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故事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如果要談電影,黑澤明在世界影壇中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是絕對避不開的,那說起黑澤明,《羅生門》又是他享譽世界的開始,
《羅生門》根據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筱竹叢中》改編而來,故事以一起案件為背景,通過盜賊,武士,美人,樵夫所說不同的案情描述了人性醜惡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賴。但結尾的轉折又將絕望的基調中帶來了希望,帶來了道德。本片上映之後相繼在歐洲和美國引起轟動,黑澤明也因此被譽為「世界的黑澤明」。
劇情是從三個閒聊的人口中開始的,一個樵夫,一個行腳僧都是看到案件經過的人,而後來的雜工就是他們口中「惡」的代表。在盜賊的講述中,他雖然為惡卻是武藝高強,智謀過人的,在和武士一對一的公平決鬥中刺死了武士,他通過描述來掩蓋自己的平庸,掩飾自己的身手平平。在這裡,馬上就要死的盜賊希望得到的是「名」。而美人呢,美人在盜賊手中受辱,她描述盜賊對自己的迷戀來表現自己的魅力,通過自己對丈夫的表現來描述自己的忠貞,她希望掩蓋掉自己被兩個男人不屑一顧拋棄掉的事實。
被靈媒招來的武士呢?武士已經死了,死人應該是沒什麼可在乎的,但武士還是說謊了,這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死人也是會說謊的,武士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譽,掩蓋自己的懦弱。還有一個自始至終在旁觀的人,樵夫,在羅生門下,樵夫講述了他看到的,也是最貼合事實的經過,但樵夫的敘述也是有出入的,代表著惡的雜工一眼就看透了,因為惡是會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但更難過的是,往往是對的。看上去老實的樵夫從屍體上拔下了短刀,偷走了本案的證物。
如果電影就這麼結束,《羅生門》只能說是一部優秀的懸疑電影,並不會在世界影壇有這麼高的位置,但影片的最後,樵夫收養了被遺棄的嬰兒,「我家裡已經有六個了,再多一個也辛苦不了什麼」。很現實,我覺得是血淋淋的一句話。也因為這一點,在雨停後的羅生門下,希望來了。
好了看完的朋友記得點一下關注,聽說關注的人都找到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