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彙量豐富 紐西蘭12歲華裔女孩翻譯英文童話故事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報導,許詞是一個12歲小女孩的名字,今年上中學二年級,小小年紀的她,已經翻譯完成了一本著名的童話故事書《害怕黑暗的小貓頭鷹》,對於生活在紐西蘭的華裔孩子來說,用英文寫作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用中文寫作,卻的確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呢。

  許詞出生在紐西蘭,兩歲多開始認漢字,5、6歲時已經可以認4000個漢字,基本上完成了漢字的識字任務。那麼小就有4000的詞彙量,現在呢?

  她的媽媽說,沒有專門測試過,她現在的詞彙量,跟一個成年人的詞彙量一樣多,或者更多一些,她2011年參加過漢語託福考試,通過了漢語託福6級。她從小喜歡閱讀,從閱讀簡單的童話書開始,到現在可以閱讀包括《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不過許詞說她最喜歡的還是童話和魔幻故事,如《哈利波特》。

  媽媽給她買了滿滿三個書架的書,她大部分都讀過。有些喜歡的書,她會一遍遍地讀。除了自己買書,還從圖書館借閱大量的書。媽媽說,自從10歲那年,給她買了《哈利波特》後,她就非常喜歡,讀了都有近百遍了。許詞說,除了魔幻故事,她也喜歡校園故事類書。

  跟許詞聊天是一件非常有趣,但也是很有挑戰的事情,因為她有著巨大的閱讀量,有很多她讀過的書,我們沒有讀過,一個12歲的孩子說出了我們成人沒聽過的書名,這事簡直有點不好意思。

  許詞非常喜歡寫作,每天都寫,寫的最多的就是童話故事。看許詞的寫作,遣詞用句非常準確,描寫事物也都精確和細緻。這跟她有著大量的閱讀是分不開的。

  她寫在學校的故事,出去旅遊的故事,跟朋友一起玩的故事,後來,有一段時間,媽媽發現她不寫作了,就問她為什麼不寫了,她說:「我沒有故事可寫了。要寫的東西都寫完了。」媽媽就說:「把你喜歡的書翻譯成中文不是很好嗎。」許詞聽了很贊同,有很多她喜歡的書,她可以翻譯成中文,不但可以提高中文寫作能力,對於英文也有很好的幫助。

  她的英文和其它科目的成績都很棒,成績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還學習鋼琴和水球。媽媽說,除了鋼琴和水球這些專業性非常強的科目,基本上孩子們的學習都沒有在外面補習過,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

  對於各門功課都那麼優秀的許詞來說,長大想從事什麼行業呢?她說長大以後想成為一個作家,用英文寫作,然後再翻譯成中文。小學時,她用英文寫的作品,就在英文媒體上發表過,她說,她就是喜歡寫作,小時候,她喜歡聽故事,現在,有很多故事她也想寫給別的小朋友聽。

  最近剛剛完成的這個作品,是一部翻譯的作品,大約有一萬多字,媽媽說:「我覺得她翻譯得得很好,出乎我的意料,以前我幫他修改一下詞彙,但是這次完全沒有做任何修改。我自己搞化學的,也不是搞文字的,所以除了個別的錯別字,也很少幫她修改什麼。」

  許詞有個姐姐叫許詩。詩詞成為這姐妹兩個的名字,不用說,這個姐姐也一定是好生了得。許詩同樣是兩歲開始學認字,5歲時漢字量就達到4000,比妹妹似乎更勝一籌。

  許詩出生在中國,7歲時來到紐西蘭,這或者是她漢語更好的原因之一吧。她從小喜歡閱讀和寫作,在12歲時,也翻譯過幾部英文作品。作品也在報上發表過。母親說,翻譯英文作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對於漢語更感興趣。而發表文章也是為了鼓勵孩子的學習,讓孩子有些成就感,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鼓勵,孩子當然就更需要了。

  許詩的中英文俱佳,從小到大學業成績都十分優秀,一直在班上保持第一名的好成績。現在已經研究生畢業,大學學的是醫學,研究生學了教育。目前她已經考了一個Kumon教學資格證書,打算自己辦教育。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2歲開始認字,7歲學寫字,8歲開始寫東西,12歲翻譯英文作品,這是許媽媽教育兩個孩子的途徑。

  對於兩個孩子在學習上的成功,她說:每個孩子都有天賦,都可以成功。只要抓住合適的教育時機。

  對於教育,許媽媽有自己非常豐富的經驗,兩個孩子的成功教育,也使得很多人都向她討教成功的經驗。

  她說,教育開始的時機非常重要,很多人認為2歲多一點的孩子還不懂事,無法教育。其實,孩子越小,越容易教育。我們漢字是象形文字,漢字的學習對於智力有很好的開發。剛開始不要強迫孩子學習,跟孩子做遊戲。從書裡找幾個字,做成卡片,找孩子高興時,問問,看看孩子可以記住幾個。第二天再問問,她會多記住幾個,這樣,很快孩子就學會了認字。把這件事情當成一個遊戲,孩子就不會有壓力。

  她認為,強迫孩子學習的後果只能讓孩子厭倦學習,她非常注重快樂教育,在孩子高興的時候,學的東西一定記得特別牢固。

  到了6、7歲,孩子可以學寫字,8、9歲,可以寫一些簡單的故事,能力稍強後,可以翻譯她們喜歡的作品,堅持每天都做,每天都有進步,孩子就會很有成就感。

  許媽媽說,漢字的認字部分最好能在進學校讀書之前完成,假如孩子進了學校,學校和同學的影響,就會使得孩子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英文上,因為對於學齡兒童來說,學校和小朋友的影響一定大過家庭的影響。

  許媽媽認為,漢語的學習完全是一種家庭的教育,重在堅持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如果完全推給學校,則很難有特別好的效果。她堅持讓孩子在家裡說漢語,不允許孩子英語和漢語夾雜著說,有時孩子說出一個英文單詞,因為不知道漢語該怎麼說,她都要求孩子通過查字典知道漢語怎麼說。她說,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漢語水平,如果今天允許說一個英語單詞,明天就會說兩個單詞,等到後天可能滿口都是英語了。(康妮)

相關焦點

  • 紐西蘭12歲華裔女孩翻譯英文童話故事
    許詞(左)、許詩(右)和媽媽  中新網8月13日電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報導,許詞是一個12歲小女孩的名字,今年上中學二年級,小小年紀的她,已經翻譯完成了一本著名的童話故事書《害怕黑暗的小貓頭鷹》,對於生活在紐西蘭的華裔孩子來說,用英文寫作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用中文寫作
  • 3歲2500+詞彙量,與外國人對話無壓力,我是怎麼給寶寶英語啟蒙的
    在開始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我們家孩子英文啟蒙的一個情況:她在兩歲的時候,聽說詞彙就已經達到了1000以上,三歲的時候,詞彙達到了2500以上,然後現在可以用英文的思維去思考,也可以和外國人進行一些日常的交流。現在看一些英文原版的對話和動畫片是完全沒有壓力的,我們在家經常會看一些英文紀錄片,她都是看得津津有味。
  • 在紐西蘭殺妻棄女華裔嫌犯在美落網(圖)
    新快報訊 美國警方於當地時間2月28日證實說,被控去年在紐西蘭殺死自己的妻子、並將3歲的女兒遺棄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火車站的華裔男子薛乃印在美國被捕。被當地華裔認出制服據美國媒體報導,現年54歲的嫌疑人薛乃印是28日晚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郊區的一個公寓裡被制服的。當地警長馬拉克·約翰森說,警方在晚上接到了一個當地居民的電話,說他們抓住了一個兇殺疑犯。
  • 用這個方法記單詞,4歲孩子的詞彙量趕上初中生
    在《時間的朋友》2019跨年演講中,在講到關於國內教育問題時,院長看到了這樣一個例子:兩個在北京海澱的家長聊天,一個問另外一個:「我們家閨女5歲,1500的英語詞彙量夠嗎?」另外一個回答:「在美國夠了,在海澱不夠。
  • 5歲女孩視頻教學英語;粉絲,家長教育方式與應採兒不謀合
    有20萬粉絲的五歲女孩視頻教學英語她今年5歲,英文名是Catherine,如果你聽她的英文的發音,而不管她年齡多大,你都會感到羞恥。不僅如此,她還擔任「小老師」,英語的視頻教授。她的英文詞彙量已經達到3000;很多人可能不明白,這意味著,例如,你可以理解;現在初中生的要求是1600個單詞,高中生的詞彙量是3800個單詞;你會知道她的詞彙量接近於高中生的水平。憑藉她流利的英語口語,她發表了一些簡短的演講,她的粉絲已經累積到20萬。
  • 推薦3個國外超火的詞彙量測試網站!
    問得再明白一點,詞彙量有多少了呀?今天小E就來解決大家的疑問!給大家推薦3個免費且不用翻牆的網站,根據不同年齡段、英文基礎,孩子們的不同需求,只需在家花上10分鐘,就能測出娃的詞彙量!快來一起試試吧!Mr.Anker Tests網址:http://henryanker.com/適合年齡:3-12歲對於學齡前,英語啟蒙了一段時間的娃,這個軟體真的強烈推薦
  • 梁文博12歲小姨子客串翻譯 流利英語驚豔
    她名叫王雨垚,今年12歲,在北京一所國際學校就讀,由於學校日常都是使用英語交流,因此已經具備了很強的英文能力。梁文博與利索夫斯基同屬一家經紀公司,兩人平時私教也很好,利索夫斯基來到北京後,與梁文博一同參加了很多活動,王雨垚也有參與。
  • 這20套1—7歲的雙語繪本,中英閱讀兩不誤,真是省了不少錢~
    一般雙語繪本編排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英文為主體,中文翻譯被放在書的最後幾頁;另一種編排為中英文在同一頁上,即英文後面緊跟中文。選哪種編排的雙語讀物,可根據自身的要求和語言能力來決定。我把推薦的書單目錄先列出來,然後再一一詳說。
  • 焦慮|孩子滿3歲,同伴之間的詞彙量可能相差了3000萬
    聽到「3000萬詞彙鴻溝」這個數字,相信大多數的我們都莫名地陷入了焦慮。孩子滿3歲,同伴之間的詞彙量可能就相差了三千萬。而且,就算孩子在進入學校教育後進行詞彙的惡補,這種鴻溝也很難填平。不同家庭環境下孩子的詞彙量對比表此外,這項研究還表明:家長跟孩子的互動交流方式塑造了孩子的未來。
  • 兩代英國人都愛的童話繪本,中英雙語,有娃必入
    是的,上面這18個故事,都是從《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童話故事中精心挑選而來的。 每一個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經久流傳的經典好故事。
  • 寶寶3歲半,英語詞彙量超500,沒上培訓班,我怎麼做到的?
    而且根據孩子的大腦發育特徵來看,也確實是在0-7歲之間是孩子學習英語的最佳時間段,在這之後,孩子當然也能學得很好,但是要耗費的時間、精力成本就會大大增加。我在我家寶寶今年3歲半了,英語聽說的詞彙量已經超過了500了,當然和網上動不動就超過好幾千的沒法比,但是和生活中的很多孩子相比,其實詞彙量掌握的算是多的了,而且家裡以及周圍環境也並沒有外國人,因為孩子在3歲,所以我也並沒有帶他上任何的培訓班。
  • 9歲西南交大子弟小學女孩上聯合國英文演講,她的英文怎麼學的?
    近日,一個9歲的女孩火了!這個對著鏡頭跟大家用地道英語打招呼的,就是剛剛登上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演講的四川成都女孩黎子琳,她現在是一名四年級的學生,就讀於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學子弟小學。西班牙馬德裡當地時間12月7號下午兩點,在迪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角」系列邊會上,來自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子弟小學四年級(2)班的黎子琳同學用流利的英語發出宣言和呼籲,以「青年的力量·青年的責任」為主題發表了全英文演講。在此次大會上,新華社、中新網和央視等國內知名大媒體和印度尼西亞、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外媒對黎子琳進行了相關採訪。
  • 美網站:英文詞彙「零翻譯」現象在華引爭議
    美國inagist網站5月2日文章,原題:為何一些英語詞彙在中國引發爭議如今,若你聽到中國人的電話交談內容,常蹦出一些英語短語,如Okay、Cool、Byebye等。在今天的中文出版物中,英語縮寫和首字母縮略詞也常出現,而不加任何中文翻譯,最常見的有GDP、WTO、Wifi、CEO、MBA、VIP及PM2.5等。這種被稱為「零翻譯」的現象引發激烈爭論,中國官媒也加入到辯論中。最近一篇評論標題是「『零翻譯』何以大行其道」。作者發問,為何諾基亞和摩託羅拉能譯成漢字,而iPhone和iPad就沒翻譯過來。
  • 5歲混血說英語笑壞老爸,單詞量不及4歲的醒醒,章子怡做對了啥?
    不過,同樣是星二代,章子怡的女兒醒醒,4歲時英語詞彙量就超豐富,口語也很流利。章子怡是怎麼做到的呢?原來,在醒醒剛會爬的時候 ,章子怡就開始給醒醒閱讀各種兒童英文繪本、唱英文歌、做英文互動小遊戲。我記得我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女孩的爸爸,從女兒襁褓時,就給她讀英語。
  • 推薦丨這份適合3-14歲兒童的權威英文書單,請為孩子收藏
    團長說:想讓孩子學好英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定少不了閱讀英文原版書籍這一種。今天團長要跟各位家長分享《紐約時報》權威書評人評的年度少兒讀物。這份共25本書的書單,分別適合3歲兒童至14歲以上青少年閱讀。
  • 他4歲閱讀量超百萬,她8歲能翻譯英文小說,小學霸是怎麼煉成的
    他4歲閱讀量超百萬,她8歲能翻譯英文小說,小學霸是怎麼煉成的大家都很清楚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非常關鍵的。自古就有這麼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也就是說孩子在這兩個階段基本上決定了其未來將會如何。一位是吳京的兒子吳所謂,他3歲就會自己看書了,到了4歲不僅閱讀量超百萬,還能用英文為自己寫影評了,還在幼兒園的他已經被某所知名雙語學校錄取,這麼小的年齡就已經是學霸了。另一位是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她8歲就能翻譯英文小說,10歲用英語溝通沒有任何障礙,現今拿下了5個一等獎。那麼,這兩位小學霸是怎麼煉成的呢?
  • 炫富千金:26歲美籍華裔富二代女孩走紅
    美國NBC真人秀將富二代們的生活搬上屏幕,美籍華裔商人、金鷹集團總裁的小女兒因炫富走紅,受邀參演。她稱自己從小就和媽媽逛香奈兒、愛馬仕。 網易教育訊 據每日郵報報導,NBC真人秀節目將美國富二代們的奢華生活搬上屏幕,美籍華裔商人、金鷹集團總裁王恆的小女兒Dorothy Wang(王宣琳)因炫富走紅,受邀參演。她宣稱自己未來打算就是繼承家業。
  • 一個充滿童話故事的國家——小美人魚的故鄉
    小美人魚的故鄉就是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而哥本哈根的標誌之一就是那個根據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海的女兒塑造的美人魚像。哥本哈根是一個到處充滿浪漫色彩的童話之鄉,除了美人魚像,這裡還擁有眾多的講述著神秘故事的青銅雕塑。
  • 8歲女生的原創英文童話:The Magic Candy【魔書堡英文】
    @魔書堡,也可以找到我們魔書媽媽說:這是8歲的青青同學創作的英文童話小故事,口語流利,故事精彩,據說這是她每晚和媽媽聊天時現編的(還有好多精彩滴)。因為對小朋友來說,英文學習的目的就是能閱讀會交流,甚至用英文思維方式,在這些自己創作的小故事裡,青青幾乎都能做到了。更更更關鍵的是,正在上三年級的青青一直在國內生活長大,沒有上過國際小學,爸爸媽媽也不是海歸。她的英文為什麼這麼棒?這其中的秘訣我正追著青青媽談經驗,你們要是有什麼想問的,就趕緊把問題拋過來吧。
  • 他如何把「么師」一詞翻譯成英語
    走馬古鎮武廟  如果說《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能風靡世界,那麼居功至偉的除了童話的作者,一定就是那些把原版童話從德文和英文翻譯成各種文字的翻譯者。  在重慶,我們的「走馬故事」,也在一位翻譯者的努力之下,從接地氣的重慶話變成了英文版,就像格林童話一樣,通過文字的魅力,影響萬裡之外的外國孩子們。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王渝鳳/文 通訊員 王茂松/圖  古鎮的故事讓他留下  陶克辛的身份比較多,如今,他是九龍坡區走馬古鎮上的一位古董店老闆,也是「走馬故事」的翻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