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必須曬田的6種情況,不曬等於減產,農民需早點重視

2021-01-20 田俊超白

在水稻的生長階段裡,是沒有必須曬田這項的。曬田的主要目的是節水,現在農村地區水資源緊張,地下水是用點少點。

而水稻又是用水大戶,在不耽誤水稻產量的前提下曬田,即能節省水資源,又能省下澆水的費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水稻雖然沒有必須曬田這項,但以下幾種情況,要必須曬田才能不影響水稻的生長:

1 大量起水綿

水稻起水綿現象,在近幾年非常嚴重。對於水綿是預防大於治理,可是水綿嚴重的地塊,預防的效果並不好。

治療水綿的藥有,西草淨,硫酸銅,三苯基氫氧化錫,三苯基乙酸錫,乙氧磺隆與一些生物菌劑和殺菌劑。

這些藥都能殺死水綿,但在水綿泛濫的時候,曬田是減少水綿最快的方法。曬田到水綿變白,水綿便死了,可是對水稻傷害太大。

只要曬到部分變白就可以了,其餘的水綿可以用藥治理。

2用三苯基氫氧化錫

在殺水綿的藥裡,效果最好的便是三苯基氫氧化錫與三苯基乙酸錫這兩種。它們在用藥後三天左右,水綿就變色。

但水綿死後,會留下一層泥皮。這是它們在水裡分解成氧化錫沉澱,用的越多,泥皮越厚。使用它們以後,一定曬田,然後淺水灌溉,等待大雨連拍幾次,泥皮才能下去。

3 沒曬過地的池子

沒曬過地的池子,耙地沉澱時間又短,泥漿會不沉澱。這樣秧苗插到地裡,會出現自己移動的情況。

一旦遇到大風,秧苗會四處漂浮。這樣的池子,為了穩定秧苗,曬田是必要。曬完田後,秧苗才能生長,秧苗不固定在土裡,不長根。

4 從耙地到分櫱結束,沒幹過田的黑土地

水稻種植會有各種土質,在砂質土壤裡,水稻是不用曬田的。砂質土壤易沉澱,不曬田插秧正好,曬田後地容易堅硬,秧不好插。

黑土地確需要曬一下,黑土地保水性能好,泥漿沉澱慢。從耙地到分櫱結束,沒曬過田的水稻,容易起水綿,輕曬兩次田,會大大減少水綿的發生。

5 沒燒荒的稻田地

這兩年水稻地禁止燒荒,地裡的稻草不是打捆運出,就是秋天耙在地裡。耙在地裡的稻草,會在春天腐爛,產生硫化氫氣體對水稻影響很大。

只有適度的曬田,才能把這種對水稻有害的氣體,排出土外。只有曬田,才能保證水稻的正常生長,所以不燒荒田,要曬田。

6 被水淹過的水稻

種水稻的農民都知道,水稻是大水返青。所以大家在水稻插秧後,都是大水灌溉。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旦下大雨,水稻必被淹。

一旦淹水超過三天,秧苗會泡得極弱。這情況需要排水,然後曬田,讓秧苗吸夠氧氣。然後小水灌溉,讓它慢慢恢復生機。

在小水灌溉時期要揚肥,只有足夠的營養,才能讓它儘快茁壯的成長。

水稻生長沒有必須曬田這項,但曬好的稻田,能減少稻瘟病與倒伏。可是不會曬田的,儘量不要曬,曬不好田,水稻減產。

小貼士:

鹽鹼地在插秧後,儘量別曬田,曬田會讓地裡反鹼,水稻生長受影響。

相關焦點

  • 水稻高產栽培的灌溉方式要注意哪些方面?
    水稻種植過程中,水分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措施。科學的水分管理可以壯根、壯稈、抗倒伏、提高結實率。不科學的管理則有可能增加倒伏的機率、增加無效分櫱的數量,還會影響水稻的結實率以及其他的產量性狀。
  • 病蟲害科普丨水稻泥苞蟲的危害與防治
    一、種類水稻泥苞蟲有:銀紋長角石蛾( Setodes argentata Matsumura,又稱銀條姬長角石蛾、銀星筒石蠶)、麻紋長角石蛾( Decetis nigropunctata Ulmer,又稱黑斑棲長角石蛾、胡麻斑長角石蠶)、稻黃石蛾Limnophilus correptus
  • 水稻種植田內不斷水,不利因素多,影響大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水稻種植雖然需要水分供應。但是呢,常年有水是不符合整個生育期需水要求的。這樣是必會對水稻的生長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從栽插後至收穫,田裡常年有水,也不切合實際,當然這也不能排除地勢低洼田塊,屬盆形地貌,中心低,四周高,排水不暢的田塊。如果我們不進行排水、曬田等管理措施。試想一下我們田裡的水稻會長成什麼樣呢?
  • 我在弋陽當村長(1):為什麼種產量低產米,卻不種高產雜交水稻
    途中一個村民看見我們,停下來打招呼,他的三輪車上拉著一個脫穀機,老鄭說這種農具是早年用的,現在主要是收割機上不去的小塊農田才使用。而現在村裡使用的主要是這種機動的收割機,它非常靈活,在田裡穿梭,很快一塊地就被收割完了,但是每畝要支付120元的費用。收割完,收割機會停在路邊,農民把口袋拿來,稻穀會被自動的灌進口袋了。
  • 水稻倒伏哪個時期易發生?如何科學防倒伏,實現高產抗倒栽培?
    近幾年水稻倒伏頻頻發生,給稻農生產上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如近期東北部分地區連續遭遇降雨、大風等天氣,多地水稻、玉米發生大面積倒伏。針對水稻生產的實際情況,科學分析倒伏發生時期、類型、成因,總結經驗,制定防治對策,為今後科學開展防止水稻倒伏,減少損失提供參考。歡迎點擊關注【雲眾地農服】,每日更新!
  • 郯城:40畝水稻減產近1/3 問題種子來源成謎
    齊魯網臨沂9月16日訊購買新品種水稻種,種出水稻卻良莠不齊,不但豐收不保,反而會減產,問題究竟出在哪?近日,臨沂郯城縣歸昌鄉多名水稻種植戶向記者反映,他們種植的40畝水稻減產近1/3,懷疑是種子出了問題,記者隨即對此進行調查。
  • 病蟲害科普丨水稻葉鞘腐敗病的危害與防治
    由於水稻葉鞘腐敗病發生於孕穗期劍葉鞘上常常引起水稻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質變劣,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一般流行年份減產10%~20%,嚴重者可高達50%以上,有的甚至絕收。
  • 水稻拔節-孕穗期,農民記住這4點,稈壯抗倒、穗長粒多、結實率高
    嚴重退化,造成穗小粒少而減產。如果葉色沒有變淺,葉底有枯萎或有稻瘟病發生,就要採取曬田壯根或施藥防病之後再施穗肥。施肥量:「看苗施肥」;一般不用硫酸鉀以防止硫酸鉀進入土壤中還原為硫化物毒害根系;最好選用大顆粒的氯化鉀,於露水幹後撒施,極大限度地降低了因鉀肥粘附而引起灼傷秧苗的可能性;一般田塊:每畝用尿素6斤+氯化鉀15斤+稈正顆粒矽肥1000克;旺長田塊:前期氮過多,植株葉色濃綠、披軟
  • 水稻田裡一種似竹葉的野草,農民痛恨不已,卻是3元一斤稀罕野菜
    生活在農村裡老一輩農民朋友,大多是以種田為主,在種田前以及農作物生長期都會做一件,那就是除掉農作物田裡的雜草、害草,以免它們為禍農作物,導致減產,不過有些雜草、害草是怎麼都除不完,也是讓農民朋友痛恨不已。
  • 印度創紀錄高產水稻為拜耳雜交品種
    16日,英國《衛報》報導,印度一名叫Sumant Kumar的農民所種植的水稻產量達到了每公頃22.4噸,打破了袁隆平創下的每公頃19.4噸的世界記錄。他一下子成為全國英雄,許多官員前往該村考察道賀,甚至印度國會也邀請他參加會議。《衛報》聲稱,這一紀錄的取得「不依靠化肥,也不依靠除草劑」,也沒透露稻種來源,只強調了新種植技術的作用。
  • 水稻比玉米價格高三四倍,農民為什麼把稻田改種玉米
    我總覺得市場上那些水果味道不純正,雖然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吃在嘴裡水了吧唧的,沒有什麼味道,因為我多年經營果園,對各種水果的味道非常了解,咬一口我就能知道它是什麼水果。我們先不談水果這個問題,主要來說一說種水稻的的事情。我們那裡素來就有「水稻之鄉」的美稱,村子外面有一望無垠的千畝稻田,這些稻田養育了一輩又一輩的農民。
  •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人認為是袁隆平,國外學術圈為何卻不認可?
    袁隆平培育的雜家水稻雖然很有名,但時至今日,在全國範圍來說所佔的比例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呢?雜交水稻高產固然重要,但好不好吃也很重要雜交水稻除了自身種類繁多,其在水稻大家庭中所佔的比例也很有限,這背後與其本身的局限性有很大關係。我們知道水稻種出的大米好不好吃,除了和水稻品種有關以外,還和生長周期、日照、溫度、土壤肥力和水質有著重要關係。
  • 水稻田野慈姑多,該如何選擇除草劑?注意事項有哪些?
    野慈姑,水稻田一種常見雜草,據觀察,近年來,野慈姑的發生和危害有加重趨勢,它是一種多年生的雜草,在我國南方和北方稻區都有發生,野慈姑的繁殖方式和普通雜草不一樣,它具有有性繁殖和營養繁殖兩種繁殖方式,所以防治起來比較困難。
  • 上饒萬年:種子黴變不發芽 1200畝水稻受影響
    在萬年縣梓埠鎮,當地的農民告訴記者,他們每年都在清明節前進行播種,然後在4月中下旬插秧。但是眼前這片田地的種子全部都發生了黴變,當地農民說這可能和種子的品質有關係。村民告訴記者,疑似問題水稻種子的品種叫做「中早33」,生產廠家是位於鷹潭餘江的江西永盛常規水稻種子有限責任公司。
  • 水稻分櫱期誤噴施赤黴素後怎樣解救?適時適量使用好處多,可增產
    分櫱期噴施九二0飛防植保的朋友給講了去年遇到的一個情況:去年920飛防作業把下風80多畝,二晚水稻拉的好高,靠近的農戶按技術方案要求管理沒出問題,遠點的沒按要求管理,倒伏,減產厲害!一般分櫱中期灌、露結合,淺灌為主;畝苗數達預期有效穗數80%苗時落水曬田;有水抽穗,後期乾濕壯籽,成熟前5-7天田間可排乾水,不能斷水過早。②合理施肥。後期管理注重鉀肥的使用,穗肥掌握在烤田復水時施氯化鉀6-10kg。如大穗型品種,後期肥力不足,葉片明顯落黃,可掌握在倒1.5葉齡期畝施複合肥做粒肥。
  • 談談水稻品種選擇問題
    水稻種子的選擇是水稻眾多生產環節中最基礎的一個環節,選擇合適的種子是種植好水稻的前提條件。種子選不好輕則影響產量和效益,重則可造成嚴重的減產,甚至顆粒無收。怎麼選擇合適的種子呢?本文根據作者多年的農業生產經驗,簡要總結了的一些選種時需規避的風險,望對廣大種植戶有幫助。
  • 說說雜交水稻和他爸那些事兒
    ============改革開放的分割線===============- 1980年和1981年,袁隆平團隊的雜交水稻技術先後轉讓給美國圓環種子公司和卡捷爾公司,這是中國第一次向外國轉讓農業專利技術 1981年6月6日,袁隆平獲國內第一個特等發明獎,該獎項針對的是他的秈型雜交水稻研究。
  • 財金盛士:延長減產「板上釘釘」?還有一大風險必須提防
    雖然經過OPEC連續幾個月的減產,但由於美國頁巖油產量增加等因素,減產並未取得明顯效果,因此分析師普遍預期OPEC將會延長減產至少6個月,推動油市平衡。  沙特不會當「冤大頭」  牛津能源研究所主管Bassam Fattouh稱,不可否認OPEC延長減產是共識,但是從過去幾年的表現來看,沙特不會單方面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