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發展的大背景下,惠州提出要以國際眼光、灣區水平、惠州特色來確立未來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自此,惠州交通進入全新的發展時期。
尤其是2019年底,惠州市交通運輸局先後公示《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布局規劃(草案)》和《惠州市1號公路(南北軸線)詳細規劃(草案)》,全力推進惠州與深圳的互聯互通,致力於打造惠州與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間「1小時生活圈」。元旦前夕,我市還進行了「豐」字交通主框架暨1號公路(南北軸線)建設動員,豐字交通體系的打造將成為2020年我市交通發展的重中之重。
我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由「三橫一豎」4條軸線組成,這也將徹底拉開城市發展框架。
在豐字交通主框架當中,一「豎」將為我市增加一條南北向快速通道,帶動沿線產業發展。而3條橫向軸線分別對接深圳、廣州、東莞,對推動廣深莞惠交通互聯和產業聯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規劃(草案)》, 「豐」字交通主框架第一「橫」由沿江交通軸線快速通道和國道G324北上組成;其中,沿江交通軸線起於廣州市規劃廣園東快速路,沿線經過博羅縣石灣鎮、園洲鎮、龍溪街道等區域,終於南北交通軸線湯泉互通。全長約63公裡。
通過該軸線對外可穿透到廣州東擴區域等,向北輻射至韶關、河源、梅州。
第二「橫」由中部交通軸線快速通道和東西交通軸線快速通道東段組成;其中,中部交通軸線起於空港經濟區西側,沿線經過金山新城、惠城區三棟鎮、仲愷高新區、潼湖生態智慧區等區域,終於莞惠邊界橋頭鎮。
全長約47公裡,對外將穿透到廣深科技走廊和南沙自貿區。
第三「橫」由東西交通軸線快速通道與南北交通軸線快速通道惠東支線組成;東西交通軸線起於深圳坪山新區,由西向東途經惠陽北環、秋長、惠南大道、永湖、良井、平潭、梁化、多祝,終點與省道243及規劃河惠汕高速銜接。主線總裡程約99公裡。
「豐」字交通主框架的一豎則是南北交通軸線,起於博羅羅陽街道規劃湯泉互通,近期終於大亞灣石化大道(廣東濱海旅遊公路惠州段),遠期延至稔平半島。
2019年12月28日,1號公路也就是豐字交通主框架中的南北軸線率先拉開建設序幕。
「豐」字交通規劃一公布,馬上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豐」字交通主框架和「五橫五縱」骨幹快速路,這個以軸線為主框架的全新交通體系,不僅要串聯起各縣(區),更將無縫對接廣州、深圳、東莞等周邊經濟發達城市。
事實上,近年來,惠州大交通的規劃與實施正在逐步融入大灣區交通整體規劃,大灣區交通網絡圖清晰可見惠州脈絡。
目前惠州高速公路網布局為「七橫五縱一聯」,總裡程1110公裡,已通車15條高速公路,通車裡程755公裡,居全省第二。 「廣深惠一小時生活圈」日趨成形。
鐵路方面,惠州正朝著高鐵大市穩步推進。目前贛深高鐵惠州段和廣汕鐵路惠州段進入全面施工階段。屆時,惠州坐享「三線九站」,完全打通與廣州、深圳、香港的高速鐵路通道,四地之間的人員、經貿交流更加密切。
機場建設方面,作為廣東重點打造的五大幹線機場之一,隨著2019年8月T2航站樓的正式啟用,惠州機場已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500萬人次需求。未來,惠州將以建設千萬級幹線機場為目標,加快惠州機場改擴建,充分發揮惠州機場承擔深圳第二機場功能。
而港口建設方面,惠州也將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為指導,以「港區融合」發展理念重新統籌規劃港口發展戰略,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發展的當下,先進的交通有助於各類要素在大灣區便捷流動和優化配置,如今,惠州正在構建「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努力建設融入大灣區的一流交通體系。
未來幾年,惠州將以「豐」字交通軸線為規劃藍本,立足惠州長遠發展,真正實現陸海互濟、東西暢達、南北貫通,把惠州充分融入到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和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格局中。 「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惠州謀劃大交通軸線總體布局,透露出了城市發展的勃勃野心,對接廣州、深圳、東莞,陸海呼應,江海聯動,由沿江走向沿海,全面融入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惠州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也將透過交通的布局得以充分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