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公眾如何識別謠言,其實也是有套路的。「闢謠」的關鍵一是讓謠言的破綻顯形;二是闢謠得超過謠言傳播的速度;三是讓故意造謠惡意傳謠者付出代價;四是告訴公眾對於難於判斷真假的信息該去哪裡獲取權威消息;五是讓公眾理解即使是「善意的謊言」也是傷害;六是要培養更多公眾可信服的專家學者,來協助解讀政府的聲音;七是官方的聲音要轉化為更豐富的網絡表達方式,要學會短視頻化、朋友圈式傳播的方式。
公眾識別謠言,可以以這個思路去進行,先常識後專業,先查詢再問詢,有疑問先觀察。
一是常識判斷,謠言中有沒有「大開門」的破綻。
二是搜索判斷,很多不實信息都是在多地反覆出現的,且很有「時效性」,比如一到考試季就丟準考證等。對於這些變種式謠言,可以用尋找關鍵詞的方式進行搜索,看它是否曾經在其他地方出現過,是在哪個細節上進行了改頭換面。
三是調查判斷,確定要有調查才有發言權,比如各類涉警信息,一定要聯繫驗證是否有接到過相關報警,比如現在網絡上很多的反映交通違法的信息,甚至是交通事故的信息,如果真的發生了,事主一定會報警,警方相應就有接處警記錄。
四是問詢諮詢,就是直接去詢問相關單位或部門,看看政務新媒體的編輯們能否及時給出答案。
五是等待權威說法,一般熱門內容下的評論中,或者是涉及到的基本科學知識,是可以查詢到專家的解釋和說法的。
六是標記標識,對於一條內容存疑時,可以先記錄收藏下來,過段時間再來看,以現在各平臺處理謠言的力度,如果一條內容很快就查詢不到,甚至是帳號都消失不見了,也能夠證明該內容為虛假消息。
七是質疑提問,對於某些內容中有疑問時,可以直接向博主提出,如果對方含糊其辭,或者乾脆置之不理,根本拿不出所謂的信息源頭和依據,那大概率這樣的內容也不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