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移動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AI板塊難扛營收大旗 傅盛二次創業...

2020-12-0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26日消息(記者 牛谷月)11月24日,獵豹移動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出爐,獵豹移動Q3總收入為3.65億元,同比下降60.3%。公司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2.59億元,同比下降42.6%。

獵豹移動發布的往期財報顯示,獵豹移動已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

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代表之一,獵豹移動在2010年創立之初就推出了一系列明星產品,旗下的獵豹清理大師一度高居全球62個國家GooglePlay工具排行榜的榜首。而今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的頹勢與其初期的風光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少人在問:獵豹移動到底怎麼了?

其實,近幾年來,為了適應市場變化,獵豹移動不斷尋求業務轉型,但阻力重重。迫於壓力,獵豹移動從2016年開始在AI領域發力,以期AI業務成為獵豹移動營收主力。這一決策對獵豹移動CEO傅盛來講,無異於開疆闢壤,二次創業。但從近幾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傅盛的二次創業路走得頗為艱難。

 連續四季度業績下滑

獵豹移動發布的季度財報顯示:2019年獵豹移動Q4總收入為6.12億元,同比下降55.7%;今年Q1總收入為5.28億元,同比下降51.4%;Q2總收入為3.94億元,同比下降59.4%;Q3總收入為3.65億元,同比下降60.3%。

連續四個季度的營收額下滑,這與谷歌宣布與獵豹移動中止合作脫不了干係。今年2月20日,獵豹移動收到谷歌總部與其終止廣告合作的郵件通知。獵豹移動45款應用和遊戲被谷歌從Google Play應用商店下架。2019年,獵豹移動營收35.88億元,其中21.9%的收入來自谷歌。這意味著2020年獵豹移動收入的21.9%將落空。

AI板塊難扛獵豹移動營收大旗

自2016年獵豹移動宣布轉型以來,來自各方的爭議不斷,獵豹移動的股價也經歷了大起大落。獵豹移動收縮海外成本,轉投國內市場,全面進軍AI,以期AI業務能作為公司新的長期增長引擎。

但從現有數據看,AI業務2020年的Q3營收額為2130萬元,僅佔公司季度總收入的5.8%,遠沒能扛起獵豹移動的營收大旗。且與同年第一季度3176萬元、第二季度1945萬元的數據相比,本季度AI業務的成績單並不漂亮。

業內分析人士稱,目前來看,獵豹移動的轉型分為幾個階段——技術閉環階段,產品閉環階段,商業閉環階段。即依託智能服務機器人公司獵戶星空建立的全鏈條AI技術,研發相應產品,最後實行落地應用,促進產業升級。

然而,目前AI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還處於大量投入階段,何時才能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進入商業變現期,尚未可知。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市場中,百度早在2014年5月就專門組建了主攻AI的北美研究中心,儲備大量人工智慧領域高精尖人才;阿里的智能客服也在2015 年的雙十一就實現了 94% 語音自助,大量減少了客服的人工成本,這一人工智慧客服項目為阿里巴巴節省了一個多億。

獵豹移動CEO傅盛曾公開表示,進入 AI 領域相當於二次創業。2016年才由移動工具應用領域轉戰AI的獵豹移動,想要在AI商業變現期來臨前趕上其他在該領域有長期積累的公司的腳步,實屬不易。想要將AI業務作為獵豹移動的營收主力,更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風光難再,轉型之路深受掣肘

成立於2010年11月的獵豹移動公司,致力於為全球用戶提供卓越的工具應用,其來自海外市場的用戶一度高居70%以上。

2014年,獵豹移動以15.25美元的開盤價登陸紐交所上市,市值21億美元。其旗下的獵豹清理大師應用在全球的下載量一度超過10億,獵豹移動的股價隨之乘風直上,市值一度超過50億美元。

但隨著手機安卓系統愈發成熟,權限不斷收緊,手機工具應用市場劇烈收縮。且工具型產品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通過免費提供平臺工具,再通過廣告變現。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獵豹移動面臨著獲客成本高,變現能力弱,營收方式單一等諸多問題。

多重壓力下,獵豹移動開始主動尋求業務轉型,先後涉足了短視頻、小型手遊等應用領域,但移動安全工具仍為其當前階段的營收主力。

2018年以來,獵豹移動深陷信任危機。Facebook和谷歌接連中止與獵豹移動的合作。國內方面,獵豹移動的應用也頻頻被曝違規,涉及收集用戶個人隱私等問題。這使獵豹移動深受打擊,業績和股價均頹勢明顯。

迫於海外市場的壓力,獵豹移動將主營業務轉向國內市場,投資了智能服務機器人公司獵戶星空,將希望寄託於AI和智能服務機器人方面。獵豹移動CEO傅盛在2020年Q2財報的分析師會議中表示:「我們將繼續重點關注國內市場以及商場AI機器人業務,為獵豹移動打造長期增長引擎。」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1月25日,獵豹移動的收盤股價為2美元,總市值為2.8億美元。

相關焦點

  • 傅盛,AI能否拯救獵豹?
    文|3sNews失去海外業務後,傅盛與他帶領的獵豹移動迎來一個寒冷的冬天。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獵豹移動總收入3.65億元,同比下降60.3%。同時,公司業績已連續四個季度大幅下滑,今年第三季度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2.592億元,而去年同期為4.515億元。
  • 獵豹移動Q3營收淨利「腰斬」 AI收入佔比仍不足6%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分析稱,獵豹移動以往一直在做網際網路工具軟體服務業務,原有的產品業績在下滑;而在AI業務中,獵豹移動既沒有拿出底層技術上的突破,也沒有拿出在應用場景中新的拓展,所以獵豹移動還不能說服投資者能夠在未來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在業績方面,自2018年Q2至今,獵豹移動營收整體保持著持續下滑態勢。
  • 獵豹移動陷收入焦慮困境 連續四份季報收入大幅下滑
    三季報同時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2.592億元,去年同期為4.515億元。這已是獵豹移動連續四個季度業績大幅下滑。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獵豹移動短期內無法從谷歌禁制令的陰影中走出來,雙方關係破裂的餘震恐怕會波及很長一段時間。
  • 不是第一次遇到危機,獵豹移動再次轉型的目標是破而後立
    我相信我們順著AI這條路走下去,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獵豹。」 這是董事長傅盛在Q3季度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許下的豪言。 連續四個季度的賽道縮窄,股價一路下跌,每個財季都面臨投資者連番審問,從海外撤回後,獵豹移動在國內仍然質疑不斷,獵豹再次轉型的進程不斷被催促著往前推。
  • 海外被下架,回國難突圍,獵豹還有未來嗎?
    然而之後五年便開始了長期下滑,11月27日的開盤價已經跌到1.98美元/股,接近退市邊緣。 近期股價的下跌,是因為獵豹移動披露的最新一季財報營收在繼續減少,從2019年至今,獵豹移動的營收已經連續7個季度出現同比和環比下滑。 11月24日,獵豹移動發布2020年三季報,公司總收入為3.65億元,同比下降60.3%。
  • 傅盛2018年會演講:獵豹的八年創業 三次反殺
    首頁 > 經驗 > 關鍵詞 > 傅盛最新資訊 > 正文 傅盛2018年會演講:獵豹的八年創業 三次反殺
  • 前路頹靡後路不明,獵豹移動險象環生!
    但其掌舵的獵豹移動危險的處境,也正在慢慢地消磨傅盛原本的銳氣。  從幾年前喊出All in AI但收效甚微,到核心業務遇挫,獵豹移動正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近日,獵豹移動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營收與淨利潤亮相核心指標均失守,而其重點押注未來的AI賽道在整體營收的貢獻也僅為5.8%。
  • 獵豹移動進退一念間
    所以,傅盛選擇成立一家子公司而不是作為獵豹移動內部的項目,有其深層的考量,畢竟長期虧損的機器人業務一旦併入公司財報之後會嚴重影響獵豹的股價。 但這一切設想都是建立在獵豹移動自身營收持續穩固且能保持連續增長的前提下,而突如其來的海外市場受挫讓這個前提不復存在。
  • 現金儲備半年消失近五分之一,啃老本的獵豹移動終點將至?
    財報數據顯示,獵豹第三季度營收3.65億元,同比下降60.3%,歸屬於獵豹移動股東的淨利潤為2.59億元,去年同期為4.52億元,淨利潤近乎腰斬。去年第四季度獵豹的營收同比下降55.7%,今年一季度獵豹的營收同比下降51.4%,二季度獵豹的營收同比下降59.4%,如今三季度的營收同樣讓人看不到一絲的希望。已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的獵豹移動還有力氣重新奔跑嗎?
  • 獵豹移動從海外「戰略性撤退」董事長:重點關注AI機器人業務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在獵豹移動2020年Q2季度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獵豹移動董事長傅盛宣布了公司將重心從海外轉移到國內的決定,並宣布未來將繼續重點關注國內市場以及商場AI機器人業務,打造長期增長引擎。獵豹移動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最早進行出海探索的企業之一。然而在現如今多重因素交錯下,其出海戰略亦被迫按下暫停鍵。
  • 獵豹海外折戟回歸原點,傅盛陷投機式自救?
    文丨中關村往事  雪立曾經的出海標杆企業獵豹移動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籠罩在與谷歌、Facebook合作終止陰霾中,獵豹移動第二季度業績持續呈現斷崖式下跌,多項核心業績指標滑坡。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
  • 懸崖邊的傅盛,看獵豹墜落
    這時的獵豹,已經經歷了一系列的高層調整,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內容戰略被拋棄,All in的機器人戰略艱難前行。  行舟網際網路江湖,不進則退。獵豹剛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總營收3.65億元,同比下降60.3%,即便是剔除LiveMe拆解的影響,第三季度的總收入也同比下降46.7%。
  • 傅盛:小豹翻譯棒是個裡程碑 AI業務將成為獵豹移動重要增長引擎
    北京時間3月25日,獵豹移動(代碼:CMCM)發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全年財報。根據財報顯示,獵豹移動2018年全年總營收49.82億元,Non-GAAP歸屬於獵豹移動股東淨利潤為12.89億元,Non-GAAP營業利潤為5.52億元,Non-GAAP營業利潤率增長至11.1%。
  • 寫在傅盛豹變5周年:獵豹是如何變平庸的?
    傅盛也在當年的3月24日轉發了這篇文章。兩個月後,獵豹移動的股價站上了歷史最高的36.63美元,市值近50億美元,當時意氣風發的傅盛已經從創業者升格為企業家、創業導師,他組建了傅盛戰隊,後來升級為紫牛創業營和紫牛基金,獵豹移動的出海戰略也被當做是「彎道超車」的典型案例在創業圈裡一時成為一面旗幟。
  • 獵豹「豹變」:兩工科男出走後的故事
    獵豹移動招股書顯示:計劃通過IPO交易籌集最多3億美元資金。  2008年傅盛與徐鳴先後離開360,均為30歲。燈火輝煌的北京街頭秋風(微博)蕭瑟。  但好在兩人都還很年輕,不怕摔打,作為多年的老搭檔,好朋友,兩人開始籌備二次創業。不久,一家名為可牛軟體的公司在北京郊區的平房裡誕生。3Q大戰期間,在雷軍操刀之下,可牛與金山安全業務合併,新公司更名為金山網絡。
  • 工具業務轉型成功,AI業務蝶變進化,獵豹移動走出低谷時刻
    對於經歷了多次「危機」的獵豹來說,這又是一次需要面對質疑將困境轉化為機遇的挑戰。   事實上,在海外市場遭遇了多重打擊之後,獵豹移動在2020年經過近三個季度的努力,業務重心已經逐步轉向國內市場,通過精簡運營、嚴控成本,公司新一階段的轉型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反映在財務數據上來看則是成本、毛利率等各項指標逐漸好轉。
  • 獵豹移動發布2020年Q3財報 總收入超過上季度指引上線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坦言,儘管公司Q3收入超出指引上線,但仍未能恢復增長。不過傅盛也表示,在重重挑戰之下,公司採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來看,在經歷了海外市場「不可抗」的殘酷遭遇後,獵豹移動也更堅定了早已啟動的戰略轉型。
  • 獵豹移動蒙眼狂奔十年,終究逃不過時代魔掌?
    以工具型產品起家,獵豹移動除了最出名的獵豹清理大師、獵豹安全大師等頭部產品外,手機系統管家、、瀏覽器、桌面啟動器,這些工具獵豹移動旗下應有盡有,巔峰時期,獵豹移動旗下衍生應用超200個。 當然,傅盛也明白,工具產品很難有大的出路,於是早早的跨入了內容賽道。
  • 海外市場全面潰敗,國內機器人業務舉步維艱,獵豹墜落!
    這時的獵豹,已經經歷了一系列的高層調整,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內容戰略被拋棄,All in的機器人戰略艱難前行。行舟網際網路江湖,不進則退。獵豹剛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總營收3.65億元,同比下降60.3%,即便是剔除LiveMe拆解的影響,第三季度的總收入也同比下降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