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Mater | 無定形TiO2殼層提高矽負極的性能和安全性

2021-02-24 材聲到

本文原發於微信公眾號「材聲到」,微信號「nano-chemistry」。

Amorphous TiO2 Shells: A Vital Elastic Buffering Layer on Silicon Nanoparticles for High-Performance and Safe Lithium Storage,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1700523 。第一作者:Jianping Yang,通訊作者:羅維,東華大學;趙東元,復旦大學。

被認為有望用於高容量鋰離子電池負極,但是其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變化巨大(400%),導致電極結構坍塌和 SEI 不斷破壞再生成,帶來的副反應嚴重降低了矽負極的循環壽命。製備具有核殼結構或空心殼結構的複合材料能提高導電性、避免矽和電解液直接接觸以控制 SEI 形成,從而改善矽負極性能。最近,TiO2 被認為適用於做包覆材料,特別是相比碳基殼層,這是因為其嵌入鋰後體積變化極小、熱穩定性好等一系列優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溶膠凝膠法,在商用納米矽表面包覆一層無定形 TiO2,形成核殼結構,其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和安全性。無定形 TiO2 厚度約 3 nm,在充放電過程中富有彈性,保持了結構完整性;作者認為 SEI 主要在  TiO2 表面形成,殼結構阻擋了電解液與矽直接接觸。Si@a-TiO2 中矽的含量達 89 wt%,負載量 0.621 mg cm−2,首次庫倫效率達 86.1%, 0.1C 循環200周後容量有 1720 mA h g−1,展現出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另外,加速量熱儀測試表明, 相較於常規的碳包覆矽,Si@a-TiO2 的安全性更好。

圖1 材料製備圖示和表徵

圖2 譜學表徵

圖3 電化學性能

圖4 充放電過程中材料結構演化及循環後材料表徵

相關文章:

EES | 矽負極包覆TiO2形成高強度自癒合SEI,庫侖效率達99.9%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公眾號可規範轉載。如需修改內容後轉載,請通過留言和回復與作者溝通。

相關焦點

  • 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
    【原創】【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材料會議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27 09:09:01 閱讀:8 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但由於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劇烈的體積收縮,體積的劇烈變化會導致內部機械機構失效,從而使得矽負極的循環壽命難達預期,因此尚未在鋰電池中大規模應用。
  • 解析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負極篇
    上一篇給大家分享了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方向,篇幅有限,今天就接著給大家帶來負極材料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解析鋰離子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正極篇】我們知道,無論從成本,壽命,能量密度,安全性來說負極對於鋰離子電池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早期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是使用鋰金屬負極的但是為什麼後來不用了呢?
  • 南大《Adv Mater》:鋅碘電池要來了嗎?MOF大大提高性能!
    導讀:本文指出鋅碘電池容量下降主要是Zn負極受到水和碘離子的腐蝕,並通過製備金屬有機框架(MOF)離子篩薄膜有效的阻斷了Zn與其直接接觸,大大提高了電池的穩定性。使得鋅碘電池的商業化應用進程又邁出了一大步,為後續可充電鋅碘電池的研發提供了指導和參考。
  • 矽負極深度報告:負極矽碳,風語黎明
    語·矽碳負極科學研究進展淺述與性能前瞻在體現了優異容量同時,矽基負極材料在嵌鋰過程中也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本徵體積變化,影響循環壽命;另一方面矽基負極還面臨著和電解液接觸、反應,劣化電池性能的問題。矽基負極衍生出了單質矽-碳負極、矽氧化物-碳負極、低維矽材料、矽合金等技術路線,前兩者(籠統稱為矽碳負極)實用性較強。
  • 常規電解液中添加矽烷-Al2O3能提高電池安全性?
    在追求電池能量密度的背景下,改變正極、負極和隔膜空間很小,存在較大改變可能的只屬電解液了。雖然失敗的例子數不勝數,但創新性的想法和實踐還是必須的。最近,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劉兆平研究員課題組的研究顯示在常規電解液中添加矽烷-Al2O3不僅可以提升電池的循環、倍率等電化學性能,還能有效改善電池的安全性,成果已Hybridelectrolytes incorporated with dandelion-like silane-Al2O3 nanoparticles forhigh-safety high-voltage lithium
  • 專訪史丹福大學教授崔屹:矽負極鋰電池走向產業化
    新華社舊金山10月3日電 專訪:矽負極鋰電池快速走向產業化——訪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崔屹  在現代科學體系內,能開闢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並不多,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崔屹是其中一個。2016年,美國權威學術雜誌《科學》發表長篇通訊,專門介紹崔屹和他對矽負極鋰電池發展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 一文看懂矽負極的商業化進展
    從改善負極的角度來看發展矽基材料體系是個不錯的方向。目前應用相對成熟的Si負極材料是碳包覆SiO,納米Si C複合材料,和Si合金。晶體矽材料最大的優勢是容量高,在完全嵌鋰狀態下晶體矽材料的比容量可達4200mAh/g(Li4.4Si),達到石墨材料的10倍以上,甚至要比金屬鋰負極的容量(3860mAh/g)還要高,但是矽負極材料也存在嚴重的體積膨脹問題,在完全嵌鋰狀態下,Si負極的體積膨脹可達300%,這不僅僅會導致Si負極的顆粒破碎,還會破壞電極的導電網絡和粘接劑網絡,導致活性物質損失,從而嚴重影響矽負極材料的循環性能,這也成為了阻礙
  • ...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應用...
    近年來,為適應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分布式儲能等快速發展的需求,開發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當今儲能領域的研究熱點。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主要依靠關鍵電極材料的發展,如正負極材料容量的不斷提升。現有的鋰離子電池負極已經接近極限,為了滿足新一代的能源需求,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開發新型的鋰電負極技術迫在眉睫。
  • 鋰化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
    近年來,為適應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分布式儲能等快速發展的需求,開發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當今儲能領域的研究熱點。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主要依靠關鍵電極材料的發展,如正負極材料容量的不斷提升。現有的鋰離子電池負極已經接近極限,為了滿足新一代的能源需求,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開發新型的鋰電負極技術迫在眉睫。
  • 三星發現新型半導體材料無定形氮化硼
    三星電子近日宣布,發現了一種全新半導體材料 「無定形氮化硼 (amorphous boron nitride),簡稱 a-BN」。  近年來,三星 SAIT一直在研究二維(2D)材料具有單原子層的晶體材料的研究和開發。
  • 矽基負極應用穩步提升
    矽基負極,潛力巨大。 從不同負極材料性能對比來看,矽基負極質量/體積比容量巨大晶體矽理論質量比容量約4200mAh/g/g,而石墨僅為372 mAh/g/g,約是石墨的11倍。即使是氧化矽材料,其理論質量比容量也有2600 mAh/g/g,約為石墨的7倍。由此來看,矽基材料是最具希望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專訪:矽負極鋰電池快速走向產業化——訪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崔屹
    2016年,美國權威學術雜誌《科學》發表長篇通訊,專門介紹崔屹和他對矽負極鋰電池發展做出的開創性貢獻。崔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矽負極鋰電池正快速走向產業化,預計10年內是鋰電池主流發展方向。  崔屹曾先後在中國科大、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2005年到斯坦福工作。他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納米技術提高電池的性能。
  • 一步法成功製備了雙層包覆的空心球形Si@TiO2@C負極材料
    然而,矽負極材料的研發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單質矽在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膨脹效應高達300%,而引發結構坍塌、粉化等問題,嚴重製約了矽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和應用。要解決上述問題,抑制電極反應中的體積膨脹效應,改善單質矽導電性差等問題成為研究的關鍵。 有鑑於此,湘潭大學王先友教授課題組以一步法成功製備了雙層包覆的空心球形Si@TiO2@C負極材料。
  • 為什麼說矽碳材料是最有潛力的鋰電池負極
    矽是目前人類至今為止發現的比容量(4200mAh/g)最高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是一種最有潛力的負極材料,但矽作為鋰電池負極應用也有一些瓶頸,第一個問題是矽在反應中會出現體積膨脹的問題。通過理論計算和實驗可以證明嵌鋰和脫鋰都會引起體積變化,這個體積變化是320%。所以不論做成什麼樣的材料,微觀上,在矽的原子尺度或者納米尺度,它的膨脹是300%。
  • 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改進與研究
    為了提高矽電極的電化學性能,通常有如下途徑:製備矽納米材料、合金材料和複合材料。  如Ge等採用化學刻蝕法製備了硼摻雜的矽納米線,在2A/g充放電電流下,循環250周後容量仍可達到2000mAh/g,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歸因於矽納米線的鋰脫嵌機制能有效緩解循環過程中的體積膨脹。
  • 北理工Small: 高性能二維介孔矽納米片負極
    在鋰離子電池方面,二維納米結構的引入可以有效的縮短鋰離子的擴散路徑、提高界面電荷轉移速率及增大電極-電解液界面,可以顯著提高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因而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在眾多負極材料中,矽因其超高的理論比容量、較低的放電電壓及鋰離子擴散勢壘,成為了最有發展前景的高容量鋰電負極材料之一。
  • 塗布在線—矽基負極材料需要用什麼樣的粘結劑
    PVDF 具備良好的粘性和電化學穩定性,但電子和離子導電性較 差,有機溶劑易揮發、易燃易爆且毒性大;而且PVDF只以弱 範德華力與矽基負極材料相連,不能適應Si劇烈的體積變 化。傳統型PVDF並不適用於矽基負極材料。
  • 鋰離子電池矽負極研究取得進展
    隨著移動電子產品、大規模儲能和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開發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長循環壽命、高安全性的鋰離子及後鋰離子電池成為儲能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焦點。發展高容量、高倍率、高穩定性的電極材料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 不同成分電解液對矽負極表面成膜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
    ,從石墨的比容量和壓實密度看,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很難再得到提高。 矽基負極材料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缺點,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其一是矽顆粒在脫嵌鋰時伴隨著體積膨脹和收縮而導致顆粒粉化、脫落,造成結構坍塌,最終導致電極活性物質與集流體脫離;其二是矽顆粒表面固體電解質層(SEI)的持續生長對電解液以及來自正極的鋰源的不可逆消耗。由於矽基負極材料的體積效應,矽在電解液中難以形成穩定的固體電解質界面膜。
  • 【乾貨】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粘結劑的研究進展
    重點論述了羧甲基纖維素鈉(CMC)、聚丙烯酸(PAA)、海藻酸納和導電聚合物等粘結劑在旌基負極材料中的應用。比較了不同類型粘結劑的優缺點,展望了矽基負極材料粘結劑的發展方向。矽(Si)基負極材料的理論比容量(4 200 mAh/g)高、嵌脫鋰平臺較適宜,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用高容量負極材料[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