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飲食習慣會激活「原癌基因」

2021-01-19 東方聖城網

前不久,世界頂尖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一項重要研究:在對195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進行分析之後,學者們發現,人類的頭號死因,不是感染,不是車禍,而是不良飲食。2018年,不良飲食導致了1100萬例死亡;其中,心血管疾病最多,約1000萬,癌症次之,約90萬。而這個數據具體到中國,大約16%的癌症死亡與飲食有關。

或者這麼說,每棟居民樓裡,都有一個人,因為吃飯方法與內容不對而死亡。因為不良飲食習慣會激活「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就是指存在於生物正常細胞基因組中的癌基因,在某些條件下它可能被異常激活,轉變為癌基因,誘導細胞發生癌變。

A一隻病雞引發關於癌症的研究

人們常說,唯有死亡是平等的。其實,癌症也是「平等」的。許多疾病有著清晰的易感人群,比如最近經常被提到的超級真菌,主要侵犯長期插管的老年患者;許多疾病有著清楚的原因,比如感染,通常由細菌引起,適當運用抗生素,很快就能痊癒。唯有癌症是個例外。吸菸的、不吸菸的、吃肉的、吃素的、男人、女人,都會患上癌症。甚至有學者斷言:只要活得足夠長,每個人都會遇到它(癌症)。

但這是為什麼呢?1909年,學者們終於得到了第一個線索。

那一年,一名農夫抱著一隻母雞,找到美國生物學家佩頓·魯斯。這隻雞患病了,它的胸口有一團肉瘤。農夫希望魯斯能搞清楚,這個肉瘤會傳染嗎?如果會的話,有沒有辦法預防?

魯斯從肉瘤中取出一小塊,配置成溶液,注射到另一隻母雞身上,結果,這隻母雞也出現了肉瘤。

後一個問題,則複雜不少。如果是細胞引起的疾病,將患病雞單獨飼養即可,如果是細菌引起的,則需要嚴格隔離,最好將其焚燒或者深埋。為了驗證是哪一種途徑致病,魯斯設計了一連串的過濾網,有的網眼比正常細胞大,有的比細胞小,有的比細菌還小。結果,即使使用最小的過濾網過濾肉瘤溶液,仍然能讓其它母雞患上癌症。

這說明,癌症的源頭是一種比細胞、細菌都小的東西——即「病毒」。

魯斯發現的這種病毒,後來就被稱為「魯斯肉瘤病毒」。

B發現一種可致癌的酶

有了魯斯肉瘤病毒,研究者們終於可以深入到細胞之中,研究這種病毒對細胞的影響,試著尋找癌症的發生機制。

美國分子生物學家亞瑟·萊文森從魯斯手裡接過了「接力棒」。在多次實驗之後,萊文森發現,病毒中的某個基因,似乎影響到了正常細胞的細胞核,導致細胞複製失控。他得出結論之所以如此不確定,是因為當時有一條公認的鐵律——中心法則。打個比方說,細胞核好比是物流中心,中心法則認為,快遞(遺傳信息)只能由物流中心發送給快遞員(RNA)手裡,再藉助快遞員,送到客戶手裡(完成細胞調控)。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它怎麼可以影響細胞核呢?當時初出茅廬的萊文森猶豫了,直到一年後,他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大衛·巴爾的摩和華盛頓大學的霍華德·特敏證實,魯斯肉瘤病毒中,有一種酶,可以逆轉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向,將自身的RNA拷貝進細胞DNA中。兩人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C原來每個細胞 都有癌變的潛力

美國微生物學家麥可·畢曉普與好友瓦爾繆斯在對魯斯肉瘤病毒的研究中發現,魯斯肉瘤病毒一共只有四個基因,其中三個負責複製己身,第四個即SRC基因,正是「毒氣」所在,它才會嚴重幹擾「物流中心(細胞核)」的運轉。

既然魯斯肉瘤病毒只需要三個基因便能存活,那麼,SRC基因很可能是病毒無意中從某個細胞那裡俘獲來的。換句話說,只要找到SRC基因的遠祖,就能揪出癌症的罪魁禍首。畢曉普與瓦爾繆斯打算找到SRC基因的遠祖,他們用生物學中一種被稱為「分子探針」的方法去逐個測試,結果竟驚訝地發現,每個細胞內都有SRC基因。

原來,每一個細胞都有癌變的潛力。每一個細胞都存在「原癌基因」。

就像前些年,有媒體報導,不要用「84消毒液」清理廁所,因為「84消毒液」和「潔廁靈」會發生反應,產生「毒氣」。原癌基因與此相似,每個細胞內都有原癌基因(可比作「84消毒液」和「潔廁靈」),正常情況下,它們都沒有問題,但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它們會發生混合,產生「毒氣」(即致癌基因),進而影響整個細胞不可控地複製,最終演變為癌細胞。

在畢曉普和瓦爾繆斯的努力下,終於有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綜合全面的致癌理論,二人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D先從多攝入穀物與水果開始改變

行文至此,想必聰明的讀者已能明白不良飲食和癌症的關係——身體的運轉,離不開遺傳物質,而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導致遺傳物質失控,激活原癌基因。

4月3日發表在《柳葉刀》的研究報告稱,2017年,有1100萬人死亡是因不良飲食造成的,包括過量攝入不健康食品和健康食品攝入不足。具體來說,全穀物攝入量低、水果攝入量低和鈉攝入量高等三大主要飲食因素,佔所有與飲食相關的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

也就是說,我們或許不用立刻戒掉紅肉、含糖飲料等飲食,但一定要先在飲食中增加全谷、果蔬為主的攝入。

該報告還顯示,不良飲食導致的全球死亡人數比死於吸菸的人還多。因此得出結論,更健康的飲食可能會預防全球五分之一的死亡。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助理教授阿什坎·阿夫欣博士同時呼籲,應該增加和改善食品的生產:提供更多的水果、蔬菜、堅果和沒有損失營養的穀物。(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如何在細胞系中敲除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
    我們一般在細胞基因敲除的時候都是在腫瘤細胞系中進行的,我們一般將要敲除的基因分為兩類:促進細胞增殖基因(原癌基因),抑制細胞增殖基因(抑癌基因),所有的後面細胞的操作都要和這兩個概念有關。一般對促進細胞增殖基因(原癌基因)的敲除會導致細胞的代謝通路減少,或者細胞的增殖變緩慢,導致細胞的擴增出現異常。所以在做細胞敲低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就是:第一代敲低效果不錯,但是後續隨著傳代,導致細胞的敲低效果不斷下降。
  • 姜海/張雷發現新型原癌基因以及Hippo通路新調控因子SHANK2
    癌細胞中原癌基因的一個重要激活方式是通過所在染色體區段的局域擴增,獲得基因拷貝數的增加。經典原癌基因如c-Myc、HER2、SKP2等都是主要通過這種方式激活。因此,對於腫瘤中的一些染色體擴增區段,哪些是驅動腫瘤的原癌基因,哪些是被附帶擴增的基因,目前結論仍不明確。針對這一問題,一個較為直觀的推斷是,由於原癌基因擴增是腫瘤的內在促發因素,因此它的擴增應該出現在所有帶有該染色體區段擴增的腫瘤樣本中。
  • 瑞士研究:不良飲食習慣可影響三代人健康 儘量避免高比鹽食品
    2018年10月18日 15:43:47 來源:環球網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12日報導,最新研究表明,女性飲食習慣不健康,常吃高脂肪和垃圾食品會對後代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 結石的呼喚:鈣質沉積形成結石後,恍然大悟,改變飲食不良習慣
    結石的呼喚:鈣質沉積形成結石後,恍然大悟,改變飲食不良習慣。前面和大家分享過,泌尿系統分布構成和腎結石患者健康飲食原則。但是很多飲食原則,還沒有分享完,而今天就繼續和大家分享。特別是對腎結石患者,多飲啤酒不但不能防止腎結石,相反會促使腎結石發生。白酒可以改變一些尿結石的形成因素。酒中含有鈣,草酸和鳥嘌呤核苷,血液中急性酒精濃度的升高,常會出現高尿鈣,高尿鎂和皮質醇增加,而加速骨脫鈣。長期飲用白酒者高尿鈣和高尿磷更明顯,但血鈣及無機磷變化不大。
  • 男人的習慣影響後代 不良習慣藏在精子裡
    不良習慣藏在精子裡近年來,有關父親影響後代健康的研究陸續刊出。2016年,美國喬治城大學研究發現,父親的年齡、飲食、體重、壓力等情況,可能和後代的出生缺陷、行為問題、發育障礙、患病機率潛在相關。究其原因,研究負責人喬安娜博士認為,生活習慣可能導致「表觀遺傳信息」的改變,從而影響後代健康,但目前還沒確切證據。
  • 【每日一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但這些基因原本就存在於大部分生物的正常基因組中,人們把存在於病毒中的能夠使靶細胞發生惡性轉化的基因稱為病毒癌基因(故AC錯),把存在於生物正常細胞基因組中的癌基因稱為原癌基因(故B對)。原癌基因在正常細胞內處於靜止或低表達狀態,不僅對細胞無害,而且對於維持細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受到致癌因素作用而被活化時,才引起細胞癌變,導致腫瘤的發生(故D錯)。2 解析:E癌基因可編碼生長因子、生長因子受體、信號轉導蛋白、細胞周期蛋白、轉錄因子等產物。
  • 五分鐘深度解讀癌基因!致癌?抑癌?必須知!
    癌基因是基因的一類,指人類或其他動物細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基因,又稱轉化基因,激活後可促使正常細胞癌變、侵襲及轉移。腫瘤的產生與癌基因(oncogene)和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有關。凡能參與或直接導致正常細胞發生惡性變的任何基因序列均稱為癌基因。
  • 愛滋病病毒控制了體內癌基因的激活開關
    科學家們在實驗室培養皿中激活了T細胞中的病毒,並用螢光探針標記出識別受感染細胞的病毒RNA。然後,他們取出這些罕見的HIV感染細胞,並對單個細胞進行了高解析度的研究。這種被稱為HIV SortSeq的方法,讓研究人員能夠追蹤單個細胞內宿主RNA和病毒之間的相互作用。 他們發現,HIV本質上劫持了允許T細胞生存的基因。
  • 癌細胞是如何被激活的?
    有人說,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的存在,只是未被激活而已。這種說法對嗎?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嗎?人人都有癌細胞,這說法正確嗎?其實,「人人都有癌細胞」,這種說法是不怎麼嚴謹的,嚴謹的說法應該是「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為什麼我們說「人人都有患癌的可能性」呢?這主要是因為每個人身體中的細胞,都有「叛變」的可能。
  • 飲食習慣會導致精子發生表觀遺傳變化,進而影響子女將來的健康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飲食習慣,甚至於不同的地域會形成不同的飲食風格。那麼,飲食習慣是否可以通過表觀遺傳現象影響下一代呢?此項研究表明:父母的低蛋白或高脂肪飲食習慣,可能會導致他們成年子女的代謝紊亂,而轉錄因子ATF7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
  • 女性健康:卵巢癌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有關
    答:肌瘤是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懷孕後女性激素不斷增高,肌瘤也會迅速增大,增大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到7-8個月時有的肌瘤可以長到8公分左右,會造成壓迫導致早產或流產。所以還是在懷孕前治療好肌瘤比較穩妥。
  • 帕金森的飲食習慣
    帕金森病患者在飲食上與普通人相比也有著許多相同的基本原則,但還需要根據自身病情對飲食作適當調整。這邊建議: 多吃穀類和蔬菜瓜果,穀類食物如米、面、雜糧等。從穀類中主要能得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等營養,並能獲取身體所需的能量。碳水化合物通常不影響左旋多巴的藥效。
  • 健酮生酮飲食丨在使用生酮期間會有什麼不良反應?
    生酮飲食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低碳飲食法,和其他都低碳飲食相比,它最大的特點是,高脂肪,沒錯,就是高脂肪,國外很多人通過這樣的飲食法,減肥,改善健康,逆轉糖尿病,治療癌症,難治性癲癇病,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等等。
  • 中國發病率最高的三種癌症,醫生:這些幾乎家家都有的習慣很危險
    然而,一旦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受到了影響,二者之間的平衡就被打破了,機體局部的組織就會開始不正常的增長。根據增生組織的分化程度,我們將其分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一般都有包膜包裹,不會侵襲周圍組織,只有在壓迫神經和重要血管時才會對人體造成生命危險。
  • 科學家發現癌基因在染色體外DNA中擴增 可促進腫瘤發展
    此外,ecDNA上帶有的原癌基因使腫瘤細胞對環境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可以響應腫瘤內部環境的變化。先前的研究推測,本質上來說,癌症的誘發是一種「進化」的表現。ecDNA的存在將改變驅動癌症的癌基因的表達方式,癌基因和其周圍的調控區域擺脫了染色體的束縛,從而促進了腫瘤生長,也在腫瘤耐藥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 科學家發現激活PTEN腫瘤抑制因子的新途徑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Reactivation of PTEN tumor suppressor for cancer treatment through inhibition of a MYC-WWP1 inhibitory pathway」的文章,研究人員發現了PTEN腫瘤抑制因子再激活的新途徑
  • 癌基因敲除可完全抑制肺癌發生
    日前,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傳來了好消息,該所腫瘤幹細胞生物學學科組已成功揭示癌基因維持肺癌的發生機制。該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治療診斷學》。  據介紹,HUWE1基因是一種泛素化連接酶,它可通過調節底物的穩定性,控制著細胞內大量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的生物學過程,例如DNA損傷修復、細胞增殖、凋亡、分化以及細胞內穩態等。
  • 哪些因素會誘髮結腸癌
    一說到「癌」,很多人會立馬想到肺癌、胃癌、肝癌、宮頸癌、乳腺癌……那有人就會疑惑,哪些因素會誘髮結腸癌呢? 1、基因突變 癌其實源於人體內正常細胞的惡性分化。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大部分腸癌都是非遺傳性的「散發性腸癌」。
  • 不良習慣會導致身體浮腫,這裡告訴你怎麼祛除浮腫的按摩療法
    浮腫會給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甚至會威脅身體的健康。那麼是哪些因素導致了浮腫的出現呢?專家介紹,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導致浮腫的出現,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祛除浮腫的按摩療法。生活中哪些行為會導致浮腫?因骨盤錯位導致的肌肉緊繃妨礙了血液流動;眼睛下方有黑眼圈:腎臟機能低下,導致血液流通不暢,靜脈色素從而顯現;從不泡澡:身體內部有慢性寒證(如果常泡澡可通過調節適度水壓,促進血液循環);長時間坐在桌前工作:淋巴液與血液滯流;荷爾蒙分泌平衡異常:飲食不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