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震旦鴉雀。馮龍駿供圖 |
![]() |
愛拍鳥的馮龍駿 |
![]() |
黑臉琵鷺。鳥友「斑馬」攝 |
「鳥中熊貓」震旦鴉雀現身鎮江
一對父女在金山湖找到它們的蹤跡;江蘇鳥友昨參與全球聯動追蹤瀕危水鳥黑臉琵鷺
奇鳥現身
鎮江「鳥痴父女」元旦前拍到瀕危鳥震旦鴉雀
主角 震旦鴉雀
它是「鳥中熊貓」
震旦鴉雀是全球性瀕危鳥類,被稱為「鳥中熊貓」。它也是江蘇省重點保護動物,被列入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上世紀80年代我國曾有記錄,而後就消失了。目前其分布僅限於黑龍江下遊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
國際瀕危鳥震旦鴉雀現身鎮江!昨天,記者在鎮江資深攝影愛好者「影子風」的鏡頭裡,看到了有「鳥中熊貓」之稱的震旦鴉雀,「總數有近20隻,現在這些寶貝就藏身在鎮江金山湖附近的蘆葦蕩裡!」「影子風」是鎮江市民馮龍駿的網名,64歲的老馮拍鳥成痴,最讓老馮開心的是,2011年12月28日,他和同樣愛好鳥類攝影的女兒偶遇震旦鴉雀並成功拍攝了多張圖片。
父女影友蘆葦蕩裡發現「瀕危鳥」
自2008年起,老馮就專注拍鳥類題材以來,至今鏡頭已攝下了40多種野生鳥類。根據鎮江市林業站鳥類保護專家提供的信息,鎮江的留鳥、候鳥共有170多種,「拍到40多種,已經算非常不錯」。在影友們中間,老馮也被公認為鎮江攝影圈中「拍鳥第一人」。
上月28日,老馮扛著「長槍短炮」和女兒一起在鎮江金山湖一帶拍鳥。金山湖是鎮江市政府近年投入巨資打造的風景湖,湖面總面積達到8.8平方公裡,超過了西湖。優質的水域環境吸引了大量禽鳥,也成為老馮父女倆拍攝鳥片的最佳場所之一。當父女倆走進「江海之門」附近的蘆葦叢時,他女兒突然叫了起來:「爸爸快看,這是什麼鳥,這麼好看!」老馮順著女兒手指方向望去,看到一群從來沒有見過的鳥兒,機遇難得,父女倆一陣猛拍,一口氣共拍了300多張照片。拍完以後,他們數了一下,再次確認這種鳥有20隻左右。
震旦鴉雀第一個標本是在南京採集的
老馮有個習慣,每拍到一種從未見過的鳥類後,回家總要查資料,然後再分門別類收藏。由於當天的鳥很是特殊,回到家後,老馮就開始查找資料,驚喜地發現這種鳥竟然是有「鳥中熊貓」美譽的震旦鴉雀。老馮說,初始還不是十分相信,經反覆比較及核對資料,得知震旦鴉雀的活動區域在蘆葦叢中,生性好動經常在蘆葦裡跳來跳去,身軀加上長長的尾巴還不足20釐米,黃色的小嘴很像鸚鵡。而這些特徵與自己所見及所拍圖片完全相符,這才確信不疑。次日他和女兒再去金山湖尋找時,卻只能聽到鳥叫,沒能再見到其蹤影。
記者了解到,震旦鴉雀的第一個標本採集發現地是在南京,目前在南京的數量也非常少。資料顯示,震旦鴉雀的「震旦」是非常中國化的名字,「震旦」梵語為「華夏大地」的意思。有專家稱震旦鴉雀為「蘆葦中的啄木鳥」。它飛行能力很差,必須依賴蘆葦蕩的環境生存。
拍鳥練的就是耐心和毅力
「野外的鳥跟籠子裡的鳥有著天壤之別,毛色、精神都不一樣。」老馮說,「拍鳥,重要的工作是野外踩點和做掩體,要拍到好的照片,練的是耐心和毅力。」一次次寶貴的拍攝機會來自無數個小時的寂寞、煩躁甚至挨凍、挨餓。當然,最重要的是運氣。就是因為堅守,馮龍駿拍到過蒼鷺、牛背鷺、黃嘴白鷺、翠鳥、喜鵲、斑鳩、戴勝、白鶺鴒、北紅尾鴝、鳳頭鸊鷉……老馮還熱衷與網友們分享他的「鳥片」,網友「悅己」成了「影子風」的粉絲,每帖必坐沙發。鎮江知名網友「華哥」戲謔地稱「影子風」是「鳥瘋子」。而更多網友則驚嘆於鎮江有這麼多野生鳥類,驚嘆於鳥在照片中竟可以這麼美!
通訊員 翟進 本報記者 萬凌雲
追蹤珍鳥
江蘇鳥友發「英雄帖」,全球聯動尋黑臉琵鷺
主角 黑臉琵鷺 全球僅有2000隻
黑臉琵鷺是一種候鳥,在國外見於亞洲東部的日本、朝鮮、韓國和越南等地,在我國分布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等地。目前估計全世界的黑臉琵鷺總數約為2000隻左右,已成為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
黑臉琵鷺是世界瀕危水鳥,目前世界上僅存2000隻左右。每年為了尋訪黑臉琵鷺(又稱「黑皮」),全球的鳥友都會選擇在同一天出動,尋找當地「黑皮」的身影。昨天,江蘇野鳥會發布消息,他們會在2012年1月13-15日,參與到全球黑臉琵鷺同步調查中。據悉,這項國際同步調查的總協調是香港觀鳥會,除了發動國內日益壯大的鳥友隊伍一起參與外,還與韓國、日本、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家的鳥類觀察組織合作,一次性覆蓋54個鳥點。屬於民間觀鳥團自發性行為。
江蘇沿海曾被記錄到四五隻「黑皮」,南京有沒有「黑皮」呢?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2007年冬季,在一群白臉琵鷺之中,有一隻「意外闖入者」黑臉琵鷺,轟動了整個觀鳥界,之後,就再也無人見過「黑皮」。直至2009年11月14日,奇蹟再次出現,鳥友DongDong去沿江觀鳥時發現了黑臉琵鷺的身影。「只有一隻,它是混合在白臉琵鷺的隊伍當中來的。」
再見到這隻「黑皮」,成為所有參加調查鳥友的共同期待。但連續兩年,江蘇野鳥會的八九名成員滿懷希望的尋覓,均沒有見到「黑皮」影子。是不是已經走了呢?鳥友表示,有這種可能性,南京不屬於「黑皮」的越冬地,這一隻很可能只是路過南京,稍做停留後便繼續南飛了。但同時也不排除這隻「黑皮」可能隱藏在溼地的某個角落,沒有被發現。今年能夠再見「黑皮」,已經成為大家心中的期盼。「黑皮」的數量已經逐漸減少,2011年全球只記錄到1839隻黑皮,比2010年的普查少了500隻!鳥友表示,目前仍然不清楚它們數量下降的原因,只是猜測,在亞洲北部去年的冬天是比較嚴寒,另外可能有部分種群未被發現過。
本報記者 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