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全面潰敗,國內機器人業務舉步維艱,獵豹墜落!

2020-12-05 OFweek維科網

2019年年底獵豹的最後一場管理層周會上,傅盛要求產品一定要調整,斥責團隊「大家失去了初心」,還一度紅了眼眶。這是獵豹第一次全面反思的大周會。只不過開完會大家卻在私底下講,其實整個公司失去初心的是傅盛。

這時的獵豹,已經經歷了一系列的高層調整,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內容戰略被拋棄,All in的機器人戰略艱難前行。

行舟網際網路江湖,不進則退。獵豹剛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總營收3.65億元,同比下降60.3%,即便是剔除LiveMe拆解的影響,第三季度的總收入也同比下降46.7%。此外,佔了營收大頭的移動工具業務與移動娛樂業務均出現明顯下滑,分別同比下降47.3%和70.4%。

一位據說是認識了傅盛十年的人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獵豹移動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傅盛,傅盛一定能東山再起,這個結論源自傅盛對於產品和用戶天賦異稟的認知。不過,近年來傅盛的個人標籤已經不是最初的「傑出的產品經理」。

傅盛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傅盛的個人公眾號裡,由專業公關團隊包裝出「成功」的形象;數次營銷都成為輿論的聚焦點,在鳥巢發布機器人產品時,跳水錶決心,後來在被網友評論企業和代言人「沒文化」,他直接反擊;2019年面臨「人設崩塌」一說時,他在朋友圈連用六個「傻逼」激烈回應。

圖源傅盛個人公眾號

只不過,當時被其強硬表示「公司很強大……今年50億人民幣收入,小十億利潤」的獵豹,如今在接連遭受被Facebook和谷歌暫停合作後,終究逐漸沉默。

如果傅盛還在懸崖邊,那他一定能看到正在墜落的獵豹。

獵豹沒有當下

工具的沒落比傅盛想像得更加快且猛烈,在2015年5月獵豹股價攀升到36.63美元之後,很快開始斷崖式下跌,目前股價不到2美元、總市值不到3億美元。

迅速衰敗的伏筆埋在轉型內容化之時。

傅盛最喜歡的中國企業家是張一鳴,他腹背受敵把大公司打的滿地找牙。不過,獵豹卻是字節跳動崛起過程中的最大受害者,「頭條是移動端的搜索」這一粗淺認知後來成為傅盛最大的反思。

一位接近獵豹的人士向鋅財經回憶了當年獵豹步步緊追頭條的場景:當頭條的用戶時長達到二十分鐘左右時,獵豹還只有1分鐘;頭條做到30分鐘時,獵豹做到15分鐘;在字節接近40分鐘時,獵豹大約在35分鐘左右。

獵豹緊咬不舍,與字節跳動的用戶時長差距越來越小。變局發生在2016年9月,原先純圖文的今日頭條上線了短視頻業務,今日頭條的用戶時長一下子漲到了80分鐘左右,直接翻倍。

獵豹也趕緊去做線上視頻,但這時內部才發現整個算法端、運營流程等能力全部都不完善。「快速上線搭了一個比較空的口子,但拼命追,最終也只是從35分鐘上漲了4分鐘左右。」

上述人士提到,無論怎麼調算法、做爬蟲,數字就是上不去,當今日頭條開始做內容合作夥伴生態時,獵豹還依然在用爬蟲這樣粗糙的方式去聚合市面上能掃到的視頻。

「這就是一種工具思維,從工具跨越到內容是很難的。」傅盛後來對媒體提到,在產品的各環節上的問題,大家都在吵架,吵著吵著那個產品就死了。

獵豹的決策一向如此猶疑不決、爭吵不休。

相關焦點

  • 獵豹移動從海外「戰略性撤退」董事長:重點關注AI機器人業務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在獵豹移動2020年Q2季度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獵豹移動董事長傅盛宣布了公司將重心從海外轉移到國內的決定,並宣布未來將繼續重點關注國內市場以及商場AI機器人業務,打造長期增長引擎。獵豹移動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最早進行出海探索的企業之一。然而在現如今多重因素交錯下,其出海戰略亦被迫按下暫停鍵。
  • 懸崖邊的傅盛,看獵豹墜落
    獵豹內容業務的思路停留在了工具時代,在進入印度市場時,他想要追印度的最大的籃球比賽,第一反應就是在辦公室裡拍桌子讓運營團隊負責——沒版權沒關係,用算法破解就可以了。  提前看到了新聞資訊聚合產品和短視頻上的風口,也數次做了嘗試,但獵豹追求早期變現、反覆追逐單用戶價值更大的市場卻始終不敢投入太多,保守殺死了機會,直播業務也在幾經嘗試後折戟。
  • 海外被下架,回國難突圍,獵豹還有未來嗎?
    其AI業務本季度實現收入2129.6萬元,僅僅佔到總收入的5.8%。 營收主力工具型產品不斷萎靡,大舉投入的AI業務還不足以補位,獵豹陷入困境。 在海外被下架後,2020年獵豹開始從海外市場回歸國內市場,只不過身邊巨頭環伺,獵豹能闖出一條生路嗎?
  • 獵豹海外折戟回歸原點,傅盛陷投機式自救?
    這背後除了地緣政治原因,獵豹移動還面臨誘導和欺詐的爭議。如今海外祛魅,獵豹移動又回到了原點,轉而在高度發達的國內網際網路市場再尋發展空間。資本市場上,獵豹移動的股價徘徊於2美元左右,與高點相比跌去約90%;市值較巔峰時期蒸發了90%。近日,美國羅森律師事務所再次向獵豹移動發起了集體訴訟。
  • 工具業務轉型成功,AI業務蝶變進化,獵豹移動走出低谷時刻
    但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坦言,儘管公司Q3收入超出指引上線,但仍未能恢復增長。不過傅盛也表示,在重重挑戰之下,公司採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來看,在經歷了海外市場「不可抗」的殘酷遭遇後,獵豹移動也更堅定了早已啟動的戰略轉型。工具業務方面,通過回歸國內市場和發力會員服務模式進行業務調整,AI和機器人業務方面,聚焦核心場景,打透實際需求。
  • 獵豹移動進退一念間
    這些動作略顯僵硬的機器人看上去似乎都不太智能,但它們卻是獵豹移動面向新時代的賭注。 AI、機器人帶來了什麼 說賭注,是因為如今回歸國內市場的獵豹移動,能打的牌確實不多。 和老朋友王小川曾經給搜狗設下「三級火箭」的思路一樣,傅盛也給獵豹移動制定過「三級火箭」計劃:通過工具型產品獲取流量、支撐內容產品發展,最終為AI業務提供支持。
  • 傅盛:小豹翻譯棒是個裡程碑 AI業務將成為獵豹移動重要增長引擎
    提到 2019 年遊戲業務的方向時,傅盛透露,獵豹移動前不久籤了國內遊戲排行榜第一名——《消滅病毒》的海外代理權。如今,獵豹移動已經推出 10 款以上的遊戲,遊戲的增長還會持續。更重要的是,精細化的運營延長了輕遊戲的生命周期,《鋼琴塊2》等遊戲推出至今已經3 年多,仍然保持穩定的收入並且走向 IP 化。
  • 傅盛,AI能否拯救獵豹?
    曾經以出海戰略聞名的獵豹移動,在失去兩大海外合作夥伴後,不得不回歸國內市場。獵豹的前身是金山網絡,而金山網絡則來自於2010年的一次合併。當年3Q大戰硝煙剛散,深感360威脅的騰訊聯手雷軍,將金山安全與可牛影像合為金山網絡,並由可牛創始人傅盛擔任CEO。由傅盛做360的對手,不是一個巧合。
  • 獵豹衝進場景中,服務機器人還有大未來
    根據財報,獵豹移動三季度共實現營收為3.65億元,同比下降60.3%,而去除去年三季度剝離LiveMe的影響,三季度營收的同比下跌幅度為46.7%。   這主要是因為與谷歌合作的中止,導致廣告業務和海外業務受到影響。
  • 不是第一次遇到危機,獵豹移動再次轉型的目標是破而後立
    國內安全市場被360、騰訊和百度控制八成份額的時刻,獵豹移動開始了出海IPO之路在圍追堵截中開始了第一次自救。 傅盛在2013年就提出了「邊緣化」戰略:通過工具等一系列邊緣化產品+海外市場的方式切入。「我們知道我們和競爭對手有巨大的差距,所以我們決定打他看不上的邊緣市場,」傅盛表示。
  • 獵豹移動Q3財報:Non-GAAP歸屬獵豹移動股東淨利潤2.66億元
    移動娛樂業務收入1.58億元,受Google海外合作暫停廣告合作的持續影響,環比減少12.1%。值得說明的是,在海外工具和移動遊戲業務受到外部因素嚴重影響之後,經過近三個季度業務重心轉向國內市場,持續減少廣告、改善用戶體驗和促成長期健康發展等措施,工具業務收入趨於穩定。
  • 獵豹移動陷收入焦慮困境 連續四份季報收入大幅下滑
    這已是獵豹移動連續四個季度業績大幅下滑。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獵豹移動短期內無法從谷歌禁制令的陰影中走出來,雙方關係破裂的餘震恐怕會波及很長一段時間。從目前種種跡象來看,雙方關係尚未有挽回跡象。獵豹移動將希望寄託於AI和智能服務機器人方面,可這一賽道需要持續投入,公司眼下最急迫的還是尋找新的收入支撐。
  • 獵豹移動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AI板塊難扛營收大旗 傅盛二次創業...
    其實,近幾年來,為了適應市場變化,獵豹移動不斷尋求業務轉型,但阻力重重。迫於壓力,獵豹移動從2016年開始在AI領域發力,以期AI業務成為獵豹移動營收主力。這一決策對獵豹移動CEO傅盛來講,無異於開疆闢壤,二次創業。但從近幾季度的財報數據來看,傅盛的二次創業路走得頗為艱難。
  • 獵豹移動Q3營收淨利「腰斬」 AI收入佔比仍不足6%
    實際上,近年來獵豹移動一直在進行業務轉型,但業績持續走低,股價也由19美元的至高點逐漸下滑至2美元左右。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工具型業務的萎縮,獵豹移動一直未找到明確的發展方向,未能給予投資者信心。受海外政策影響,獵豹移動宣布業務回歸國內市場,但從公開資料來看,其國內業務也並未見明顯起色。
  • 前路頹靡後路不明,獵豹移動險象環生!
    從營收結構來看,第三季度,獵豹移動在公用事業產品及相關服務的收入為1.461億元,同比下降47.3%,該項業務65.4%的收入來自廣告,佔比過半,其他包括戶訂閱服務、防病毒軟體銷售和辦公軟體銷售等。其次,獵豹移動在國內市場的移動應用產品業務收入5800萬元,同比下降52%,在海外市場,公司移動應用產品業務收入為3900萬元,同比下降72%。
  • 獵豹移動發布2020年Q3財報 總收入超過上季度指引上線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坦言,儘管公司Q3收入超出指引上線,但仍未能恢復增長。不過傅盛也表示,在重重挑戰之下,公司採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來看,在經歷了海外市場「不可抗」的殘酷遭遇後,獵豹移動也更堅定了早已啟動的戰略轉型。
  • 天河機場國內客流恢復至九成
    如今海外祛魅,獵豹移動又回到了原點,轉而在高度發達的國內網際網路市場再尋發展空間。工具業務收入為1.95億元,環比下降29.4%,同比滑落54.0%。海外市場工具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8.4%至4150萬元。突如其來的黑天鵝卡住了獵豹移動的命脈,令其大傷元氣且無力還擊。
  • 獵豹全球智庫&Libra:中國手機品牌海外發展報告
    本報告是獵豹全球智庫聯合Libra,利用獵豹自有大數據,對中國手機在海外的使用現狀進行綜合分析,為大家展現中國手機在海外的發展版圖和路徑,描繪出中國手機用戶的畫像,並對中國手機未來發展潛力進行預測。  IV 出海推廣模式根據獵豹全球智庫的總結,手機品牌在海外的推廣主要有幾個模式可循: 1.與運營商合作在海外的大多數國家,運營商地位超群,對整個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尤其在歐美和日韓,智慧型手機市場由運營商主導。例如,在北美,有90%以上的智慧型手機是通過運營商渠道進行銷售的。
  • 獵豹移動財報:陣痛期後,將等來春天?
    這主要是因為與谷歌合作的中止,導致廣告業務和海外業務受到影響。具體來看,三季度獵豹移動在公用事業產品及相關服務的收入為1.861億元,廣告收入佔比65.4%;而獵豹移動的移動娛樂業務的收入為1.577億元,廣告收入佔比48.1%。不難看出,在兩項貢獻營收的主力軍中廣告收入佔比都不小,而廣告業務的下滑對整體營收自然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 獵豹移動蒙眼狂奔十年,終究逃不過時代魔掌?
    而被獵豹移動寄予希望的人工智慧業務也沒有逃脫這一思維模式,利用一塊大屏幕再加上幾個輪子組成所謂的「機器人2019年,獵豹移動營收35.88億元,其中21.9%的收入來自谷歌,這意味著其將近22%的收入將消失。 在近期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表示,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緩解公司遇到的壓力,包括嚴控海外業務的成本費用,精簡海外業務運營,重新回歸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市場,把獵豹海外的移動工具和超級休閒遊戲帶回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