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巖三傑」簡介:張楚

2021-01-20 網易娛樂

當年的張楚

1968年11月,生於西安。有人說他是中國最寂寞的歌手,因為他從小四處飄泊流浪,有人說聽他的歌特別感傷,因為歌聲渾厚蒼茫。他大部份歌曲創作的時候都是走在路上,獨自漂泊。10歲那年第一次離家出走,17歲考入大學,土木工程系,後又輟學。1987年隻身來到北京。

1988年錄製了早期作品《西出陽關》《bopomofo》等歌。1990年創作完成單曲《將將將》。1991年組成毒刺樂隊,參加由「魔巖文化」打造的中國第一張搖滾樂合輯《中國火I》的錄音,唱出那首廣為流傳的《姐姐》。

1993年張楚與中國火合作以《一顆不肯媚俗的心》為名錄製個人專輯,或許這也正是張楚當時的內心寫照,同年,參加了北京音樂臺10周年頒獎演出。

1993年夏天,參加在北京首體舉辦的「奧運-中國之夢」搖滾演唱會。

1994年5月,第二張專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發行,這張專輯沒有《姐姐》那樣令人陶醉的傷感,更多的是對內心的抒發,然而,每個人在其中不僅能看到別人的生活更能找見自己。正如CD扉頁中寫道:「這是94年的春天,空氣裡有一種富裕的氣氛,每個人似乎都站在一場洪流之中,等待著來自欲望的衝擊……張楚也置身其中,看見從身邊洶湧而過的人群……他靜靜的想,有些美好的事物終將一去不返」。同年6月,參加了在首都體育館舉行了丹儂之夜--中國歌曲排行榜大型頒獎典禮。

1994年12月,張楚與竇唯、何勇、唐朝樂隊赴香港「中國搖滾樂勢力」演唱會引起軒然轟動,至此,「魔巖三傑」開闢了中國搖滾的鼎盛時代(至此,開闢了中國新音樂的春天),紅磡的演唱會也從此成為了兩岸三地無數搖滾愛好者膜拜的經典。

1996年8月,創作單曲《認識了 》 收錄於《中國火Ⅱ》 。

1997年5月,錄製《我的睫毛快被吹掉了》 ,收錄在紀念張炬雙專輯《再見張炬》中。詩意而晦澀的名字,歌的最後一句寫到:「你嚇壞我了,但是很舒服」,不似輓歌的輓歌,在平靜中歌者卻暗示了人們在死亡面前的處境——迫在眉睫而又放鬆的渴望。

1998年1月,創作單曲《這麼大》收錄在《中國火Ⅲ》中。

1998年3月,張楚的第3張專輯《造飛機的工廠》發行,其中《結婚》一曲收入電影《愛情麻辣燙》。這張描寫兒時一個夢境的專輯,不再有「像是在太陽下、土地上流著汗走過的感覺」飄移破碎的歌詞、極具無規律的旋律,但在表象之下卻流動著新的東西,單純的複雜和樸實的銳利,這種矛盾始終貫穿著整張專輯。

2001年當《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等一系列歌曲成為一個時代的共鳴而被廣為傳唱時,張楚卻突然離開北京,從此隱匿於歌壇。歌已不再寂寞而歌者卻再次流浪遠行。

2004年參加廣州新年搖滾音樂會,同年8月,張楚參加賀蘭山「中國搖滾的光輝道路」音樂節。

2005年參加北京7.1紅色搖滾演唱會。

2005年參加上海民謠音樂節

2005年夏,參加「綠色北京」演唱會

2005年7月1日,參加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辦的「和平的天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演唱會」 。

2005年創作單曲《變形記》收錄在紀念張炬的合輯《禮物》中。

2005年12月,參加桂林搖滾音樂節

2006年張楚正式籤約北京樹音樂公司,在經過了漫長的蟄伏和沉澱之後,依舊純淨簡單但卻不再尷尬掙扎,取而代之的是溫暖和清新,然而卻更加有力度,張楚以開闊明朗的全新姿態積極開始了新專輯的錄製工作。

2006年為中央電視臺記錄片《敦煌》配樂。

2006年10月參加北京搖滾啤酒節

2006年10月參加廣東增城搖滾大會

2006年12月29日,參加中國傳媒大學新年演唱會。

2007年7月,參加首屆「鄂爾多斯草原搖滾音樂會」。「魔巖三傑」張楚、何勇和竇唯繼香港紅磡演出之後十三年後首次同臺,重現傳奇經典。此次演出張楚展示出了極佳的現場狀態,並再次演唱了《姐姐》,每一個經歷現場的人都在預測,張楚新的人生高峰即將到來,他已準備好,擁有足夠的力量承載自己和中國搖滾樂的未來。

2007年7月31日,參加了由搜狐娛樂舉辦的「群星倡導 全民救災」的義演活動,籌集善款切實幫助受災群眾共抗洪災,重建家園。

2007年9月20日,接受「陽光衛視」大型口述歷史欄目《親歷》的特約專訪。

2007年9月30日,與竇唯一起受邀參加澳門搖滾樂壇年度盛事《 HUSH!! Full Band 馬拉松搖滾音樂祭2007 》的演出並做壓軸演出,在澳門及香港地區反響強烈。

2007年12月15日,做為嘉賓參加「這個冬天雪還不下」小型音樂會的演出嘉賓,並帶來演出高潮,全場合唱「姐姐」。

2007年12月22日,與好友姜昕參加在天津舉行的歌友會,被天津媒體譽為最受歡迎的歌手。

2008年2月1日,張楚及樹音樂老妖對災區供電殉職烈士家屬獻愛心,在北京萬達廣場和朋友們舉行賑災募捐活動,籌得捐款來幫助在供電中為修復電網而殉職的工作人員的家屬。

目前,張楚正在趕製他的新專輯;新唱片內容依舊延續了他固有的獨特詩人氣質,並繼續以人文思想為創作主線,並以更寬大、善良的情懷解釋生活、抒發情感;此次新唱片的錄製,依舊籠絡了眾多著名樂手參與。張楚所在公司樹音樂邀請著名電影導演張揚為張楚新歌《向日葵》拍攝MV,此MV將全部使用膠片進行拍攝,拍攝地點則選擇在雲南的紅土地、香格裡拉等地,無論張楚在MV中的如何表現,我們都將充滿期待。

寫歌、創作、演出、攝影,張楚以各種方式極大地感受生活之舒美,並以詩般輕靈的歌詞和溫暖純美的旋律音樂的形式將他純淨敏感的心所能感知的靜美與力量傳達給每一個忠誠於理想至愛生活的自由心靈,並從中得到巨大的歡快而樂此不疲。

現在,張楚沒問題。

2008年7月5日,竇唯、張楚、何勇、姜昕四人將同臺在上海大舞臺舉辦名為「樹生長的聲音」大型演唱會。終於,註定絢麗無限的一天來臨,2008年7月5日竇唯、張楚、何勇三人將齊聚上海灘,在「上海體育館」即「上海大舞臺」舉辦首場內地大型場館演唱會,而此時距94年香港紅勘體育館演唱會已整整14個年頭。當年,他們三人同在一家唱片公司,臺灣滾石(魔巖)唱片,轉眼數個春秋已過,離開臺灣滾石(魔巖)唱片的竇唯、張楚、何勇於2008年再次齊聚一家內地的唱片公司——北京樹音樂公司,他們說他們毅然懷揣了美好,他們說他們打算向人群走來,他們說他們就要如樹般醒於春夏,於是,厚積薄發,開始生長,並且就要發出聲響。長久的陰霾與沉默即將落幕,他們終於轉身,面朝我們走來,帶上他們共同的好朋友搖滾玫瑰姜昕,就要與你相見,就要與你容顏以對,與你一起回首,回首記憶裡的那些飽含人文情懷的昨天,而這一切就在上海大舞臺——「樹生長的聲音!」演唱會!歡呼、高歌、喚醒靈魂、熱淚盈眶,就在中國,就在中國上海,就在中國上海的2008年7月5號的仲夏之夜!

張楚語錄

我是壞人,我在一點點地變好。

魔巖三傑——該結束的都應該結束了。

當年的搖滾是種滑稽,一種帶有喜劇情節的黑色幽默。

搖滾還是要表達些什麼,達到些什麼,而我現在什麼都不想表達。

我活著卻不再搖滾。

我是一個在懸崖邊打鞦韆的孩子。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魔巖三傑」中最具人文氣息的歌手張楚
    #老照片#「魔巖三傑」指的是臺灣滾石唱片公司下屬魔巖唱片的三位籤約藝人——竇唯、張楚、何勇。1994年春天同時推出三張專輯,有竇唯的《黑夢》、何勇的《垃圾場》和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風靡大江南北。「魔巖三傑」以他們的中國搖滾影響了一代人。(張楚、何勇和竇唯;拍攝這張照片的是高源。)
  • 魔巖三傑張楚《姐姐》
    張楚說:「這首歌是一個文學作品,你們非要問它的真實性,問我和姐姐發生了什麼。唱了這麼多年你們還沒明白我是在唱什麼,那我就不唱了。採訪中張楚說這首歌並不是說我的真實故事,當時改革開放了,我想在這個比較老的文化大背景下講,是描述當時一種年輕人的願望。
  • 魔巖三傑25年後,50歲的張楚比年輕時更「迷茫」
    87年我在北工大的女生宿舍裡,第一次聽張楚唱歌,《西出陽關》、《將將將》、《一個長安人站在長安街上》,當場把我震得五迷三道。張楚依然是那個張楚,甚至比那時更迷茫。」「現場有些嘈雜,好多人可能更期待一個躁動的夜晚。」老狼寫道,「但也有人在聆聽,還有人在落淚。」2018年的歲末,50歲的張楚,終於發行了自己的新專輯;又過去了近10個月後,新專輯的首唱會才遲遲到來。
  • 中國搖滾樂的「黃金時代」,魔巖三傑,竇唯、張楚、何勇
    魔巖三傑在香港紅磡演唱會,炸了整個香港,四大天王、黃秋生、王菲全在現場。就是這一群人,看起來還是很酷的。我相信到現在為止,可能大眾只對竇唯熟悉了。熟悉他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是王菲的前夫。魔巖三傑,就是下邊這三個人,現在對他們的人生有一句經常在用的話就是一人死了,說的是最右邊這個瘦子張楚,當年的他被稱為「音樂詩人」,代表作是《姐姐》、《孤獨的人都是可恥的》、《廁所和床》、《螞蟻螞蟻》實際上他本人活得好好的,我前兩天看他微博,他還打算去旅行,圖片是2019年的他,他是三個人中唯一沒有發福的,卻也失去了銳氣。倒是竇唯,發了福,也不失大氣。
  • 張楚:《姐姐》讓我籤了約 魔巖時期有點像做夢
    張楚在魔巖的時間不算長,所發的專輯也不多,但正是這段歲月造就了中國搖滾的輝煌,張楚也認為這段時期對他的音樂影響重大,甚至令他如今回想起來「有點做夢般感覺」。上世紀90年代初,滾石唱片在北京成立了魔巖文化,張楚成為魔巖的第一批籤約藝人,和竇唯、何勇並稱「魔巖三傑」。張楚在魔巖的時間不算長,所發的專輯也不多,但正是這段歲月造就了中國搖滾的輝煌,張楚也認為這段時期對他的音樂影響重大,甚至令他如今回想起來「有點做夢般感覺」。
  • 繼「魔巖三傑」竇唯、張楚、高旗、許巍、鄭鈞合唱的歌 你聽過嗎
    竇唯,張楚,何勇並稱"魔巖"三傑。為啥這麼呢,主要是因為在滾石唱片下屬公司魔巖唱片公司與三位藝人籤約他們分別是竇唯,何勇,張楚。可以說他們三個人對於中國的搖滾界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94年魔巖唱片公司為他們三個同時推出了唱片《黑夢》,《垃圾場》,《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 張楚|他是魔巖才子,也是憂鬱詩人,搖滾死不死與他無關,因為紅磡...
    「魔巖三傑」在搖滾樂迷心中,就是這般的存在,每每談及都惹人感動和激昂。何勇曾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我們是魔巖三病人,張楚死了,我瘋了,竇唯成仙了。」張楚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死了,不過是在發行完專輯《造飛機的工廠》後,徹底消失匿跡了八年,你可以說他是叛逃,但我更願意說這是尋找,尋找自己、尋找出口、尋找釋然。
  • 中國搖滾之魔巖三傑
    張楚出生於1968年,從大學輟學後隻身到北京發展。1991年魔巖文化發行的搖滾音樂合集《中國火I》中收錄了張楚的《姐姐》,自此在他在搖滾圈開始受到矚目。1993年發行的《一顆不肯媚俗的心》收錄了張楚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作品(包括《姐姐》),1994年發行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則收錄了他90年代以來的作品。
  • 1994中國搖滾最不該遺忘的歲月,魔巖三傑崔健鄭鈞別安汪峰都瘋狂
    1994年,在中國搖滾樂壇黑豹、唐朝、輪迴和魔巖三傑合力創造了中國搖滾樂的巔峰神話。也就在這一年,魔巖唱片推出了三張專輯:竇唯的《黑夢》,何勇的《垃圾場》,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魔巖三傑」就此誕生而且神話依然被流傳。1994年12月,魔巖三傑和唐朝樂隊出徵香港紅磡體育館,香港歌迷不會忘記,那時一個瘋狂的夜,尤其是當穿著海魂衫,繫著紅帶子的何勇上臺,大聲喊道:香港姑娘,你們漂亮嗎?
  • 從香港紅磡到迷笛,孤獨的張楚回來了
    那一年,魔巖唱片推出了竇唯的《黑夢》、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以及何勇的《垃圾場》三張專輯。它們的操刀手,來自同一個人——張培仁。1990年,張培仁卸下滾石副總身份,從臺灣來到北京,準備創辦魔巖唱片。當他第一次看到崔健蒙著雙眼唱《一塊紅布》時,失控地抱著柱子痛哭。他本以為這個民族已陷入軟綿綿的情緒中,沒想到這樣一群對社會有期待的年輕人會走進他的世界。
  • 張楚罕見接受採訪,50歲依然天真純淨:不是詩人喪,是時代喪!
    許久不見的張楚,突然以一段採訪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2月21日,為了宣傳新專輯《一部分》,張楚接受某音樂平臺專訪,和印象中的一樣,而且更瘦,鬢角也添了白髮,更加弱不禁風的樣子,但一樣的天真、純淨。記憶中的張楚,像一個遠離塵世的詩人。瘦弱的他,彈著吉他,唱著心中天真的情感和對世界的看法。
  • 張楚新歌講述平凡生活 原汁原味的搖滾力作
    繼《晃動一下》、《海邊》後,「搖滾詩人」張楚再次發力,《向日葵》、《到達》、《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三首歌曲全新上線,繼續為廣大樂迷奉上原汁原味的搖滾力作,講述關於搖滾初心的故事。  曾以「魔巖三傑」稱霸樂壇,曾唱盡無數年少輕狂,搖滾詩人張楚怕是已成為很多人心中關於青春的回憶。
  • 關於張楚:曾經在歲月中打動過你我,但唱歌的人早已不再如往昔
    這是最初認知裡的張楚,在張楚消失的那些年裡,他被人活成了神話,活成了說起中國搖滾必然不可不被提起的一個人,他不在江湖,江湖卻有了他的傳說。起因與高曉松,起因與許巍,起因與他們對各自音樂生涯的回顧,以及張楚對他們的影響。
  • 張楚:我是不是一個卑鄙的人?
    三1990年,臺灣人張培仁在北京成立了魔巖文化公司。而後,魔巖旗下品牌「中國火」成立,專營中國搖滾音樂。那年北京人牛佳偉21歲。他先擔任魔巖另一創辦人賈敏恕的助理,後來成為宣傳總籌。九十年代初,音樂宣傳只能靠電臺和報紙,電視臺幾乎別想。牛佳偉背著一箱子的打榜碟,全國各地跑電臺,上節目,講東講西。
  • 專訪|音樂人張楚:拋棄固有價值判斷,做音樂從人出發
    本次演出集結了崔健、黑豹樂隊、唐朝樂隊、張楚、鄭鈞等在中國獨立音樂領域有出色表現的標杆式音樂人。記者在演出後臺專訪與竇唯、何勇並稱為「魔巖三傑」的搖滾音樂人張楚,對話其最近的音樂創作。談新專輯:10首新歌,10月底將推出數字專輯當天,離演出登臺還有20分鐘上臺的張楚,在後臺身著褐色花襯衫喝著水,狀態顯得十分輕鬆平和。
  • 張楚「半隱退」這些年後,不再想表達孤獨
    1994年,香港紅磡「中國搖滾樂勢力」演唱會之後,他更是與竇唯、何勇並稱為「魔巖三傑」,這個稱號及那個年代,被後來的搖滾迷們視為中國搖滾黃金時代。但2000年之後,張楚便逐漸消失在公眾視野,進入半隱退狀態。
  • 改造張楚
    張楚衡量事情的標準是「好玩兒嗎」、「酷嗎」。過去多年,用合約方式與張楚合作的人都失敗了。被人說服,張楚終於一個人出來單幹:配合媒體採訪,自己找團隊設計封面,製作視頻,甚至自己學會了編曲。(東方IC/圖)張楚,歌迷眼中的憂鬱詩人,音樂公司心裡的麻煩歌手。人們渴求他的新作,他受不了音樂工業的生產方式。能否改變張楚?兩個當初的少年歌迷長大了,作出了自己的嘗試。「您好,我是『記憶池塘』的銷售,您想出售您的一部分記憶嗎?」2013年12月初,張楚寫了一篇科幻小說,《時間池塘》。他設計出一個商業公司,收購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