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蛛絲蛋白的生物蛋白纖維具備輕質且機械堅固的性能,從而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力學性能提升主要取決於重組蛋白的摺疊結構和超高分子量,這使得構建和表達目標力學蛋白的純度和產量的難度增加。因此,開發用於製造堅固輕質高性能生物纖維的替代策略尤為重要。
鑑於此,清華大學化學系劉凱、張洪傑研究團隊受啟發於貽貝類蛋白的多重作用力,藉助合成生物學技術,並充分發揮稀土在製備高技術材料領域的獨特優勢,通過引入稀土離子進行力學功能蛋白的體外翻譯後修飾,強化了稀土金屬離子和胺基酸側鏈鄰苯二酚之間的絡合作用,成功製備出具有高模量和高度可塑性的稀土蛋白生物纖維。此項工作為工程化製備輕質高強高模生物纖維提供了新的策略。相關論文以題為Proteinaceous Fibers with Outsta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Manipulated by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s近期發表在中國化學會旗艦期刊CCS Chemistry。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0.202000231
研究人員通過蛋白質工程、生物合成等手段表達出一系列帶有正電荷的力學功能蛋白。然後通過靜電作用引入多巴胺側鏈基團,設計並製備了一種輕質、可強拉伸(~400%)、且具有高機械強度的生物蛋白纖維。與傳統生物纖維調控力學性能不同,該工作通過多引入多種超分子相互作用(包括靜電相互作用,金屬配位螯合,氫鍵和陽離子-π相互作用),所製備的蛋白纖維的機械性能得到有效地調控。
圖:生物法製備輕質高強高模稀土蛋白生物纖維及纖維高度可塑性
特別是使用稀土Tb3+離子進行體外翻譯後修飾,蛋白纖維中的楊氏模量(~10GPa)可與天然蜘蛛絲相當。另一方面,該類稀土生物蛋白纖維表現出優越的可拉伸性,高度可塑性以及強螢光性能。該類稀土生物材料兼具輕質高剛度和強度、生物安全性和光致發光的優勢,為探索及發展新一代可穿戴高技術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感謝論文作者團隊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