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巖三傑張楚《姐姐》

2021-01-20 怪人聽民謠

「這個冬天雪還不下,站在路上眼睛不眨」

《姐姐》於1992年6月發行,所屬專輯中國火。

張楚說:「這首歌是一個文學作品,你們非要問它的真實性,問我和姐姐發生了什麼。唱了這麼多年你們還沒明白我是在唱什麼,那我就不唱了。

採訪中張楚說這首歌並不是說我的真實故事,當時改革開放了,我想在這個比較老的文化大背景下講,是描述當時一種年輕人的願望。那時候在父母的眼裡,你是必須按照他們所設計的方式來做選擇,但事實上,往往會有很多個性的小孩,他們想要有自己的選擇。這首歌表達了一種年輕人的不滿,也展現了他們渴望改變的願望。

第一次聽這首歌時,是在深夜。這才是最純粹的搖滾精神,也許隨便一首網紅翻唱的口水歌便能評論數十萬,這種骨子裡的搖滾精神又有幾人能唱的出來。

個人理解是文化衝擊下的改革。歌曲裡的父親是傳統文化,姐姐代表新銳文化,弟弟在這兩種文化中徘徊,一直逃脫傳統文化的壓迫,但新起的文化又太單薄,即使他發現這種文化包容,堅忍。所以以姐姐作為意像,張楚既想用自己的能力將這種文化帶上大浪潮,又想通過新銳的階級找到自己的歸宿。

姐姐這個詞,幾乎包含了所有男人對理想中的女人形象的完美概括:溫柔,母性,美麗,以及對家的無限思念與幻想。

我無兄無弟 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 ,一個人心滿意足 但剛才同你打桌球時,我猛然想到如果有你這樣一位姐姐該有多好,一位又時髦又高雅,適合穿深藍色連衣裙和帶金耳環,會打桌球的姐姐——村上春樹

太久沒見的張楚,竟然上了中國好歌曲,主持人報出來他名字的那刻,鏡頭給到他,還跟以前一模一樣,怕生的表情,躲閃的眼神。

不管怎麼說,主流媒體越來越多的開始出現搖滾的聲音,既說明了社會的多元性包容性在不斷取得進步,也說明即使領先10年以上的搖滾精神從未曾真正離開過。

有記者問,「這個世界會好嗎;」張楚答:「如果你願意相信你的朋友明天會更好,這個世界就會好。

我相信這個世界會好的。

只不過大家還是會說那句話:「張楚死了,何勇瘋了,竇唯成仙了」

魔巖三傑再也不存在了

相關焦點

  • 「魔巖三傑」簡介:張楚
    1991年組成毒刺樂隊,參加由「魔巖文化」打造的中國第一張搖滾樂合輯《中國火I》的錄音,唱出那首廣為流傳的《姐姐》。1993年張楚與中國火合作以《一顆不肯媚俗的心》為名錄製個人專輯,或許這也正是張楚當時的內心寫照,同年,參加了北京音樂臺10周年頒獎演出。1993年夏天,參加在北京首體舉辦的「奧運-中國之夢」搖滾演唱會。
  • 「魔巖三傑」中最具人文氣息的歌手張楚
    #老照片#「魔巖三傑」指的是臺灣滾石唱片公司下屬魔巖唱片的三位籤約藝人——竇唯、張楚、何勇。1994年春天同時推出三張專輯,有竇唯的《黑夢》、何勇的《垃圾場》和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風靡大江南北。「魔巖三傑」以他們的中國搖滾影響了一代人。(張楚、何勇和竇唯;拍攝這張照片的是高源。)
  • 張楚:《姐姐》讓我籤了約 魔巖時期有點像做夢
    上世紀90年代初,滾石唱片在北京成立了魔巖文化,張楚成為魔巖的第一批籤約藝人,和竇唯、何勇並稱「魔巖三傑」。張楚在魔巖的時間不算長,所發的專輯也不多,但正是這段歲月造就了中國搖滾的輝煌,張楚也認為這段時期對他的音樂影響重大,甚至令他如今回想起來「有點做夢般感覺」。
  • 魔巖三傑25年後,50歲的張楚比年輕時更「迷茫」
    87年我在北工大的女生宿舍裡,第一次聽張楚唱歌,《西出陽關》、《將將將》、《一個長安人站在長安街上》,當場把我震得五迷三道。張楚依然是那個張楚,甚至比那時更迷茫。」「現場有些嘈雜,好多人可能更期待一個躁動的夜晚。」老狼寫道,「但也有人在聆聽,還有人在落淚。」2018年的歲末,50歲的張楚,終於發行了自己的新專輯;又過去了近10個月後,新專輯的首唱會才遲遲到來。
  • 中國搖滾樂的「黃金時代」,魔巖三傑,竇唯、張楚、何勇
    魔巖三傑在香港紅磡演唱會,炸了整個香港,四大天王、黃秋生、王菲全在現場。就是這一群人,看起來還是很酷的。我相信到現在為止,可能大眾只對竇唯熟悉了。熟悉他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他是王菲的前夫。魔巖三傑,就是下邊這三個人,現在對他們的人生有一句經常在用的話就是一人死了,說的是最右邊這個瘦子張楚,當年的他被稱為「音樂詩人」,代表作是《姐姐》、《孤獨的人都是可恥的》、《廁所和床》、《螞蟻螞蟻》實際上他本人活得好好的,我前兩天看他微博,他還打算去旅行,圖片是2019年的他,他是三個人中唯一沒有發福的,卻也失去了銳氣。倒是竇唯,發了福,也不失大氣。
  • 繼「魔巖三傑」竇唯、張楚、高旗、許巍、鄭鈞合唱的歌 你聽過嗎
    竇唯,張楚,何勇並稱"魔巖"三傑。為啥這麼呢,主要是因為在滾石唱片下屬公司魔巖唱片公司與三位藝人籤約他們分別是竇唯,何勇,張楚。可以說他們三個人對於中國的搖滾界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94年魔巖唱片公司為他們三個同時推出了唱片《黑夢》,《垃圾場》,《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 張楚|他是魔巖才子,也是憂鬱詩人,搖滾死不死與他無關,因為紅磡...
    「魔巖三傑」在搖滾樂迷心中,就是這般的存在,每每談及都惹人感動和激昂。何勇曾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我們是魔巖三病人,張楚死了,我瘋了,竇唯成仙了。」張楚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死了,不過是在發行完專輯《造飛機的工廠》後,徹底消失匿跡了八年,你可以說他是叛逃,但我更願意說這是尋找,尋找自己、尋找出口、尋找釋然。
  • 中國搖滾之魔巖三傑
    張楚出生於1968年,從大學輟學後隻身到北京發展。1991年魔巖文化發行的搖滾音樂合集《中國火I》中收錄了張楚的《姐姐》,自此在他在搖滾圈開始受到矚目。1993年發行的《一顆不肯媚俗的心》收錄了張楚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作品(包括《姐姐》),1994年發行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則收錄了他90年代以來的作品。
  • 從香港紅磡到迷笛,孤獨的張楚回來了
    夢裡回到唐朝憶昔開元全盛日天下朋友皆膠漆眼界無窮世界寬——《夢回唐朝》那時天下朋友的確很團結,張楚的《姐姐》小樣輾轉到了唐朝樂隊經紀人劉傑手裡,劉傑又帶給了張培仁。魔巖的幾個人連夜去找張楚,在北影的地下室找到了他。張楚和那些留著長發的典型搖滾青年有很大區別,他看上去瘦瘦小小的,但每句歌詞都能寫到青年人的心坎裡。
  • 張楚罕見接受採訪,50歲依然天真純淨:不是詩人喪,是時代喪!
    許久不見的張楚,突然以一段採訪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2月21日,為了宣傳新專輯《一部分》,張楚接受某音樂平臺專訪,和印象中的一樣,而且更瘦,鬢角也添了白髮,更加弱不禁風的樣子,但一樣的天真、純淨。記憶中的張楚,像一個遠離塵世的詩人。瘦弱的他,彈著吉他,唱著心中天真的情感和對世界的看法。
  • 1994中國搖滾最不該遺忘的歲月,魔巖三傑崔健鄭鈞別安汪峰都瘋狂
    1994年,在中國搖滾樂壇黑豹、唐朝、輪迴和魔巖三傑合力創造了中國搖滾樂的巔峰神話。也就在這一年,魔巖唱片推出了三張專輯:竇唯的《黑夢》,何勇的《垃圾場》,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魔巖三傑」就此誕生而且神話依然被流傳。1994年12月,魔巖三傑和唐朝樂隊出徵香港紅磡體育館,香港歌迷不會忘記,那時一個瘋狂的夜,尤其是當穿著海魂衫,繫著紅帶子的何勇上臺,大聲喊道:香港姑娘,你們漂亮嗎?
  • 關於張楚:曾經在歲月中打動過你我,但唱歌的人早已不再如往昔
    他是個詩人,有人說他是一不小心從詩人成了歌手,他的歌裡有姐姐,有姑娘,有民警,有螞蟻,有蒼蠅,有理想,有孤獨,有愛情、有老樹、有戈壁、有古道……我喜歡《螞蟻螞蟻》裡把自己的理想埋在土裡的獨自等待,描繪那些獨立、隨性、單純、又驕傲的生命個體。我喜歡《西出陽關》的蒼樸實與悲壯,歌詞有著厚重的現代詩的味道,感懷炎涼的世事.
  • 張楚:我是不是一個卑鄙的人?
    那一年的冬天,張楚的小樣《姐姐》輾轉來到唐朝當時的經紀人劉傑手中,劉傑又將它帶到了魔巖。在新大都飯店,賈敏恕、張培仁和牛佳偉第一次聽到了這首歌。聽完,三人連夜去找張楚——他們在北影的地下室見到了他。牛佳偉說:「用現在的話講,張楚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他極其率真,極其真誠,極其純粹。那個時候他非常專注,精力完全用在他喜歡的事情上。」
  • 專訪|音樂人張楚:拋棄固有價值判斷,做音樂從人出發
    本次演出集結了崔健、黑豹樂隊、唐朝樂隊、張楚、鄭鈞等在中國獨立音樂領域有出色表現的標杆式音樂人。記者在演出後臺專訪與竇唯、何勇並稱為「魔巖三傑」的搖滾音樂人張楚,對話其最近的音樂創作。談新專輯:10首新歌,10月底將推出數字專輯當天,離演出登臺還有20分鐘上臺的張楚,在後臺身著褐色花襯衫喝著水,狀態顯得十分輕鬆平和。
  • 改造張楚
    張楚衡量事情的標準是「好玩兒嗎」、「酷嗎」。過去多年,用合約方式與張楚合作的人都失敗了。被人說服,張楚終於一個人出來單幹:配合媒體採訪,自己找團隊設計封面,製作視頻,甚至自己學會了編曲。(東方IC/圖)張楚,歌迷眼中的憂鬱詩人,音樂公司心裡的麻煩歌手。人們渴求他的新作,他受不了音樂工業的生產方式。能否改變張楚?兩個當初的少年歌迷長大了,作出了自己的嘗試。「您好,我是『記憶池塘』的銷售,您想出售您的一部分記憶嗎?」2013年12月初,張楚寫了一篇科幻小說,《時間池塘》。他設計出一個商業公司,收購各記憶。
  • 張楚新歌講述平凡生活 原汁原味的搖滾力作
    繼《晃動一下》、《海邊》後,「搖滾詩人」張楚再次發力,《向日葵》、《到達》、《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三首歌曲全新上線,繼續為廣大樂迷奉上原汁原味的搖滾力作,講述關於搖滾初心的故事。  曾以「魔巖三傑」稱霸樂壇,曾唱盡無數年少輕狂,搖滾詩人張楚怕是已成為很多人心中關於青春的回憶。
  • 張楚來杭州籤售,「《樂隊的夏天》製造音樂鄙視鏈不太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張楚用5分鐘時間啃完了一個漢堡,喝完一杯美式,然後迅速點了一根煙。桌上扁塌的煙盒裡,只剩下兩三根。對於張楚來說,煙是一件能讓他瞬間安定的「器物」。幾分鐘前,他還在跟旁人說這兩天酒喝多了,反應有點遲鈍,但當煙霧繚騰,鴨舌帽下那雙大眼睛,依然透著當年唱《姐姐》時的少年感。曾經纏繞在他身上的標籤是「魔巖三傑」、「中國搖滾領軍人」、「孤獨的人」、「姐姐」,甚至在此之前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很多人覺得張楚消失了。但他說,自己只是努力把生活重心離現實再近一點,讓自己再愉快一點。
  • 張楚「半隱退」這些年後,不再想表達孤獨
    1994年,香港紅磡「中國搖滾樂勢力」演唱會之後,他更是與竇唯、何勇並稱為「魔巖三傑」,這個稱號及那個年代,被後來的搖滾迷們視為中國搖滾黃金時代。但2000年之後,張楚便逐漸消失在公眾視野,進入半隱退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