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報國心,助力納米材料科研發展

2020-12-05 科學網

 

■本報記者 李晨

材料技術的發展左右著人類的生活水平。如今,納米材料科學的進步能使人們的生活在綠色環保的同時更加絢麗多彩,讓衣食住行更加舒適便捷。

當前,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材料學的研究發展。然而我國的材料製造業與美國相比處於總體上的弱勢地位。

秉著一顆赤子心,2013年,已經取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終身教授職務的段鑲鋒決定回國,為祖國的納米材料科學發展盡一份力。

受聘為湖南大學特聘教授的段鑲鋒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當時他在心裡定下了一個目標:「要把這裡(湖南)的科研和青年人才培養帶動起來。」

跨領域研究奠定基礎

段鑲鋒在美國的科研經歷為他回國帶領實驗室進行原創性研發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過去10年中,提高計算機的運行能力主要依賴於把越來越多的電路組裝到晶片上,這意味著電子器件尺寸越來越小,其組裝程序也越來越困難。

2001年,段鑲鋒和妻子黃昱合作完成的納米電子領域相關成果被《科學》雜誌評價為「本年度重大突破」,為電子器件進一步精巧化邁出了一步。在該項成果中,他們成功地利用液體流動的動力將無數只有十億分之一米的分子線排列成約毫米級的長度,再通過改變液體流動方向,使其互相交錯地排列形成電路和電子器件,這使納米電路的低成本加工成為可能,在電子計算機和電子元件微型化方面顯示出很大的潛力。

2011年2月,湯森路透集團發布了2000~2010年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名人堂榜單,段鑲鋒排名第41位;而在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名人堂榜單中,他排名第20位。

2013年8月,因為在納米科學領域,特別是石墨烯和光催化作用方面的傑出貢獻,他獲得貝爾比獎章。該獎章極少授予華人科學家,段鑲鋒也成為該獎83年歷史上第3位華人得主。

樹湖大科研新風

5年多來,他依託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微納光電器件及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組建起「微納系統與器件」課題組,成果顯著。

二維材料如石墨烯、單層和少層硫化鉬、硫化鎢等是近年來新開發的材料,具有優異電學、光學和力學等性能,在新一代電子和光電子器件方面有著重要的應用潛力。而要想發掘出這些潛力,則需要發展能精確控制其化學成分和電子結構的可靠合成方法。

段鑲鋒帶領團隊,通過改進傳統的化學氣相沉積(CVD)裝置,發展了原位改變氣相反應物技術,這是獲得橫向異質結的關鍵。

當時,國際上還有兩個研究團隊幾乎同時開展了類似的研究。在這場激烈的科研競爭中,湖南大學科研團隊的數據最充分,而且詳細示範了其電子和光電子器件應用。他們的相關論文2014年發表後,成為《自然·納米技術》雜誌點擊量最高的文章之一。《自然·材料》雜誌和nanotechweb.org網站等也進行了報導。

2017年,他和湖南大學段曦東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科學》上發表的成果則把這個方向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他們創造性地在生長條件穩定化的過程中引入冷的逆向氣流,成功解決了多步生長過程中二維超薄材料的熱穩定和可控成核問題。這也是湖南大學第一篇具有第一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身份的NS(《自然》和《科學》雜誌的簡稱)科學研究論文。

2018年,段鑲鋒又接連在《自然》上發表三篇論文,報導了在二維超晶格、逼近肖特基—莫特極限等方面的重要工作。

段鑲鋒告訴記者,納米技術能在實際應用中造福更多的人,給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增添強勁的動力。

《中國科學報》 (2018-11-27 第8版 科創)

相關焦點

  • 納米材料海智專家青島萊西行活動——青島石墨新材料產業發展諮詢...
    >王崇江在致辭中感謝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納米材料與器件分會一直以來對青島石墨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支持,為我市創新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王榮明在致辭中向參會嘉賓詳細介紹了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納米材料與器件分會的歷史、組成和高端智力、會議展覽資源和開展關鍵技術聯合攻關、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方面的情況,並表示會充分做好分會新材料科技專家服務地方工作。
  • 碳基納米材料研究項目通過評議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碳基納米材料的研究」項目通過中國石化科技部技術評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研究成果搭建了中國石化「碳基納米新材料」的知識平臺與技術平臺,應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入開展相關材料的產業化及應用研究,為中國石化在新興碳複合材料領域提供技術支撐。
  • 孫靜:搞科研也能治病救人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是集材料前沿探索、高技術創新、應用發展研究為一體的我國著名無機非金屬材料科研機構。孫靜從此走上了科研之路,與從小當醫生治病救人的夢想漸行漸遠。「做科研挺好的。」孫靜說,她喜歡簡單的工作環境,簡單的人際關係,科研正好符合她對簡單環境的要求。
  • 納米材料專家段鑲鋒:科研中最怕被傳統觀念限制思路
    導讀 在充滿生機的21世紀,信息、生物技術、能源、環境、先進位造技術和國防的高速發展必然對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儲和超快傳輸等對材料的尺寸要求越來越小;納米材料將是起重要作用的關鍵材料之一,是當今新材料研究領域中最富有活力、對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十分重要影響的研究對象
  • 安然納米深耕大健康產業助力醫養健康規劃落地_手機網易網
    山東安然納米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然納米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來,始終高舉「領先納米科技,領航健康產業」旗幟,做健康產業發展的倡導者和踐行者,牢牢抓住健康產業不動搖。自從十八大後提出「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後,安然納米公司更是加快腳步,積極響應「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依託高科技納米技術,聚焦人們吃穿住用行的需求,不斷研創出高科技產品,研發開創健康產品。
  • 納米透明耐磨塗料材料技術*發展前景巨大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現有一種塗料塗刷在地板上,塗層透明耐磨,透明度高,能提高地板的擦洗耐磨性和保護性;塗刷在高速鐵上車廂、汽車、設備上,不形象材料外觀顏色,而且耐磨保護性強,美觀防水防腐;樹脂鏡片需要塗覆透明耐磨塗料,才能長期保持光潔不霧化等等,這種一層透明耐磨材料就是透明耐磨塗料,透明度高
  • 新型納米材料有哪些
    一個科學家小組最新研製一種新型材料,它比紙張薄一千倍,卻足夠堅韌,即使被彎曲也不會出現結構改變。這種微型薄片材料是由氧化鋁製成,能夠手動操控,儘管它是納米等級材料。 這種超薄材料可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甚至促進昆蟲飛行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科學家進行了多年研究,最終設計出這種最薄、最輕的材料。該材料的設計者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
  • 澳門大學科研發展突飛猛進
    人民網澳門12月25日電(記者毛磊)澳門大學在國家和澳門特區政府過去20年的大力支持下,科研發展突飛猛進,一日千裡,目前已有六大學科領域進入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全球前1%:工程學、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計算機科學、臨床醫學及社會科學總論。
  • 【科研進展】化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材料,可變性具有生物醫學潛力
    【科研進展】化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材料,可變性具有生物醫學潛力 2021-01-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山這家企業讓「小身材」納米材料釋放出「大能量」
    納米材料,大家一定聽說過,但說起它的應用和性能,可能許多人不一定清楚。納米材料是指三維空間尺度至少有一維處於納米量級(1-100nm)的材料,它是由尺寸介於原子、分子和宏觀體系之間的納米粒子所組成的新一代材料。它的特點是「更輕、更高、更強」,稱得上是小身材大能量。
  • 開發抗疫納米纖維新產品 助力抗疫科技攻堅譜新篇
    2月14日,江西先材納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和長春高琦聚醯亞胺材料有限公司兩家企業被北京市國資委以文件形式,列為北京市國家重大疫情科技攻關項目協作企業,並於疫情期間開工加大生產力度,完成此項目。開發抗疫納米纖維新產品,通過多家科技企業不懈努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聚醯亞胺納米氣凝膠就源源不斷輸送到了聚醯亞胺口罩生產企業的生產線上。
  • 江澤民:發展納米材料與技術應用具戰略性意義
    中新社北京七月三日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今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二00一國際納米材料高層論壇與技術應用研討會」的部分與會代表時指出,發展納米材料與技術應用對發展中國高科技和國民經濟建設具有戰略性意義。
  • Quantum Design中國公司北京實驗室捷報頻傳—助力中國科研,合作共贏
    為更有效地支持國內科研及應用發展,Quantum Design中國經過數十年打造了QD中國北京樣機實驗室,旨在為中國科學家提供包括LVEM5 小型臺式透射電子顯微鏡、 Microwriter小型多功能雷射直寫光刻系統、mIRage非接觸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neaSNOM 高分辨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等樣機。
  • 俄羅斯投巨資發展納米技術
    近10年內,全球每年納米材料的市場總額達3400億美元,面對納米技術良好的發展趨勢,幾乎所有領先國家都在努力爭取佔領這一龐大的市場。俄羅斯也一直十分重視納米技術的研發工作,並逐漸把發展納米材料作為優先項目。
  • > 納米及納米材料
    編者按:  信息技術、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是紡織科技發展的三大領域,其中納米技術在紡織纖維製造、織物整理等方面的應用已經越來越深入,上月13日與第九屆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同期召開的《第四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研討會》又一次將納米技術在紡織中的應用現狀向業界進行了集中展示
  • 納米材料,開啟未來
    2020年5月27日,武漢華科中英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功能性高分子納米材料溶液聚合反應實驗該公司主要研發具有吸附交換分離功能的納米高分子材料,目前已成功應用在血液灌流器、汙水處理、自來水淨化等領域。該公司目前承擔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等重大科研項目。
  • 中國合金材料又獲突破,強度比鋼鐵硬一百倍,助力高端製造輕量化
    粉末冶金加上石墨烯,新材料的突破並不容易,那麼這款新材料到底有何神器?又將給我國的高端製造帶來什麼樣的格局呢?在鋁合金領域,鋁鋰合金、鋁陶合金都是發展方向,而加入碳納米管、石墨烯等新型增強相形成鋁基複合材料更被普遍看好。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荻教授表示,碳納米管及石墨烯具有卓越的力學性能,其密度只有鋼材的1/6,強度卻超過鋼材的100倍,剛度與自然界中最硬天然金剛石接近。
  • 從納米「照相機」到納米「攝像機」 國產掃描電鏡製造取得進展
    對材料微觀結構的觀測一般離不開「微觀相機」,即掃描電子顯微鏡。由此,在材料、生物、醫學、冶金、化學和半導體等研究領域迫切需要這種「利器」。然而,目前我國科研與工業部門所用的掃描電鏡嚴重依賴進口,每年花費上億美元從美國、日本、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採購掃描電鏡。國產掃描電鏡也都集中在低端產品領域。
  • 至柔至性之柔性電池:科研進展和機遇|聚合物|碳納米管|電化學|材料...
    隨著柔性電池的發展,可以構造更多的應用場景。例如,柔性電池可以代替傳統電池作為可植入醫療設備中的電源組件,柔性電池的特性使得更容易將醫療設備與人體結構的要求進行匹配;另外,柔性可伸縮電池將會是未來智慧型手機和智能穿戴品的完美搭檔,同時也將助力智能包裝。
  • 上海可佑納米與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達成戰略合作
    、功能材料、生物醫藥、清潔能源、表面信息等領域的應用;通過自主研發、產學研醫用聯合、引進吸收等多種模式,研發產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所急需的關鍵共性技術,推進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及產業化,搭建產業與科研之間的「橋梁」,努力為推進我國納米科技與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