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的病因不止飲食習慣,很多時候細菌才是罪魁禍首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收錄於話題#健康常識6個

胃痛,與失眠、掉發共同構成了當代青年的「受難三部曲」。

在餓著肚子的清晨,剛吃飽的午後,或者躺在床上的深夜,胃痛都可能突然襲來。一陣陣揪著腸胃的劇痛讓人痛不欲生,捂著肚子蜷成一團毫無緩解辦法。

在你痛苦到大腦一片空白的時候,症狀又悄悄消失了,就好像它從沒來過一樣。直到下一次腹部隱隱作痛,整個人被嚇到冷汗都出來了:「又、又來了嗎?」

在很多長輩的眼裡,年輕人胃痛無非就是自己作死。不吃早餐、不按時吃飯、瞎吃外賣……這些都是他們眼中引發胃痛的原罪。

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固然是胃病一大誘因,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就是抽菸喝酒經常餓肚子也從沒喊過胃痛,而一些人儘管早早就過上了小心翼翼的養生生活,也難逃胃痛的魔爪。

這是因為,胃病的根本原因並非飲食習慣。如果真要刨根問底來「追究致病責任」的話,小時候媽媽怕你不消化嚼過後餵給你的那口飯,更可能是要背負主要責任的「主犯」。

古老的傳統「代嚼餵食」模式真人模擬動圖 懂的都懂

談到這一點,就不得不提到大家可能都略有耳聞的一種細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生活在胃部及十二指腸各區域的細菌,它可以引起胃黏膜輕度慢性發炎,甚至引發胃潰瘍和胃癌。

在胃活檢中發現的幽門螺旋桿菌(棕色)

在1994年幽門螺桿菌被確認為消化性潰瘍病的元兇之前,醫學界對於胃潰瘍這種相對常見又十分棘手的病認知嚴重不足,導致醫治效果一直很差。

當時人們認為沒有任何生物能在胃酸環境中長久生存,因而胃病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情緒壓力、家族遺傳或者飲食習慣導致胃酸異常分泌。所以胃潰瘍患者常通過反覆使用抑酸物質,甚至是心理治療來嘗試控制潰瘍。

病情嚴重又遲遲不見好轉的病人,還會被要求做手術切除潰瘍部位。但就算是這樣極端的醫療方法,也只有50%左右的治癒率。很多人因為手術帶來的嚴重的副作用,永遠失去了食慾。

幽門螺旋桿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能在胃酸中生存和繁衍的菌類

為了向世人證明幽門螺桿菌是引發一系列胃病的元兇,科學家巴裡·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還曾瘋狂地「以身試毒」——將一份包含無數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一飲而盡。

幾天後他「如願以償」地出現了胃炎症狀,並在自己的胃裡檢查出大量的幽門螺桿菌。接著他使用抗生素迅速殺滅了體內的細菌並恢復健康,這波秀翻天的操作使他收穫了200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巴裡·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

在使廣大飽受幽門螺桿菌折磨的患者有了靠譜治療方案的同時,巴裡·馬歇爾的親身試驗還驗證了另一個問題: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口腔進入人體傳播疾病。

另一個讓科學家們十分擔心的發現是,在人類的口腔菌斑生物膜和唾液中也發現過幽門螺桿菌菌株。這兩者結合起來似乎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幽門螺桿菌是通過口-口傳播的。

基於這一結論,近十年來我國主流的共餐制受到了很多批評,也有很多反思及改進方案的提出。

有觀點指出,華人圍聚一桌、共享一盤,還喜歡使用自己的筷子給他人夾取菜餚的習慣極易造成幽門螺桿菌的口-口傳播。

另外在育兒方面也有相關反思,現代育兒觀念中,任何幫嬰兒咀嚼飯菜、用自己使用過的筷子幫嬰兒夾取飯菜、還有親吻嬰兒等行為都是危險的。

人體唾液中確實含有大量的細菌微生物,公共就餐過程中極易造成疾病傳播,交叉感染。推廣使用公勺公筷乃至於分餐制度,還有避免口腔接觸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都是很好的衛生習慣。

不過要幽門螺桿菌來背這個鍋,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

我國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數在幾年前的統計中就已經超過了50%,而如果說共餐時筷子作為載體就可以傳播病菌的話,以我們的聚餐形式應該早就「全員中招」了。

另一個最明顯的疑點在於,現實中有很多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與他們同居多年的情侶或者伴侶卻並未檢出幽門螺桿菌的攜帶。按理說情侶之間的唾液交換率肯定是最高的,所以關於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我們還有很多未知的地方。

此外,也有研究者角度刁鑽地通過日本牙醫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統計,得出了「牙醫並不比臨床實踐前的牙科醫生有更高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這一結論,從而否定了口-口傳播的假說。

另一派研究者認為幽門螺桿菌在口腔只屬於路過菌,不能引起局部感染。因此它們在人群中的傳播更可能是通過糞便汙染水源的「糞-口傳播」形式。

通過勤洗手、洗淨食材、煮熟食物等方式可以有效避開糞口傳播的細菌與病毒

雖然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方式還是個未解之謎,但我們已經基本掌握了消滅它們的辦法。

在臨床醫學上,我們一般會對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病患者進行根除細菌的治療。通過三種抗生素同時使用的「三聯療法」,可以在14-21天內徹底解決問題。

不過眾所周知,抗生素的使用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如果患者體內剛好是「加強版」的幽門螺桿菌,初期治療效果不如預期的話,就需要加多一輪或者加藥進行「四聯療法」。

有關抗生素與幽門螺桿菌的漫畫

對於普通人來說,有一個好消息是高達85%的幽門螺桿菌攜帶者不會有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反應。但壞消息是這些細菌當然還是會顯著提高我們患上胃潰瘍乃至胃癌的概率。

上述複雜的胃病探索歷史以及其傳播、醫治原理都是於生活可有可無的知識點。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幽門螺桿菌這種廣泛致病形式的存在。

長期忍受胃痛的折磨又不去大醫院徹底檢查是很危險的行為。如果明明調整了生活作息、規律飲食、壓力不大卻還是常常胃疼到難以忍受,那一定要及時進行幽門螺桿菌的篩查喔!

劉飛燕,防胃癌從分餐開始,中國保險報,2018年11月14日

劉文忠;謝勇;陸紅;成虹;曾志榮;周麗雅;陳燁;王江濱;杜奕奇;呂農華,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腸胃病學,2017年06期

塗莎;陽惠湘,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進展,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年09期

李志坤;王福文,藥物治療應激性胃潰瘍的研究進展,醫學研究生學報,2015年01期

陳庭富;嚴琦敏;秦明;梁豔;賈社群,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療效比較,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15年18期

楊鍇毓;李雨慶;周學東,口腔幽門螺桿菌與胃幽門螺桿菌感染關係的研究進展,華西口腔醫學雜誌,2014年03期

王頌歌;餘會麗;馬明;陶素靈;劉冰,抗菌藥物對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胃泌素指標的影響,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16年11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胃疼的病因不止飲食習慣,很多時候細菌才是罪魁禍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頭疼胃疼等找不到病因可看精神科 心理疾病的「求救信號」你要讀懂
    頭疼胃疼等找不到病因可看精神科 心理疾病的「求救信號」你要讀懂時間:2020-10-11 23:18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頭疼胃疼等找不到病因可看精神科 心理疾病的求救信號你要讀懂 全國慢性疼痛患者超1億人,其中腰腿痛發病率 。
  • 每3min就有1人死於胃癌,醫生:改變4個飲食習慣,很多人都能躲開
    胃癌是典型的與飲食習慣有關的疾病,醫生告訴我們,改變下面4個飲食習慣,很多人都能躲開!1、高鹽飲食高鹽飲食的人和那些清淡飲食的人相比,胃癌的相對發病風險要增加接近兩倍。它是導致胃癌的第一殺手,攝入過量的鹽分後,因為食鹽的滲透壓高,對胃黏膜會造成直接影響。
  • 不良飲食習慣會激活「原癌基因」
    因為不良飲食習慣會激活「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就是指存在於生物正常細胞基因組中的癌基因,在某些條件下它可能被異常激活,轉變為癌基因,誘導細胞發生癌變。 A一隻病雞引發關於癌症的研究 人們常說,唯有死亡是平等的。其實,癌症也是「平等」的。
  • 慢性胃炎病因多,了解病因更好的保護胃
    Hp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產生氨,既能保持細菌周圍的中性環境,又能損傷胃黏膜上皮細胞膜;加上其分泌的毒素能使胃黏膜上皮細胞引起強烈的炎症反應而受損;其菌體胞壁還可作為抗原產生免疫炎症反應。這些因素的長期存在,導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有報導此菌並不見於正常胃黏膜。凡該菌定居之處均見胃黏膜炎症細胞浸潤,且炎症程度與細菌數量呈正相關。
  • 飲食方法很多只需記這點:吃腸道細菌喜歡的食物,減重又漂亮
    很多老百姓對於吃飯認為吃飽美味就行,所以菜餚也比較粗暴、製作也是高溫熱炒、烹炸為主,呈現出的飲食多數是低蛋白、高脂肪、高GI碳水化合物、低膳食纖維,每天攝入食物種類還不足10種。這些是錯誤飲食,哪怕看起來很豐盛。飲食可以救命,也可以致命!到底怎麼吃才救命,並有利於我們的健康?
  • 高血壓的病因不止是鹽,這三物也是,要多加注意,別讓血壓難控制
    導語:高血壓與人們日常的飲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飲食水平也在逐漸的提高。人們吃飯的時候大多考慮的不再是價格,而是口味。為了滿足不同人不同的口味,食物的種類在不斷地豐富。口腹之慾雖得到滿足,但卻也導致了許多健康上的問題。
  • 芬必得等止痛藥可以治療胃疼?情況嚴重時服用止痛藥或雪上加霜
    謠言:芬必得等止痛藥可以治療胃疼。闢謠:很多情況下,人們習慣把上腹部的疼痛籠統概括為「胃疼」。據資料顯示,胃疼的原因有胃痙攣、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腸易激症候群、酸返流、胃炎、膽囊炎、胰腺炎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消化性潰瘍。食道下段或十二指腸中發展的疼痛性潰瘍稱為消化性潰瘍,這種疼痛往往與進食有關,出現在飢餓時、餐後消失的疼痛是十二指腸疼痛,發生在餐後的疼痛是胃潰瘍。
  • 食腐動物例如禿鷲為什麼都不怕腐肉上的病毒細菌?
    食腐動物的種類很多,它們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因為有了這些食腐動物大自然中才沒有遍地殘害、臭氣燻天。這些動物一般以腐敗的動植物屍體為食,例如蚯蚓、蝸牛、禿鷲、鬣狗等。在這裡主要以禿鷲為代表講解一下它們為什麼吃腐敗的肉而不生病。
  • 東營:12歲男孩乳房發育成B罩杯 不良飲食是罪魁禍首
    原來,從小愛吃肉,愛喝飲料的他,患上了男性乳房發育症,12歲的他乳房發育成了B罩杯,比很多成年女性的都大。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隨著人們飲食不合理,男性乳房發育症發病率增多,僅一個暑期,就有20多名學生來醫院做手術。  胸部比成年女性還大,12歲男孩不敢出門了  男性乳房也會發育,這樣的事您聽說過嗎?
  • 人類改變飲食習慣,有沒有可能,進化的和大猩猩一樣「強壯」?
    人類改變飲食習慣,有沒有可能,進化得和大猩猩一樣「強壯」?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女媧造人這一傳說,曾經人類幼稚的認為,每個人都是女媧捏造出來的。自達爾文進化論出現後,徹底顛覆人類的認知,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明確的指出,人類是由猿猴一步一步進化而來,期間經過漫長的進化和演變,才形成了這副模樣,逐漸褪去了身上厚重的毛髮,擁有直立行走的能力,最終成為地球上的主人,這一切都顯得來之不易。到了現代,科技發展帶動了多個行業的進步,例如食物加工業、醫學行業等等,都有了質的飛躍。
  • 這3個習慣是「罪魁禍首」
    乳腺疾病的患病率逐漸上升,這種疾病的發生一般跟生活中的很多習慣有很大的關係。這種疾病在很大的程度上會給女性朋友帶來很大的傷害,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各位女性朋友需要在生活中注意糾正這些不良習慣,這樣才可以減少乳腺疾病的發生。那么女性乳腺疾病到底是由於什麼引起的?這3個習慣是「罪魁禍首」!
  • 細菌感染反覆高燒,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什麼?很多人沒做好
    當身體當中存在某些疾病的時候就容易導致人發燒,發燒也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症狀,大多數人也都經歷過。因為病症不同發燒的程度也不同,當出現細菌感染的時候發燒就會反反覆覆的,那么正常情況下細菌感染反覆發燒會持續幾天呢?
  • 老年痴呆的「原因」揪出來了:3個習慣!請快戒掉!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 疾病查詢: 小兒發燒、小兒腹瀉、夜啼、小兒推拿、小兒常識、腰痛、腰間盤突出、強身鍛鍊、背痛、風溼、骨質增生、腿痛、B肝、肝病、養肝、解酒、胃病、胃疼、便秘、頸椎病、腎虛、減肥、宿便
  • 「噩夢細菌」感染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噩夢細菌」感染的病因、症狀及治療 2018.06.15 12:08: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6月15日報導  文/sharon
  • 闌尾炎病因有哪些?提醒:4件事不注意,易導致發病
    不過很多人都了解到,若是出現了闌尾炎的情況,可以通過切除闌尾來進行解決,因此很多人對於闌尾炎都並不在意,也不注重預防,才導致闌尾炎的情況如此高發,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1、飲食習慣不好:許多人闌尾炎發作都是因為在飲食方面不注意造成的。比如在平時經常飢一頓飽一頓,不按時吃飯,經常性吃一些過辣過涼的食品,或者經常吃路邊攤等衛生不過關的食品,都容易讓闌尾被細菌感染引發炎症。
  • 【分餐不分愛】田豔濤:不注意飲食習慣 幽門螺旋桿菌可能二度來襲
    近日,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病區主任、主任醫師田豔濤表示,幽門螺旋桿菌生命力非常頑強,如果我們不注意個人的飲食習慣,即便根除了幽門螺旋桿菌,也有可能再二度來襲,所以我們在充分查殺以及複查陰性的情況下,要讓自己以及周圍的人都要保持一個好的飲食習慣,包括手衛生,飲食用公筷、公勺,這樣的話就可以防止它再次侵襲。
  • 貓咪常見的7種疾病:病因、症狀及治療方法,鏟屎官必看!
    病因:一種名為皰疹病毒株的細菌侵入到貓咪的呼吸道,這種病毒會附著在貓咪的氣管內,並開始侵害它們的呼吸系統。症狀:體溫升高、鼻子周圍有黏液,經常打噴嚏,眼部周圍有大量分泌物,嚴重的還會有結膜炎。在貓咪嘔吐的時候,建議讓貓咪禁食一天,給點溫水它喝,然後可以餵點寵物益生菌幫它調理一下菌群,如果貓咪嘔吐症狀停止了,可以餵食少量泡軟的貓糧或者湯汁多一些的罐頭等易消化的食物。要是嘔吐情況沒有好轉的話,建議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