學生作品‖可愛的魚兒
    今天的天氣真好,秋風習習,陽光明媚,我的心情像天氣一樣好,因為我和哥哥跟著陳老師去人工湖邊玩,見到了許許多多可愛的魚兒。我看到大人們放生,他們把一袋袋泥鰍、一袋袋鯉魚輕輕地倒進水裡,那些鯉並沒有馬上離開,它們有的回頭望望才搖著尾巴向湖中遊去。它們是不是在感謝這些放生的人呢?我們一邊走在湖邊的小路上 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
  • 「細雨魚兒出」好釣魚嗎,千萬別誤解
    魚兒不時地躍出水面是釣魚人經常碰到一個自然現象,進入晚春後,還有「細雨魚兒出」的美妙場景!夏天的清晨和傍晚,春季和秋季的午後,這些都是魚兒最喜歡躍出水面的時間點!那麼,魚兒躍出水面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對垂釣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魚躍水面好釣魚嗎?這些問題相信很多釣魚人都還不太明白,想從根本上弄明白這些問題,就必須對「魚鰓」的呼吸功能有個最基本的了解!
  • 魚兒會睡覺嗎?很多人的答案都錯了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魚兒會睡覺嗎?因為人睡覺時都會閉上眼睛,而魚沒有眼瞼,從來都不會閉上眼睛,所以看上去它們好像一直沒有睡覺,許多人得出魚兒不會睡覺的結論。但實際上,魚兒也是會睡覺的,只不過和我們人類睡覺方式不一樣。 生物學家認為,動物的機體必有「興奮」和「抑制」兩個過程,而且這兩個過程是交替進行的。
  • 冷門知識:魚兒用不用睡覺你知道嗎
    當時橋上有燈光可以清楚地看到魚兒在搶食,然後我的腦子裡突然冒出來一個很傻冒的問題:魚兒要睡覺嗎?魚兒會睡覺嗎?我發現自己竟然不知道魚兒是不是需要睡覺的動物。好奇的我就問了老公和他的朋友,沒想到他們也都說不知道魚兒要不睡覺。
  • 既然人類看不見空氣,那麼魚兒能看見水嗎?
    既然人類看不見空氣,那麼魚兒能看見水嗎?我們知道,人類是可以看見水的,那麼魚類是否也能像我們一樣看見水呢?其實魚類像其他脊椎動物和許多其他無脊椎動物一樣,已經發展出能夠感知光線的機制,光線隨著深度的增加而迅速消失,讓我們看看魚的視覺。海洋之光的界限視覺就是對我們周圍環境的光的感知,因為魚生活在水生環境中,光線很快就會熄滅。
  • 人類真的永遠離不開太陽系嗎?
    人類真的永遠離不開太陽系嗎?★目前至少10萬年~100萬年不行,因為現在地球人類還僅僅只是0.72級文明。超過100萬年以後一定可以遠離太陽系。按照俄羅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於1964年提出的人類文明分類,Ⅰ型文明可以利用投向行星的所有陽光;Ⅱ型文明利用其恆星產生的所有能量;Ⅲ型文明利用整個星系的能量。
  • 奇趣社|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
    奇趣社|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人類世界流傳著一句話,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今天,科學隊長向《海底總動員》裡超級健忘的藍色小魚多莉尋找答案。你還記得我嗎?多莉:記得,你是科學隊長嘛~科學隊長:咦喲,不錯喔,竟然還記得我是誰?你不是說自己有短期記憶喪失症嗎?多莉:是啊。(多莉撓撓頭,停頓了幾秒)不過你剛剛問我什麼來著?
  • 《像魚》王貳浪:魚兒的心事 也只願說給自己聽
    極簡的吉他伴奏更加突出王貳浪獨特的聲線,「忘了」與「記住」相互排斥又相互糾纏,就像魚和水的故事,浪漫中帶著淡淡憂傷。魚兒永遠不會擔心水會離它而去,雲也不會擔心它所一直依靠的天空會突然消失,因為真正愛著我們的人始終環繞在我們四周從未離去。因此魚是不會哭泣的,雲朵是不會吶喊的,因為它們永遠有水和天空的包容,而人卻不會如此被眷顧,就像那些刻骨銘心的經歷和住在內心深處的人,想忘卻忘不了,魚可以忘記七秒鐘以前的一切,人卻永遠做不到。
  • 為什麼你養的魚兒總是容易死?用這樣的水養魚,不死才怪呢!
    對於魚兒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水,這是它賴以生存的環境,都說「好水出好魚」,事實上好水不一定出好魚,但是好魚一定是出自好水,那麼什麼樣的水才能算是好水?大家一般都用什麼水養魚呢?一、河水選擇乾淨的池塘水或者河水來養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汙染過的水含有大量細菌,就不能再使用了,並且在南方北方情況還不相同,北方的河水酸鹼度不定,並且硬度高,使用前要人工幹預調整硬度及酸鹼度,南方的水是弱酸性,硬度低,使用前也要進行調整到適合魚兒生存的程度。
  • 長灘島海底偷排糞水 引來瀕危海龜和魚兒覓食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4日報導,韓國一名潛水教練及其朋友近日在菲律賓著名的旅遊天堂長灘島海域潛水時,發現海底暗藏有排汙管不斷排出糞水,一隻綠海龜和一些魚兒在排汙管口覓食。視頻發布後引起菲律賓環境部門的高度關注,相關部門目前正在就此展開調查。這名韓國教練名叫樸燦俊,今年39歲。
  • ​細胞代謝離不開——水
    地球上的生命所擁有的共同特質並不多,但是對水的需求卻是其中之一。不論是在海底,還是最乾燥的沙漠中,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因此,天體生物學家認為在其他行星上找尋生命最好的方式就是尋找水。細胞代謝離不開——水!
  • 魚兒真的餓不死?以謠傳謠真的要停止了,好魚一定是餵出來的!
    也就在這種思想下,我來來回回養了十幾批魚兒。因為不太敢餵食,所以我那時候飼養的金魚幾乎沒有養超過四個月的,我自己還以為金魚就這麼長的壽命。這種情況不單單只有我遇到,很多人的接觸觀賞魚的開端都和我一樣,後期如果在沒有對觀賞魚進行深一步了解的情況下這種思想就會慢慢在大家心中根深蒂固。
  • 水真的有記憶嗎?
    你可能聽說過水有記憶,這個說法是真的嗎?水記憶的到底是是什麼?早在上世紀60年代,德國科學家做實驗的時候,不小心把密封的有毒針劑掉進了裝水的容器裡,幾天後,用水餵實驗室的老鼠,結果老鼠都死掉了。因為有毒的針劑是密封的,水裡檢測不到任何的毒性物質,可水卻有了毒性。
  • 宇宙浩瀚無垠,它真的存在高級文明嗎?
    就像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人有人的生存環境,小小的微生物也有它的生存條件。大到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也都有各自的運行軌跡。誰的生存環境改變了,誰就可能滅亡,或形成一種新的物質。前幾年我們常常看到的大老鼠就好像突然一夜之間都變成了小老鼠一樣。突破了你的生存環境,自身也有了改變,消除了你的生存環境,自身也隨其消滅。微生物的無限繁延會侵蝕它的寄生體;人類的無限繁延也會考驗地球的承載力。
  • 養魚不換水行不?魚為什麼跑到水面喝水?海裡魚「喝水」口渴嗎?
    生活在大海裡魚類,它們的身體運轉是需要水。人需要呼吸才能生存,那魚需要呼吸不?魚缸裡養魚的過程中,不知道你有沒有近距離地觀察過。很多人只看到魚兒總會不斷地打開嘴巴大口地喝水。那麼它們真的只是在喝水?每天喝那麼多水不會把肚皮撐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