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快要出來了,自然會有成績的分析和比較。高考分出來的時候會分為幾個段,一個是一本,一個是二本,還有就是專科。
有些人會拿550分和650分相比,一個是高等中的低等,一個已經算是高等中的中等了。這兩個分數是有差別的,不單單是差了一百分,不單單是六門分別都差了些分數。我們應該透過表面看本質,雖然可以說都是能上一本的,好的一本和比較弱一點的一本其實多多少少沒差,所以有很多人都不當回事,這邊我要說。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
1、擅長程度
定義裡每一個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其實可以認為是對的,但是擅長的程度不是都一樣的。試卷中有些題目就是讓提高的人做的,做出來的就證明他們是擅長這一塊地,而這一塊正好能夠幫助他們在高考中脫穎而出。所以當這樣的高分出現的時候就應該有所注意自己應當是擅長這一方面的。
2、細心程度
有些拉分點不單單是難題還有簡單的題目也是拉分的,簡單的可能會有陷阱在裡面,如果我們看到一些平常做多了的題目,我們會習慣性地寫下答案,但有時候這樣的題目它會有陷阱放在裡面,粗心的或者是不夠細心的就可能會出錯。
3、個人的自信心
考這樣分數的人內心就會比考550分的人自信。首先學校的等級就比他們高了很多級,其次名次他們就領先了550分很大程度。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
1、我們可以想像一下650分可以上985211但是550分可能只能上211,看當時的政策,或者可能連211都上不了。這時候國家的政策肯定是偏向於985211一點,這是雙一流學校。在裡面的機遇也更大一點。
2、學校的知名程度也不一樣,對於雙一流學校聽聞的人會更加的多,這時候如果是企業選擇的話,自然會採用更多人知曉的學校。好的學校就像你的門面,拿這個去應聘會加大入選率。
對於學習這一方面,因為政策一變再變有很多人都分不清什麼分數算高什麼算不高,就會覺得考了550就已經很高了,就挺驕傲的了,而讓自己鬆懈了下來,在大學的時候就開始了玩樂生活,其實不然,我們應該按照名次來看自己的成績。
看自己的名次在自己所在的省內的排名是多少,這樣就能估摸著自己的能力。但是首先要提及一點,不論自己的成績是好是壞,考上的學校是好是壞,都不能放棄努力。
家長也應當給予觀察,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有所了解,不能當不知者,了解自己孩子所處的程度如何,了解自己孩子所擅長的是什麼。但即使高考的這些科目都不是孩子所擅長的,基礎還是要做好,我們應該清楚,基礎智商都是一樣的,基礎一定要做好及完善。家長也不要盲目的攀比,要知道別人能夠做到的,自己的孩子可能已經努力了,但是效果不好這不能怪他們,應該以他們為先,了解他們的內心。
對於學生而言,高考的重要性在心裡應該要有所明白,有效的學習,不要以自己不懂不知道來作為自己逃避學習的理由。在高中學習過程中應該儘量的把基礎搞懂,因為高考考的最主要的還是基礎,基礎一定要明明白白的,難題所佔的面還是不多的,最主要的還是基礎。
高考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考驗,考驗很多方面,最重要的還是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