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貼 | 宏基因組 + 宏轉錄組分析工具:HUMAnN

2021-01-14 微生態

點擊藍字↑↑↑「微生態」,輕鬆關注不迷路

HUMAnN(全稱HMP Unified Metabolic Analysis Network)最早由CurtisHuttenhower團隊針對HMP項目開發的一款可對宏基因組/宏轉錄組測序數據進行物種分類分析和功能(代謝)分析的多功能軟體【1】


一. HUMAnN 第一版 2012

 

Curtis Huttenhower團隊使用該方法還特意分別做了口腔、糞便宏基因組與宏轉錄組關係的研究【2】。該研究於2014年發表於PNAS,他們發現:

 

1)冷凍、乙醇、RNAlater三種保存條件中的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組和宏轉錄組高度一致。不同保存方法對標本內的生物學信息影響不大。

2)口腔微生物能進入腸道並存活下來的數量很少、轉錄活性也很低。口腔和腸道的環境差異很大,人體微生物中能同時適應兩種環境的數量很少;

3)宏基因組和宏轉錄組中的生物功能在有很高的一致性【下圖】

4)個體間的穩定性:宏基因組 >宏轉錄組 > 微生物群落;

5)多數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變異 > DNA水平上的變異。

 

圖1

說明:

KEGG注釋後一共獲得3,292個相對豐度 > 0.01%的KOs。KOs(基因)和KOs(轉錄本)的平均相對豐度有很高的相關性 (Spearman’s r = 0.76)。圖A至圖H為8個不同的KOs分類:1)紅點是RNA >DNA的KOs;2)藍點是DNA > RNA的KOs;3)x或y軸上的點表示一個數據集中豐度為零,而另一個數據集中的豐度不為零的KOs。

 

二、HUMAnN第二版 2018

 

2018年HUMAnN第二版發表於Nature Methods【3】。與第一版相比,HUMAnN2能將功能分析和物種分類信息整合到一起,通過分層分析快速、準確進行物種水平分析。Curtis Huttenhower團隊進行的IBD患者腸道菌群生態系統的多組學研究在2019年被NATURE雜誌中刊出,其中宏基因組和宏轉錄組的關鍵分析均由HUMAnN2完成【4】。

 

圖2

 

圖3

 

三、HUMAnN 第三版 2020

 

接著2020年又更新到HUMAnN3。第二版與第三版相比:

 

1)物種分類分析部分使用最新版的MetaPhlAn 3.0;

2)蛋白注釋使用UniProt/UniRef 2019_01序列和注釋信息;

3)物種數是HUMAnN2的2倍多,基因家族數量是HUMAnN2的3倍多;

4)更多步驟提供可調節的參數;

5)蛋白序列比對使用diamond 0.9。

 

圖4

 

Github地址:https://huttenhower.sph.harvard.edu/humann3/

 

安裝和測試:


# (Optionally) Create a new conda environment for the installation
conda create --name biobakery3 python=3.7
conda activate biobakery3

# (If you haven't already) Set conda channel priority:
conda config --add channels defaults
conda config --add channels bioconda
conda config --add channels conda-forge
conda config --add channels biobakery

# Install HUMAnN 3.0 software with demo databases:
conda install humann -c biobakery

# Conda-installing HUMAnN 3.0 will automatically install MetaPhlAn 3.0.
# To install only MetaPhlAn 3.0 execute:
conda install metaphlan -c bioconda.

# Run HUMAnN unit tests:
humann_test (~1 minute)

# Run the HUMAnN demo:
humann -i demo.fastq -o sample_results


還在被宏基因組宏轉錄組分析方法選擇和流程搭建困擾的同學,不然試試多快好省的HUMAnN。

 

[1] MetabolicReconstruction for Metagenomic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Human Microbiome.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2012

[2] Relating the metatranscriptome and metagenome of the human gut. PNAS2014

[3] Species-level functional profiling of metagenomes and metatranscriptomes.Nature Methods 2018

[4] Multi-omics of the gut microbial ecosystem in 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s. Nature. 2019


你可能還喜歡

1 技術貼 | 宏基因組Binning(一)介紹,報告展示

2 技術貼 | 宏基因組Binning(二)質控、分箱、質檢、可視化

3 技術貼 | 宏基因組Binning(三)豐度計算、差異分析

4 技術貼 | 宏基因組 Binning(四)COG  EC RNA注釋統計

5 技術貼 | 宏基因組Binning(五)KEGG GO注釋統計
6 技術貼 | 宏基因組Binning(六)CAZyme注釋統計


微生態科研學術群期待與您交流更多微生態科研問題

(聯繫微生態老師即可申請入群)


了解更多菌群知識,請關注「微生態」。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HUMAnN2實現宏基因組和宏轉錄組種水平功能組成分析
    HUMAnN2實現宏基因組和宏轉錄組種水平功能組成分析Species-level functional profiling
  • 微生物組學數據分析工具綜述 | 16S+宏基因組+宏病毒組+宏轉錄組
    宏轉錄組的好處是,跳出了DNA層面的束縛,可以獲得實時活躍的、真正對群落有貢獻的基因和通路,然而mRNA不如DNA穩定,此外多純化和擴增的步驟也可能引入錯誤。表1 三種技術的選擇策略宏基因組這部分,生信者言李木子童鞋也曾經給大家做過系統梳理和點評:《精選30餘款宏基因組分析軟體,來自老司機的使用經驗總結(上篇)》、《精選30餘款宏基因組分析軟體,來自老司機的使用經驗總結(中篇)》、《精選30餘款宏基因組分析軟體,來自老司機的使用經驗總結(下篇)》、《句句乾貨!一文讀懂宏基因組binning》。
  • 宏基因組bining+宏轉錄組強強聯合
    採用宏基因組genome bining以及宏轉錄組的方法,發現並驗證新物種和新功能。通過功能宏基因組學的方法,研究者從酸性泥炭地中恢復了7株新的酸桿菌基因組草圖,這些酸桿菌都具有潛在的異化亞硫酸鹽(dsrAB, dsrC, dsrD, dsrN, dsrT, dsrMKJOP)或硫酸鹽呼吸(sat, aprBA, qmoABC和dsr)相關功能基因。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基因組也編碼了DsrL蛋白,迄今為止該基因只在硫氧化微生物中發現。
  • 宏基因組生信分析方法
    上節簡單跟大家講解了宏基因組的實驗過程(點擊關於宏基因組學的實驗操作進行複習
  • HUMAnN2:人類微生物組統一代謝網絡分析2
    主頁:http://www.huttenhower.org/humann2官方教程:https://bitbucket.org/biobakery/humann2/wiki/Home (版本2017-12-14)中文版本翻譯日期(2018-05-01)HUMAnN是基於宏基因組、宏轉錄組數據分析微生物通路豐度的有效工具。
  • 9文聚焦:宏基因組學與微生物組分析方法和工具
    ,同時強調了宏基因組學數據分析的挑戰;③ 鑑於與模式生物相比,環境細菌功能資料庫的缺乏以及異質環境樣品中宏基因組組裝和定量的技術難度,功能注釋仍面臨重大挑戰;④ 使用多種技術平臺的數據整合將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宏基因組技術。
  • 宏基因組學技術對生物冶金的貢獻
    宏基因組學技術與微生物浸出技術宏基因組學作為新興的微生物研究方法,其不依賴於有機體的培養技術手段,以微生物多樣性、種群結構進化關係、功能活性相互協作關係以及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為研究目的。高通量測序技術和基因晶片技術是目前宏基因組學研究最為成熟的兩個關鍵技術, 其準確性、全面性和信息的深入程度都令其它傳統技術無法企及。
  • 2019微生物組—宏基因組分析專題培訓第三期
    宏基因組/微生物組是當今世界科研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為加強本領域的技術交流與傳播,推動中國微生物組計劃發展,中科院青年科研人員創立「宏基因組」公眾號,目標為打造本領域純乾貨技術及思想交流平臺。成立20個月,分享專業技術原創文章600+,關注人數37,000+,累計閱讀量5,000,000+。
  • 微生物組創新創業者協會發起中國腸道宏基因組計劃
    隨著基因組學相關技術的巨大發展,微生物組研究已成為國際生命科學研究中的熱點,在世界範圍內,眾多國家均開展了國家級微生物組領域發展的相關計劃,包括歐盟「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MetaHIT)、美國「人體微生物組計劃」(HMP)等,這些計劃都側重微生物資源調查以及微生物組在健康領域的應用。
  • 科學網—宏基因組學:查明微生物身份新手段
    這篇論文中應用了一種稱為「宏基因組學」的技術方法,不通過培養,直接從病人樣品中檢測分析其攜帶的病原微生物,甚至可以發現用常規方法難以檢出的病原菌。由此,大家都開始關注一個共同的話題,是不是已經找到了一個能夠解決突發傳染病疫情病原鑑定的金剛鑽呢?是不是我們以後再也不會像面對當年SARS疫情那樣手足無措呢?
  • 宏基因組binning原理
    宏基因組binning也即將序列進行聚類、分裝,是根據基因組特徵以及組裝信息等將屬於不同基因組的序列分離開來的過程。
  • From 16S rDNA測序 To 宏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發展及異同點
    主要內容:1.16S rDNA測序2.宏基因組測序3.宏基因組的由來及發展過程4.16S rDNA測序與宏基因組的優勢和局限性5.16s rDNA測序與宏基因組技術差異—————————————————————1.
  • 南土所褚海燕組綜述微生物組學的技術和方法及其應用
    本文將首先介紹微生物組學的基本概念及其發展簡史; 其次, 簡要闡述微生物組學技術的概念和內涵, 進一步從宏基因組、宏轉錄組、宏蛋白質組和宏代謝組四部分分別概述微生物組學的技術和方法及其發展歷程; 此外, 本文將著重闡述微生物組學相關技術和方法在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及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最後, 本文將從技術和理論層面簡要闡述未來微生物組學技術和方法的發展方向, 強調多組學結合與多學科交叉在微生物組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
    > 關於舉辦「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由此不斷產生出巨量的分子生物學數據,這些數據有著數量巨大、關係複雜的特點,以至於不利用計算機根本無法實現數據的存儲和分析。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希望組正式推出納米孔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分析服務
    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是分析細胞間異質性的一項關鍵技術,但是基於短讀長的單細胞測序缺乏識別全長轉錄本的能力,不能開展更深入的細胞間異質性研究,例如可變剪接、基因融合事件等。因此,結合了長讀長測序技術的單細胞全長轉錄組備受矚目。
  • 美格基因微生物多組學聯合文章刊登ISME!
    本研究利用16S+宏基因組+轉錄組+宏代謝組多組學聯合分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特徵進行了探究,並揭示了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相關的「菌群-代謝物-宿主靶點」的互作關係,證實了利用公共多組學數據集成分析來研究微生物組-宿主互作關係的可能性。本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為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璋研究員。
  • 我國科學家完成腸道微生物與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
    本報訊 (記者劉傳書)由華大基因和深圳第二醫院等單位主導完成的「腸道微生物與Ⅱ型糖尿病的宏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成果,9月27日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該研究為全面揭示Ⅱ型糖尿病與腸道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奠定了重要的分子基礎,為通過DNA序列的微生物分類提供了新方法。
  • 宏基因組binning分析免費做
    、多組學……今天,我們通過1篇經典案例,具體看看「可視化」和「高級分析」這些策略在文章中的應用。但由於SEM分析指明了「氮」元素的重要性,圍繞細菌與藍藻「互利共生」的研究中心,文章進行了物種基因組氮(N)循環功能的研究,可謂畫龍點睛。那麼,宏基因組測序,哪裡來的物種基因組呢?這就是我們在上一篇進階策略中提到的binning分析。從26個樣本的200G數據中,binning獲得了51個參與N循環過程的高質量bin(draft genome)。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班...
    由此不斷產生出巨量的分子生物學數據,這些數據有著數量巨大、關係複雜的特點,以至於不利用計算機根本無法實現數據的存儲和分析。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等溫擴增與轉錄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診療
    新冠病毒在全球持續蔓延,檢測診斷技術依然是疫情控制的瓶頸。為此威爾康奈爾醫學院聯合多個研究機構,開發了逆轉錄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快速檢測病原的方法,並將其整合入大型病毒宿主宏轉錄組分析平臺,在病原鑑定、快速篩查、藥物開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發表於bioR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