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怎麼辦?臨床上針對結腸癌,主要有這幾個治療方式!

2020-12-05 醫說健康

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在提到癌症的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兩個字:絕望!甚至有人認為,患上癌症後只有等死,完全不能進行治療。但實際上,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能在早期發現癌變,並根據醫生建議進行科學治療,不僅壽命有所延長,甚至有部分還能達到臨床治癒的標準!

就我國居民易患的癌症統計數據來看,以消化道癌症尤為高發,比如「結腸癌」就是其中一種。結腸癌的出現和生活習慣、遺傳、飲食等多方面有關,臨床上由結腸腺瘤性息肉發展為結腸癌的尤為多見。結腸癌的症狀多以腹痛、大便不暢、便血等為主,很多患者都是在反覆便血之後,被診斷為了結腸癌

目前,臨床上針對結腸癌,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治療方式:

1、手術

手術幾乎能適用於所有分期階段的結腸癌患者,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選擇的手術方式也不相同,早期多以局部切除術為主,通過手術將病灶去除。如果腫瘤生長的比較大,且醫生懷疑周圍有分布的癌細胞,一般會採取結腸切除吻合術,也就是切除患者一部分結腸,包括了病灶和部分正常組織,然後將斷掉的結腸吻合起來。

2、化療和放療

手術只能切除可見的病灶,但癌細胞還可能潛伏在正常組織中,所以有40%~50%的患者最終可能會出現復發和轉移,這也是威脅患者後期生存的主要因素。而化療就對有復發或轉移高危因素的患者有重要作用,通過輔助化療能降低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

不過,化療不僅會殺死體內的癌細胞,同時還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影響。所以,患者在化療時刻能會出現渾身無力、白細胞減少、食欲不振等多個症狀。如果本身病人的情況就比較差,就可能無法承受化療造成的各種不適,甚至可能會加重病情。所以,化療也需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而放療其實就是放射性治療,一般都是用於結腸癌晚期,且出現轉以後的治療方法。此時患者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手術時機,使用放療能將轉移灶注意清除,消滅體內多餘的癌細胞,以此來延長患者生命。

3、免疫細胞治療

這是近些年常用到且較為成熟的抗癌方法,在做完病灶切除手術後,為了提高機體免疫系統的活性,且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就可進行免疫細胞治療。這種療法主要就是:免疫細胞在經過培植、激活和訓練之後,注射進患者體內,通過獲得癌細胞的抗原信息,使得免疫細胞在發現癌細胞的第一時間,就可對其發起攻擊,並將其徹底摧毀,它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轉移,控制病灶進一步發展。

以上幾種,就是臨床上常用到的治療結腸癌的方式,對於結腸癌患者來說,只有儘早治療,才能提高預後效果。而想要儘早發現結腸癌變,最佳的方式就是「體檢」!特別是有結腸癌家族史、腺瘤性疾病、慢性結腸炎的患者,更不能忽視體檢工作。

相關焦點

  • 結腸癌的臨床表現
    結腸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一部分,由近至遠依次分為盲腸、升結腸、結腸肝曲、橫結腸、結腸脾曲、降結腸以及乙狀結腸,其中,盲腸之上有闌尾開口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結腸癌發病率明顯升高,尤其是在大城市當中,甚至有超過直腸癌發生率的趨勢。結腸癌早期臨床表現隱匿,多數患者就診時已發展至晚期。結腸癌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
  • 結腸癌可以治癒嗎?有哪些治療方法?這4種治療方法很常見
    結腸癌屬於常見的惡性腫瘤,雖然是惡性腫瘤,但結腸癌比起其他的癌症來說症狀較輕,一般不容易致命,但就是還同樣有癌細胞轉移的風險,因此最好在癌細胞轉移之前進行有效的治療,那很多人可能就比較好奇,結腸癌可以治癒嗎? 結腸癌到底能不能治癒?
  • 結腸癌術後能活多久?醫生說,除了治療外不要忽略結腸癌術後飲食
    癌症的發生率仍然不斷在增加,結腸癌就是其中一個。腸癌臨床上稱為結直腸癌,是直腸癌、結腸癌的統稱。據統計,我國大腸癌發病人數已較10年前增長了1倍之多。在中國惡性腫瘤中,大腸癌發病率迅猛上升至第3位,每年約37.6萬人診斷為大腸癌,平均每天約1000人被確診!我們都知道大腸有一定的長度,因此在發現結腸癌的時候通常會採用切除治療,那麼結腸癌術後能活多久呢?
  • 暖心提醒:得了結腸癌不等於「死刑」,這3個治療方式能幫忙
    大部分患者在結腸癌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就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排便習慣改變的情況,有時還會經常腹痛、便血的情況。如果有這些情況發生都應該警惕結腸癌,通過正確的方式控制疾病發展,這樣才能夠防止結腸癌病情加重。另外,結腸癌出現之後應該積極應對,通過正確的方式來治療。那麼,關於結腸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 患上結腸癌,還能活多長時間?醫生:不同分期,治療方式有不同
    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結腸癌這種疾病早期是可以診斷出來的,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不僅壽命能夠延長,而且治癒率也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人患上結腸癌這種疾病之後,可能都比較關心一個話題:就是患上結腸癌,還能活多久?
  • Nat Med:臨床試驗表明術前免疫療法對結腸癌患者是有效的
    在一項創新性的稱為NICHE的II期臨床試驗中,來自荷蘭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患有結腸癌但沒有遠處轉移的患者,在等待手術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短期的免疫治療來獲益,這是因為這可以使得腫瘤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縮小或清除。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會清除掉癌細胞。
  • Cell:人類結腸癌蛋白質基因組學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療策略
    2019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貝勒醫學院、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華盛頓大學、範德堡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患者的結腸癌組織產生的全部基因和蛋白的分析,對這種腫瘤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並指出新的癌症生物學機制和可能的新治療策略。
  • 結腸癌多是「拖」出來的,身體的這4個「信號」,或許早已告訴你
    結腸癌是很常見的消化道慢性腫瘤性疾病,現在患病率越來越大,死亡率也相對較高,是多種致癌因素下發生的惡性病變。也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結腸癌以中老年發病率最高,這跟老年人身體抵抗力下降有關係。結腸癌與其他癌症有所不同,結腸癌早期會有一些明顯的臨床表現,可以讓患者早發現早治療。
  • 結腸癌輔助治療後,如何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
    核心提示:Ⅲ期結腸癌:化療後循環腫瘤DNA分析可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點亮CRC無化療治療希望的BEACON試驗結果遭質疑?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患胃癌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Ⅲ期結腸癌:化療後循環腫瘤DNA分析可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點亮CRC無化療治療希望的BEACON試驗結果遭質疑?
  • 研究發現核轉錄因子對結腸癌的重要作用
    ,這對於解析結腸癌病理機制,以及這種轉錄因子的新功能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誌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方靖研究員,方靖研究員現任營養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及腫瘤研究團隊和食品安全研究團隊的研究員,主要從事瘤血管及腫瘤的發生機理;腫瘤的預防和幹預等方面的研究。 結腸癌是全球第二位的癌症死亡原因。當前的治療通常採用手術結合化療,治療幹預後,患者通常獲得緩解,可持續數月或幾年。
  • Cancer Cell重大發現 維生素A治療結腸癌
    2015年12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結腸癌是導致癌症死亡的一個重要癌症類型,同時也是經常對治療方法產生抵抗的一種癌症類型。結腸癌發生治療抵抗的原因有很多,而癌症幹細胞的存在是引起癌症復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傳統治療方法通常不是特別有效。 最近來自EPFL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條重要信號通路或可用於對抗結腸癌復發情況。通過維生素A類化合物治療,將癌症幹細胞內一個被關閉的基因重新激活可以幫助清除癌症幹細胞並防止發生復發和轉移。
  • ESMO局部結腸癌臨床實踐指南8大推薦要點一覽!
    結腸癌(CRC)的風險因素可分為生活方式或行為特徵和遺傳因素兩大類。應根據CRC個體發生風險調整篩查試驗。年齡被認為是散發性結腸癌的主要不可變危險因素:近70%患者年齡為65歲以上,40歲之前散發性結腸癌很罕見,有研究顯示,40-44歲年齡組發病率有所增加。
  • 名醫專訪 上海新華醫院普外科陸巍:結腸癌的診斷和治療
    對於不同分期的患者,有不同的治療方式,確定腫瘤的治療方式前需要給患者進行術前的分期。 一期大腸癌侵犯黏膜、黏膜下層還有部分肌層,如果這個腫瘤只長在黏膜層或者侵犯了一部分黏膜下層,但是腫瘤的惡性程度還是比較低的時候,這樣的患者通常可以通過結腸鏡的方法直接把腫瘤消滅掉。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患上結腸癌,為什麼?
    在得知電影《黑豹》的男主角 Chadwick Boseman 最近因結腸癌去世的消息後,許多人感到非常的震驚。結腸癌通常被認為是老年人的疾病,而Boseman只有43歲。希望之城外科部結直腸手術系臨床助理教授Mark Hanna博士認為,將結腸癌當作是「老年癌症」其實是人們的一種誤解,對於年輕人來說,結腸癌是致命的。
  • Nature子刊:手術前的免疫療法對結腸癌有效
    荷蘭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NICHE研究的新發現,是一項創新的II期臨床試驗。醫學腫瘤學家Myriam Chalabi及其同事在4月6日將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研究發現,患有結腸癌但遠處無轉移的患者可以在等待手術的同時接受短期免疫治療,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縮小或清除癌細胞。
  • Cell:抑制TAK1蛋白促進結腸癌細胞凋亡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藥理學和實驗療法部助理教授Anurag Singh博士在芝加哥召開的美國癌症研究屆年會上公布了他最近有關靶向治療結腸癌的工作進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Cell雜誌上。每年,有超過一百萬的結腸癌病例被確診,在全世界範圍內結腸癌會造成約60萬人死亡。這些病例中有一半以上發現有KRAS基因的突變。在美國,結腸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變是非常常見的,但靶向KRAS基因的治療藥物臨床效益卻不甚樂觀。因此,KRAS基因突變的患者通常都面臨非常有限的治療選擇,並且臨床預後很差。
  • 結腸癌難治癒,哪些人容易被盯上?醫生勸告:這4類人儘早做腸鏡
    近日,漫威電影《黑豹》男主罹患結腸癌英年早逝的消息,讓不少漫威迷為之惋惜,結腸癌這一難纏醫學難題,再次受到大家的關注。結腸癌為何難治癒?臨床上結腸癌可分為四期 ,第一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90%,第二期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第三期則可以達到50%-70%,但是,到了第四期晚期,此時腫瘤已經發生轉移,術後5年生存率也就大大降低,甚至連5%都達不到。
  • 「肉食動物」易患結腸癌
    別以為只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才會導致癌症,對於結腸癌來說,飲食的威脅顯然重要得多。近日,日本就發現了結腸癌與飲食的秘密。專家告誡大家,平時別過度吃肉,否則容易導致結腸癌的出現。  「肉食動物」易患結腸癌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通過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愛吃肉的女性患結腸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1.5倍。這一結果是通過對大阪、巖手、茨城、秋天、新瀉、長野、高知、長崎、衝繩等九縣的45~74歲的男女共約8萬人10年以上的追蹤調查得出的。
  • 醫生:讓超級英雄都受不住的「結腸癌」,離我們並不遙遠
    「『超級英雄』也遭不住的『結腸癌』,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最近的幾天,接連有兩位名人因為疾病而上了熱搜。一位是因為「潰瘍性結腸癌」而辭去日本首相一職的安倍晉三,一位是因為「結腸癌」過世的《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兩位患上的疾病中,都有「結腸」一詞,其實這兩種疾病,也的確有所聯繫。
  • 篩查結腸癌,糞便DNA檢測靠譜嗎?
    結腸癌的篩查,通常有結腸鏡篩查以及糞便篩查兩種方式。此外,結直腸在癌變過程中還會發生一系列DNA改變,而這些DNA也會脫落在糞便中,因此,近年來臨床上誕生了一種篩查結腸癌的新方法——糞便DNA檢測。 什麼是糞便DNA檢測? 糞便DNA檢測是一種檢測糞便樣本中,細胞DNA改變的非侵入性方法,是篩查結腸癌的一種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