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南京林業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碩士生鄒敏敏在一區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影響因子7.246)在線發表了題為「Removal of ginkgotoxin from the Ginkgo biloba
seeds powder by adopting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的研究論文。蘇二正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南京林業大學為第一單位。
白果是我國國家衛健委批准的藥食同源食品,其食用和藥用價值極高,具有抗腫瘤、抗癌、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種生理活性。但是白果有毒,過量食用會造成嘔吐、癲癇甚至死亡等不良後果。該毒性極大地限制了白果加工業的發展,並造成了大量白果資源的浪費。目前,國內外學者尚未開發出成熟的白果脫毒技術。針對白果的脫毒現狀,本研究將膜分離技術應用於白果粉中致毒成分(4′-O-甲基吡哆醇和4′-O-甲基吡哆醇-5′-葡萄糖苷,統稱銀杏毒)的定向脫除,根據銀杏毒的分子量特點,進行了一系列的設計優化,最終獲得了最佳的膜脫毒條件。在該條件下,白果粉中銀杏毒的脫除率可達99%以上,且其它營養、功能成分如澱粉、蛋白質、黃酮和內酯等都保存良好,膨脹性、凍融性、透明度和溶解度等主要加工學性質也無明顯改變。本研究開發出的膜脫毒技術首次實現了白果粉中銀杏毒的精準脫除,具有工藝操作簡單、綠色安全、節能的優點,能為白果加工產品的開發提供安全的原料,有助於避免白果中毒事件的發生、推動白果加工業的發展。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以及南京林業大學標誌性成果培育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0.12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