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為植啟明在廚房精心準備餐食。 中新社發 雷衛東 攝
(中國減貧故事)重視技能培訓,粵北韶關鋪就業扶貧「高速路」
中新社廣東韶關12月5日電 題:重視技能培訓,粵北韶關鋪就業扶貧「高速路」
作者 王堅 黃思敏
「廠裡人特別多,一到用餐高峰,人人都忙得像陀螺一樣。所以每天一大清早就得開始忙,得給大家準備好一天的點心。」記者見到47歲的麵點師植啟明時,他正為所在的廣東韶關旭日國際有限公司(下稱「旭日公司」)員工食堂製作點心。
植啟明的孩子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從孩子3月齡開始,一家就帶著孩子求醫,先後進行的4次手術以及長期的治療讓家庭不堪重負。加上家裡還有一位臥床老人需要照顧,植啟明的愛人無奈只能辭去工作,留在家裡照看老人孩子,而植啟明的收入也成為了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
「現在每月工資穩定在38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雖然不是非常高,但這份工作、這份收入給了我生活的底氣。」植啟明說,如果有機會,他還要去參加粵菜師傅的培訓,爭取把工資漲到5000元。
像植啟明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旭日公司已招用逾百人,平均月薪達3500元左右,實現了「一人就業,一家脫貧」。
韶關近年通過多措並舉拓崗位,加強就業專項服務、打造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等模式,努力將貧困勞動力穩在企業、穩在崗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48萬名貧困勞動力通過幫扶實現就業。」韶關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
對於一部分「出不去」的貧困勞動力來說,能留在當地就近就地實現脫貧增收就是他們最大的期盼。記者近日走進韶關南雄市上坪村,貧困戶陳榮正忙著給家養的雞鴨餵食。
「以前技術不到家,養得不太好。現在駐村工作隊經常過來指導養殖技術,還組織了家禽養殖培訓班,我一邊學一邊幹,今年養了扶貧雞鴨苗400羽。」陳榮扳著手指算起了帳:「今年已經賣了第二批了,掙了一萬兩千多元。馬上要過年了,我打算在過年前趕製一批臘鴨到市場、網絡上銷售,加上駐村工作隊幫忙聯繫的消費扶貧項目,又能幫我銷去一批家雞,反正今年收入是不愁啦!」
據了解,南雄上坪村為提升貧困勞動力的創業和就業能力,先後組織了家禽養殖、粵菜烹飪、麵點製作、優質稻種植和「三鳥」養殖等多項技能培訓,27戶貧困戶由此增加戶均收入超6000元。
韶關市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當地吸引農村貧困勞動力參與各項網上遠程培訓、短期專項技能培訓,推動鼓勵農村貧困勞動力從事電商行業,提高貧困勞動力的致富能力。此外,通過送教上門、培訓下鄉等方式,開展「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培訓,今年以來已有652名貧困勞動力參加了相關技能培訓。
2020年以來,韶關共舉辦精準扶貧專場招聘會24場,創建27個就業扶貧安置點,為全市24812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00%提供就業幫扶、技能培訓服務,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全部實現就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