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高考英語該如何應對?英語測試學博士來支招

2020-12-01 騰訊大申網

2017年起,上海市外語科目的高考首次一年兩考。1月份的首場英語聽說測試的特點也許能夠為即將到來的英語高考提供一些參考。

春考中英語的兩大熱點引起關注:一是考生聽力測試和口語應答採用人機對話,並通過語音識別技術智能評分。二是該部分由學業水平考試升級為高考必考項目並以滿分10分計入高考成績,體現出聽說測試的重要性。

這一改動的信號十分清晰:「啞巴英語」時代重筆試輕口頭的做法已經終結,新高考已將聽、說、讀、寫都納入綜合考核體系,更加突出對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也進一步體現出由對單純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考察轉向在鮮活的語境中考察語言交際功能運用的命題指導思想。

從題型看,聽說測試的加入使得像以往那樣只是埋頭刷題的辦法行不通了,尤其是對於不太擅長開口「說」的考生而言,想要在聽說測試中取得高分並非易事。

第一大部分

Speaking

口語部分主要以情景提問為例進行分析。該環節中,學生需要根據給出的情景提出兩個問題,要求符合情景設定、內容恰當,語言正確。

該部分考查的主要是通過聽力材料來獲取、理解信息的能力以及按情景或要求進行詢問以獲得所需信息的語言運用能力。注意這兩個問題不能同為一般疑問句,但可以是一個一般疑問句一個特殊疑問句,或者兩個都為特殊疑問句。

考生在處理這一部分時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思維模式較為單一,問題種類比較局限,考生提出的多為比較寬泛的問題,如「Do you like it?」「Was it good?」「What do you think of…?」「How do you like…?」等等,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無法提出針對細節的特殊疑問句,也存在兩個問題實質上針對同一信息的情況。

其實,導致考生在這道題目上卡殼的主要問題往往不在他們的英語水平,而是他們的思維能力:很多考生更習慣於別人問自己答的模式,而需要自己發問的時候,往往壓根兒想不出來有什麼問題可以問。

考生可以先就聽到的信息進行初步整理,先提煉出關鍵詞,然後,從英文中對於所需獲取的信息提問時一般最常用的wh-詞入手,who,what,when,where,which,why,how等等都可以是同學們用來提問的角度。比如大家聽到一句Your friend has returned from a musical festival.You ask him about the festival.大家可以迅速鎖定musical festival為關鍵詞,那麼時間、地點、內容、特色、價格、同去的人員等細節問題都可以成為提問內容。

另外,該部分的目的是考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能力,因此所給出的情景設定一般都是比較貼近考生現實生活的普通情景,如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以及業餘生活、文化娛樂、校園生活等等,考生應該都不會覺得陌生。所以這也要求考生在平時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對於一些常見的場景要多加留心,並對相關的表達方式進行有意識地積累、整理和總結,這樣才能在考場上信手拈來、從容應對。

第二大部分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該部分的兩個題型都屬於綜合式考試(integrative test),即考生在答題時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語言成分或技能才能完成,強調語言熟練度的整體性。

高考聽說測試中,考生必須首先具備較好的聽力水平,把材料全部聽懂理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口頭回答。所以,如果一個考生聽力很好但是口語較弱,或者聽力不好但是口語較強,都不可能得到太高的分數。客觀講來,這樣的考核方式才更加接近現實生活中語言交際活動。

就新高考而言,聽說部分的設計也的確能更好地體現出對考生語言實際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視。

那麼,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快速應答部分

該部分要求考生根據所聽到的句子快速進行反應作答,要求語言正確、結構合理、符合該社會情境並能較好地完成交際功能。該部分考查的語言運用能力主要是先通過聽的方式獲取並理解信息,在此基礎上按情景或要求做出恰當的反應並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從考生的答題情況來看,考生普遍在這一部分失分較多。其實對大部分考生而言,聽懂第一句話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主要是在應答部分回答不夠理想。這主要是因為考生在語言運用中不能夠迅速判斷題目所考查的語言交際功能,導致回答出現方向性的偏離;此外,在回答問題時受到中式思維的限制,脫口而出的多是「中式英語」,也表現出考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欠缺。具體來說,考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熟悉語言的日常交際功能。仔細看題目,不難發現該部分考察的多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交際功能,如:問候、致謝、同意或不同意、請求與幫助、請求允許、祝願、發出邀請、道歉、安慰和鼓勵、請求建議、告別等。今年的題目12套聽說測試平行卷中幾乎涵蓋了以上提到的所有交際功能。

兼顧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快速應答題型不僅僅考察了考生的語言基本功,也對考生的語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講到語用能力,就必須提到著名的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這兩條原則是言語交際活動中應當遵守的兩條重要的語用原則,是保證言語交際任務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在此提醒考生的是,除非某些特別的情景事先預設了考生和對話者的特殊關係,一般情況下建議考生將自己放在與對話者平等的身份角度上(如同學、朋友)來進行應答,應答時候應注意秉承友善、積極、正向的處理原則,避免質疑、苛責、抱怨等不友好或負面情緒的帶入。

運用英語文化中的思維習慣。

由於長期受到中式思維的影響,在英語交際環境中不能及時地切換到英語文化思維「頻道」而導致應答不夠得體的情況在中國學生的表達中比較常見。如一方用I’m going to….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發出邀請,許多中國學生在表示拒絕的時候往往來一句直截了當的Sorry,I have to…。事實上,西方人如果要拒絕一般都會比較禮貌和委婉,即先表示出肯定的意願I』d love to,然後再非常遺憾地表示自己無法前往的原因but I already have an appointment。再有,如果給出的上文是Congratulations on…,How did you make it?在回答時也應該先大大方方說一句Thank you作為對對方祝賀的回應,然後再著手回答自己是如何做到的。

二、聽短文回答問題

這部分要求考生在聽完一篇小短文後口頭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往往是短文中所給出的信息,第二個問題是關於考生個人觀點和看法的開放性問題。這考察的是根據所聽材料內容回答問題,並表達個人的觀點、感受或作出評論的能力。其中第一題往往是考察短文中心思想或主旨大意類的,需要考生迅速抓住別人要表達和強調的重點。想要回答出第一題,又要談到思維能力,考生需要了解英語文章的組織結構方式,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區分哪些是主題句,哪些是支持句;哪些是陳述,哪些是例證;哪些是觀點,哪些是事實。

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漸進積累,所以高一、高二的學生應及早準備,英語聽說練習的苦功都在平常,臨時抱佛腳是無法取得能力上的根本突破的,只有重視平時的積累,循序漸進,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在魔都上學掃 我就對啦~

回復「幼升小」、「小升初」獲取入學攻略

回復「中考」、「高考」了解最新資訊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大申教育微信:上海升學攻略

升學、留學、育兒、職場……更多教育資訊>>>大申教育

2017上海小學初中報名入學問答 附流程圖

預測:2017上海教育八大變化 高考錄取將有新規

「非滬籍」高考的八條出路

九類非滬籍學生可參加2017年上海高考

2017上海中考報名 8類非滬籍生可在滬中考

相關焦點

  • 2020年上海高考英語備戰
    轉眼2020年1月上海春季高考英語即將來臨。很多同學反映往年上海高考英語的「難」,而這種難到底有哪些方面的體現,以及如何針對「難」進行相應的2020年的備戰即將臨近的高考。 該語篇闡述人人都是變革者的語篇,講述了工作崗位有差異而與時俱進、變革與創新意識是必備的能力,這與當下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並堅持持續改革的新時代背景是密切相關,可謂是學生身邊熟悉的話題
  • 高考英語應該怎麼準備?來看特級教師支招!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張燕 記者 黃豔)高考英語學科應該怎麼準備?名師來啦!南京十三中英語特級教師劉美琳老師前來支招,她的小建議,你一定要看!一、應該如何安排最後幾天的複習?1. 回歸基礎知識。重點是回歸重點詞彙、語法、自己整理的課堂筆記、錯題集等。
  • 中高考統考英語口語成趨勢!未來英語教學到底該如何前行?
    英語總分值不變,只是改變了書面題以及聽力+口語的比例,這就要求我們的考生不能只會做英語筆試題,同時也要注重英語聽說的練習。事實上自新中高考英語改革以來,部分省市早就已經開始了高考英語口語考試。廣東省在2011年就開始分別進行筆試與聽說考試,2015年開始實行機改,聽說考試佔英語學科總分(滿分150分)的10%。上海高考外語口語考試自2017年起納入總分,由選考變為必考項目。
  • 山東新高考揭開神秘面紗:英語聽力連續考兩次,師生應如何應對?
    ▲ 高中英語教師對高考英語一年兩考的看法 (可多選)經過對全國各地12908位老師的調研, 江蘇、上海和浙江三省市高中的受訪教師認為,一年兩考會產生積極作用的概率顯著低於其他省份。全國各省市高考改革逐步進行全國各省市高考正在逐步推進,各種新的政策將在出臺,山東作為第二批改革的省份,這次備受關注。從以前上海的高考改革可以看出來,英語一年兩考,增加聽說考試,對師生都有一定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從上海師生的反饋來看。目前山東還不涉及口語考試,但以後會加上。
  • 高考英語新動向及應對方略
    英語高考新動向把語法填空的題幹說明作了必要的補充,使其更加地完善,去掉了顯得有些多餘的括號,將語法題幹部分說明改為:閱讀下面的短文,用適當的單詞或正確的單詞形式填空。應對方略:方略1:語法訓練少而精,千萬不可被題海所誤從近年來高考改革趨勢及英語語法問題命題趨勢來看,「基礎、通用、實用」的六字訣,就是語法問題的命題原則。因此,首先我們應該加強基礎、普通和實用語法問題的訓練,加強梳理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語法問題。我們學習語法的目的是為了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與發展。我們應該用典型的語法練習,記錄語法和練習中的疑問和困難。
  • 新高考下的英語科目,考生如何備考?
    #2021年 湖北省考生迎來新高考# 浙江、上海等地推行新高考改革後 外語實行「一年兩考」 取兩次考試中較高的分數
  • 新高考下的英語科目,孝感考生如何備考?
    #2021年湖北省考生迎來新高考#浙江、上海等地推行新高考改革後外語實行「一年兩考」取兩次考試中較高的分數計入考生高考總分新高考方案指出,外語科目考試由聽力和筆試兩部分組成,待條件成熟後,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對於新高考下的英語科目,如何複習備考?連日來,記者聯繫高三一線英語教師和高三學生,看看他們有何「妙招」,以期給廣大考生有所啟發。
  • 高考英語該如何複習
    距離2021年高考越來越近,許多同學因為英語成績不佳而憂心忡忡。其實你不必擔心,只要自己下定決心,採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勤奮努力,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英語成績。造成英語成績不佳的原因很多,如較低的學習興趣、不良的學習習慣、身體的疾病,外界的幹擾等。
  • 新高考下,英語考試形式已有變化
    根據以往考情和目前公布的政策來看,31省市高考英語考試模式,大致分為四類型:#1 一年兩考(聽說和筆試分開考)實行省市有2020年的上海、廣東;2021年的北京、江蘇。聽說測試在高考前進行,採用機考;筆試與高考同時進行。
  • 2020上海新版教材及高中英語新課本介紹
    其中上海高考英語新教材仍然是2套: 第一套:由華東師範大學鄒為誠主編的上教社高中英語教材,也就是原來的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不過新的版本的已經發生質和量變化;新版的高考英語教材分為必修1-3冊和選修1-4冊,相對以往的6本,增加了一本英語選修教材。
  • 2015上海高考英語試題點評:考點分布均勻
    伴隨著高考英語的落幕,2015年上海高考在煙雨濛濛中結束了。今年的英語高考部分的語法和閱讀相較去年難度有所提升。語法填空考點設置分布均勻,穩中有升,十一選十部分詞性集中,更注重學生對於詞彙用法和整體邏輯把握。閱讀部分完形填空,AB篇,回答問題難度適中,C篇難度較大,學生普遍反映時間緊張。
  • 上海高考英語的導向:精英教育與平民教育的分野
    上海高考英語難到了什麼程度?一般來說,很多上海中學的孩子們單詞量是普通地區孩子的兩倍,而且,有的老師在學生高二的時候就會拿一些大學四六級的試題給孩子們做,都能拿到很好的分數。也就是說很多上海的學生在高二的時候英語已經達到了大學四六級的水平了,然而這麼出眾的英語水平,在上海高考中依然捉襟見肘。
  • 如何提高期末英語作文成績?本周日,島城中外名師共同「支招」!
    如何提高期末英語作文成績?本周日,島城中外名師共同「支招」!1月10日本周日上午9:30,在半島都市報社18層將舉辦英文賽前指導公益講座,美國英語教育家、青大附中名師和美國常春藤名校錄取學生與大家面對面分享!教育經驗豐富的中外名師將從不同角度對於如何提升英語寫作做出詳細分析,2020山東省唯一獲得美國藤校錄取學生將從學生角度出發,解析英文寫作對於中學生的重要性。
  • 關注臨沂高考|新高考英語卷難不難?
    2020年是我省新高考的第一年,英語試題使用新高考I卷,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
  • 英語退出高考,帶來八大疑問
    廣州市鐵一中學高三英語科主任丁丹認為,作為語言工具,英語能力對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從學生角度來看,以社會化考試代替高考科目考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量體裁衣」。改革一定程度上是為學生減負,可以讓他們花更多時間在自己感興趣的科目上。上海建平中學英語教研組長徐子祥則有不同看法:「一旦學校推遲學英語、減少英語課時、降低英語教學要求,家長就會送學生參加校外輔導機構。
  • 高考英語,臨近高考加把力,高效快速提成績
    高考倒計時只剩下18天了,最近很多同學說,越是臨近高考越感覺心裡沒底,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會了。做題水平要麼保持原地不動,要麼每況愈下。該如何是好?送給大家一句話:「莫問前程去努力。」同學們想想,在這極為有限的時間裡擔憂未來,這樣做除了增加你的壓力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現在要做的只有去努力,因為只有這個方法才能讓你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點。
  • 浙江英語高考成績風波 「加權賦分」該如何做到公平
    原標題:浙江英語高考成績風波,「加權賦分」該如何做到公平    ▲圖片來自新華社。24日,考試成績發布,其中的「英語高考成績」受到質疑:很多同學成績與日常成績差距較大,成績較好的同學反而成績下降,成績相對不好的同學成績較高;滿分150,有同學出現152分的情況;作文有出現負分情況;作文分數差距較大,低的達「3-5分」,高的分數達23分左右。
  • 2018年起高考英語考幾次?盤點各省新高考變化
    截至今年7月,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已先後出臺了高考改革方案。  其中,上海、浙江2018年已是第二次新高考;  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將從目前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實行新的考試招生政策;  其餘省份大多從2018年新高一、最遲從2019年新高一開始執行新的政策。可以說,新高考,已經實實在在的來了!
  • 高考英語命題的改革之路——孔德惠教授訪談錄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該《意見》指出,要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穩妥推進高考改革。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高考和高招都到了加大改革力度的時候了。高考英語的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
  • 2016年英語將退出高考 明年英語分數降至120分(圖)
    前段時間中高考改革引起了熱議,不少家長也都獻計獻策,現在中高考改革方案已經落地,據了解,2016年,英語將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兩天將沒有英語考試),但是學生的會考成績計入高考總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學生可以多次報考會考,最終以最好成績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