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氧氣》。接下來,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教學思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過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屬於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題2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學習單質氣體。通過實驗感知來獲取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氧氣是初中化學重點內容之一,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也是很重要的兩類化學反應,這些內容都為以後的化學學習奠定了基礎。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氧氣是學生很熟悉的物質,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意識,以實驗為載體,創設問題情境,將實驗探究與思考交流交替進行,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了解什麼是化合反應、氧化反應。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氧氣性質的實驗探究,提高觀察與總結能力,學習探究氣體性質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化合反應的概念。
【難點】
文字表達式的書寫。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探究法。
(過渡: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一下四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課程開始我會結合生活創設情境:假如你去攀登喜馬拉雅山,你將準備哪些必需品?為什麼?從學生的回答中得到氧氣是一種能夠供給呼吸的氣體,進而設問氧氣還有哪些性質,從而引入本節新課。
通過創設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確立從生活走向化學的學習思路。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氧氣的物理性質
學生根據之前學習空氣一節中有關氧氣的部分知識,以及對課本的閱讀能夠得出氧氣的物理性質。
通過從已有知識向未知過渡,體現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
2.氧氣的化學性質
(1)木炭與氧氣的反應
我會做一個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和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對比實驗現象並分析原因。緊接著我會向集氣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學生通過觀察,會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了。對於這個現象我會進行講解,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並板書出木炭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硫與氧氣的反應
我將演示硫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對比實驗現象有何不同。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發現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純氧氣中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並且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對於這個現象我會講授硫與氧氣生成的刺激性氣體是二氧化硫。讓學生在黑板上仿照木炭與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出硫與氧氣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鐵絲與氧氣的反應
提出一個問題「非金屬可以與氧氣發生反應,那麼金屬是否也能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觀看鐵絲在空氣中與在氧氣中的對比燃燒實驗的視頻。從視頻中能夠看出鐵絲在空氣中加熱發紅但是沒有燃燒,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發出耀眼的白光,並且生成黑色固體。
對於生成的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我會進行講解。讓學生自己書寫出文字表達式並且讓學生根據視頻中的內容解釋鐵絲呈螺旋狀的原因,以及瓶底放少量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