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明︱一周書記:秘密檔案中的……布哈林和他的文化理想

2020-11-29 澎湃新聞

1937年2月底,尼·伊·布哈林在參加聯共(布)中央全會的時候被逮捕入獄,至1938年3月15日被槍斃,期間他在獄中一邊面對審訊對質、寫供詞,一邊寫下了三本著作:《社會主義及其文化》、《辯證法概論》和自傳體小說《時代》,另外還有一些抒情詩歌。直到1992年,這四份封存於秘密檔案裡的獄中手稿的複印件才回到布哈林親人手裡。

在我們的記憶中,「布哈林」這個名字來自蘇聯電影《列寧在1918》,那個刺殺列寧的女特務就是布哈林指使的,影片中有一句在中國廣為流傳的臺詞是「瓦西裡,快去救列寧!布哈林是叛徒!」。打入敵人內部的馬特維也夫將敵人準備刺殺列寧的消息通知了瓦西裡,但因布哈林的有意誤導而致使列寧還是被女特務開槍擊傷。影片中的這一情節直接來自1938年3月13日的法庭宣判:「女社會革命黨黨徒卡普蘭在1918年8月30日謀殺列寧的罪惡行動,則是以布哈林為首的左派共產主義者陰謀的直接結果。」但事實卻是列寧被刺前的當天,布哈林得到烏裡茨基被暗殺的消息後急忙趕到列寧家力勸他改變下午去工廠演講的計劃,列寧仍堅持按原計劃行動。雖然布哈林在歷史上曾經反對過列寧的某些主張,但他仍然是列寧思想的忠實追隨者。1922年12月列寧在他的「政治遺囑」中說「布哈林不僅是黨的最寶貴的和最大的理論家,他也理所當然被認為是全黨喜歡的人物」。這部1939年拍攝的電影(米哈伊爾·羅姆導演)的背景正是以布哈林為首的「右派—託洛茨基集團」剛被清洗、對史達林的個人崇拜迅速熾熱。還應該提到的是,由史達林親自主持編寫並親自指示組織學習、充滿對他個人讚頌崇拜之詞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於1938年出版,該書到1953年止先後印了301次、共4280萬冊。1939年共產國際把該書中文版1萬冊運往延安,成為延安整風運動的重要理論武器。

在1980 年代初,應該是與思想解放運動的思想氛圍密切相關,中國思想界、知識界對尼·伊·布哈林這位在30年代大清洗中蒙冤而死的老一代蘇聯革命理論家表現出閱讀與思考的熱情,而這時距離蘇共在1988年正式為布哈林平反、恢復黨籍還有好幾年。這時翻譯出版的相關書籍主要有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史達林列寧著作編譯局國際共運史研究室編的《國際共運史研究資料(布哈林專輯)》

(人民出版社,1981年)

、肯·科茨《布哈林案件》

(王德樹譯,人民出版社,1981年)

、史蒂芬·F. 科恩《布哈林與布爾什維克革命——政治傳記 (1888-1938)》

(徐葵等譯,人民出版社,1982年)

、蘇紹智等主編《布哈林思想研究》

(譯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世界歷史》雜誌1981年第1期發表了鄭異凡的《有關布哈林的若干問題》,那時我們剛學完世界現代史課程,這篇文章對我們正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後來又有鄭異凡的《布哈林論稿》

(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年)

等論著和研究文章陸續問世,在今天的青年讀者恐怕很難想像當年人們閱讀布哈林的熱情與思想震蕩有多大。

布哈林在集會上

布哈林在獄中完成的

《社會主義及其文化》

(鄭異凡譯,重慶出版社,2015年11月)

主要論述了社會主義文化的特點、黨和無產階級專政在文化革命中的作用、民族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創造、個人與社會、平等與等級之間關係等問題。布哈林的女兒斯·尼·古爾維奇一布哈林娜專門為本書寫了序言「致中國讀者」,文中說「社會主義及其文化」這個問題是在十月革命後爭論俄國一國建設社會主義可能性的時候重新提出來的:列寧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所必需的文化水平可以通過文化革命來取得,布哈林則肯定在過渡期中的無產階級將在文化上成長起來,成為組織者。布哈林的獄中手稿的目的是給社會主義的批評者以全面的答覆,「他斷定,社會主義創造了新文化和新文明,它把人類從資本主義的罪惡危機和戰爭,從法西斯主義中解放出來」。(4頁)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她認為布哈林的著作「有助於理解人們在生活和頭腦裡所遇到的20世紀的烏託邦」。重要的是,「尼·伊·囑咐我們要不妥協地反對法西斯主義,要堅持人道的社會主義的理想和國家民主化的現實目標」。(5頁)更重要的是,她看到布哈林在書中極力維護蘇聯社會主義形象的時候是在「夢想未來的新社會」,在那個社會中人性、人道主義和自由是「檢驗社會主義性質的標準」。她認為布哈林不是把這些看作是空洞的宣言。1924年,布哈林在給國家政治保衛總局主席捷爾任斯基的信中寫道:「我認為,我們應當儘快轉向較為『自由』的蘇維埃政權形式:少一些鎮壓,多一些法制,多一些討論、自治(在黨的領導下……)等等。……向政權和黨提出社會生活民主化的問題,這是尼·伊·無可置疑的功績。」(8頁)作為最了解布哈林的親人,她在文章最後提到「要知道,出身和自我教育使得這位夢想者身上沒有它所列舉的人身上的不良品質,正是他準備著迎接未來的社會」。(9頁)這些都是研究布哈林的文化理想的時候不可忽視的問題。

現在看來,布哈林在這部《社會主義及其文化》中提出的很多問題既是對未來發展的期盼,同時也是對現實生活的思考。關於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他認為雖然生產資料掌握在國家手裡,「但我們的國家本身不是自在之物,它不像資產階級國家那樣凌駕於社會之上。在我們這裡,國家性正在轉變為社會性,而無數社會性質的組織同時就是國家的外圍組織」。(17頁)。他強調「在蘇聯,國家不是凌駕於社會之上的贅疣,脫離社會,向社會發號施令,吸取其膏脂,把自己與社會組織對立起來的孤立的東西」(149頁);關於計劃經濟,「計劃在我們這裡之所以是現實的有效的,正是因為它不是只由上頭制訂,由上頭強加的官僚主義的計算結果,而是立足於實際上的全民計算的結果,每一個生產和文化建設的基層單位都向共同事業提出過自己的意見」(30頁);在第九章「自由問題」中他認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提供了:1.擺脫剝削的自由;2.擺脫政治奴役的自由;3.擺脫文化壓制的自由」(108頁),而且這些自由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有物質保障的,「就像勞動者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有公共場所、印刷機、紙張等等的保障一樣」。(114頁)他甚至不迴避這樣的責難:「蘇聯談不上任何自由、任何民主,是因為我們這裡只有一個黨。……現在新憲法沒有給其他政黨以立足之地,也就是說——由此得出結論,蘇聯在政治上比1918年要少一些民主。」他的回答是「所有這些議論充滿了謊言」,他的論證是統一行動才能取得革命勝利、允許其他政黨存在必然會被敵人的間諜利用、蘇維埃人民對允許其他政黨存在的自由不感興趣……,結論是「世界上任何資產階級民主都遠遠不能同發展中的蘇維埃國家的民主相比」。(144 頁)同時他也不斷把法西斯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的反面加以狠狠的批判:法西斯主義創造的「新型的人」是僱傭軍式的,提出的「新」型思維是「大兵思維」,「新的」文化價值是殘暴的動物性,「新」社會是中世紀的等級制……所有這些都是「文化的大墮落,文化的野蠻化」(153頁);法西斯主義的國家「擁有無限權力,統管一切,把人的裂變固定下來並使這種裂變發展到駭人聽聞的程度」(235頁);「法西斯主義在理論上把反個人主義傾向捧上了天,它把萬能的『總體國家』置於一切組織之上,……在這裡,群眾喪失個性是同對『領袖』的頌揚成正比的。……道德的根本標準只有三個:忠於『民族』或『國家』、『忠於領袖』和大兵精神」。(241頁)

那麼,如何理解在已經目睹和親歷史達林的大清洗之後,面對蘇聯血雨腥風、冤案遍地的現實,布哈林仍然要作為捍衛蘇聯社會主義的理論戰士而出現在他留給這個世界的遺著中?除了上述布哈林在序言中提出的「夢想未來的新社會」之外,作為附錄收在書後的《布哈林獄中遺稿首次問世感言》(弗拉迪斯拉夫·赫德勒、露特·斯託裡亞洛娃)提出的問題更為深刻:「貫穿本書的紅線是:社會主義必須為書中所說的發展方向創造物質和精神前提條件並容許其發展,只有這樣它才能戰勝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在30年代中期的蘇聯社會科學家中,這種觀察問題的方法已經不流行了。布哈林在他的論述中卻沒有放棄社會主義理論的『元層面』(Metaebene)……這就使他能夠把總路線和趨勢、理想和現實、自由和對自由的限制貫通起來,提出一些疑難問題以供討論,儘管他在這樣做時是十分小心謹慎的。」他認為這些「手稿對社會主義計劃中的社會對立和政治矛盾並沒有加以掩蓋。這一事實證明它不是一部為錯誤辯護的著作。我們還應當一再考慮手稿產生時的條件」。(265頁)

早在1929年4月的蘇共中央全會上,史達林在題為《論聯共(布)黨內的右傾》的報告中把布哈林的「反黨」陰謀概括為「用發表反黨宣言的方法,用辭職的方法,用誣衊黨的方法,用暗中破壞黨的方法,用和昨天的託洛茨基分子為組織反黨聯盟進行幕後談判的方法來反對黨的路線」。因此這部獄中著作既是布哈林為了反擊對他的反黨指控所作的自我辯護,「他必須證明,他所闡述的理論既不是一種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異端邪說,也不是以復闢資本主義為目標的」。(268頁)同時也是他的真實的理論遺言,他從未對社會主義革命的前途發生懷疑,也從未對黨的領導提出過疑問,他只是對於違背社會主義民主的趨勢較早提出警惕,對專斷的行政命令與官僚主義提出反對,「他的目標是從內部進行改革」(267頁)。因此,「獄中著作反映了忠誠的知識分子在不放棄自己原則的情況下究竟能在黨的內部走多遠。布哈林的失敗證明,這一衝突只有以這些忠誠的知識分子從世界上消失為代價才能解決」。(270頁)這也是我讀完這部著作後最強烈的感受。同時在獄中完成的自傳體小說《時代》裡有一段關於沙皇當局鎮壓知識分子的對話,可以看作是思考這種衝突的重要補充:「我常常覺得,社會上甚至對羅曼諾夫君主制度的反文化性質都估計不足……所有優秀的頭腦,民族的精華不是統統被絞殺了嗎?只要稍稍顯出一點才華,露出一點天賦,就被拿去砍了頭……」是的,「反文化性質」所導致的就是最優秀的腦袋人頭落地。

1937年12月10日,布哈林在監獄中寫了一封給史達林的信(檔案編號05903),此時距離他被槍斃還有4個月,他顯然對於這個最後結局既有強烈的預感,同時也心存爭取改變這種結局的希望。這封信讀來使人不忍的是,這位俄國革命知識分子中罕見的理論天才在精神上所遭受的屈辱與折磨。他一方面向對方「作出臨終前的真誠的保證:我沒有犯在偵訊時曾經承認過的罪行」,另一方面表示「我這裡說的也絕對是真話:最近幾年我一直真誠地、忠實地執行黨的路線,並學會理智地評價你,愛你」。然而,「除了認罪,承認別人的供詞並加以發揮外,我別無出路,否則我就是『不繳械投降』」。但是馬上又轉而為對方設想大清洗的必要性,甚至說「我懂得大計劃、大思想和大利益高於一切」。於是,「好吧!需要就是需要。但是請你相信,當我一想到你會相信我有罪,你會從心底裡認為我確實有罪,我的心中就會熱血奔湧」。似乎他希望看到的是,對方明知他無罪而只是為了偉大的目標而忍痛犧牲他!於是,「上帝啊,如果有一種儀器能讓你看到我那破的、痛苦不堪的心,那該多好啊!如果你能看到我的內心對你是多麼依戀,並且其方式全然不同於斯捷茨基和塔利之流,那就好了」。回顧雙方的交往、恩怨和布哈林自1928年被打成「右傾反黨集團」以來的所有情景,真的很難揣摩他說這番話時的內心真實感受。布哈林在他的「遺囑:致未來一代的領導人的信」中早已說過內務人民委員部的機關「不過是一批沒有頭腦的腐敗無能的收入豐裕的官僚們的一個變了質的組織而已。他們利用契卡的以往的權力,迎合史達林在爭奪地位和聲名時的病態的多疑心理(我暫且這麼說),製造他們那些卑鄙的案件,而沒有意識到他們同時也在毀滅他們自己,——歷史是不會容忍罪惡行徑的見證人的」。但是在這信中他沒有受這種痛苦情緒的影響。接下來才是寫這封信的具體目的:1,懇求讓他在接受最後的審判前死去;2,如果必須判死刑,懇求讓他在獄中服毒代替槍決;3,懇求允許他向妻子、兒子告別;而最後一點更令人出乎意料:4,如果可以讓他活下來,他請求去做兩件工作,派他去美洲與託洛茨基展開「一場殊死的鬥爭」;或是把他發配去集中營呆上25年,「我會在那裡建大學、地方志博物館、技術站等等,建研究所、畫廊、民族學博物館、動植物博物館,創辦集中營雜誌和報紙」,「總之,我會從事開創性的文化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列舉的這些想要做項目都是實現他的文化理想的載體,說明布哈林是多麼希望有新的命運與人生,其中他提到畫廊與博物館,更使人想起他曾經是畫家,列寧第一次與他見面的時候是把他當作年輕的畫家來接待的,甚至到了30年代還有一位蘇聯畫家勸他拋棄政治去當專業畫家。這封信的結尾是:「柯巴,現在你面前我的良心是純潔的。我請求你最後一次原諒(心靈的,而不是別的)。為此我在心底裡同你擁抱。永別了,我這個不幸的人過去如有對不起的地方,就請原諒吧。」布哈林被槍斃後,莫斯科流傳著一種說法,說他在臨刑時挺著胸脯站立,並且咒罵史達林。

(見科恩《布哈林與布爾什維克革命》,588頁)

託尼·朱特認為30年代蘇聯的恐怖大清洗「目的是要清洗黨內『叛徒』,清除可能對政策和總書記造成挑戰的人」;這些恐怖活動「保護並闡釋了史達林無邊的權力和權威」。他進而特別指出1938年對布哈林的審判變成一種獨特的、戲劇性的創新,「所付出的令人震撼的代價就是,革命不僅僅犧牲了它的兒女們,更是犧牲了它的設計者。接下來幾十年裡的審判和清洗運動只是一些厚顏無恥的翻版……」

(《戰後歐洲史》,卷一,243頁,林驤華等譯,中信出版社,2014年)

這是歷史學家關於這段歷史的準確描述。

相關焦點

  • 李公明︱一周書記:「兩個」貢布裡希與他的……「殺手反例」
    即便只是匆匆閱讀,可能也會發現,收入《貢布裡希遺產論銓》一書中的有些文章,對如何評價貢布裡希在藝術史學發展中的地位和意義提出了反思與質疑,也有些則是質疑甚至反駁他的一些文化史觀點。保羅·泰勒在序言中對此有所論述:貢布裡希一直覺得,對一位學者的見解提出質疑,才是認真地看待他的思想。
  • 李公明︱一周書記:歷史記憶與……「有毒的垃圾場」
    日本拘留室的秘密照片、民權抗議活動的海報和紀錄片、遊擊隊女孩的海報、裹著皮革的面具、反對私刑、抗議政府在越南的行動和愛滋病危機中的不作為、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無聲紀錄片……停止種族主義暴力和不公正的戰爭是最常見的主題。馬丁內斯(D.J.
  • 李公明︱一周書記:在危機與劇變中的……選擇性與價值觀
    這就是在危機中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能改變的核心價值觀。還有就是,在法西斯文化專制猖獗的危機形勢中,反法西斯的新聞工作者、文人知識分子選擇「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同樣也是事關戴蒙德所講的危機中的「選擇性」與核心價值觀。
  • 李公明︱一周書記:當代攝影的影像構建與……歷史圖像學研究
    (19頁)從我們至今已經完全接受的當代攝影的生產形態來說,網際網路和數字文化中呈現的圖像經歷了挪用、複製、融入、分享、演繹的後攝影生產策略,所謂的「構建」就如普雷斯頓所說的,「已經被用來描述各種各樣創建和改變影像的方法」。
  • 梵蒂岡秘密檔案,保留了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梵蒂岡秘密檔案梵蒂岡,義大利。梵蒂岡城牆內地下所埋葬得大多都是梵蒂岡機密檔案,其中容納了羅馬教廷恢弘的歷史,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八世紀。《梵蒂岡秘密檔案》是一部收錄了105份秘密檔案的書。這些秘密檔案是梵蒂岡秘密檔案館收藏了千年的「秘密檔案」。
  • 李公明︱一周書記:美麗靈魂與頭顱的……重量
    通過長期的實地觀察、採訪,同時研究和吸取了神經科學、組織行為學和道德心理學的前沿實驗成果,普雷斯講述和分析了四個普通人如何在集體的順從、冷漠中挺身為「正義」發聲的故事。普雷斯從萬德維爾德的痛苦與反思中找到的最大安慰是,他成功地避免了背叛自己。因此普雷斯說,「『說不』一向不容易……但永遠是有可能的。因此有必要試圖去理解,普通人如何以及為什麼能夠使艱難但是有可能的事情得以實現。」(12頁)如果回到這本書的封面,那就是要試圖理解,玫瑰花是如何在鐵柵欄被掰開的地方生長出來的。
  • 《檔案》 20120627 人民大會堂不能不說的秘密 人民大會堂第一宴
    首播時間:2012年6月27日22:03 首播頻道:北京衛視 所屬欄目:檔案《人民大會堂不能不說的秘密》 所屬分類:科教臺文化 關  鍵  字: 然而在這次重要招待會的舉辦前夕,沈勃卻被緊急叫到領導辦公室,究竟是什麼事讓他如此震驚?離國慶招待會開始只剩七小時,沈勃將如何解決安全隱憂?又是什麼原因難住了宴會設計人員?更多詳情,敬請收看本期《檔案》。
  • 李公明︱一周書記:明清帝都設計與……權力的空間政治學
    另外,加上作者自己從宮城平面圖上以提取點、線、「細胞」等方式提煉出來的「院落邊界圖」、「細胞圖」等圖形分析,然後藉助福柯理論、儒家和法家理論加以解釋,分析的、批判的社會理論方法論與當代圖形分析的結合,從而展現出帝都空間的「王道」理想和「霸道」本質。
  • 梵蒂岡公開「爭議教皇」秘密檔案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是希特勒的教皇,還是戰爭中的聖者?二戰期間在位的教皇庇護十二世,因在猶太人大屠殺問題上的態度一直爭議不斷。當地時間2日,梵蒂岡宗座檔案館中與庇護十二世相關的文件檔案開始陸續對外開放,真相可能將慢慢浮出水面。據英國《衛報》1日報導,二戰時期是梵蒂岡最具爭議的歷史階段之一。
  • AI 破解梵蒂岡秘密檔案;智能手錶讓手臂變觸控螢幕|一周 AI 新聞
    | 破解梵蒂岡秘密檔案這個 AI 認識中世紀手寫拉丁文「以後青銅銘文也交給 AI 來識別好了!」Pope Paul V)主導創立,是歐洲教會中收藏檔案最豐富,最古老的檔案館。梵蒂岡秘密檔案館擁有著可追溯於1200年之前的總長達53英裡的書架,其中保存著各種古籍、歷史事件檔案、教皇的私人信件以及一些有關超自然現象和神秘學的資料。梵蒂岡秘密檔案館收錄了許多重要史料,除了將 Martin Luther 逐出教會的《教皇詔書》之外,還包括蘇格蘭瑪麗女王被處決之前發給教皇西克斯五世的函件。
  • 李公明︱一周書記:右翼民粹主義的「話術」與……「圖術」
    (第3頁)「本書運用『話語—歷史分析法』,通過分析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選舉活動、媒體訪談、社交媒體等語境中的話語、圖像和文本,深入分析歐洲各國的政治形勢,解構、理解和解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話術』以及這些『話術』為什麼能讓選民產生共鳴,揭示語篇、語體和文本是如何在話語形式中、語境中被操控,以表徵話語歧視和偏見的。
  • 梵蒂岡秘密檔案庫:世上最隱秘圖書館,藏匿了太多不可告人的實錘
    世界上最隱秘的圖書館,首推梵蒂岡秘密檔案庫,可能沒有之一。梵蒂岡作為全世界天主教中心,這座秘密檔案庫,也屬於宗教聖地,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聖域」。在基督教最初草創的幾百年裡,因為實力弱小,被各方勢力驅趕,教眾們生活得顛沛流離,再加上平均文化水平不高,並沒有多少文獻資料存留。
  • 李公明︱一周書記:我們再也無法假裝……一無所知
    該書分別在宏觀和微觀的層面上深入探討了健康不平等問題背後的社會決定因素,而作者本人在國際衛生健康研究學界的權威地位和在世界各地主持的調查、研究經歷使他在這項研究中能夠自如地運用了全球各國、各地區的相關數據和實際案例,這些數據和案例本身構成了對分析性研究和概括性結論的有力支持。
  • 李公明︱一周書記:從馬爾科姆·X 看……美國的人民史
    斯派克·李一開始以鏡頭引領著觀眾掃街,在被反覆強調的炎熱天氣中,布魯克林黑人街區的聲音、視覺、身體姿態構成一幅幅以黑人為中心的族群現實與歷史文化交融的浮世繪,在種族歧視、階級壓迫之下的無奈、消極和憤懣星星點點地散布在店鋪、街角和馬路上,所有的噪音背景、變形人臉的蒙太奇和每個人都是連珠炮一樣的對話不停地積聚能量,在看似頗有喜感的嘮叨爭吵中等待和尋找著宣洩的突破口。
  • 「秘密檔案庫」的至危時刻
    為了妥善保管這些秘密資料,周恩來曾特地提出「區別不同情況整理和保存文件」的意見,並委託瞿秋白起草了一個《文件處置辦法》,對應當收集、保存的文件範圍、內容和編目方法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這裡還承擔了黨中央重要文件資料的收發、保管及秘書處部分機要工作,周恩來、鄧小平、項英、博古、王明等領導人的身影也經常出現,這裡還曾是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所在地。
  • 愛因斯坦秘密檔案
    (圖片來源:鳳凰網讀書)美國聯邦調查局曾將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列入頭號「危險反動分子」,作過多年的秘密監控《愛因斯坦檔案》(〔美〕弗雷德·傑羅姆著,席玉蘋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詳述了案件始末,揭開了那段黑暗的歲月,讓世人看到愛因斯坦身上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光輝一面。1946到1948年間,就在胡佛和他的特工試圖緊鎖美國穀倉大門、黑影一般釘著愛因斯坦的原子能科學家緊急委員會不放之際,那匹核子馬卻已遭竊。
  • SCP基金會秘密檔案指令電話:請進入廁所,大吃一頓
    此檔案為SCP基金會的公開檔案,放心觀看,SCP基金會的特勤隊正在吃烤肋排,沒時間搭理你。檔案權限獲取中,獲取成功,SCP基金會4級特工身份驗證,開啟檔案,準備講解。SCP基金會秘密檔案指令電話的外表SCP基金會秘密檔案指令電話的為一個來電,目前這能在移動的通訊設施出現,SCP基金會秘密檔案指令電話的來源未知,我們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都發現過指令電話。不過由於發生的不多,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 解謎遊戲《秘密檔案 4:山姆·彼得斯》已上架
    解謎遊戲《秘密檔案 4:山姆·彼得斯》已上架 來源:www.18183.com 作者:四毛 時間:2014-10-
  • 我省公布「文革」機密檔案(圖)
    很多塵封的往事將呈現在人們面前  本報記者 苗波 攝  本報訊(記者 周豔濤)你知道毛主席在文革時期給各省、市、區黨委書記的信都寫了些什麼嗎?你知道我省在「文革」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政策法規嗎?你想了解三門峽庫區治理的相關文件嗎?
  • 《秘密檔案3》RELOADED光碟鏡像破解版下載
    遊戲名稱:秘密檔案3英文名稱:Secret Files 3遊戲類型:冒險解密類(AVG)遊戲遊戲製作:Animation Arts 遊戲發行:Deep Silver 遊戲平臺:PC>發售時間:2012年9月14日官方網站:點擊進入遊戲版本:RELOADED光碟鏡像破解版【遊戲介紹】      早在2006年中發布的冒險解謎遊戲《秘密檔案:通古斯》以其神秘曲折的故事情節、多樣化的難題贏得了不少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