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奇異博士》的人大概都很憧憬影片中所展現出來的異度空間,要是自己也能獲得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奇異魔法或者特異功能該有多好。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心物一元的認識,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經常被我們引用,《老子》《莊子》這些高深莫測的書中也常提到一些不可思議、玄而又玄的概念,道家佛家千百年來都篤信人可以通過修煉獲得所謂的「神通」和「異能」。直到今天,在自然科學無法解釋的領域,神秘學作為一門顯學,吸引著全世界有興趣的科學家,進行著公開、半公開或者完全保密的探索研究。
在人體身心靈研究領域有一位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學家不得不提,他就是原臺灣大學的校長李嗣涔教授,其著作《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秘信息場》更是堪比現實中的《奇異博士》。下面我們不妨摘錄書中一部分文字讓大家開開眼:
地質大學人體科學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孫儲琳女士也參與了這次盛會,並且在會中做了三項實驗。第一項是隔空遙感,我們任選一張測試手指識字的紙條,她可以在十五公尺遠的地方「看」到紙條的內容。當時我心頭一震,隨即想到所謂「手指識字」,其實可能不是「手指」在看,手指只是一個媒介,一旦能力被誘發,則不用手指觸摸也一樣。所以後來回臺訓練小朋友手指識字成功之後,便逐步增加難度,把紙條放進盒子裡,果然在反覆練習以後獲得成功。雖然知道與觸覺無關,但是真正作用的機制是什麼,至今仍無定論。
第二項實驗是意念打洞,我提供一枚臺灣的十元硬幣,孫女士握在手中以意念操作,不到十分鐘就在硬幣上打了一個小洞,幾乎把硬幣打穿。我帶回臺灣之後,在實驗室測量出小孔的直徑為一 ·一毫米。於是找來一毫米的細鑽頭,嘗試在另一個硬幣上打洞,沒想到榔頭一敲,鑽頭卻折斷了,只有尖端卡在硬幣上。根據孫女士的敘述,她用意念在硬幣上打洞的過程如下:
首先要放空入靜,感覺好像在另一個時空的狀態,這時候前面會出現一個屏幕,屏幕上有一個握著硬幣的拳頭,接著拳頭消失,出現硬幣。起初影像並不穩定,等它慢慢清晰以後,集中意念打孔。打孔的意念集中到某個程度,屏幕上便出現一根透明的,像水晶般的六稜棒,感覺它好像非常堅硬。打孔的意念堅持增強,六稜棒的一端突然彈出一支圓尖,以脈衝方式「通」 一聲在硬幣上打出一個洞來。打洞的時候,腦部會感到一陣撞擊,好像屏幕快被震碎了。這時候打開手掌,硬幣上已經打了個洞。
另外一項實驗是以念力催發小麥種子。這項實驗花了兩小時又二十分鐘,有攝影機全程拍攝。實驗的時候孫女士以意念和小麥溝通,有時候用手掌對著小麥種子,好像在對它發功的樣子,有時候用手指觸摸種子,就這樣反覆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總共讓小麥種子長芽三公分,長根一·五公分。在正常情況下小麥種子大約要一星期才能長到相同的程度。
這次大會前後共五天,由於大家吃、住都在潭柘寺,所以除了正式開會和實驗之外,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廣泛的交流和討論。我也因此知道大陸推動「扁鵲工程」的狀況。期間也討論到穿壁現象,並嘗試以物理理論來詮釋這種現象。北京首都師大物理系教授耿天明認為穿壁(如藥片穿出藥瓶)是宏觀量子穿隧效應。另一位物理學家劉易成教授——他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軌道的計算者——則傾向採取多態空間的解釋。也就是說有一個第四度空間和我們的三度空間相通,功能人把藥片提升進入第四度空間,移出瓶外再放回三度空間。
我自己也有一個可能的假說,是藥片或藥瓶形成了宏觀的量子波。做此假說的原因是雖然有許多成功的藥片或晶體穿透玻璃瓶壁的實驗,甚至可以把活的榆樹金花蟲穿壁而出,仍然存活數天,但是這些成功的實驗有一個共同條件,就是容器必須有縫、小孔、或是有蓋子。完全密合無縫的容器中目標物無法移出。這種現象很像超流體氦的爬壁現象,是氦形成宏觀量子能階及波色——愛因斯坦凝態後的現象。如果我們能把固體質量中心的熱擾動速度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整個物體便可化為物質波動,穿透孔隙移出瓶外。但是一旦孔隙封閉,量子波無法穿透瓶子本身晶格內原子間的空隙,因此無法「突破空間障礙」。這也解釋了到目前為止雖然可以拍攝到藥片或膠捲穿瓶而出的過程,卻無法使實驗結果停留在互相嵌合的狀態。
以上各種解釋或假設,都有待更精密的實驗來證明,目前仍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