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五千海裡回家路「海洋六號」啟程返航

2020-11-25 網易新聞

(原標題:一萬五千海裡回家路「海洋六號」啟程返航)

自2016年10月22日起,「海洋六號」從廣州出發,一路由西向東,由北向南,橫跨太平洋,越過赤道,直抵南極半島海域。出發至今,累計連續航程一萬八千海裡。

經過近2個月的連續科考作業,「海洋六號」全體科考隊員全面超額完成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航次設計的南極半島海域綜合地質地球物理科考任務,於當地時間2月3日晚8時從南極半島海域長城灣啟航返回。目前,「海洋六號」已駛抵智利港口蓬塔阿雷納斯,等候開啟新的航程。

在經歷了100多天的高速運轉、緊張工作後,「海洋六號」距離回家的路還有近一萬五千海裡,保證返航途中動力設備的正常運轉,同樣是嚴峻的挑戰。不過,輪機長耿志愛表示,經歷了大洋南極的考驗,「海洋六號」對返航回國充滿了信心。

記者:王攀

;編輯:常君麗

(原標題:一萬五千海裡回家路 「海洋六號」啟程返航)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啟程返回地球
    這張7月19日拍攝的視頻截圖顯示,「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離開國際空間站,啟程返回地球。  「阿特蘭蒂斯」號7月8日升空,定於21日重返地球,將與另兩架太空梭在博物館「安度晚年」。   新華社/路透    阿特蘭蒂斯」號開始返航,21日落地  是美太空梭第135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  太空梭項目30年歷史畫上句號  「阿特蘭蒂斯」號19日終止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狀態,開始啟程返回地球,從而結束美國太空梭機群最後一次飛行,為太空梭項目
  • 「海洋量子」號郵輪一乘客確診新冠,已返航新加坡
    (觀察者網訊)12月9日,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旗下「海洋量子」號郵輪上的一名乘客確診新冠。目前,該艘郵輪已經返航新加坡。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12月9日,出海進行為期四天「無目的地」航行的皇家加勒比國際郵輪下「海洋量子」號(Quantum of the Seas)上的一名乘客確診新冠,郵輪已提前一天返航。報導稱,「海洋量子」號的船長於今天凌晨2時45分向乘客廣播,指示乘客呆在自己的房間裡,並表示郵輪會在今早8時許抵達新加坡。
  • 「海洋六號」船完成深海探測共享航次任務 發現新海底大型活動性...
    央廣網北京5月17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昨天(16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船完成2019年深海探測共享航次任務返航抵達廣州。該航次完成了來自國內不同單位的多項科考任務,取得了「發現新海底大型活動性『冷泉』」等成果。
  • 「海洋四號」遠洋科考船勝利返航
    10月30日,廣州海洋地質勘查局「海洋四號」遠洋船歷時174天圓滿完成科考任務,返航廣州黃埔港碼頭。
  • 許忠:在維羅納,為一萬五千位觀眾指揮《卡門》
    在維羅納小城中心,建於公園一世紀的圓形劇場,面對一萬五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許忠指揮了開幕歌劇《卡門》。11月4日晚22點,記錄短片《許忠:一個中國人在維羅納的首演》將在藝術人文頻道縱橫經典欄目播出,該片全方位呈現了這場精彩的開幕演出,記錄了這位中國指揮家在臺前幕後的點點滴滴。
  • 「長徵」到底有多長 六千公裡是兩萬五千裡(圖)
    那麼70年前,長徵的紅軍究竟走過了多少裡路?《中國國家地理》第七期「『長徵』專題」寫出了不同的人對於當時紅軍究竟走了多少路,做出的不同詮釋……  「長徵」不等於「二萬五千裡長徵」  「長徵豈止是二萬五千裡,我覺得四萬裡都有了。」電話的那邊傳來了前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的女兒張小艾博士的聲音。
  • 神舟十一號「回家」的路有多長?要經歷什麼?
    在完成了一個月的太空生活後,神舟十一號兩名航天員景海鵬、陳東將在今天下午返回闊別一個多月的地球。回家的路有多長?這一路上他們要經歷些什麼?來讓文靜穿越時空,帶您感受一下。浩瀚的宇宙,我們來過。現在,帶著滿滿的實驗成果和一顆想家的心,他們要返航了。我又一次實現了穿越,進入到了神舟十一號的返回艙。馬上要回家了,其實我的心情和航天員一樣激動。就在17日上午,兩名航天員關閉了「天宮二號」實驗艙的前艙門,離開了這個他們生活了三十天的太空之家,回到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準備返航。那麼返航的第一件事,是讓飛船和天宮二號分開。
  • 第31次南極考察隊明啟程 乘坐"雪龍"號船從上海出發
    東方網10月29日消息:記者昨天從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將於明天啟程,乘坐「雪龍」號船從上海出發,前往南極大陸。考察隊由281名隊員組成。本次科考總航程約3萬海裡,歷時163天。
  • 「海洋六號」船發現海底大型活動性「冷泉」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消息,中國「海洋六號」船圓滿完成2019年深海探測共享航次任務於5月16日返抵廣州。「海洋六號」船屬於中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這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一次大規模深海探測共享航次。
  • 地球有個巨大地下海洋!尋找地下文明,「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海洋是我們人類的,海洋也是洲與洲,國與國的分水嶺。其他的國家也在不斷地去探索,去發現海洋世界中存在的物產或者可用之源。而我們國家,也發動了人力物力,去探索海洋的秘密。在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馬裡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其最深處接近11000米。面對惡劣的海洋環境,都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海洋中去探索。
  •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海底一萬米到底有什麼?
    28日上午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馬裡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記錄的「奮鬥者」號也隨船勝利返航。
  • 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隊搭乘「雪龍2」號返航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阮煜琳)「雪龍2」號最新消息,正在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任務的「雪龍2」號於北京時間9月11日5時開始返航。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今年7月15日從上海出發,開啟北極科考之旅。這也是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 隼鳥二號,該回家了!地球等著你!
    據消息稱,日本的「隼鳥2號」宇宙飛船正在返航途中,它已經正式離開小行星「龍宮」,攜帶者小行星樣本開始為期一年的返回地球之旅!「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發射,於2018年6月底抵達龍宮。龍宮是一顆碳質近地小行星。通過研究它,JAXA(日本航空航天局)希望更多地了解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巖石行星的形成和演化。尤其是揭示地球上水和有機化合物的起源。
  • 「海洋四號」海底探寶船返航 取得4項成果
    「海洋四號」海底探寶船返航 取得4項成果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葉東松、廣東省副省長許德立、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毛彬等專門到黃埔島碼頭迎接"海洋四號"勝利歸來!  深海洋底是人類至今難以涉足的神秘領域,這一資源豐富的、有待開發的新空間,將成為人類未來的重要資源基地,對深海洋底的探測和太空探測一樣,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挑戰性。
  • 「海洋地質九號」船滿「周歲」 馳騁2.5萬餘海裡
    新華社青島12月9日電(記者張旭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所屬的「海洋地質九號」調查船,近日完成入列首年以來的所有調查任務,返回青島。一年來,「海洋地質九號」安全航行258天、累計航程2.5萬餘海裡,圓滿完成多個航次調查任務。
  • 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踏上返航之旅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阮煜琳)「雪龍2」號最新消息,正在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任務的「雪龍2」號於北京時間9月11日5時開始返航。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今年7月15日從上海出發,開啟北極科考之旅。這也是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 "海洋六號"隨船見聞及對我海洋科考事業發展思考
    記者了解到,有一年「海洋四號」船科考人員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調查點,但第二年再去時,卻找不到了。    「海洋六號」改變了這個狀況。2011年8月的一天清晨,「海洋六號」抵達鑽探站位,準備工作。船長下令啟動動力定位系統後,在茫茫大洋之中,「海洋六號」就在這一預定位置紋絲不動了。這一新手段,大大提高了海洋科考的精準度,也是「海洋六號」的一大亮點。
  • 「奮鬥者」號昨勝利返航
    新華社據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 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 「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據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 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 世界上有一隻偉大的海豚,救過一萬五千人,死後國家為她舉行國葬!
    比如說這一隻被譽為是海洋之子的海豚,它也有個很人性化的名字叫做奧波·傑克。 大家可別小看它,它雖然只是一隻海豚,但是它用自己的力量共救下了一萬五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