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稻的生長階段裡,是沒有必須曬田這項的。曬田的主要目的是節水,現在農村地區水資源緊張,地下水是用點少點。
而水稻又是用水大戶,在不耽誤水稻產量的前提下曬田,即能節省水資源,又能省下澆水的費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水稻雖然沒有必須曬田這項,但以下幾種情況,要必須曬田才能不影響水稻的生長:
1 大量起水綿
水稻起水綿現象,在近幾年非常嚴重。對於水綿是預防大於治理,可是水綿嚴重的地塊,預防的效果並不好。
治療水綿的藥有,西草淨,硫酸銅,三苯基氫氧化錫,三苯基乙酸錫,乙氧磺隆與一些生物菌劑和殺菌劑。
這些藥都能殺死水綿,但在水綿泛濫的時候,曬田是減少水綿最快的方法。曬田到水綿變白,水綿便死了,可是對水稻傷害太大。
只要曬到部分變白就可以了,其餘的水綿可以用藥治理。
2用三苯基氫氧化錫
在殺水綿的藥裡,效果最好的便是三苯基氫氧化錫與三苯基乙酸錫這兩種。它們在用藥後三天左右,水綿就變色。
但水綿死後,會留下一層泥皮。這是它們在水裡分解成氧化錫沉澱,用的越多,泥皮越厚。使用它們以後,一定曬田,然後淺水灌溉,等待大雨連拍幾次,泥皮才能下去。
3 沒曬過地的池子
沒曬過地的池子,耙地沉澱時間又短,泥漿會不沉澱。這樣秧苗插到地裡,會出現自己移動的情況。
一旦遇到大風,秧苗會四處漂浮。這樣的池子,為了穩定秧苗,曬田是必要。曬完田後,秧苗才能生長,秧苗不固定在土裡,不長根。
4 從耙地到分櫱結束,沒幹過田的黑土地
水稻種植會有各種土質,在砂質土壤裡,水稻是不用曬田的。砂質土壤易沉澱,不曬田插秧正好,曬田後地容易堅硬,秧不好插。
黑土地確需要曬一下,黑土地保水性能好,泥漿沉澱慢。從耙地到分櫱結束,沒曬過田的水稻,容易起水綿,輕曬兩次田,會大大減少水綿的發生。
5 沒燒荒的稻田地
這兩年水稻地禁止燒荒,地裡的稻草不是打捆運出,就是秋天耙在地裡。耙在地裡的稻草,會在春天腐爛,產生硫化氫氣體對水稻影響很大。
只有適度的曬田,才能把這種對水稻有害的氣體,排出土外。只有曬田,才能保證水稻的正常生長,所以不燒荒田,要曬田。
6 被水淹過的水稻
種水稻的農民都知道,水稻是大水返青。所以大家在水稻插秧後,都是大水灌溉。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旦下大雨,水稻必被淹。
一旦淹水超過三天,秧苗會泡得極弱。這情況需要排水,然後曬田,讓秧苗吸夠氧氣。然後小水灌溉,讓它慢慢恢復生機。
在小水灌溉時期要揚肥,只有足夠的營養,才能讓它儘快茁壯的成長。
水稻生長沒有必須曬田這項,但曬好的稻田,能減少稻瘟病與倒伏。可是不會曬田的,儘量不要曬,曬不好田,水稻減產。
小貼士:
鹽鹼地在插秧後,儘量別曬田,曬田會讓地裡反鹼,水稻生長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