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6日消息(記者 牛谷月)11月24日,獵豹移動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出爐,獵豹移動Q3總收入為3.65億元,同比下降60.3%。公司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2.59億元,同比下降42.6%。
獵豹移動發布的往期財報顯示,獵豹移動已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
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代表之一,獵豹移動在2010年創立之初就推出了一系列明星產品,旗下的獵豹清理大師一度高居全球62個國家GooglePlay工具排行榜的榜首。而今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的頹勢與其初期的風光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少人在問:獵豹移動到底怎麼了?
其實,近幾年來,為了適應市場變化,獵豹移動不斷尋求業務轉型,但阻力重重。迫於壓力,獵豹移動從2016年開始在AI領域發力,以期AI業務成為獵豹移動營收主力。這一決策對獵豹移動CEO傅盛來講,無異於開疆闢壤,二次創業。但從近幾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傅盛的二次創業路走得頗為艱難。
連續四季度業績下滑
獵豹移動發布的季度財報顯示:2019年獵豹移動Q4總收入為6.12億元,同比下降55.7%;今年Q1總收入為5.28億元,同比下降51.4%;Q2總收入為3.94億元,同比下降59.4%;Q3總收入為3.65億元,同比下降60.3%。
連續四個季度的營收額下滑,這與谷歌宣布與獵豹移動中止合作脫不了干係。今年2月20日,獵豹移動收到谷歌總部與其終止廣告合作的郵件通知。獵豹移動45款應用和遊戲被谷歌從Google Play應用商店下架。2019年,獵豹移動營收35.88億元,其中21.9%的收入來自谷歌。這意味著2020年獵豹移動收入的21.9%將落空。
AI板塊難扛獵豹移動營收大旗
自2016年獵豹移動宣布轉型以來,來自各方的爭議不斷,獵豹移動的股價也經歷了大起大落。獵豹移動收縮海外成本,轉投國內市場,全面進軍AI,以期AI業務能作為公司新的長期增長引擎。
但從現有數據看,AI業務2020年的Q3營收額為2130萬元,僅佔公司季度總收入的5.8%,遠沒能扛起獵豹移動的營收大旗。且與同年第一季度3176萬元、第二季度1945萬元的數據相比,本季度AI業務的成績單並不漂亮。
業內分析人士稱,目前來看,獵豹移動的轉型分為幾個階段——技術閉環階段,產品閉環階段,商業閉環階段。即依託智能服務機器人公司獵戶星空建立的全鏈條AI技術,研發相應產品,最後實行落地應用,促進產業升級。
然而,目前AI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還處於大量投入階段,何時才能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進入商業變現期,尚未可知。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市場中,百度早在2014年5月就專門組建了主攻AI的北美研究中心,儲備大量人工智慧領域高精尖人才;阿里的智能客服也在2015 年的雙十一就實現了 94% 語音自助,大量減少了客服的人工成本,這一人工智慧客服項目為阿里巴巴節省了一個多億。
獵豹移動CEO傅盛曾公開表示,進入 AI 領域相當於二次創業。2016年才由移動工具應用領域轉戰AI的獵豹移動,想要在AI商業變現期來臨前趕上其他在該領域有長期積累的公司的腳步,實屬不易。想要將AI業務作為獵豹移動的營收主力,更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風光難再,轉型之路深受掣肘
成立於2010年11月的獵豹移動公司,致力於為全球用戶提供卓越的工具應用,其來自海外市場的用戶一度高居70%以上。
2014年,獵豹移動以15.25美元的開盤價登陸紐交所上市,市值21億美元。其旗下的獵豹清理大師應用在全球的下載量一度超過10億,獵豹移動的股價隨之乘風直上,市值一度超過50億美元。
但隨著手機安卓系統愈發成熟,權限不斷收緊,手機工具應用市場劇烈收縮。且工具型產品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通過免費提供平臺工具,再通過廣告變現。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獵豹移動面臨著獲客成本高,變現能力弱,營收方式單一等諸多問題。
多重壓力下,獵豹移動開始主動尋求業務轉型,先後涉足了短視頻、小型手遊等應用領域,但移動安全工具仍為其當前階段的營收主力。
2018年以來,獵豹移動深陷信任危機。Facebook和谷歌接連中止與獵豹移動的合作。國內方面,獵豹移動的應用也頻頻被曝違規,涉及收集用戶個人隱私等問題。這使獵豹移動深受打擊,業績和股價均頹勢明顯。
迫於海外市場的壓力,獵豹移動將主營業務轉向國內市場,投資了智能服務機器人公司獵戶星空,將希望寄託於AI和智能服務機器人方面。獵豹移動CEO傅盛在2020年Q2財報的分析師會議中表示:「我們將繼續重點關注國內市場以及商場AI機器人業務,為獵豹移動打造長期增長引擎。」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1月25日,獵豹移動的收盤股價為2美元,總市值為2.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