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發於微信公眾號「材聲到」,微信號「nano-chemistry」。
Amorphous TiO2 Shells: A Vital Elastic Buffering Layer on Silicon Nanoparticles for High-Performance and Safe Lithium Storage,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1700523 。第一作者:Jianping Yang,通訊作者:羅維,東華大學;趙東元,復旦大學。
矽被認為有望用於高容量鋰離子電池負極,但是其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變化巨大(400%),導致電極結構坍塌和 SEI 不斷破壞再生成,帶來的副反應嚴重降低了矽負極的循環壽命。製備具有核殼結構或空心殼結構的複合材料能提高導電性、避免矽和電解液直接接觸以控制 SEI 形成,從而改善矽負極性能。最近,TiO2 被認為適用於做包覆材料,特別是相比碳基殼層,這是因為其嵌入鋰後體積變化極小、熱穩定性好等一系列優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溶膠凝膠法,在商用納米矽表面包覆一層無定形 TiO2,形成核殼結構,其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和安全性。無定形 TiO2 厚度約 3 nm,在充放電過程中富有彈性,保持了結構完整性;作者認為 SEI 主要在 TiO2 表面形成,殼結構阻擋了電解液與矽直接接觸。Si@a-TiO2 中矽的含量達 89 wt%,負載量 0.621 mg cm−2,首次庫倫效率達 86.1%, 0.1C 循環200周後容量有 1720 mA h g−1,展現出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另外,加速量熱儀測試表明, 相較於常規的碳包覆矽,Si@a-TiO2 的安全性更好。
圖1 材料製備圖示和表徵
圖2 譜學表徵
圖3 電化學性能
圖4 充放電過程中材料結構演化及循環後材料表徵
相關文章:
EES | 矽負極包覆TiO2形成高強度自癒合SEI,庫侖效率達99.9%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公眾號可規範轉載。如需修改內容後轉載,請通過留言和回復與作者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