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NMIBC)免疫治療!默沙東Keytruda(可瑞達)在...
默克研究實驗室首席醫療官、高級副總裁兼全球臨床開發主管Roy Baynes博士表示:「默沙東對膀胱癌患者的承諾是堅定不移的,包括推進研究以滿足未滿足的醫療需求。高風險、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患者有時會做出知情決定,拒絕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或在醫學上不符合根治性膀胱切除術資格;對於卡介苗治療無應答的患者,目前FDA批准的非手術治療方案有限。
-
膀胱癌診療新進展,開啟免疫治療新時代
受訪專家:虞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教授滕曉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教授泌尿系統腫瘤是威脅中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見「殺手」,其中,膀胱癌作為泌尿系統第一大惡性腫瘤,位列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七1,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而膀胱癌中約90%以上為尿路上皮癌2。
-
為什麼卡介菌是治療膀胱癌的有效武器
自1976年以來,卡介菌還用於膀胱癌的治療。因為它被發現能夠有效的降低腫瘤切除手術後復發的風險(在50-70 %的情況下,腫瘤會不會復發)。它堪比比市場上任何的化療!但是,腫瘤學家只喜歡用它,而沒有人試圖了解究竟是它怎麼對抗膀胱癌?研究人員解決了這一問題。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實體瘤膀胱癌發生機制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聯合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周芳堅團隊、謝丹團隊和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黃旲團隊合作研究,發現m5C通過細胞質內新結合蛋白YBX1調控mRNA的穩定性,進而調控膀胱癌的增殖和轉移。
-
免疫治療後,膀胱癌竟「超進展」?!美國腫瘤專家權威解析
在我國,膀胱癌的新發患者數和死亡數均為泌尿系腫瘤第一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P1 免疫療法:打破膀胱癌治療瓶頸
-
膀胱癌免疫治療重大突破!羅氏Tecentriq聯合含鉑化療一線治療III期...
該研究共入組了1213例患者,這些患者隨機分配進入3個治療組:(1)Tecentriq+含鉑化療(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或卡鉑);(2)Tecentriq;(3)含鉑化療(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或卡鉑)+安慰劑(對照組)。在Tecentriq聯合治療組中,共同主要終點是研究調查員採用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1版(RECIST v1.1)評估的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
-
【圖文並茂】認識膀胱癌(一)
膀胱癌在我國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腫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見腫瘤之一。2012年,全國腫瘤登記地區膀胱癌發病率為6.61/10萬,列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9位。 由於一些未知原因,男性患膀胱癌的概率是女性的3-4倍,死亡率也是女性的2倍以上。
-
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NMIBC)免疫治療!默沙東Keytruda(可瑞達)新...
該研究中,卡介苗無應答高風險NMIBC定義為:儘管接受足夠的卡介苗治療但仍存在持續性疾病,接受足夠的卡介苗治療並經歷初始無瘤狀態後疾病復發,接受卡介苗單次誘導療程後病情進展至T1疾病。研究中,患者接受每三周一次靜脈輸注200mg固定劑量Keytruda治療,直至不可接受的毒性、持續性或復發性高風險NMIBC或疾病進展。
-
科學家揭示浸潤性膀胱癌患者化療效果的不同
此前研究已經表明患有肌肉浸潤性膀胱癌的患者在手術切除膀胱之前從化學療法中能夠受益。但是哪種類型的化療可以在完全緩解率或癌症控制方面獲得最佳結果卻並不清楚。最近,莫菲特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檢查了來自800多名晚期膀胱癌患者的數據。在發表在《JAMA Oncology》雜誌上的結果顯示, ddMVAC化學治療組合帶來的完全反應的可能性更高。
-
膀胱癌新藥!TAR-200術前治療肌肉浸潤性膀胱癌Ib期研究顯示出強勁...
2019年07月14日/生物谷BIOON/--TARIS Bio是一家致力於開發變革性療法治療致衰性泌尿系統疾病的生物製藥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評估TAR-200治療治療肌肉浸潤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Ib期臨床研究(NCT03404791)2個完全患者入組隊列(n=20)取得了積極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療效數據。
-
【總結】甲狀腺有關激素與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
如何更好地診斷和治療甲狀腺疾病是內分泌專科醫生當前的重要課題。本章簡要介紹目前在國內外臨床上應用得較多的有關甲狀腺激素、抗體、受體等檢查項目的臨床意義,供臨床醫生在診療工作中參考。其中正常參考值因不同的醫院和不同的儀器而有所變化,本文提供的不能做為標準。
-
少用或不用激素才是王道?ANCA相關血管炎治療方案上新了
Bernhard Hellmich 教授介紹,一部分臨床研究顯示大劑量的類固醇激素使用似乎會增加AAV患者的感染風險——其中一項研究將高劑量的激素使用和患者第一年的死亡率增長2.6倍聯繫在一起。因此臨床上使用激素治療AAV往往有諸多顧慮。
-
膀胱癌(MIBC)新輔助治療!阿斯利康Imfinzi+Lynparza(英飛凡+利普卓...
--近日,在舊金山舉行的2020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泌尿生殖系統癌症研討會(ASCO-GU 2020)上公布的一項單臂II期研究(NCT03534492)顯示,阿斯利康(AstraZeneca)抗PD-L1療法Imfinzi(英飛凡,通用名:durvalumab,度伐利尤單抗)與靶向抗癌藥Lynparza(利普卓,通用名:olaparib,奧拉帕利)聯合用藥在肌肉浸潤性膀胱癌
-
多基因突變已成為膀胱癌致病主要原因
膀胱癌是指膀胱內細胞的惡性過度生長。最常見的過度生長位於膀胱腔內。膀胱癌發病率高居男性腫瘤病變第4位,女性腫瘤第9位,且又逐年增高趨勢。膀胱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異常基因型的長期積累導致惡性表型的出現。近幾年來,膀胱癌相關基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膀胱癌發病與是由於原癌基因轉變為癌基因時,它通過過度表達基因產物或表達功能異常的蛋白產物致癌。
-
兒童激素治療有那麼可怕嗎?
激素治療有那麼可怕嗎?今天我們為您正確解讀關於神經內科疾病激素治療期間的那點事!糖皮質激素在臨床各科多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有廣泛應用,在神經內科,它是許多神經科疾病,尤其是免疫相關神經系統疾病的一線治療藥物。
-
膀胱癌PD-L1千人免費檢測項目在廣州啟動
膀胱癌是指膀胱內的異常細胞大量增殖而不受管制形成的惡性腫瘤,佔我國泌尿系統腫瘤發病率的第一位,其中男性患者遠高於女性,雖然臨床上膀胱癌患者多為早期,但是依然有10%的膀胱癌患者被發現時已處於晚期,不幸的是,一旦進入晚期現有的治療方式患者的生存期只有1-2年,如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免疫治療成為了新的方向。
-
低鈉血症要注意CSWS和SIADH症_低鈉血症_CSWS_SIADH_抗利尿激素...
顱腦損傷時,直接或間接影響下丘腦功能,而會導致有關水鹽代謝激素的分泌異常。目前關於低鈉血症發生的病因有兩種理論,即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症候群(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和腦性耗鹽症候群(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
-
...膀胱癌患者尿液分離出並成功培養可穩定擴增傳代的膀胱腫瘤細胞
日前,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基礎醫學院代謝與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黨永軍研究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郭劍明教授和喬治城大學劉學峰教授團隊發布了一項關於「膀胱癌精準治療」的創新研究成果,首次利用膀胱癌患者尿液分離出並成功培養可穩定擴增傳代的膀胱腫瘤細胞,建立了膀胱癌無創精準治療培養及藥篩平臺
-
科學合理的激素治療,帶給您不一樣的生活
這裡需要提示,正常婦女每天分泌雌激素大概為150pg/ml左右,而絕經激素治療的雌激素僅為40~80pg/ml左右,所以並不是補充足量,而是最低有效劑量。 但是很多人認為絕經後補充女性激素,是違背大自然規律,是不可採取的方案。其實從古至今永恆不變的是絕經年齡,大約為50歲左右,而變化巨大的是壽命---目前平均壽命大約為80歲左右。
-
分子分型時代,膀胱癌和乳腺癌竟然是一種疾病?
分子分型時代,膀胱癌和乳腺癌竟然是一種疾病?最近,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JCI Insight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膀胱癌的一種新亞型與某些類型乳腺癌的分子特徵類似。膀胱癌佔美國所有新發癌症的5%左右,是男性第四大常見腫瘤,在女性中則發病率較低。預計在2016年,將有76960名美國人發現自己患上膀胱癌,大約16390名患者將死於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