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底獵豹的最後一場管理層周會上,傅盛要求產品一定要調整,斥責團隊「大家失去了初心」,還一度紅了眼眶。這是獵豹第一次全面反思的大周會。只不過開完會大家卻在私底下講,其實整個公司失去初心的是傅盛。
這時的獵豹,已經經歷了一系列的高層調整,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內容戰略被拋棄,All in的機器人戰略艱難前行。
行舟網際網路江湖,不進則退。獵豹剛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總營收3.65億元,同比下降60.3%,即便是剔除LiveMe拆解的影響,第三季度的總收入也同比下降46.7%。此外,佔了營收大頭的移動工具業務與移動娛樂業務均出現明顯下滑,分別同比下降47.3%和70.4%。
一位據說是認識了傅盛十年的人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獵豹移動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傅盛,傅盛一定能東山再起,這個結論源自傅盛對於產品和用戶天賦異稟的認知。不過,近年來傅盛的個人標籤已經不是最初的「傑出的產品經理」。
傅盛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傅盛的個人公眾號裡,由專業公關團隊包裝出「成功」的形象;數次營銷都成為輿論的聚焦點,在鳥巢發布機器人產品時,跳水錶決心,後來在被網友評論企業和代言人「沒文化」,他直接反擊;2019年面臨「人設崩塌」一說時,他在朋友圈連用六個「傻逼」激烈回應。
圖源傅盛個人公眾號
只不過,當時被其強硬表示「公司很強大……今年50億人民幣收入,小十億利潤」的獵豹,如今在接連遭受被Facebook和谷歌暫停合作後,終究逐漸沉默。
如果傅盛還在懸崖邊,那他一定能看到正在墜落的獵豹。
獵豹沒有當下
工具的沒落比傅盛想像得更加快且猛烈,在2015年5月獵豹股價攀升到36.63美元之後,很快開始斷崖式下跌,目前股價不到2美元、總市值不到3億美元。
迅速衰敗的伏筆埋在轉型內容化之時。
傅盛最喜歡的中國企業家是張一鳴,他腹背受敵把大公司打的滿地找牙。不過,獵豹卻是字節跳動崛起過程中的最大受害者,「頭條是移動端的搜索」這一粗淺認知後來成為傅盛最大的反思。
一位接近獵豹的人士向鋅財經回憶了當年獵豹步步緊追頭條的場景:當頭條的用戶時長達到二十分鐘左右時,獵豹還只有1分鐘;頭條做到30分鐘時,獵豹做到15分鐘;在字節接近40分鐘時,獵豹大約在35分鐘左右。
獵豹緊咬不舍,與字節跳動的用戶時長差距越來越小。變局發生在2016年9月,原先純圖文的今日頭條上線了短視頻業務,今日頭條的用戶時長一下子漲到了80分鐘左右,直接翻倍。
獵豹也趕緊去做線上視頻,但這時內部才發現整個算法端、運營流程等能力全部都不完善。「快速上線搭了一個比較空的口子,但拼命追,最終也只是從35分鐘上漲了4分鐘左右。」
上述人士提到,無論怎麼調算法、做爬蟲,數字就是上不去,當今日頭條開始做內容合作夥伴生態時,獵豹還依然在用爬蟲這樣粗糙的方式去聚合市面上能掃到的視頻。
「這就是一種工具思維,從工具跨越到內容是很難的。」傅盛後來對媒體提到,在產品的各環節上的問題,大家都在吵架,吵著吵著那個產品就死了。
獵豹的決策一向如此猶疑不決、爭吵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