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改性高分子絮凝劑的製備及其煤化工含油廢水應用研究

2020-11-22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針對煤化工廢水成分複雜、油水乳化穩定性強等特點,採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醯胺( AM)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 DMDAAC)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為原料,合成了一種含親、疏水基團的新型陽離子高分子絮凝劑P( AM-DMD-MMA) 。紅外光譜表徵表明,AM、DMDAAC、MMA 三種單體均參與了聚合反應。結果表明,所合成絮凝應用於典型煤化工廢水( 首鋼國際曹妃甸焦化廠調節池出水) 處理的最適絮凝條件為:P( AM-DMD-MMA) 投藥量10 mg /L,聚合氯化鋁投藥量150 mg /L,pH = 8,最高除油率為72. 6%,對應的UV254去除率為41. 2%。實驗證明,該新型絮凝劑的除油效果優於目前常用的市售高分子絮凝劑,處理後的水質滿足了後續生化處理的要求。

煤化工廢水是業界公認的幾種難以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總體來說,煤化工廢水中CODCr一般在10 000 ~ 3 000 mg /L,氨氮含量在200 ~ 9 000 mg /L,總酚濃度在900 ~ 7 000 mg /L,總油濃度200 mg /L左右[1-2]。煤化工廢水預處理階段常見的除油工藝主要包括重力隔油和絮凝氣浮分離,其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隨著新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生產工藝和產品線持續翻新,廢水汙染物組分也越來越複雜。因此,開發一種針對於複雜煤化工廢水的新型除油絮凝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本研究在現有廢水處理工藝基礎上,採用水溶液自由基膠束聚合法[4-6],合成了一種含親、疏水單體,集破乳、絮凝功能為一體的新型陽離子絮凝劑P( AM-DMD-MMA) ,進行一系列的性能對比測試。

1 實驗部分

1. 1 試劑與儀器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 DMDAAC)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 CTAB) 、丙酮、丙烯醯胺( AM ) 、無水乙醇、過硫酸銨( NH4S2O8) 、硫酸鋁均為分析純;NP-80 聚丙烯醯胺( PAM) 、HCA-40 聚二甲基二烯丙氯化銨( PDMDAAC)、CP-8003 陽離子聚丙烯醯胺( CPAM) ;AP-120 陰離子聚丙烯醯胺( APAM) 、破乳劑F-01 均為工業品;廢水,取自首鋼國際曹妃甸焦化廠調節池出水,外觀呈黃色,有輕微惡臭味,CODCr 2 800 ~3 500 mg /L,含油量85. 5 ~ 150 mg /L,pH8. 0 ~ 9. 0。

HWCL-3 恆溫水浴鍋;DZF-6951 真空乾燥箱;SB-Q8-1836 烏氏粘度計;MS-H-S10 十聯電磁攪拌器;MAI-50G 紅外測油儀;T6 紫外分光光度計。

1. 2 新型高分子絮凝劑的製備

將一定配比的AM 和DMDAAC 用去離子水溶解後轉入到250 mL 四口燒瓶中,勻速攪拌,加入疏水單體MMA 和CTAB,繼續攪拌,使之分散均勻。通入氮氣30 min 後滴加引發劑NH4S2O8,升溫至60 ℃,開始聚合反應;繼續通入氮氣10 min 後,密封瓶口,保溫反應6 h 後出料。得到的透明凝膠分別用丙酮和無水乙醇浸泡24 h,剪碎後抽提純化,於60 ℃ 下真空乾燥24 h,得到高分子絮凝劑產品P( AM-DMD-MMA) 。


該絮凝劑是一種含有陽離子官能團和疏水官能團的鏈狀高分子。反應物中單體質量分數為30%,摩爾比AM∶ DMD∶ MMA = 78 ∶ 20 ∶ 2,CTAB 佔單體2%,引發劑過硫酸銨佔單體0. 2%。產物以丙烯醯胺為主鏈,與疏水單體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分布,陽離子單體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隨機分布在長鏈上。高分子帶正電荷,陽離子度為20%,特性粘數443 mL /g( 通過烏氏粘度計測得) ,疏水單體的加入沒有顯著影響其溶解性。

1. 3 絮凝劑性能評價

100 mL 燒杯中加入80 mL 含油廢水,調節pH值,置於六聯攪拌器上,投加一定量絮凝劑,450 r /min轉速下攪拌1 min,再以100 r /min 轉速攪拌5 min,靜置30 min,觀察絮凝效果。取距液面2 cm 處清液,用紅外測油儀測定含油量,並計算除油率( X) ;UV254使用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測定( UV254是指在波長254 nm 處有紫外吸收的有機物,是衡量水中有機物指標的一項重要參數) ,計算UV254去除率( Y) 。

X = ( ρ0 - ρe) /ρ0( 1)

其中,ρ0和ρe分別代表混凝前後廢水的含油量。

Y = ( q0 - qe) /q0( 2)

其中,q0和qe分別代表混凝前後廢水在波長254 mm 處的吸光度。

2 結果與討論

2. 1 FTIR 表徵結果

絮凝劑的FTIR 譜圖見圖1。


由圖1 可知,3433 cm - 1對應丙烯醯胺中N—H的伸縮振動;1 672 和1 612 cm - 1分別對應醯胺I 帶和Ⅱ帶的彎曲振動[7];1 454 和1 416 cm - 1對應DMDAAC聚合後產生的五元氮雜環的伸縮振動;2 933 cm - 1 對應DMDAAC 中氮雜環上甲基的伸縮振動;1 126 cm - 1 對應於MMA 中的—O— 鍵的伸縮振動[8]。FTIR 表徵結果證實了功能單體的成功引入,說明所合成產物是AM、DMDAAC、MMA 的共聚物。

2. 2 有機高分子陽離子絮凝劑的廢水處理效果

絮凝劑投加量5 ~50 mg /L,調節廢水pH 值依次2,4,6,8, 10,控制其他條件不變,單獨加入CPAM、PDMDAAC和自製P( AM-DMD-MMA) 等有機高分子陽離子絮凝劑,考察各絮凝劑的絮凝效果。實驗表明,單獨加入各有機高分子陽離子絮凝劑時,絮凝沉降後產生的礬花均較少,對廢水含油量降低效果均不顯著。主要原因在於,陽離子絮凝劑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架橋與卷捕網掃,其所帶的有限正電荷不足以壓縮油滴表面雙電層使其完全脫穩,而且過多的高分子絮凝劑可能會使水中膠體微粒被聚合物包圍而處於再穩定狀態[9]。為了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高分子絮凝劑需與無機絮凝劑復配使用。

2. 3 無機絮凝劑的廢水處理效果

絮凝劑投加量50 ~ 500 mg /L,調節廢水pH 值為7,控制其他條件不變,單獨投加幾種不同的無機絮凝劑聚合氯化鋁( PAC) 、聚合氯化鐵( PFS) 、硫酸鋁和市售破乳劑F-01,考察各無機絮凝劑的絮凝效果。各無機絮凝劑的絮凝實驗現象見於表1,投加量對廢水除油效果的影響見圖2。


由表1 可知,相較於硫酸鋁和破乳劑F-01,使用PFS 和PAC 均能產生較多的絮體,但絮體形體較小,結構疏散,沉降較慢。


由圖2 可知,在一定投加量範圍內,廢水除油率隨投加量增加而顯著增強,並存在一最佳投加量值,投加量超過該數值後,廢水除油率則略有下降。主要原因在於,廢水中帶負電的油滴與絮凝劑發生電中和作用,使油珠變成中性,電位接近於0,油珠由於吸引力得到恢復而相互聚並,達到破乳目的[10];絮凝劑的過量投加導致陽離子大量引入,不僅抑制了電中和作用,同時也影響壓縮雙電層的發生,從而使體系脫穩,去除率下降。四種無機絮凝劑中,PAC的除油效果最好,其最佳投加量為200 mg /L,最大除油效率可達35. 6%。綜合除油效果和材料成本等因素,選取PAC 與自製絮凝劑復配使用。

2. 4 P( AM-DMD-MMA) 與PAC 復配絮凝實驗

設置P( AM-DMD-MMA) 投加量在1 ~ 20 mg /L,PAC 投加量在50 ~ 200 mg /L,pH = 7,控制其他條件不變,將自製新型高分子絮凝劑與PAC 復配投加到廢水中進行絮凝實驗,結果見圖3。


由圖3 可知,P( AM-DMD-MMA) 和PAC 復配的除油效果顯著提高,其原因在於PAC 主要靠電中和及壓縮油滴表面雙電層使膠體顆粒凝聚成細小礬花[11],加入P( AM-DMD-MMA) 後,由於其攜帶陽離子基團,能夠進一步起到電中和及壓縮雙電層的作用,使得廢水中乳化油滴進一步破乳析出,而且有機絮凝劑中的長分子鏈可以在絮體間通過吸附架橋作用使得礬花變得大而堅韌,並富有彈性,沉降速度加快[12]。固定PAC 的投加量,隨著P ( AM-DMDMMA)

的用量增加,對油的去除率先增大而後略有減小。固定P( AM-DMD-MMA) 的投加量,隨著PAC用量增大,廢水除油率也同時增大,PAC 投加量>150 mg /L 時,PAC 投加量對除油率影響變化極小。P( AM-DMD-MMA) 投加量為10 mg /L 時,廢水除油效果最佳,繼續增大投加量,除油效果並沒有提高,這是因為水中還含有大量溶解性油難以用凝聚法去除,但UV254的去除率仍繼續增大,當投加量為15 mg /L時,UV254去除率達到最大。綜上可知,PAC和P( AM-DMD-MMA) 投加量分別為150 mg /L 和10 mg /L時,其復配效果最佳,最高除油率為68. 6%,對應的UV254去除率為41. 2%。

2. 5 pH 值對復配體系除油效果的影響

採用2. 4 節中確定的最佳復配比例,控制其他條件不變,考察廢水pH 值對除油效果的影響,結果見圖4。


由圖4 可知,隨著廢水pH 值的提高,復配體系的除油效率增加,pH = 8 時除油效果最佳,去除率高達72. 6%,而廢水pH 值的進一步提高則導致體系除油率略有下降。據文獻報導[13],較低的溶液pH值不利於陽離子水解,從而抑制了電中和作用,並且無機絮凝劑無法形成膠體,不能有效吸附水中汙染物;而溶液pH 值較高時,陽離子壓縮乳化油雙電層的作用減弱,不能使汙染物團聚[14-15]。因此,PAC與P( AM-DMD-MMA) 復配絮凝劑的最適pH 範圍是7 ~ 10。

2. 6 新型高分子絮凝劑P( AM-DMD-MMA) 與常用高分子絮凝劑除油效果對比

為了考察本研究製備的新型絮凝劑的實用效果,選擇市面上常見的高分子有機絮凝劑聚丙烯醯胺( PAM) 、陰離子聚丙烯醯胺( APAM) 、陽離子型聚丙烯醯胺( CPAM) 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 PDMDAAC)進行除油效果對比。PAC 投加量為150 mg /L,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投加量為10 mg /L,pH= 8,其他條件控制不變,對比除油效果。結果見圖5,現象列於表2。


由圖5 可知,自製絮凝劑和CPAM 對含油廢水的除油效果明顯優於其他3 種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其中自製絮凝劑比CPAM 的除油率還高3%,且除油所用的沉降時間大大縮短。這是因為自製絮凝劑除了具有傳統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吸附架橋作用外,還具有分子鏈上陽離子基團的電中和作用及疏水基團對油珠的親和作用,使得生成的絮凝物聚集的多而緊實,從而提高除油率。

3 結論

( 1) 採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出一種疏水改性陽離子高分子絮凝劑,FTIR 表徵結果表明,疏水改性陽離子高分子絮凝劑P( AM-DMD-MMA) 是AM、DMDAAC、MMA 三種單體的共聚產物。

( 2) 採用絮凝法預處理曹妃甸焦化廠的煤化工廢水的最佳工藝條件為:P( AM-DMD-MMA) 投加量10 mg /L,PAC 投加量150 mg /L, pH 值為8,該條件下的除油率和UV254去除率分別為72. 6%和41. 2%。

( 3) 本研究製備的疏水改性高分子絮凝劑對煤化工廢水處理效果優於市售絮凝劑,比目前普遍使用的CPAM 還高3%,且合成方法簡單,條件溫和,成本較低,處理後水質能滿足生化進水條件,在煤化工廢水除油預處理中具有良好的實際指導意義和應用前景。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
    【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行業快訊>【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工業水處理展工業生活含油廢水的排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高效節能新型油水分離材料已成為研究熱點。
  • 冷軋含油廢水的水質特點、除油技術應用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本文主要對冷軋油廢水的特點進行了簡要介紹,並對各類型的含油廢水,從物理、化學及生物幾個方面提出了一些除油方式,希望能夠為冷軋廢水除油提供參考。
  • 超疏水紙張的製備及其應用
    通過研究得知,經過疏水改性後紙張表面具有一種類似於玫瑰花瓣的結構,水滴在其表面雖然具有氣—液—固三相接觸界面,但液—固接觸面積較大,使得水滴與紙張表面之間有很強的粘附力。因此,超疏水紙張的製備不僅需要對紙張表面進行疏水改性,同時也需要在紙張表面構建微納米的分級結構。
  • 煤化工廢水除油技術探討
    摘 要: 介紹了煤化工廢水中油的5 種存在狀態和煤氣化廢水、焦化廢水、蘭炭生產廢水等3 種煤化工含油廢水,探討了靜置沉降法、氣浮法、過濾法、粗粒化法、化學破乳法、吸附法等在煤化工含油廢水中應用的可行性,總結了在技術和經濟上具有優勢的除油技術。
  • 學術報告丨新型改性高分子聚合物及其應用
    packaging, industri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英文題目:Modified starch polymers and blends for packaging, industri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中文題目:新型改性高分子聚合物及其在包裝
  • 化學原理在造紙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本文介紹了化學原理在造紙廢水處理的應用,討論了基於絮凝、氧化還原等原理的造紙廢水的具體處理方法,絮凝法中探究了不同絮凝劑作用的化學原理以及應用,氧化還原法中介紹了不同的工藝技術。
  • 煤化工行業廢水處理工藝流程的研究
    煤化工行業廢水處理工藝流程的研究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工業的進步和社會環保意識的提高,水環境的汙染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為切實加大水汙染的防治力度,保障國家水安全,環保部於2015年制定了《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 化學絮凝劑預處理澱粉廢水的比較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馬鈴薯澱粉廢水產生的季節性使得常規生物處理應用起來存在很大困難,採用絮凝劑對廢水進行預處理可減輕後續處理負擔。文章使用常規化學絮凝劑AlCl3、Fe2(SO4)3、PAM 以及有機和無機之間的相互復配對馬鈴薯澱粉廢水進行絮凝預處理,研究了投藥量、廢水pH 值、助凝劑CaCl2 投加量以及沉降時間等因素對絮凝效果的影響,確定了各絮凝劑處理廢水的較佳絮凝條件,並在較佳條件下處理廢水,通過綜合比較處理效率、處理成本、絮凝條件難易程度等方面,確定了馬鈴薯澱粉廢水的較佳絮凝劑為AlCl3+PAM,其具有廢水處理效果好
  • 煤化工含鹽廢水的處理技術應用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從煤化工含鹽廢水一級濃縮技術、濃鹽水二級濃縮技術、高濃鹽水固化處理技術和結晶鹽的處理處置4個方面,綜述了國內外關於煤化工含鹽廢水處理的膜材料、膜濃縮技術設備、蒸髮結晶技術設備和雜鹽分質結晶回收工藝的研究現狀、發展趨勢及工程應用情況。
  • 超臨界水氧化處理含油廢水的實驗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  在間歇式超臨界水氧化反應裝置上進行含油廢水的超臨界水氧化實驗研究, 反應溫度390 ~ 430 ℃、壓力24 ~ 28 MPa 、反應時間30 ~ 90 s 。石油大學環境研究中心研究表明[ 2] , 海上油田含油廢水經隔油、浮選處理後, COD 去除率約為44 %, 再經絮凝、浮選處理, 最終出水COD 約為350 mg /L , 無論是外排還是回注, 這個值都比環保和工農業應用的標準高得多。傳統處理方法的力不從心促使探索和研究處理含油廢水的新技術。
  • SBR法處理煤化工廢水中石油烴類的試驗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採用序批式(SBR)活性汙泥法處理煤化工廢水。通過分析不同周期、進水濃度、pH、溫度、DO與處理效果之間的關係,確定了SBR法處理煤化工廢水的的最佳運行參數。關鍵詞:SBR 煤化工廢水 石油烴類 運行參數0前言煤化工企業廢水中的石油烴類屬於難降解有毒有害物質,其具有密度小、極性弱等特性,這也決定了其較強的疏水性,進一步增加了處理的難度。利用物理、化學方法處理石油烴類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但因造價高,二次汙染等問題使其應用受到了限制[1]。
  • 木質素酶法處理含油廢水的研究
    關鍵詞: 木質素酶; 含油廢水; 催化氧化目前,石油化工、石油的開採與煉製、煤制油等企業中產生了大量以輕碳氫化合物、重碳氫化合物、燃油、焦油、潤滑油類型的含油廢水[1,2]。這些含油廢水不易降解,有毒有害且嚴重影響水質。
  • 活性炭吸附處理含酚廢水的應用研究
    煤化工、石油化工、製藥、印染等工業廢水均含酚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作為一種原型質毒物,會通過廢水的排放汙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對環境和生態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如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抑制微生物群落、導致動物致癌等。
  • 值得收藏的史上最全的廢水處理常用藥劑
    ⑶調理劑:又稱為脫水劑,用於對脫水前剩餘汙泥的調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⑷破乳劑:有時也稱脫穩劑,主要用於對含有乳化油的含油廢水氣浮前的預處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⑸消泡劑:主要用於消除曝氣或攪拌過程中出現的大量泡沫。⑹pH調整劑:用於將酸性廢水和鹼性廢水的pH值調整為中性。
  • 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綜述
    物理法--吸附法在物理處理法中應用最多的是吸附法,這種方法是將活性炭、粘土等多孔物質的粉末或顆粒與廢水混合,或讓廢水通過由其顆粒狀物組成的濾床,使廢水中的汙染物質被吸附在多孔物質表面上或被過濾除去。目前,國外主要採用活性炭吸附法(多半用於三級處理),該法對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機物非常有效,但它不能去除水中的膠體和疏水性染料,並且它只對陽離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較好的吸附性能。SaitoT.等人的研究表明,活性炭的吸附率、BOD去除率、COD去除率分別達93%、92%和63%,活性炭吸附能力可達到500mgCOD/g炭,汙水如先曝氣,則會加快吸附速率。
  • 陶瓷平板膜處理含油廢水影響因素的研究
    陶瓷平板膜處理含油廢水影響因素的研究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為了使二次採油廢水處理後的水質可以達到低滲透率底層回註標準,以油田廢水為處理對象,建立一套以陶瓷平板膜為核心的試驗裝置。通過對跨膜壓差變化的檢測,確定最佳工作條件。
  • 納米零價鐵的製備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但nZVI易氧化、團聚和機械強度低等不利因素限制了其大規模應用。系統比較了機械法、氣體冷凝法及還原法製備nZVI技術的特點,重點總結表面改性、金屬改性、載體負載和基質封裝等手段製備改性nZVI的研究進展,及其在水體及土壤環境修複方面的應用。01 nZVI的製備方法製備nZVI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學法。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及其應用
    180°的情況定義為過疏水.疏水性MOFs材料已經被研究與報導過,並在烴類存儲與分離、醇類吸附、油/水分離以及催化等領域展示出潛在的應用價值. 目前,存在多種構建疏水MOFs材料的策略.可以採用含全氟或烷基的疏水性有機配體直接合成目標材料,但是由於在合成過程中引入位阻較大的疏水基團將有可能改變材料的拓撲與孔道結構,這種方法的合成條件往往難以控制,因而增加了獲取預期材料的難度.另一種常採用的方法是合成後修飾(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 PSM),通過對預先合成的MOFs材料進行疏水改性
  • 改性沸石在汙水處理工藝中的應用
    改性沸石結構穩定、成本低廉、應用廣泛,是近年來水處理行業研究的熱點。綜述了沸石分子篩在水處理領域的應用進展及前景,如飲用水處理工藝強化混凝、強化沉澱及強化過濾過程,汙水處理工藝深度處理過程,汙泥處理工藝中有機物及氨氮回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