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連綿的大山褶皺裡,藏著你尋覓了100次的的生活真諦

2020-12-05 東協萬象

廣西人學生時代盛傳一句話:「少壯不努力,一生在廣西」。但真正離開家到了別的地方打拼時,又不禁開始懷念家鄉的美好。

許多廣西人常抱怨廣西發展太慢,但某種程度上,正是這樣緩慢的商業化,才使廣西的原生態人文環境得以保存。

大部分在廣西的工作者,不用被高壓工作的浪潮吞沒,也能夠悠閒自在地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忙與閒的微妙平衡,是廣西人追求的生活之道。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就是韓愈抒發的對廣西之景的感嘆。與世無爭、怡然自得。所謂的神仙生活,大抵如此罷。

連綿的大山褶皺裡,藏了無數好東西,融于田間地頭,冶於一飯一蔬。

廣西最吸引人的究竟是什麼?

長壽的奧秘?

與北回歸線重合的甜蜜水果帶?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廣西的關注

似乎只局限於她那些耀眼的標籤,

人們對廣西知之甚少。

想要了解廣西,

山是最重要的一個地理元素。

張曉風說: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

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在廣西,山高林密,層巒疊翠

蜿蜒盤狀,山勢絕崖

群峰在這裡野蠻生長

盛夏來臨,逃離都市,滿目綠色

山間草木清秀,夏風多解憂

待夜幕星辰,無數螢火蟲光臨

綠水青山間無數隻螢火蟲起舞

宛如星火,又如群星

湘江和灕江在興安縣擦肩而過,

欽州、防城港、北海,

手挽手凝視著北部灣。

德天瀑布、邕江、下梘河

……

湖泊密布,水田鑲嵌,

荷塘遍布,豐滿柔情。

水天一色,奔湧不息,

與藍天白云為伴,

將湖光山色攬入懷中。

有著「梯田世界之冠」美譽的龍脊梯田,

宛如一條條臥龍的脊背,

橫臥在廣西龍勝龍縣和平鄉平安村的龍脊山上,

綿延千裡,直達雲端。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與艱難的生存條件,

從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雲繚繞的山巔,

從萬木蔥蘢的林邊到石壁崖前,

凡有泥土的地方,都開闢了梯田。

壯族人是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百越的後裔,

黃河、長江流域繁衍出文明之時,

這裡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精彩。

百越民族是最早栽培水稻的人類族群之一,

全世界近一半以大米為主食的人類,

都應該感念他們的貢獻。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說的語言多且雜,

光是流行的本地語言就有多種。

壯族人講壯語,東北部漢族人通行桂柳官話,

桂林還有人使用湘語。

東南臨近廣東,粵語當家,客家話也是重要語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盆地大小相雜,南邊海水浩浩湯湯,

踞山水,踏風雨,

他們是肆意暢快的廣西人。

人們對廣西知之甚少,

卻絲毫無礙她的秀外慧中。

這片土地上的人勤勞,沒有人服輸。

阿婆織著草鞋,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麼變,

能守住內心那份寧靜才是真。

生在山海環繞之中的廣西,

愛它的山水,愛它每一寸土地,

我們會護好這方熱土,

就如千百年來它滋養著我們。

「願歲月能夠長久,山水值得守候」

願紛紛擾擾永不磨滅廣西的美

相關焦點

  • 大山褶皺裡的防洪點
    大山裡,隧道邊,危石下,一間藍白相間的板旁隱藏在漫山青翠之中。百米之外,便是素有「橋隧博物館」之稱的宜萬鐵路。 每隔一個星期,劉可和程毅明便要從家庭所在地的城市來到這荒野裡,替換下已值班一周的胡金鋼和唐良清,繼續守候著宜萬鐵路安全
  • 地球褶皺裡的「中國奇蹟」
    在這片地球褶皺裡,「中國奇蹟」悄然發生。    下山記  臘新梅的老家,在巍峨的高黎貢山上。  聳立在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南北綿延數百公裡,與怒江和碧羅雪山共同構成了雄奇的怒江大峽谷。峽谷兩岸高山上,散落著許多村莊,福貢縣匹河鄉棉谷村是其中之一。
  • 我的寶安藍朋友 | 於層巒疊翠中,尋覓最美寶安藍
    >生活在寶安推開門就是藍天白雲走出去便是綠意環繞寶安藍與群山綠儼然一幅風景畫共同演繹著生態之美>這是不是你嚮往的人間?跟著小編於層巒疊翠中尋覓最美寶安藍>藏在鐵崗水庫旁的它山川相繆,鬱乎蒼蒼上有白雲滾滾,下遊江河濤濤頗有一種置身仙境之感
  • 從央視辭職,他用20年時間,把11間酒店建到藏地大山的每條皺褶裡
    松贊精品山居系列酒店創始人、松贊度假酒店集團董事長白瑪多吉先生說:『「花20年時間,把松贊酒店一個一個建到藏地大山的皺褶裡。為自己,也為更多人,找到了世人嚮往的那個世外桃源——香格裡拉。」在翻新的過程中保留了藏地的特色,為遠道而來的客人,重建了一個溫暖舒適的「家」。
  • 地球褶皺裡的「中國奇蹟」——「極貧之地」雲南怒江州脫貧紀實
    在這片地球褶皺裡,「中國奇蹟」悄然發生。  下山記臘新梅的老家,在巍峨的高黎貢山上。聳立在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南北綿延數百公裡,與怒江和碧羅雪山共同構成了雄奇的怒江大峽谷。峽谷兩岸高山上,散落著許多村莊,福貢縣匹河鄉棉谷村是其中之一。在棉谷村住了近30年,兩年前,得知山下的新家可以入住,她全村第一個搬了家。
  • 廣西山川之九萬大山與十萬大山
    最古老的褶皺山脈——九萬大山  九萬大山是廣西最古老的褶皺山脈,位於廣西北部,分布在融水、羅城、環江等地,向西北延伸至貴州省。廣西區域地質調查隊曾對羅城四堡群採樣測定,其同位素年齡為16.7 億年。
  • 中國西南的「地球褶皺」裡,發生了一些奇蹟……
    新華社發在這片地球褶皺裡「中國奇蹟」悄然發生10萬貧困群眾搬下大山轟動「驢友圈」的怒江美麗公路通車全州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個通用機場「過江靠溜索」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拼版照片上圖:雲南省福貢縣匹河怒族鄉託坪村一景(2016年11月25日攝);下圖:搬遷到怒江邊的託坪村五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村(2020
  • 地球褶皺裡的「中國奇蹟」:2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在這片地球褶皺裡,「中國奇蹟」悄然發生。這是一座怒族傳統千腳房,竹篾為牆、茅草為頂,裡面陳列著木碗、竹籮、弓弩等生產生活工具,還有村民世代難離的火塘。村史館裡,一組照片記錄了怒族五代房的變遷。第一代是茅草房,第二代是油毛氈房,第三代是石棉瓦房,第四代是彩鋼瓦房,第五代終於變成了新樓房。「你看,前面四代房只換了屋頂。」搬遷過來的和付益老人感慨道,「現在的好房子,以前不敢想喲!」
  • 尋找生活中的真諦,其實它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網絡的世界裡,總看見有人起高樓,看見他宴賓客,看見他樓塌了。當然,在現實世界也尋常見。兩者有那麼一點不一樣,前者會成幾何級好像無限地放大到公眾面前。但李子柒和丁真卻像一股清流,在繁花似綿,花團錦簇的表相中露出來的純真的底色。我們先來讀二首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 《大山的自然筆記》-236【黃腹山雀】
    連續幾日的陰雨連綿後,河谷的鳥鳴再次與太陽一起喚醒清晨。候鳥南飛的季節,這樣的天氣應該會滯留一些旅鳥的行程。溼地公園的紅喉姬鶲不停的在低矮的枝頭用粗啞的嗓音唱著思念的歌。這是旅途中的黃腹山雀,他們整個身長只有10釐米左右。
  • 記錄生活 圓夢鄉野|@大山裡的秘蜜:重回大山的新一代養蜂人
    近年來,橫樟村裡的養蜂人一度減少。近千人的村子裡,大半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來的養蜂人大多上了年紀,蜂蜜割下來,只能挑到集市上,一個月賣不出幾瓶。張俊傑退伍歸來後,看到村裡養蜂人的無奈,想為家鄉這麼好的蜂蜜努力打開銷路。
  • 阿旺久美:雪豹尋覓記
    如果你也想成為雪豹守望者的志願者,為野保工作貢獻一份力量,歡迎加入我們。敬畏自然,關愛夥伴,願你我同行。但這股興奮勁只能暫時壓在心底,因為盜獵者也在尋覓著雪豹的蹤跡。他們必須搶先掌握阿尼瑪卿山的雪豹現狀……回憶起2月這次紅外拍攝,阿旺久美的聲音還是激動地顫抖。9個月後的11月15日,阿旺久美與他的原上草團隊回到阿尼瑪卿山哈龍冰川地區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全面調查。
  • 奢城記|強震以後,哪裡還能尋覓尼泊爾之美
    建於16世紀的,用於展現王國實力的王宮廣場——杜巴廣場,不僅由巨資建造而成,也集合了尼泊爾最為精妙的建築工藝;建築結構、木雕工藝都令人嘆為觀止,而創造出被稱為「紐瓦麗式」建築風格的紐瓦麗族人的後裔,則正是現在依然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尼泊爾人,而這也是為何這場大地震所摧毀的建築,你可能再也無法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尋覓到的緣故。
  • 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圖①:堅守在大山深處倉庫的官兵。  巡邏、守庫、摘柿子……在這大山裡,上士劉益沒有一絲埋怨。他用自己的熱情,認真雕琢平凡日子裡每一個細節,把生活盡力過得有滋味。它隱蔽在大山深處的褶皺裡,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一年四季只有狗吠雞鳴和鳥叫。  劉益20歲就來到了這裡。由於山路崎嶇,人手較少,一周或者更久他和戰友才下山採購一次生活物資。6年間,他適應了北方的寒冬,也適應了大山的孤寂。  新兵宣誓、結婚生子、退伍儀式……這個很短時間就可以走完的地方,見證了他和戰友生命中太多重要時刻。
  • 《最後的假期》——生活的真諦,唯夢想與黃油不可辜負
    可能在她心中的生活的真諦,就是夢想和她最愛的黃油了吧。當不幸來敲門主角喬治婭熱衷著烹飪,對美食有著近乎天賦的獨特品味,法國大廚迪迪埃是她的偶像,她夢想著能有機會去一次卡羅維發利的普普度假酒店,親眼見一見自己的偶像。喬治婭也有屬於自己的少女情懷——她暗戀著自己的同事馬修很久了,卻一直不敢表白。所有的這些美好幻想,都被完整地記錄在喬治婭的「夢想之書」中。
  • 鎮巴的褶皺地質構造,在石灰巖分布的山溝,路邊隨處可見
    這是鎮巴一條普通的山路,兩側都是石灰巖地層為主的大山,前方的路可以看到有山體基巖出露,從顏色和周圍地型判斷,應該也是石灰巖。果然是薄層狀石灰巖,可以看到巖石發生了變形,這就是很明顯的褶皺構造了。正常情況下,石灰巖應該是這種層狀穩定分布。
  • 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堅守在大山深處倉庫的官兵。應急保障演練中,官兵正在核對地圖信息。四級軍士長賀申造清點地圖數量。黃海 攝巡邏、守庫、摘柿子……在這大山裡,上士劉益沒有一絲埋怨。他用自己的熱情,認真雕琢平凡日子裡每一個細節,把生活盡力過得有滋味。這裡是某地圖倉庫眾多倉庫中的一個。
  • 《大山的自然筆記》-202【棕扇尾鶯】
    我耐心尋覓,果然見東方大葦鶯與棕尾扇鶯飛來入畫。東方大葦鶯前文有過描述,今天重點來看棕扇尾鶯。這是一種僅有10釐米的小巧玲瓏的鶯,全身有褐色縱紋。我尋覓這歌聲從天空飄落,幾番觀察便找到了一些規律。幾乎聽到歌聲落下的地方便可以耐心等候,大約十幾分鐘後他們便會攀緣而上,落在較高的枝頭觀察一到兩秒,然後才會衝上高空,再次選擇落腳之處。我集中所有的精力於聽覺,然後便等待著他們落在紅色的枝頭,終於,他開心的飛了,我滿足的笑了。
  • 一部在原始森林裡拍了三年的紀錄片《大山裡的精靈 第一集》
    (一)》,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出品、寧夏廣播電視總臺承制的4集紀錄片《大山的精靈》,於2014年2月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 大山的精靈這是一種有二千多萬年歷史的神秘生物,曾經被認為已經絕跡,100年前似乎重被發現,直到50年前,人們才證實它們真的還存在。它們存世僅700餘只,全部生活在梵淨山,它們就是比大熊貓還要稀少珍貴的黔金絲猴。
  • 地球地幔深層藏有兩座超級「大山」
    在你的腳和地球中心之間,兩座大陸大小的巖石大山穿透了地球的內部,而科學家對它們幾乎一無所知。地球內部兩座凸起大山從技術上講,這些神秘的大塊巖石被稱為「大低剪切速度區域」,因為地震波在穿過這些結構時不同角度看地球內部「大山」據研究人員說,這些斑點開始於地球表面數千英裡以下,在那裡,地球的巖石下地幔與熔融的外核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