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根據國家氣候中心與水利部信息中心關於今冬明春(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全國氣候趨勢預測聯合會商結論,預計今年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波動大,隆冬時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可能較常年同期偏低,北方地區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華南東部和江南東部林區冬春森林火險等級較高,需防範其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
兩部門會商主要依據前期天氣氣候特徵和未來大氣海洋等演變趨勢。根據會商,預計今年冬季(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主要以西北路徑影響我國,冬季氣溫總體呈東暖西冷分布,季節內冷暖波動大,階段性變化特徵明顯,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低,需特別重視隆冬(2021年1月)可能出現大範圍強低溫雨雪過程,冬季降水總體呈北多南少的分布。
其中,前冬(2020年12月),除內蒙古西部、西北地區東北部及華南部分地區氣溫偏低外,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或略偏高;隆冬冷空氣活動將明顯轉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可能較常年同期偏低,西北地區大部、華南大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氣溫將明顯偏低,我國北方地區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南方發生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較小,但西南東部和江南部分地區可能發生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後冬(2021年2月)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或偏高。冬季,汾渭平原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總體接近近五年平均。
明年春季(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華南中東部、江南南部發生冬春連旱的可能性較大,華南東部和江南東南部林區冬春森林火險等級較高。
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冬季將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其後期演變趨勢和氣候影響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同時,鑑於影響我國氣候的因素非常複雜,加之近期氣候波動性增大,預測難度大,國家氣候中心將密切監視天氣氣候變化,加強分析研究,及時提供滾動訂正的氣候預測。
專家提醒,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也是呼吸類疾病死亡率的高峰,低溫環境利於病毒存活和傳播。進入冬季後,由於氣溫低,人體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加,加上今年冬季冷空氣活動將較為頻繁、氣溫波動大,可能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不利影響,防範措施不能放鬆。
(作者:王亮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