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教學理念倡導從學生自身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學科探究作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化學。基於此,本課圍繞「突出科學探究」、「聯繫生活實際」和「激發學生興趣」的基本理念展開。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化學第四單元課題三《水的組成》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內容是繼空氣之後,學生學習的日常生活中最為熟悉的物質之一,對於學生能從化學的視角看待物質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本節課的學習,也為學生從宏觀到微觀的跨越奠定基礎,單質化合物的學習不僅豐富了物質分類的內容,也是將物質進一步分類的依託。因此,本節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掌握他們的情況有利於課堂的教學。九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大腦機能顯著發展並趨於成熟,首先他們對化學的興趣逐步由直覺興趣、操作興趣、具有因果關係的興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認知興趣遷移。其次是知識基礎:在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的對水的物理性質有所了解。最後是能力水平: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與人合作、交流、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學好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知道單質、化合物的區別以及氧化物的含義。
2.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探究和思維的方法,認識實驗探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增強科學探究的欲望,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組成;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難點】
準確區分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確定這樣的重難點,是我在對教材了解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並充分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方法的選擇尤為重要。在教法方面,我將採用啟發誘導的方式,通過創設情境、演示實驗與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新知,鞏固新知。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探究學習法、多種感官協同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來重點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創設情境法:上課伊始,首先我將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空氣一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是人體組成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物質是什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歷史上人們一直認為水是一種單一的物質,他們認為水不可以繼續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從而引出本課主題。這樣設計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化學、發現化學,培養學科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