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我們看清多少人情冷暖......
文 | Lianzi 編輯 | VickyXiao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爆發,讓很多春節回國和親人團聚過一個團圓年的華人「回家之路」變得異常艱辛——混亂機鬧,關小黑屋、旅行禁令,還有中美迥然不同的健康檢疫…
在聳人聽聞的傳言扎堆的時候,一個經歷了整個過程的矽星人讀者,找到矽星人,講述了自己的千裡驚險「回家」故事。
2020年1月19日,在聖地牙哥定居的華人張珊(化名)帶著4歲的女兒坐上了回中國的飛機,想和國內的家人團聚,沒想到,落地之後就遇上新冠疫情爆發;
2月1日,張珊和家人歷經波折回到了位於美國聖地牙哥的家。過去十幾天內,她經歷了多年沒有感受過的驚心動魄和人情冷暖。
經歷了這些事,她說,「你會發現和很多人的感情和你以為的不一樣了。」
以下為張珊的經歷,略有刪減調整
(本文由矽星人與騰訊科技聯合出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遭遇改籤:壞消息和漲價同時到來
19號,我帶著我的女兒Lisa一起坐上了美聯航的航班回國。Lisa今年4歲,她出生在美國,這是她第一次回中國。這趟旅行的目的也是希望她可以回國體會一下中國過年的氣氛和文化。我的先生已經因為工作原因提前從美國出發到上海出差。
當我已經坐上飛機後,我刷手機看到了一則消息:
「白巖松八問鍾南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情況到底如何?」
鍾南山接受採訪時說的那句「確定人傳人」,讓我打了一個寒戰。文章剛看完,飛機就開始在跑道滑行。我的手機進入飛行模式,我和女兒也開始了一場10多天奔波兩國的奇幻經歷。
實際上,在中國的這十多天裡,每一天對我來說都是緊張的。
我和女兒按照計劃第一站抵達先生的老家——北京。三天時差還沒完全倒過來,我翻看手機,看到了《財新》記者對管軼的那篇採訪新聞。
我曾經做過財經記者,連續報導過Sars,比大多數人都更明白他說的話背後的意義和即將帶來的危險。
隨即,大年三十,也就是看完報導的第二天,我決定改籤全家人的票。因為先生仍然認為疫情沒有嚴重到改籤,所以爭論過後,我們只改籤了我和女兒的機票,決定提前將3月1日的返程機票提前一個月改籤到2月初。現在來看,這個時間比美國政府公布取消航班以及發布入境禁令還早上不少。
我認為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尤其是我們還帶著年幼的孩子一起。不過,本來回國一個半月的行程將被縮短到僅十天出頭,我也就沒法按計劃回老家青島和家人一起為母親的七十大壽祝壽了。
這一改籤也非常貴——本來我和女兒往返機票是1200美金,算下來單程兩人也就600美金。因為跨月份改籤,我們不得不額外付了1400美金改籤費用。
又過了幾天,29號,央視新聞發了條微博:白宮考慮取消中美之間所有航班。先生這才感到嚴重性,隨即決定和我們母女一起改籤,提前結束中國的出差工作和假期。
先生機票的改籤引發了更多麻煩。因為當他開始改籤的時候,很多當時還在國內的華人也都開始擔心無法按時回到美國,開始考慮改籤機票提前回的事了。
那時所有人都在急著改籤,機票變得非常緊張,甚至打通美聯航的電話都變得難上加難。我們聽了一個小時的音樂,才成功打進去。整個改籤過程也非常複雜拖沓,用了兩天時間,平日裡不過四五百美金的回美航班,我先生卻花了3000美金才「搶」到。
據我所知,到1月31日,美國政府公開發出禁令——「自美國東部時間2月2日下午5時開始,過去14天內曾到訪中國的外國人(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直系親屬除外)將被暫時禁止入境」,票價甚至飆升到了4000美金以上。
不過,如果本身返程機票為2月當月,美聯航、海南航空等多個中美航空公司還是提供了免費的改籤服務,這讓不少和我一樣逗留國內的美國華人也感到一絲溫暖。
遭遇機鬧:有乘客被要求下機,所有人開始恐懼
除了經歷不斷改籤的煩惱外,我們也不斷收到航空公司取消航班、安排新航班的消息——按照本來的安排,我們將於2月1日搭乘早上10點的航班從北京抵達上海。但飛機不斷延後,先改到11點,再到1點。
就這樣延後了三次,飛機仍然不能順利起飛。
1點過後,我們搭乘前往上海的航班已經滑行幾分鐘,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機鬧」重新返回原點:機長給出的原因是飛機上有5位旅客因為一些原因要被請下飛機。 但具體原因,無論乘客怎麼問,航司在最初都不肯給出最終解釋。
「這些人是不是武漢人?」「為什麼不能告訴我們原因?」「我們有知情權。」周圍乘客因為航班一再取消、延誤積攢的怒氣一瞬間爆發,都吵起來。
過後,當空乘人員隨口解釋說被其中一位乘客是因為接下來轉機上海到墨爾本的航班被取消被請下飛機,所以不需要飛行北京到上海航線段時,大部分乘客的反應卻是不再相信。
「如果這個原因為什麼不能早說?」「為什麼不讓這些人飛到上海再飛回來?」已經在密閉飛機上憋悶了一段時間的乘客更加暴躁,似乎失去了理智,對航空公司的解釋失去了信任。
甚至一名男性開始大聲喊嚷,被周圍熱心人拽著、拉著,才沒有發生肢體衝突。
我也理解他們。這趟北京飛往上海的航班上的大部分乘客都需要接下來轉乘國際航班,抵達各個國家。而這一天距離美國政府宣布的2月2日之後禁止非美國公民從中國入境僅剩下最後一天。
也就是說,一旦航班拖延過久,會嚴重影響到這些人下一個國際航班的登機,甚至讓他們「回家」變成不可能的事情。
這架北京飛往上海的飛機基本滿員,人和人座位很近,雖然每個人都戴著口罩,但仍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和煩躁充斥著整個航班。
儘管並不是每個人都參與了那場和機組人員的爭執,但每個人內心都對被迫下飛機的五個人身份存疑,甚至有著恐慌。
最終,五個乘客仍然被強制離開飛機。而因為乘客下機,導致整個航班重新回到登機口,託運行李也需要全部拿出來,重新過一遍安檢。
而此時,我們和女兒已經在機艙中憋悶了接近兩個小時,也覺得越來越緊張,甚至是害怕——你不知道密閉的這幾個小時,哪個人可能會是疑似患者。
不過儘管充滿了緊張和煩躁,但也有一些事讓我們感到溫暖:在大人們爭執過程中,幾位女乘務員破例在起飛前給每個小朋友提前供應了點心和餐食,並且主動對孩子們進行了安撫。
無論是這些小舉動還是整個航行過程的服務,除了開頭的插曲外,還算是溫暖的。
這趟航班全程空乘人員都戴著口罩,且做著最嚴格的健康檢疫和體溫監控。兩個小時的飛行,空乘為每位乘客都測量了不少於三次體溫,並且要求每個乘客填寫了健康狀況表格。
表格上的內容包含了過去有沒有去過武漢,有沒有去過湖北。表格下一行字非常明顯——填表者要對表格上填寫的內容負法律責任。
這一趟緊張的航行結束後,我們抵達了浦東機場,跑著要完成第二次登機準備。
遭遇第二場「機鬧」:美聯航不讓乘客登機?
國際航段遠沒有國內航班來的檢查嚴格,這種「鬆懈」讓我感到擔憂。
美聯航竟然只讓我們在浦東機場填寫了一張健康申報卡片,且整個登機過程中,都沒有人再次盤查,甚至沒有問過旅客是否去過武漢。
登機過程中,我又見證了第二場機鬧。
在排隊登機過程中,美聯航通知本該登機的11位旅客不能登機,給出的理由是因為他們不符合美國政府要求2月2日後,非美國籍/綠卡持有人不得從中國返回美國。而這一禁令頒布倉促,到底如何實施,似乎航空公司還比較迷惑,他們需要不斷打電話和移民局確認。
實際上,這個航班會在美國時間2月1日抵達美國,按道理並不會受到禁令影響,但是航空公司仍然很謹慎,擔心乘客出現抵達美國無法入境的情況。
這11人中有一家五口是義大利公民,可以免籤美國旅遊但並不具有永居身份。而另外一家人的情況似乎更複雜些——是美國綠卡持有者的一對父母。
如果這架航班2月2日後抵達美國,這對父母按照規定不算是綠卡持有者直系親屬(在美國,法律意義上父母作為直系親屬只有綠卡持有人未成年的情況下才算)。
而2月1日抵達美國的航班本不應該阻止這些人。
最終經過一個小時他們和移民局的電話請示,美聯航讓這家人最終登機。而航班也因此延誤一小時。
登機後,我徹底傻眼了——和網上傳言中一票難求,所有人都趕著2月1日回美不同的是,禁令生效前的這最後一趟上海-洛杉磯直飛航班上只有四五十人。可以說,飛機上空蕩的很。
航班上每個人都自己坐一排。一個是更舒適,另一個是和陌生人保持了距離,還可以減少被病毒傳染的機率。我們也都比較放心。
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每個乘客都戴著口罩,哪怕是側躺睡覺的人也沒摘下來過。那些和我一樣帶著孩子的媽媽們顯得比其他人更加小心翼翼。
在我用消毒紙巾為女兒擦拭小桌板的時候,不遠處的另外一個媽媽也在用消毒紙巾給孩子擦拭座椅以及用免洗消毒液給孩子不斷洗手。
儘管我們平日裡都會督促孩子多喝水,尤其在乾燥的機艙內,但這次,我們整個航行過程從來沒有提醒過女兒,還想減少她去廁所的頻率。
每次去廁所,也是一場「仗」:要把馬桶坐墊用消毒棉認真消毒一次。因為我在上飛機前,剛剛看到一則新聞說糞便可以傳播新型病毒。(矽星人註: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7日在官網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新增多項措施預防糞—口傳播途徑。)
除了不斷的擦手,飛機上的媽媽們還每過幾個小時就給孩子換一個新口罩,甚至戴了手套來防止他們胡亂摸。
整個飛行過程中除了吃飯,幾乎沒有人摘口罩,哪怕女兒哭鬧覺得戴著不舒服,我也非常堅決讓女兒戴好口罩不能摘。
中間還有一些事讓我們很緊張。坐在後排的一位用輪椅推上飛機的大爺在飛行過程中咳嗽了幾次,惹得整個飛機上的人都敏感了起來。
每一次咳嗽,人們就忍不住回頭撇著看。每個人的眼神都很緊張,眉頭也都揪在了一起。儘管沒有人捅破這層窗戶紙,但不少人都在因為大爺的每一次咳嗽感到極度緊張,甚至有人回頭的時候還下意識地用手捂住了嘴巴。
飛行過程中,似乎心情最自在的就是那些空乘。和全程戴口罩的乘客相比,空乘在航行快要結束的時候都開始漸漸摘掉了口罩,哪怕還需要近距離和乘客接觸。
這些給我的感覺是美國人並沒有中國人這麼在意疫情這件事,無論是鬆散的健康檢查還是飛機上的隔離意識,美國航空公司「輕鬆」的狀態都讓我有些意外,甚至擔憂。
而這種意外的輕鬆也體現在了下飛機後美國的入境環節。
遭遇小黑屋:獨立通道和烏龍盤查
和美國華人群體中盛傳的禁令前入關9小時截然不同的是,在繁忙的洛杉磯機場,我們僅僅用了10多分鐘就完成了入關。
美國洛杉磯機場為了減少從中國來的旅客和其他旅客的親密接觸,單獨為中國來的航班開闢了一個獨立的臨時通道——完成安檢和入關。
但整個下飛機和入關的過程我們沒有遇到任何健康檢查。和國內航段測體溫、大拇指測血氧不同的是,美國航段和下飛機後的美國機場,我們沒有遇到任何之前報導中出現的健康檢查——沒有人盤問是否去過武漢和湖北,沒有機場、海關工作人員戴口罩,更沒有人要求測量體溫。
儘管我們入關比較順利,但是同樣從中國回來的姐姐姐夫一家回到西雅圖就沒有那麼順利——出生地無錫的姐夫被關進了小黑屋,接受了不少盤問。而盤問原因竟然是因為武漢的「武」和無錫的「無」因為拼音都是「wu」,這些美國海關官員就以為兩地比較近,反覆盤問。
而這一天,美國確診案例已經升到6例,其中一半都發生在加州。疑似案例已經不少於160例。
回來後,我們也聽說其他人從舊金山等地2月1日入關,入關也是極其順利,安全檢疫也是差不多出乎意料的簡單。不少人開始討論:疫情似乎只得到了部分的重視,停航等措施頒布地很快。但落地實施時就顯得有些「敷衍」了。
遭遇華人冷眼:訂餐被拒絕、租戶要搬走
如果說在中國和航班上,我們還體會過很多陌生人提供的溫暖,那回到美國所受到的待遇卻著實讓我心寒。一個明顯的感覺——美國華人對於疫情的恐懼似乎比國內嚴重更多。
哪怕我就回國十天,沒有去過湖北,以及自行全家隔離14天不出門,仍然在周圍華人眼裡是個行走的病毒。
回到家後,我們全家主動進行14天自行隔離,所以無法去任何超市和餐廳。
於是,我和平日裡常年送餐上門的餐廳打電話,希望能夠訂餐送到家門口,然後等送餐員走後她再去拿飯,並且在線轉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接觸。
哪怕是這樣,仍然遭到老闆娘的拒絕。她一再問我有沒有去過武漢,問多了甚至讓我有些無奈,每個人都躲著我,連朋友們也都只關心我們有沒有去過湖北,有沒有好好隔離,卻沒有人關心我們需要什麼幫助。
可以說,因為疫情,回到美國後,我多多少少感受到了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尤其我們的租客因為我們從中國回來擔心被我們傳染,提出想要搬走一段時間,甚至拒絕支付搬走時間的房租。
實際上,我們是兩幢獨立的聯排別墅——兩幢房子裡的人無需任何形式的接觸,傳染更是無稽之談。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生活仍然被影響著。
在我看來,在中國人們隔離是為了防禦病毒傳播,但在美國我們自我隔離實際上就是在防禦本地人的恐懼。
這是我和先生隔離這幾天來總結出的感悟。
(本文由矽星人與騰訊科技聯合出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