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堆馬糞引發的激烈爭論,背後原因卻是這個……

2021-01-17 讀者讀書會

能夠讓每個人都積極積累財富或能夠讓社會健康發展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因為有效,所以公平。

這個案子發生在1869年4月6日。

原告請了兩名幫工,到馬路上撿馬糞。他們倆從晚上6點幹到8點,在馬路上共堆了18堆馬糞。馬糞堆起來以後,因為太多不好搬運,兩位幫工就回去取車,準備第二天來搬,但他們並沒有在這18堆馬糞上做任何標記。

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見了這些馬糞,就問附近巡邏的人:這些馬糞有沒有主人?有沒有人要把馬糞運走?巡邏的人說不知道。被告聽了以後,覺得這些馬糞沒有標記,也沒有主人,就把馬糞運回自己家,撒到了自家的田裡。

到了這天中午,兩位幫工帶著車過來,發現馬糞沒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被告運走了。於是雙方發生爭執,最後鬧到法庭上。

一是「溯源說」。有人主張,馬糞真正的主人是馬,也可以進一步說,馬糞屬於馬的主人。但問題是,馬的主人把馬糞丟在路上,就說明他放棄了對馬糞的所有權。二是「位置說」。被告主張,馬糞掉到馬路上,就成為馬路的一部分,而馬路是公家的,所以誰見了馬糞都可以拿走。原告讓幫工把馬糞堆起來,只是改變了馬糞所在的位置,並沒有改變它的所有權,因而馬糞不歸原告所有。三是「標記說」。法庭上也有人主張,關鍵看原告有沒有給馬糞做標記,如果沒有做標記,那就不能怪別人把馬糞運走了。四是「勞動說」。原告堅持認為,是幫工們花費了工夫,才把馬糞堆積起來的,所以馬糞應該歸原告所有。各方好像都有道理。但哪種觀點更正當呢?如果你是法官,會把馬糞判給誰?事實上,一點兒馬糞,判給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件會對後代產生怎樣的影響。設想一下,有兩個村子,發生了同樣的案子,唯一不同的是,第一個村子把馬糞判給了原告,也就是堆積馬糞的人;第二個村子把馬糞判給了被告,也就是那個看見馬糞就把馬糞運走的人。這兩個村子,過50年、100年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可以設想,在第一個村子裡,由於把馬糞判給了創造財富的人,那麼村民就會有這樣的預期:凡是經過人類勞動的成果,都是財富;凡是財富,就都有主人;有主人的財富是受到法律保護的。要尊重別人的財富,不能見到就拿走。只要有這樣的共識,這一共識又變成傳統,那麼在這個村子裡,人們就用不著花太大的工夫來保護自己的財富,他們因此也會更積極地去創造財富和積累財富。50年、100年後,這個村子就會走向富足。在另一個村子裡,法官把馬糞判給了被告,那麼村民就會形成另外一種預期:只要是沒人看管的東西,就可以隨便拿走。於是,順手牽羊的行為就會大增,有產者花在看管財富上的努力就會變大,大到足以抵消財富本身的價值。人們不僅會喪失創造和積累財富的積極性,即便創造和積累了財富,其價值也會被保護財富的努力抵消。50年、100年後,這個村子就會走向貧困。當年的法官,就是根據這個思路,把馬糞判給原告的。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個判決意味深長。尊重別人的財富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公正觀,但其背後,是對效率的考量——保護產權的努力是會消耗資源的,這種消耗越大,資源的淨值就越低;社會的道德規範越是能夠幫助減少這種消耗,社會財富的積累就越多。在生活中,很多人討論什麼才是公正的,背後其實很可能是在對效率做出考量。我們不能隨便把人投進監獄,除非給他一個公正的審判,否則就是不公正的——這背後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人力資本會受到隨意的破壞,人們就不會有積極性去積累自己的人力資本,懶惰和無知就會成為世界的常態。我們不能隨便拿人家的東西,除非給出合理的補償,否則就是不公正的——這背後的效率考量是:如果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就不會有人積極地去愛護、積累自己的財富。交通肇事者應該負責任,否則就是不公正的——這背後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交通肇事者不需要負責任,交通狀況就會非常混亂,效率就會降低,馬路的價值就會消失。當我們討論公正的問題時,背後的含義往往是:這是符合效率標準的。往往是那些讓每個人都有積極性去積累財富的規則,或者那些讓社會能夠健康發展的規則,才是公正的規則。也就是說,因為有效,所以公平。當別人在討論到底是公平重要,還是效率重要的時候,學過經濟學的人明白,公平背後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對單個人的效率的考量,而是對整體社會長遠發展的效率的考量。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因為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你還想像之前一樣看到讀者讀書會的文章,記得每次讀完文章之後,點一下「在看」,這樣,每次小讀推送的新內容,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人生總會有遺漏,但是不要忘記文末點「在看」!

編輯 | 可可

摘自《讀者》雜誌2021年第2期,原題目為《馬糞爭奪案》。

相關焦點

  • 幾堆馬糞引發的歷史大案,你會怎麼判?
    公平和效率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大家經常討論的問題,大家一般會覺得,要麼是公平優先,要麼是效率優先,它們兩個是此消彼長、互相對立的關係。每當我聽到有人這麼說的時候,就想起一個故事,那就是非常經典的「馬糞案」,那是100多年前的一個真實案子。
  • 美國《馬糞爭奪案》引發的思考
    大家好,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其中講到的<馬糞爭奪案>,發生在美國,說原告僱傭了兩個人,在晚上六點到八點,用了兩個小時,把街上的馬糞堆在一起,堆了十八堆,因為太多就回家找車,第二天再把它拉走。
  • 著名「馬糞爭奪案」 隱藏了現代社會運行規則的核心機密
    話說在1869年4月6日,案中的原告請了兩個幫工去路上撿馬糞,插一句嘴,那時候的馬糞對農務來說可是個好東西,是一筆財富,於是這兩個人從晚上6點幹到晚上8點,在馬路上一共堆起了18堆馬糞,但是發現馬糞太多拿不動,就商量著回家拿車第二天再來取,這18堆馬糞也沒做標記。
  • 圖片與馬糞
    有律師認為:「這個案件表明了最高法院的態度,決定了後續的裁判規則。簡單地說,就是最高法院認為,網站公布圖片水印就是著作權法意義上的署名,署名是誰的,誰就擁有圖片的權利。」這裡水印和署名的關係,又有複雜的法律辨析,暫且不提。實際情況是,圖片網站的確憑藉對圖片做了「標記」(水印)打贏了官司,並以此為據警示市場,謀取利益。
  • 馬糞經濟學,顛覆你的認知
    02、一堆馬糞,看不一樣的經濟學為了讓上課有趣,我找了很多資料,最有趣的我覺得是這堆「馬糞案」。「馬糞案」故事背景:這個案子發生在美國1869年4月6日。原告A請了兩位幫工,到馬路上撿馬糞。他們從晚上6點幹到8點,在馬路上共堆了18堆馬糞。馬糞堆起來以後,因為太多拿不動,兩位幫工就回去取車,準備第二天來運。但他們並沒有在這18堆馬糞上做任何標記。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B看見了這些馬糞,就問附近巡邏的人:這些馬糞有沒有主人?有沒有人要把馬糞運走?
  • 英國鄉間的一堆馬糞中驚現地球上最快的生物
    其實不然,地球上最快的在歐洲,她就藏在英國鄉間一堆堆馬糞中。馬糞一堆確是真菌的家 在英國鄉間的馬糞中,生長著一種微小而美麗的真菌----水玉黴屬真菌。在馬糞周圍2米範圍內,即使長著鮮美的嫩草,馬也不會去吃它,因為這個範圍是馬的厭惡區域。但是真菌家族為了自己後代的延續,並使其茁壯成長,就必須使食草動物友好的把芽孢吞下去。真菌只有盡力把芽孢彈射到2米以外的草地上,駿馬才會不知不覺地把它們吞下。但是自身質量越小小,空氣阻力越大,這就是問題所在。
  • 從馬糞爭奪案看區塊鏈金融
    原告請了兩位幫工到馬路上撿馬糞。忙活完後,因為馬糞太多搬不走,於是兩位幫工就回去取車,準備第二天早上來運走,但他們並未在馬糞上做任何標記證明是他們的東西。第二天早上,被告看到了無人問津的馬糞,就問周遭的人知不知道馬糞是誰的,在詢問無果後,他將馬糞拖回自己家撒到田裡了。晚來一步的幫工發現馬糞沒了,一問之下得知是被告拿走的,便將此事鬧到了法庭上。
  • 牛糞做肥料好還是馬糞好
    要充分發揮馬糞的作用,首先要了解馬糞的特點,科學地發酵好馬糞肥,馬糞尿可以做成肥,但如果單獨使用馬糞肥就沒有豬糞肥那樣的質量,因為馬糞粗,尿又少,白天馬又不在欄內活動,糞尿相對要少一點,要把馬糞和豬糞混在一起堆積漚制,貯存過程中馬糞的熱量大,就能促使豬糞肥充分腐熟,提高有機肥質量。
  • 教授貪汙案引激烈爭論 臺灣教育部門:刀下留人
    教授貪汙案引激烈爭論 臺灣教育部門:刀下留人   臺檢方近日以貪汙重罪起訴涉嫌以「假發票」違法報銷研究經費的部分大學教授,在島內引發激烈爭論。
  • 馬糞海膽,豐收了!
    馬糞海膽,豐收了!今年總計10萬斤的海膽半個月便被搶購一空養殖工人們收穫了滿足和喜悅但這背後也有過很多挫折一起看看馬糞海膽的 前世今生↓↓↓「馬糞海膽全名蝦夷馬糞海膽,
  • 馬糞
    馬糞‖依烏   馬糞,是所有我見過的糞中最為漂亮的,如果你是跟在馬的後面突然看見的,那你就有可能看見馬的尾巴順其自然地向左或者向右略微一翹,一個個光鮮亮麗熱氣騰騰的草綠色的小麵包就會被挨個推送出來    妹妹跟著我一起積肥,經常看見我淚水漣漣,就說我像個女人,心軟和細,所以反過來特別照顧我,她比我小兩歲,知道我喜歡馬和馬糞,所以經常帶我去有馬的地方,候著。她自己就去牛群多的地方,有時候,幹的牛糞撿不夠,溼的牛糞,她也會撮上幾泡。我不知道她是怎樣用她皴裂的小手捧起溼噠噠的牛糞,也無法想像她是怎樣捂著鼻子面對一灘剛剛下來的牛糞。
  • 對地幔柱假說的重新評價也許是當今地球科學爭論最激烈的問題
    對地幔柱假說的重新評價也許是當今地球科學爭論最激烈的問題.儘管如此,需要對地幔柱假說進行重新評價的根本原因對大部分學者而言並非十分清楚.主要原因可歸結為:(1)許多觀察與地幔柱最初模型的預測結果不符.(4)其他行之有效的模型均被長期忽視.不管最終結果如何,現在的激烈爭論都應受歡迎,因為爭論有助於新的發現,而不質疑地接受傳統地幔柱模型則有礙於新發現.
  • 為什麼大熊貓喜歡在馬糞裡打滾?
    郵件的附件是一份經過同行審議、由一隊中國科學家撰寫的科學論文,這群科學家花費十多年時間來研究為何大熊貓會把一堆堆馬糞抹在自己身上。🌟dedicate [ˈdedɪkeɪt] vt.2007年,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家魏輔文領導的科研小組首次注意到一隻熊貓在一堆馬糞裡快活的樣子。由於不確定是否屬於偶然現象,他們花費多年用數十個相機陷阱(即動物觸發傳感器後會啟動的攝像機——編注)追蹤這些大熊貓,最終認定,這種行為是「絕對常見且典型」的,魏輔文在一封郵件中寫道。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間,他們記錄下了38起類似行為,每一次都明顯具有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步驟。
  • 李世民賣馬糞,一賣而強國祛災、一箭雙鵰
    少府監裴匪舒走出班說,「微臣倒有一個想法,幾日前臣聽聞,御馬監中的馬糞堆積如山,臣想恐怕軍中的馬糞更多,不如把我大唐官府、軍隊中的馬糞,都搜集起來,當肥料賣掉。必能得一大把錢財。」李世民想了想同意了,下旨:以宰相房玄齡為主,大將軍尉遲恭和少府監裴匪舒為副,全權負責大唐朝馬糞事宜。就這樣,大唐朝轟轟烈烈的「馬糞運動」開始了,可也就半個多月,李世民突然下旨:暫停!
  • 為什麼大熊貓往自己身上抹馬糞?美媒給出解釋
    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大熊貓為什麼往自己身上抹馬糞?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7日報導對此解答,全文摘編如下:上周三,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兼動物行為學專家阿萊婭·鮑伊收到了通過電子郵件發來的採訪請求,讓她著實愣了一會兒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 國寶為何「愛馬糞」
    然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團隊經過長達10年的野外觀察總結髮現,馬糞對秦嶺野生大熊貓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在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大熊貓會被其遇到的新鮮馬糞所吸引,表現出嗅聞馬糞、在馬糞上打滾、用臉頰在馬糞上磨蹭、將糞便塗抹於全身等行為。近日,魏輔文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研究組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論文。
  • 馬糞海膽和紫海膽 | 吃了番茄和捲心菜的紫海膽後來怎麼樣了?
    看馬糞海膽這個長相,簡直就是個迷你版的蝦夷馬糞海膽嘛!via:fuku-e.com雖然主產地位於南方,但馬糞海膽可以出沒的範圍其實非常廣泛。1990年前,馬糞海膽在日本北海道南端到九州皆有分布,尤其是在日本海沿岸。此後,由於氣候變暖等原因,馬糞海膽的分布區域繼續向北擴張,目前分布區域最北可達北海道北端的禮文島。
  • 《跑男》十二生肖燒腦特輯 鄭愷變身馬糞王子
    當晚鄭愷幫baby撿馬糞淋一身,逗笑眾人,成為了跑男史上的名場面。鄭愷英雄救美淋馬糞本期節目跑男團和嘉賓們來到西雙版納勐海縣,化身十二生肖參加百年一遇的森林晚宴。一開場,鄭愷鄭羊羊就化作一個靜坐在湖邊作畫的美男子,用一貫的搞怪語氣為節目製造出笑料,被baby成功地收歸到陣營之中。
  • 唐朝的「馬糞買賣」拯救了垂死的經濟,還阻擋了二十萬突厥的入侵
    房玄齡為首的馬糞班子成立後,立刻行動起來,於是全國規模的「馬糞運動」轟轟烈烈開始了。不料未出半個月,李世民一聲令下:停止馬糞運動!馬糞班子成員不解其意,集體上殿奏本詢問李世民,朝廷通過販賣馬糞剛剛賺得第一桶金,為何要下詔停止呢?面對群臣質疑,李世民只得紅著臉說出緣由。
  • 三星堆文明背後的秘密:與瑪雅文明的關係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前不久,我國考古團隊再次對三星堆遺址進行了挖掘研究。三星堆文明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令考古學家們在時隔34年後再次對其動土考究呢?三星堆文明發現於四川省廣漢三星堆遺址。1929 年,首次被一個稱為燕道誠的農民發現,隨後考古學家們又挖出許多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由於其有3座突兀的黃土堆,顧命名為三星堆。三星堆人來自何方在出土的上千件三星堆文物中,其中最為特別的是龐大的青銅人像。這些人像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