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基於金納米粒子表面協同絡合效應實現肌酸酐比色識別

2021-02-13 X-MOL資訊



大連理工大學彭孝軍教授及杜健軍副教授基於金納米粒子獨特的表面等離子共振現象,結合功能小分子和金屬離子在金納米粒子表面的協同絡合效應,通過肌酸酐誘導金納米粒子體系聚集狀態改變實現了肌酸酐的可視化比色識別。該體系可在尿液和血液樣品中實現肌酸酐的定性比色識別及定量檢測,為腎功能及腎臟相關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


合作單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教授認為,金納米粒子可作為一種集比色、螢光、電化學、拉曼等研究手段於一體的測試平臺,在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並通過與材料、信息、生物等學科的交叉而廣泛地應用於DNA、酶、蛋白、小分子及離子的相關研究中。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技術的發展,其作為比色、螢光、拉曼等信號接收終端的文獻被相繼報導,這使得對特定目標物的選擇性識別以及某些疾病的診斷逐漸走向便攜化和家庭化,成為眾多學科交叉發展的新方向。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Small》上。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resolve/doi?DOI=10.1002%2Fsmll.201403369

招聘職位20150910更新,回復「職位」查看

有機合成主管(無錫)

有機合成研究員(無錫)

有機合成助理研究員(無錫)

研發項目Leader(上海)

酶聯免疫分析組長(上海)

2016年校園招聘已經開始,X-MOL為大家整理了名企最新的校招信息,請點擊最下方的「閱讀原文」查看(因大量信息使用表格展示,為達到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使用電腦訪問www.x-mol.com/news/953

另外,歡迎加入我們創建的校招信息交流QQ群(486617249,驗證信息請發送:X-MOL)

最新更新默沙東校招信息。京東方9月研發專場提前啟動,感興趣的同學不要錯過!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分析】基於DNA介導金納米粒子二聚體的表面等離子體耦合電化學發光方法研究
    ECL是一種檢測限低、檢測速度快、動態線性範圍寬的分析技術。為了提高納米發光物的ECL響應信號強度,多種傳感策略被廣泛研究。其中,利用表面增強光譜學研究背景和等離子體材料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 (LSPR) 效應,增強ECL信號的傳感模式,被稱為表面增強ECL。
  • 復旦大學開發新型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羥基自由基檢測—新聞...
    復旦大學開發新型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羥基自由基檢測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大程課題組在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領域獲重要進展。4月4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據介紹,羥基自由基(•OH)是一種生物體內存在的超高活性自由基,能夠破壞諸如細胞與組織內的脂質、蛋白質、DNA等生物分子,與許多疾病及衰老現象密切相關。 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是一種潛力巨大的傳感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檢測金屬離子、DNA、蛋白質、有機小分子等。
  • 【分析】基於「肽編碼」的金納米棒形態演變精確調控其LSPR特性
    基於縱向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的光學信號在生物傳感和檢測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這歸因於其超高的靈敏度和信噪比。
  • 【納米】在蛋白質水凝膠網絡中原位組裝金納米簇
    基於獨特的光子、電子特性,金屬納米簇在能源、催化、生物傳感等領域受到極大的關注。然而,由於具有較高的表面能,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金屬納米簇非常容易發生團聚,導致其性能降低。因此,設計、製備功能化的載體實現納米簇的穩定對其實際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水凝膠因具有獨特的結構可調節性,在裝載納米材料方面表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復旦課題組開發新型場效應電晶體傳感器實現羥基自由基檢測
    4月4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基於內剪切反應的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自由基傳感器》(「Free Radical Sensors Based on Inner-Cutting Graph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金納米粒子與中子之間的神秘行為!
    納米粒子存在於防曬霜和化妝品中,也存在於我們的體內,作為藥物輸送載體和藥物造影劑。金納米粒子被證明是納米工程的新一代工具,可以在如此小的尺寸下作為有效催化劑。然而納米材料也有潛在的風險,因為它們與生命物質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還沒有被完全理解——這意味著它們可能不會像預期的那樣發揮作用,例如在人體中。
  • 最新研究:使用金納米粒子超表面來確定物質分子組成
    在此範圍內,可以定義和分析入射光的能量與已經通過物質的能量之間的差異。然而,在該範圍內工作的分析儀相對較大且笨重,並且相當昂貴。此外,中紅外光譜中的某些波段是如此之強,就像那些與氫原子的OH基振動相關的波段一樣,以至於在檢測少量物質時會導致總能量吸收。當解釋吸收光譜中的其他特徵振動帶時,這些帶成為困難的原因。
  • 全國生命分析化學研討會:生物納米技術
    復旦大學 盧建忠教授  基於金納米微粒的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  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新技術的構建多年來一直吸引著國內外學者們的熱情,檢測方法涵蓋了電化學、色譜、質譜、比色、螢光、同位素和化學發光法(CL)等。
  • 電鍍絡合廢水破絡合後處理工藝優化
    慧聰表面處理網:為了尋求絡合廢水!^值為6~8時破絡合效果較好的氧化劑,優化高濃度絡合物的電鍍廢水處理工藝,通過試驗對絡合廢水處理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研究。試驗結果表明,絡合廢水011值為6~8時,雙氧水的氧化破絡效果較好。
  • 絡合態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近年來隨著表面處理技術的發展,電鍍、化學鍍被廣泛應用,而這種工藝中大量使用的絡合劑,使重金屬廢水的成分更加複雜。以電鍍行業重金屬廢水為例:電鍍廢水中含有銅、鎳、鎘、鉛、鉻等有毒有害重金屬離子、氰化物、乙二胺四乙酸(EDTA)以及表面活性劑、光亮劑、防染鹽等汙染物。
  • 基於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構造二維RhW納米片實現高效CO2...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通過構築二維RhW納米片並利用其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實現高效CO2催化加氫。CO2加氫反應的關鍵步驟在於CO2活化產生CO2δ-自由基。
  • . | 雙功能金納米粒子對金屬的螢光增強作用,用於蛋白水解酶的高靈敏度和簡單檢測
    雖然以螢光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已被用於細胞內分析,但對於精確分析細胞內蛋白水解酶來觀察與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細胞凋亡,其敏感性較低。本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種基於金屬增強螢光(MEF)的檢測蛋白水解酶的高靈敏度生物傳感器,即利用單鏈DNA (ssDNA)和多肽與螢光團連接的雙功能納米金(AuNP)。
  • 【分析】基於表面等離子增強瑞利散射的超靈敏生物傳感方法的研究
    在免疫分析中,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作為免標記的光學檢測技術,可以實現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實時檢測,也是一種高效、多功能的生物傳感技術。但是SPR傳感器的不足之處在於靈敏度的限制。因此近年來,科研人員利用各種方法來提高SPR生物傳感器的靈敏度。
  • 【分析】基於多孔木頭膜放大比色檢測Hg2+
    近年來,基於顏色的明顯變化,一些貴金屬納米酶的比色傳感器用於檢測Hg2+離子的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貴重金屬檢測汞離子時的成本問題限制了其在實際中的應用。為了降低貴重金屬在檢測中的用量,同時進一步放大檢測的信號,近日,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汪寶堆教授團隊將金納米粒子封裝在多孔天然木材中,達到對水溶液中Hg2+的高性能比色檢測。該體系的檢測機理是基於Hg2+觸發的亞甲基藍還原輔助信號放大。
  • 環境汙染物快速分析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原位分析技術,不僅可以像拉曼光譜一樣能夠提供分子結構的特徵光譜,而且還可以極大地增強被測分子的拉曼信號,通常可以增強6個數量級以上,有時甚至可以達到14個數量級,從而達到單分子檢測。文獻研究表明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完全可以實現對特定環境汙染物的高靈敏度定性和定量檢測。
  • 基於DSP的語音識別系統的實現及分析
    尤其在會話任務上,自動語音識別系統遠不及人類。因此,語音識別技術的應用已成為一個極具競爭性和挑戰性的高新技術產業。  隨著DSP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性能不斷完善,基於DSP的語音識別算法得到了實現,並且在費用、功耗、速度、精確度和體積等方面有著PC機所不具備的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金納米顆粒是怎麼「長大」的?
    因其尺寸小,會產生量子限域效應,增加或減少金屬原子數目會造成其結構、電子和光學性質的顯著改變。因此,與宏觀金屬材料不同,金屬納米顆粒的尺寸、形貌以及元素分布決定其力學行為、表面吸附、運輸、催化活性和光電性質。比如金納米顆粒常用於標記生物分子,一方面,形狀影響金納米顆粒的生物分布(圖1);另一方面,不同大小形狀的金納米粒子會顯現出不同的顏色(圖2)。
  • 表面增強拉曼(SERS)距離臨床應用還有多遠?
    幸運的是,70年代早期,一個新穎的現象被發現,分子接觸(或非常接近)貴金屬表面,如銀和金,拉曼散射信號就會增加了1011倍,由此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也就發展起來了。除了散射增強之外,SERS還可以有效淬滅自體螢光。  儘管現在SERS在生物結構的分析方面已經有很多研究,但在我看來,在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
  • 利用近紅外雷射實現深部原位肺腫瘤光動力和光熱協同治療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實驗中採用黑磷納米片複合材料,在近紅外雷射的誘導下,實現了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增強的深部原位肺腫瘤光動力和光熱的協同治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生物材料學報》(Acta Biomateri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