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會誘髮結腸癌

2020-12-08 騰訊網

近日,一位演員因病離世的事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其原因是因為一個疾病——結腸癌。一說到「癌」,很多人會立馬想到肺癌、胃癌、肝癌、宮頸癌、乳腺癌……那有人就會疑惑,哪些因素會誘髮結腸癌呢?

1、基因突變

癌其實源於人體內正常細胞的惡性分化。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大部分腸癌都是非遺傳性的「散發性腸癌」。散發性結腸癌是一個多基因突變累積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及錯配修復基因的缺失。

基因一旦突變,會改變癌細胞的特定基因,這一變化可以改變基因表達。隨著這些變化的積累,細胞逐漸變得異常,最終會產生癌變。和結腸癌有關的突變基因有APC基因、TP53基因和K-RAS基因等。

2、年齡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結腸癌好發於40歲以上的人群。一般年齡越大,結腸癌的發病率越高。

因為年齡越大的人,接觸到的致癌物質會越多,而免疫力卻在下降,人體的某處(包括結腸)就可能從癌前病變逐漸進展到癌,由早期進展到晚期。

3、腸息肉

大多數的結直腸癌都是由結直腸息肉演變而來的,如果檢查發現了結直腸息肉,那麼就需要儘早進行處理,避免誘發組織發生癌變。

4、高脂高蛋白飲食

此前,德國進行過一項交叉驗證的實驗,有效驗證發現高脂高蛋白飲食導致腸道菌群的改變,從而增加大腸癌發病風險。

正常情況下,菌群結構相對穩定,但在高脂高蛋白飲食刺激下,會導致菌群結構變化,腸道內菌群種類和比例改變導致結直腸癌發病率變化。

雖然脂肪和蛋白質都是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但我們要合理補充。

5、低纖維飲食

膳食纖維大都來自蔬菜水果,它可與致癌物質結合,吸附膽酸及有害物質。另外,膳食纖維不溶於水,具有吸水性,可以促進大腸蠕動,使吸附的致癌物快速排出,減少大腸癌發生。

而很多人都是無肉不歡、偏食不吃蔬菜水果的,膳食纖維攝入過少,不僅容易便秘,腸癌發生機率也會增加。

6、吸菸、喝酒

腸道腺瘤在不良因素刺激下容易惡變,這不良因素就包括吸菸、喝酒。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死於結腸直腸癌的病例中有12%是由吸菸造成的。長期持續吸菸與結腸直腸癌死亡率增高密切相關。酒精攝入與結直腸癌危險性之間,呈一定的正相關,其原因可能是酒精對甲基代謝有不良影響。

7、慢性腸炎病

與結腸癌有關的慢性腸炎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我們知道,癌症是一個長期的慢性的致病過程,而潰瘍性結腸炎病程長且易復發的自身特徵則的確存在著一定的致癌可能。不過,這也僅僅是一種可能性,這個過程並非絕對會發生。因為如果潰瘍性腸炎通過科學的治療,也是可以徹底康復的。

相關焦點

  • 昆明白殿瘋專科治療醫院,白癜風的誘發因素是什麼
    昆明白殿瘋專科治療醫院,白癜風的誘發因素是什麼 時間:2021-01-08 10:14 昆明復美白癜風專科醫院 昆明白殿瘋專科治療醫院鄭克宏指出如果大家平時留心的話,在生活中會發現有很多白癜風患者出現,尤其是近幾年白癜風患者明顯增多,白癜風對更多人的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
  • 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 它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肝炎,顧名思義就是肝臟發炎了,可是為什麼還會有B肝和A肝的區別呢,你知道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嗎,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誘發原因有哪些呢,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正常值是多少呢,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看文章內容吧。B肝表面抗原誘發的原因誘發B肝的原因之一在於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會誘發B肝主要是因為當人體感染B肝病毒後,體內的T細胞會攻擊肝臟細胞,並使其釋放入血的B肝病毒,並與特異性抗體所結合,使得幹擾素生成增多。慢性活動性肝炎也會誘發B肝的生成,主要是由於患者的免疫功能缺陷和免疫調節紊亂,使得機體在感染B肝病毒後複製活躍,易造成感染慢性化。
  • 結腸癌術後能活多久?醫生說,除了治療外不要忽略結腸癌術後飲食
    癌症的發生率仍然不斷在增加,結腸癌就是其中一個。腸癌臨床上稱為結直腸癌,是直腸癌、結腸癌的統稱。據統計,我國大腸癌發病人數已較10年前增長了1倍之多。在中國惡性腫瘤中,大腸癌發病率迅猛上升至第3位,每年約37.6萬人診斷為大腸癌,平均每天約1000人被確診!我們都知道大腸有一定的長度,因此在發現結腸癌的時候通常會採用切除治療,那麼結腸癌術後能活多久呢?
  • 43歲男演員因結腸癌去世,結腸癌難治癒,4類中年人最易中招
    雖然肺癌、肝癌和胃癌才是國內癌症三巨頭,但結腸癌近年來也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增長勢力。結腸癌是一種好發於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處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結腸部位。目前為止已經歸納出來可導致結腸癌發生的因素分為兩類 :(1)環境因素 :飲食習慣、化學致癌物質、腸道細菌、土壤中缺鉬和硒 ;(2)內在因素 :腺瘤、炎性腸病、基因變異、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出現便血,便頻,便秘,粘液血便,腹痛等腸道症狀者,以及大腸癌高發區的中老年人,請提高警惕!
  • 哪些生活行為會誘發白內障
    哪些生活行為會秀髮白內障?年輕人如何預防白內障?什麼是白內障?白內障是晶狀體出現混濁導致光線反射受到影響,讓聚集到視網膜上的光線減少而出現看東西模糊。它是一種經常在老人身上出現的疾病,不過雖說白內障是老年病,但年輕人如果不注意也會患上白內障。年輕人有哪些生活行為會誘發白內障?
  • 漫威男主角因結腸癌去世,便秘、便血、黏液便,有這些症狀的要注意!
    結腸癌趨年輕化的原因 雖然我國患病年齡以41-65歲之間發病居多,但不要以為結腸癌離我們很遠。 結腸癌的原因 除了遺傳背景等其他因素外,結腸癌主要的病因是姑且列為以下幾點: (1)飲食不健康。
  • iScience:揭示利用大麻素來抑制結腸癌發生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諸如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炎性腸病(IBD)是由胃腸道過度的炎症所引發的,炎性腸病患者常常面臨著高風險的結直腸癌;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基於Δ9-四氫大麻酚(THC)的療法或能抑制小鼠結腸癌的發生,THC是一種存在於大麻植物中的大麻素
  • 結腸癌怎麼辦?臨床上針對結腸癌,主要有這幾個治療方式!
    就我國居民易患的癌症統計數據來看,以消化道癌症尤為高發,比如「結腸癌」就是其中一種。結腸癌的出現和生活習慣、遺傳、飲食等多方面有關,臨床上由結腸腺瘤性息肉發展為結腸癌的尤為多見。結腸癌的症狀多以腹痛、大便不暢、便血等為主,很多患者都是在反覆便血之後,被診斷為了結腸癌。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患上結腸癌,為什麼?
    Kaiser 博士表示,傳統上人們認為飲食是導致結直腸癌的一個因素,但對於患結直腸癌的年輕人來說,情況可能並非如此。「過去,我們認為長期食用紅肉會促進結直腸癌的發生,但這對 60 歲、70 歲和 80 歲的老年人似乎更適用。但對於還沒有建立長期飲食經歷的年輕人來說,飲食習慣並不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 哮喘是怎麼引起的 誘發哮喘的10大因素
    以下是誘發哮喘的10大因素。  花粉  花粉:因吸入花粉而引起的哮喘,稱之為花粉性哮喘,在一定地區及季節內因吸入某些致敏花粉,而引起季節性發作或季節性加重的支氣管哮喘。典型者在一定月份內先出現大都為枯草熱等前驅症狀,逐漸形成陣發性的發作。
  • 結腸癌可以治癒嗎?有哪些治療方法?這4種治療方法很常見
    結腸癌屬於常見的惡性腫瘤,雖然是惡性腫瘤,但結腸癌比起其他的癌症來說症狀較輕,一般不容易致命,但就是還同樣有癌細胞轉移的風險,因此最好在癌細胞轉移之前進行有效的治療,那很多人可能就比較好奇,結腸癌可以治癒嗎? 結腸癌到底能不能治癒?
  • 結腸癌多是「拖」出來的,身體的這4個「信號」,或許早已告訴你
    結腸癌是很常見的消化道慢性腫瘤性疾病,現在患病率越來越大,死亡率也相對較高,是多種致癌因素下發生的惡性病變。也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結腸癌以中老年發病率最高,這跟老年人身體抵抗力下降有關係。結腸癌與其他癌症有所不同,結腸癌早期會有一些明顯的臨床表現,可以讓患者早發現早治療。
  • 結腸癌有哪些症狀?直腸癌又有哪些症狀?確診後要儘快手術嗎?
    結腸癌、直腸癌發病原因基本相同,都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遺傳基因等因素有關,因此,兩種疾病往往放在一起討論,但它們的症狀還是有些不一樣,治療也有些不一樣。結腸癌的症狀主要是腫瘤佔位、出血引起。腫瘤初期,相對於寬大的腸腔,它不能引起明顯症狀。隨著腫瘤增大,可能會造成腸腔狹窄、排便不暢,病人或有隱隱約約的腹痛!
  • 結腸癌輔助治療後,如何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
    核心提示:Ⅲ期結腸癌:化療後循環腫瘤DNA分析可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點亮CRC無化療治療希望的BEACON試驗結果遭質疑?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患胃癌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Ⅲ期結腸癌:化療後循環腫瘤DNA分析可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點亮CRC無化療治療希望的BEACON試驗結果遭質疑?
  • 腸道菌群有助於結腸癌篩查?
    >‍‍※  ‍‍據報導稱,結直腸癌患者會出現腸道菌群異常>結腸癌或癌前息肉的檢測率提高5倍。‍患有腺瘤或結腸癌的患者會大量消耗腸道正常菌群,細菌學試驗利用這一點將他們從正常結腸黏膜中區別開來,他們補充道。
  • 29歲研究生查出結腸癌,只因點過一年時間外賣?醫生有話要說
    事實上,這類新聞幾乎時不時都會出現,什麼點了一年外賣確診結腸癌、吃了一年的燒烤確診結腸癌......難道吃外賣、吃燒烤真的如此「罪孽深重」? 而結腸癌的發生,主要是平時長期高脂肪飲食,以及纖維素攝入不足,另外還有環境與遺傳因素,跟你吃不吃外賣沒有多大關係。
  • Cancer Res:科學家揭示結腸癌發生及轉移的分子機制
    2018年9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盧森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一種負責癌細胞擴散以及結腸癌患者癌症轉移發生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有效抑制腫瘤生長的新型療法。
  • 結腸癌的臨床表現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結腸癌發病率明顯升高,尤其是在大城市當中,甚至有超過直腸癌發生率的趨勢。結腸癌早期臨床表現隱匿,多數患者就診時已發展至晚期。結腸癌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這常常是結腸癌最早出現的症狀。 2.腹痛。結腸癌的腹痛不同於急腹症,常表現為持續性隱痛,並且定位不明確,如果結腸癌患者伴發腸梗阻,可出現陣發性絞痛,並且會伴隨其他腸梗阻症狀,比如腹脹、嘔吐以及肛門排氣排便的停止。 3.腹部腫塊。
  • 科學家發現新的結腸癌抑癌基因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陳雁小組新發現了結腸癌的一個抑癌基因PAQR3,並從細胞、動物和人群三個層面
  • 除了吸菸,還有哪些因素會引起肺癌?這7個高危因素,不得不防
    一提到肺癌人們勢必會想到吸菸,吸菸並不是引起肺癌的危險,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其他導致肺癌的高危因素。 除了吸菸,還有哪些因素會引起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