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點擊「鉛筆經濟研究社」藍字,歡迎關注並置頂。
共計1980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
作者:薛兆豐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本文選自「得到」App訂閱專欄《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每天十分鐘,構建完整的經濟學思維。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訂閱,與馬化騰一起學習經濟學。
公平和效率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大家經常討論的問題,大家一般會覺得,要麼是公平優先,要麼是效率優先,它們兩個是此消彼長、互相對立的關係。
每當我聽到有人這麼說的時候,就想起一個故事,那就是非常經典的「馬糞案」,那是100多年前的一個真實案子。
1 幾堆馬糞引發的官司
這個案子發生在美國,1869年4月6號,案中原告請了兩個幫工,到馬路上撿馬糞,晚上6點鐘開始幹活,幹到晚上8點,兩個小時。這兩個幫工,在馬路上堆了18堆的馬糞。馬糞可是寶貝,堆起來以後,馬糞太多拿不動,兩個幫工就回去找車去了。
這18堆馬糞也沒做任何標誌。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見了這18堆馬糞,就問巡邏的人這馬糞有沒有主人,有沒有讓別人把這馬糞給搬走。巡邏的人說,不知道這馬糞是誰的,也沒有讓人去搬走。
被告聽了以後,覺得這馬糞沒有主人也沒有標誌,就把馬糞搬回自己家裡,撒到自己的田裡去了。
到了中午,昨天的那兩個幫工帶著車過來了。看見馬糞沒有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被告拿走了。雙方發生爭執,最後告到法庭上。
2 鼓勵創造財富,還是標記財富?
如果你是法官的話,會把馬糞判給誰?
要很較真的話,你當然會說,這馬糞真正的主人是馬,是馬拉的;或者,第二個主人就是馬的主人。
在案子裡面,這點確實也是辯論過的。他們雙方,原告和被告都認為馬糞的第一個主人就是馬的主人。但馬的主人已經放棄了對馬糞的擁有權,他把馬糞丟在路上,已經走了。
於是原告說,是他自己派兩個幫工把馬糞堆起來,付出了勞動,所以馬糞應該屬於他。但是被告說,不對,這馬糞掉到地上,它就屬於地上的一部分,這個地是公家的,所以不屬於原告。原告讓幫工把馬糞堆起來,只是改變了馬糞所在的位置,並沒有改變它原來的所有權,所以馬糞不歸原告所有。
從公平的觀念出發,你能說出誰對嗎?雙方好像都有一點道理。
但我們想想,這馬糞是經過人類無差別的勞動堆積起來的,它是財富,那麼這財富應該歸誰?最重要的是,我們到底要鼓勵創造財富,還是鼓勵對財富做出標誌?
僅僅18堆馬糞屬於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判決本身對後代人的影響,以及對後代人行為規範的影響。
3 保護財富是社會財富積累的前提
我們先把公平放在一邊。設想一下,這世界有兩個村子發生同樣的案子。唯一不同的是,在第一個村子裡,把馬糞判給了原告,也就是堆積馬糞的人。第二個村子把馬糞判給那個看見馬糞,就把馬糞拿走的人。這兩個村子,過50年、100年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可以設想,在第一個村子裡面,由於把馬糞判給了創造財富的人,那麼生長在這個村子裡的人,就會有一個預想,凡是聚積了人類勞動的財富,你就不能隨便拿走它,你就要設想它是有主人的,要尊重別人的財富,不能見到好東西就拿走。
那在這個村子裡,人們保護財富所需要的努力就不用很大,就不會抵消財富本身的價值。只有這樣,人們才會積極地去創造財富、積累財富。於是,這個村子能活下來,而且會活得越來越好。
另一個村子,你只要看見別人的東西沒人看管,就可以把它拿走。這時候,在那個村子裡面,人們花在保護財富上的努力就很大,大到足以抵消那財富的價值。那麼,在這個村子裡,大家就沒有積極性去創造和積累財富。或者說他積累的財富也會被他們保護財富的努力所抵消掉。那麼,這個村子就不會繁榮。
50年、100年後,一個村子能夠繁榮,另外一個村子可能就消失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故事。
4 公正的背後是對效率的考量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討論什麼才是公正。他們沒有想到,其實在公正背後,討論的是一個效率權衡的問題。
我們不能隨隨便便就把一個人投到監獄裡面去,除非我們給他一個公正審判。不然的話,它是不公正的。它的含義是什麼?不僅是不公正,也是低效率。如果你能隨便把一個人投到監獄裡去的話,那人力資本就會受到很大破壞,沒有人會有積極性去積累自己的人力資本,所以這是低效率的。
我們說不能隨便拿人家的東西,除非你給出補償,如果不給補償,這是不公正的。在我們說這話的時候,它背後的含義是說,如果你隨便拿人家的東西,那就不會有人有積極性去愛護、積累自己的財富,或者為了保護自己的財富,而花了太多的努力。
我們說一個交通肇事者,他應該負責任,當我們這麼說的時候,我們是說,如果交通肇事者不需要負責任的話,那麼馬路就會非常混亂,馬路的價值就會消失。
每當我們在講公正的時候,背後的含義是說,它是符合效率的。只有那些讓社會裡每個人都有積極性去積累財富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只有那些讓社會能夠存活下來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也就是說,效率決定了公平,這就回到了我們在開頭提到的問題。
當別人在討論到底是公平重要,還是效率重要的時候,學過經濟學的人會明白,其實在公平背後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單個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體社會長遠發展效率的考量,它們兩者是一體的。
最後,給你一個思考題,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找一個例子,看上去是個公正的規則,但它背後其實是有效率的考量的?
關注鉛筆經濟研究社公眾號,並回復以下數字,查看精彩鉛筆社文章。
回復「201」,國家存亡的意義(令人驚奇的大格局精彩長文)
回復「202」,伊斯蘭問題還是阿拉伯問題(尋找現代伊斯蘭恐怖主義的根源)
回復「204」,北京為什麼是首都(尋找北京成為首都的那段歷史)
回復「205」,林毅夫,張維迎爭論的是什麼?(為你解惑2016年中國經濟學轉向元年的一場爭論)
回復「207」,政府為什麼限制網約車?(讓你了解政府制定政策的內在邏輯)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與馬化騰一起學習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